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易经真的很容易:变革与创新(《百家讲坛》人气主讲人、国学大师曾仕强新作,教科书级《易经》入门读物)

書城自編碼: 39697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曾仕强、刘君政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1178596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售價:HK$ 153.6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售價:HK$ 129.6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售價:HK$ 69.6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售價:HK$ 143.8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售價:HK$ 81.6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售價:HK$ 82.8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售價:HK$ 118.8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售價:HK$ 309.6

 

編輯推薦:
1、国学导师、百家讲坛超人气主讲人曾仕强:一生研究《易经》精粹,全新解读《易经》重磅力作。
2、扫描后勒口二维码,免费领取曾仕强《易经》课程。特别添加新版序言。
3、主题式解读,卦爻拆解:本书以10大版块,聚焦变革与创新这两大母题,阐述《易经》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为处于迷茫的人们指明幸福之道。
4、内附图表解释,零门槛读懂古人智慧并掌握在现实中运用的方法。该书不仅有文字的解释,还在每一个小篇章后面附图表解释,让书中的智慧更加浅显易懂,方便读者理解。
內容簡介:
本书是曾仕强教授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之处,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撷取出来,阐明了做人做事需要遵循的道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但其背后存在着不变的道理,这个道理便是人们所拥有的哲学理念。
在本书中,曾教授深入剖析“革卦”和“鼎卦”,以阐明“革故鼎新”的道理。革卦是下经当中,唯一元亨利贞四德俱全的卦;鼎卦紧随其后,表示在非常的破之后,还需要带来大幅度的改善。让读者能够随时谨记“革故鼎新”的道理,用以惕励、改造自己,养成每天自我反省的好习惯,及时做出合理而有效的调整。
關於作者:
曾仕强: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致力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著有《中国管理哲学》《易经真的很容易》等数十种专著。
刘君政: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历任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教授,胡雪岩教育基金会理事。
目錄
第一章?五行为何相克又相生?
一、五行学说始于《尚书 · 洪范》 002
二、把五行和阴阳合在一起 004
三、邹衍提出五行相克史观 006
四、朝代更替好像从周开始 008
五、中国封建帝制结束于清朝 010
六、五行阴阳的循环动力圈 012
我们的建议 014
第二章?天干地支有什么作用?
一、天干地支配成六十甲子 016
二、“十天干”原本是用以纪日 018
三、十二地支配合传统历法 020
四、元会运世推算地球寿命 022
五、命理学离不开轮回作用 024
六、六十甲子构成符号系统 026
我们的建议 028
第三章?山医命卜相说些什么?
一、山医命卜相通称为五术 030
二、入山修炼重视性命双修 032
三、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034
四、命由我造仍然可以推算 036
五、中外都有占卜形式不同 038
六、天象地理人相都称为相 040
我们的建议 042
第四章?现代人如何看待五术?
一、山河大地莫非有形之势 044
二、名医庸医在于医德不同 046
三、反观用心自能改变命运 048
四、知大道玄妙则占卜自精 050
五、相好庄严恶由我心而生 052
六、自天佑之方能吉无不利 054
我们的建议 056
第五章?为什么利不百不变法?
一、水井污浊必须清淘变革 058
二、变革必须掌握变中之常 060
三、原则不变而方式则可变 062
四、事有因果但是人有责任 064
五、改革政治不能仿效欧美 066
六、应该坚持利不百不变法 068
我们的建议 070
第六章?革卦六爻说了些什么?
一、时机未熟不宜轻举妄动 072
二、不到非革不可之日不革 074
三、变革不宜过刚应多沟通 076
四、目标正确才能顺利成功 078
五、领导革命需要伟大人物 080
六、破坏之后必须积极建设 082
我们的建议 084
第七章?鼎卦六爻有哪些启示?
一、除旧布新才能去妄存真 086
二、鼎中食物充实不致有害 088
三、食物不能供用失去意义 090
四、民生失其所养必有凶险 092
五、中以为实才能正位凝命 094
六、贤能的辅助对明君有利 096
我们的建议 098
第八章?革卦有哪些相关的卦?
一、首先看革卦的错综两卦 100
二、依据阶升法变出六个卦 102
三、革卦中含有五个卦中卦 104
四、革卦第四爻变即为既济 106
五、革卦的交卦就成为睽卦 108
六、革卦最重要伙伴是鼎卦 110
我们的建议 112
第九章?鼎卦相关的卦有哪些?
一、先来看鼎卦的错综两卦 114
二、按照阶升法变出六个卦 116
三、鼎卦中含有五个卦中卦 118
四、鼎卦第三爻变即成未济 120
五、鼎卦的交卦即是家人卦 122
六、鼎卦最重要伙伴是震卦 124
我们的建议 126
第十章?怎样把鼎革合起来看?
