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经济学思维与观察

書城自編碼: 39702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张建华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77205762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

售價:HK$ 69.6
说不完的明朝
《 说不完的明朝 》

售價:HK$ 68.4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售價:HK$ 92.0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164.0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售價:HK$ 80.2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售價:HK$ 88.5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售價:HK$ 69.6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售價:HK$ 81.4

 

編輯推薦:
第一,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通过日常生活观察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政策分析等案例分析,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思想理论引导、精神品格铸就和人文素质滋养的重要作用。第二,在各章节前沿经济学理论介绍中,体现教材编写组专家和一线教师最新科研成果。编写组教师分别从事宏观、微观、劳动、信息、产业、国贸等经济学方向的研究,在教材编写中将充分体现其高质量的前沿科研成果。
內容簡介:
《经济学思维与观察》将对高校经济学基础教材形成重要补充,并在教材编写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及与经济学基本原理相关的丰富思政案例。本教材将以生活中的经济学观察,例如人们的日常活动习惯与行为模式、社会流行的现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人口结构、健康与公共卫生、国际贸易与国际关系等公共政策的观察入手,深入浅出的引入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概念与模型,介绍经济学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本教材将通过经济学基本知识的讲解,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学核心问题,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
關於作者:
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最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2006年度、2012年度)。 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发展经济学分会副秘书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荆门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国际扶贫基金会咨询专家。
目錄
第一章经济学思维与观察导论 / 001
第一节引言 / 001
第二节经济学视野下的生活、社会和世界 / 002
第三节经济学的演进和启示 / 003
第四节何为经济学思维 / 006
第五节几条实用的经济学原理 / 010
第六节经济学思维的运用与功效 / 019
第二章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 024
第一节引言 / 024
第二节经济学研究的基石——假设 / 024
第三节备受青睐的模型 / 025
第四节因果关系的判断 / 028
第五节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双重视角 / 030
第六节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的双重结合 / 031
第七节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不同表述 / 033
第八节走向真实世界的行为经济学 / 034
第三章需求供给原理与均衡分析 / 038
第一节引言 / 038
第二节需求原理 / 040
第三节供给原理 / 045
第四节均衡形成 / 047
第五节要素市场的供求与均衡 / 055
第四章竞争与垄断 / 061
第一节引言 / 061
第二节市场的定义 / 062
第三节最小市场势力:完全竞争市场 / 063
第四节最大市场势力:完全垄断 / 066
第五节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垄断竞争 / 070
第六节竞争的利与弊 / 072
第七节反垄断 / 073
经济学思维与观察0000目录第五章外部性及其规制 / 078
第一节引言 / 078
第二节外部性及其特征 / 079
第三节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 / 082
第四节外部性治理的公共政策 / 085
第五节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 092
第六章博弈行为与不对称信息 / 097
第一节引言 / 097
第二节博弈行为及其均衡 / 098
第三节人们是否合作的博弈原理 / 104
第四节不对称信息下的人类行为 / 107
第五节不对称信息下的机制设计 / 113
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 120
第一节引言 / 120
第二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 121
第三节宏观经济四大目标 / 125
第四节宏观经济变量 / 126
第五节宏观调控政策 / 131
第八章金融的逻辑 / 140
第一节引言 / 140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 / 141
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演变 / 143
第四节信用、利息和利率 / 150
第五节金融市场与银行体系 / 156
第六节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 / 164
第九章对外贸易与开放发展 / 172
第一节引言 / 172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好处 / 173
第三节保护贸易的理由 / 181
第四节贸易政策的选择 / 186
第五节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 / 189
第六节当代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 191
第十章经济发展的长期观察与思考 / 195
第一节引言 / 195
第二节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经济发展研判 / 196
第三节如何理解过去中国增长之谜 / 199
第四节中国经济为什么减速 / 202
第五节国际经验教训:中等收入陷阱能否跨越 / 206
第六节中国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 208
参考资料 / 215
內容試閱
本教材从日常生活观察以及社会经济现象出发,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具体背景及案例,采用通俗的语言,选取不同的视角,通过对市场供求变化、微观经济行为、宏观经济运行、金融的作用、开放条件下经济运行以及长期发展问题的分析,引导读者观察并思考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培养读者经济学思维方式和解读社会经济运行的能力,并在讲解中穿插经济术语和经济原理,启发读者学习和深入探讨经济学的兴趣。本教材共十章,首先从经济学思维的内涵和作用出发,总结了一些实用的经济学原理与思维方式,引入了经济学中*为基础的需求供给模型及其均衡分析,介绍了不同市场结构与企业市场势力的关系,以及企业市场势力与价格和生产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对外部性及其规制、博弈论与不对称信息的系统梳理,帮助读者观察和理解身边以及社会上的众多经济现象,并通过介绍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和观察方法,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逻辑,为读者提供关注经济运行的整理视角以及理解国家政策的经济学工具。*后,本教材还提供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观察与思考。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专栏内容,每章*后配有本章核心名词解释、课后思考题和数字资源,供学生学习与巩固。本教材主要面向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非经管专业本科生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用书,以及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读者的入门读物使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又强调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根据党中央要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因此,坚持思政教材体系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相统一,是推动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如何在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中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中国理论”“中国实践”,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聚焦经济学科,在大数据、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经济业态、市场结构与交易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趋势、新要求,贯彻坚守“一流教学,一流人才”的理念,制定了数字素养与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现代经济学专业课程“十四五”规划系列教材,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着力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坚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熟悉前沿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既有本土意识又有国际视野的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规划建设一流数字经济专业系列教材,构建起我们自己的中国化高水平经济学教材体系。那么,如何做好数字素养与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现代经济学专业课程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着眼于中国特色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目标,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实践基础。张培刚先生开创的发展经济学根植于现代化伟大实践,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学科优势所在。我们秉承将经济学研究植根于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这一优良传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治理体系的建设路径上下功夫。二是要体现数字技术与经济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的理论探讨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我们借助华中科技大学在经济学和工程科学上的厚实底蕴,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在金融、产业、贸易、财政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发展实践,在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中突出经济学与新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经济学思维与观察ⅡⅢ总序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主要体现如下几点思路。其一,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坚持贯彻“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理念。其二,集中反映数字经济前沿进展,汇聚创新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建立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其三,推进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体现国际前沿的理论,包含中国现实问题和具备中国特色的研究元素,助力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其四,加强数字经济师资队伍建设,向教学一线集中一流师资,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培育数字经济课程教学团队。本系列教材编写主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一是出精品原则。确立以“质量为主”的理念,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致力于培育*和省级精品教材,出版高质量、具有特色的系列教材,坚持贯彻科学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以正确的观点、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二是重创新原则。吸收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特别是我国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力求在内容和方法上实现突破、形成特色。三是求实用原则。教材编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联系理论知识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本学科最新学术成果的实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的教材既要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要具有推广和广泛应用的空间,能为更多高校采用。本系列教材力争体现如下几点特色。一是精准思政。基于现代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十三五”规划的经验,此次重点编写的数字经济系列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材建设的全过程。二是交叉创新。充分发挥学校交叉学科优势,让经济学“走出去”,为“技术”补充“内涵”,打破学科壁垒。结合学科最新进展,内容上力求突破与创新。三是本土特色。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参照,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创新,通过引入丰富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案例分析和专栏研讨,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四是国际前沿。将国际上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和教学体系与国内有特色的经济实践充分结合,并集中体现在教材框架设计和内容写作中。五是应用导向。注重教学上的衔接与配套,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内容配套,成为学生学习经济学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参考书。本系列教材已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根据总体部署,围绕完善 “经济学专业核心教材建设, 突出数字经济前沿” 的主线,本系列教材按照数字化和经济学基础两大板块进行谋划。数字化板块包括数字经济概论、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 数据要素市场: 原理与实践、 数字经济微观导论、 数字金融、 金融科技与应用、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 数理宏观经济学导论: 模型与计算等。 经济学基础板块包括经济学思维与观察、 行为金融学、 经济思想史导论、 中国经济、 WTO 规则与案例精讲、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学(第二版) 等。当然, 在实际执行中, 我们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进行调整。本系列教材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总体构架的设计、具体课程的挑选,还是内容取舍和体例安排,都需要不断总结并积累经验。衷心期待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2023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