一、革卦元亨利贞四德俱备 128
二、鼎是革物最佳烹调器具 130
三、革故鼎新必须合并思虑 132
四、研读《易经》目的在善补过 134
五、我们时时都要革故鼎新 136
六、每日反省以期止于至善 138
我们的建议 140
【结 语】 141
內容試閱
中华民族的学问,说起来只有一门,那就是“道学”。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把人类所有的学问,用“一阴一阳之谓道”来总括,应无遗憾。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则在明辨可说的“非常道”与不可说的“常道”,也合乎“一阴一阳”的组合。诸子百家的学说,莫非相反而相成,相背而相生,说的都是“非常道”,所以只能成为一家之言,不能成为“常道”。
可见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固然有其好处,却也造成各行其是,分割得支离破碎,徒然把“通”的变成“不通”的。必须透过正本清源来重新“沟通”,才有可能由“专”返“通”。
我们由“行道”而“明道”,在实践中“悟道”。早在“道”字出现之前,尧帝选择继承人,便公开要大家推荐。他并不挑选地方势力强大的领袖,也不看上财富惊人的金主,反而接受以孝闻名的舜。尧帝先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又让他处理政事,结果都有很好的成绩。经过三年的考察,才决定由舜来摄政,代理共主的职务。这种“天下为公”的大道,一直受到
无比的尊崇。尧舜走出中华道统的开端,以后的禹、汤、文、武、周、孔、老……凡是中华儿女崇拜的伟大人物,无一不是得道高人,尊奉道统。
老子和孔子,都在弘扬易道。孔子有教无类,以“中人”为对象,《论语》成为炎黄子孙人人BU读的家常便饭。老子以“上士”为对象,不在乎“下士闻道”那种“大笑之”的反应,明知“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也要把标准提得很高,把“道”当作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本体论。
孔、老两家,正如老子所说“同出而异名”,看起来各有主张,实际上都是在阐明易道。因为“道”只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否则宇宙就会分裂。道为“一”,即为“常道”;但是道是动的,可以千变万化,所以道又是“多”,成为“非常道”。西方为“一元论”“多元论”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却能轻松愉快地用“一之多元论”来加以化解,这才得以生生不息。
合起来是“一”,散出去为“多”,有部分西方人做学问,是一步一步逐渐摸索、推演而得,必须大胆求新求变,才能持续向前推进。因此“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成为个人提出创见的正当理由。凡事力求创新、突破,同时对“知识产权”十分重视。由于近两百年来科技突飞猛进,以致“创新改变世界”的口号喊得震天动地,几乎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普世价值。中华
儿女的学问,则与西方完全相反。我们是伏羲氏一画开天,便把人类所有的学问,全部都“一”统起来了!孔子提示“一以贯之”,老子明言“抱一以为天下式”,使我们知道“一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一”。诸子百家,都在说明各自对于“一”的研究心得,如此而已。所有的学问,都从“一”(就是道、太极,宇宙万物的共同元素、本体)发展出来。我们并没有西方那些“一”与
“多”的争论,自古以来,便是秉持着“一而二,二而一”的“一之多元论”,统合一切主张,一视同仁。我们重视“师承”,讲求“道脉”,形成“道统”,因而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西方文化不连续,主要原因在于不重视根本,说变就变。后来更是变本加厉,认为新的一定比旧的好,于是盲目求新求变,以致不但忘本,甚至无可避免地流于乱变。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科技威胁、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伦沦丧、道德败坏,无一不是乱变的恶果,后果已经愈来愈严重,也愈来愈可怕!
中华文化重视饮水思源、不忘本。因此说“新”的时候,必须和“旧”联结在一起。温故知新、继旧开新,这才合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不致有所偏而导致失道、叛道,或使生生不息的循环无法持续下去。同时,也能适当防止“喜新厌旧”的恶习,维持家庭和谐、婚姻稳定、社会安宁,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晚近以来,我们受到西方的影响,似乎已经把“新”当成“进化”的同义词,断定一切旧的都不如新的。现代中国人,只知宇宙在变、时代在流,却忘了《易经》所说的“变中有常”,而流中也必然有住。一味讲求创新,认定新的一定比旧的好,便是抓住易的“变易”,漏掉了易的“不易”,完全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
“创新改变世界”,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一是愈改变愈糟,人类愈不幸;一是愈改变愈好,人类愈幸福。
同样是创新,有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也有经不起时代考验的。大家若是稍微关心周遭的变化,便会心中有数,原来经得起考验的并不多,而不久后便遭到淘汰的竟占了大多数。如此我们就能明白:变来变去,代表不够好;如果真的好,何必要变来变去?可惜这样简单的道理,现代人却没能好好把握住,是不是忘本的表现呢?《易经》启示我们持“经”达“变”,必须要
有原则地应变,千万不能没有原则地胡乱加以改变!两句话合在一起,便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然而,现代人居然不敢如此主张,这岂不是“学术杀人”的明证?如此一来,我们又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呢?生活法则不可变,生活方式当然可以变。凡事必须先分辨其“可变”与“不可变”,然后才“持经达变”。务求变得更好,才有资格叫作“日新又新”,
否则便是不负责任的求新求变。对于原本就善变的中华民族而言,“求新求变”往往容易导致“乱变”的恶果,最好更加慎重,以免后患无穷。
时至今日,种种求新求变的乱象,已经到处显现,只是大家愈来愈忘本,奉行西方“眼见为凭”的主张,只相信看得见的,不相信看不见的,以致无法阴阳兼顾并重,不能自觉,也无法明辨。现代中华民族警觉性低、应变力差,同化力也大不如前,令人十分担忧。倘若不能及早改变现有的心态,势必愈来愈偏离正道,走入偏道、邪道、小道,那时候才想研究易学,不但为时已晚,而且愈加不可能有效了!
西方人不明白“变中有常”的道理,以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他们的著作,通常维持三到五年,便要推出新的主张。所以西方出版品,必须注明出版年份,三五年,最多十年,就需要改版甚至于被淘汰。而我们的书籍,愈古老愈有精读的价值。几千年来,举凡《论语》《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三字经》,都可以让人一读再读,终生受用。因
为每隔一段时间重读,即有新的体会、新的领悟。当自己有所成长后,就更加能够深入古书的字里行间,看出以前所看不出的玄妙。然而现代出版界,受到西方商业化的影响,居然竞相推出新书,同时将出版年份稍久的书籍全部下架,实在是不知中西学问的根本差异所做出来的可笑行径。我们常说“商业化”迟早吃掉“中华文化”,可惜大家依然不甚了解,着实令人担忧!
我们当然需要“商业”,但是“商业化”不是好主意;就好像我们需要“工业”,却不应该“工业化”,以致留下很多遗毒,久久难以清除。《易经》贲卦(?),明白告诉我们“人性是本质,文明是现象”。卦象刚柔相杂,象征以“文”化成天下,只有“文”才能“化”。我们很早就发展农业,但是始终没有提出“农业化”的主张,因为我们知道农业是不能化的,只有“文”才
能化。英国人致力于工业化,美国人醉心于商业化,而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竟然把圣贤的交代抛诸脑后,盲目地追随西方的脚步,大搞工业化与商业化,却严重地轻忽了自己的文化,这证明我们已经本末倒置、轻重不分,似乎原有十分坚强的同化力,如今已经薄弱得无法与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了!
我们这一次以“易经真的很容易”为系列丛书名,尝试把《易经》做出“人人都看得懂”的解说,便是基于这种危机感才“自讨苦吃”、不自量力而为之。然而,我们在“自讨苦吃”的同时,也是抱持着“自得其乐”的心情。因为一天到晚把《易经》说得难、难、难,对易学的发扬只有障碍,而缺乏了激励的动力。何况“看它容易,果然就很容易”这不是心想事成,符合“心易”的法则吗?但愿读者在看完本书后,能够不吝多加赐教,至为万幸!
曾仕强? 刘君政
谨识于台湾师范大学

一、五行学说始于《尚书 · 洪范》
《史记·孔子世家》指出:孔子以诗、书、礼、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书”便是《尚书》,该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周朝的文书当中,有一篇记载箕子为武王陈述“洪范九畴”的文件,称为《洪范》篇。把“水、火、木、金、土”当作宇宙中五种最为根本的物性,分别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水性往下润湿,火性向上焚烧,木性可弯曲也能伸直,金属可凭人意而改变形状,土壤能够种植、收获五谷。原来的用意,也许是归纳出宇宙间五种基本的行动方式,作为万事万物共生共存、互相调整因应的行动准则。把“水、火、木、金、土”当作五种基本对象,不过是静态的象征;倘若代表五种基本行动方式,那就是动态的表现。中华文化源于《易》,宇宙万物无不变动不居,我们是由“行”求“知”的民族,所以重视五行的研究。
《洪范》除了“五行”之外,还提出“五事”“五纪”和“五福”。“五事”指貌(态度)、言(言论)、视(眼光)、听(听觉)、思(思想),认为态度要恭敬、言论要正当、眼光要明亮、听觉要清晰、思想要通达。“五纪”即岁、月、日、星辰、历数,都是关于天象时令的推算。“五福”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也就是长寿、富裕、健康安宁、修养美德、年老而得善终。我们的手掌,共有五根手指头。五指握拳,象征可以自行掌握,所以古人常用“五”,也就是“一、三、五、七、九”五阳数的中数,来归纳相关事宜。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