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为中国教育探路——新教育实验二十年

書城自編碼: 39687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朱永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94910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售價:HK$ 69.6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售價:HK$ 105.6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售價:HK$ 54.0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中国大港
《 中国大港 》

售價:HK$ 225.6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

售價:HK$ 237.6
国色盛唐
《 国色盛唐 》

售價:HK$ 71.8
熊镇三部曲(全3册)
《 熊镇三部曲(全3册) 》

售價:HK$ 253.2

 

編輯推薦: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20多年来不断关注国家教育,本书是他对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发展历程的梳理。
本书深刻解读新教育共同体前行的理想、方针,并解密如何让老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本书被教育行政人员、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需读书。
內容簡介: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介绍了新教育实验的酝酿期、初创期、建构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此外,朱永新教授还以理性又热情的笔触书写了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阐明了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并系统介绍了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最后,以务实和诚恳的态度总结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反思面临的问题,思考未来发展等。新教育实验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为我国教育探路,改变了教育生态,激活了课堂,让师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让教育工作者过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關於作者: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目錄
001 / 摘 要
001 / 引 言

第一章 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002 / 一、实验酝酿期(1986—1999 年)
003 / 二、实验初创期(2000—2002 年)
005 / 三、实验建构期(2003—2013 年)
012 / 四、实验深化期(2014 年至今)

第二章 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018 /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020 /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024 /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第三章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032 /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033 /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035 /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040 / 一、营造书香校园
042 / 二、师生共写随笔
043 / 三、聆听窗外声音
044 / 四、培养卓越口才
045 / 五、构筑理想课堂
048 / 六、建设数码社区
049 / 七、推进每月一事
051 / 八、缔造完美教室
052 / 九、研发卓越课程
067 / 十、家校合作共育

第五章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072 /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080 /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088 /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093 / 四、媒体对新教育实验的关注

096 / 附录 1 2022 年一丹教育发展奖颁奖词
098 / 附录 2 新教育实验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137 / 附录 3 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
199 / 附录 4 新教育实验发展大事记
237 / 参考文献
242 / 主题索引
245 / 后 记
247 / “朱永新教育作品”后记
內容試閱
引 言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教育危机”成为世界教育的一个关键词。在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片面追求 升学率、择校热等社会问题。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此同时,多种教育改革探索 也应运而生。无论是官方的新课程改革,还是民间的各种教育实验等,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
进入 21 世纪以后,全球开启了以“面向未来教育创新”为主要方向 的教育改革。如美国有试图将公立学校交给民间托管的“特许学校”;有 试图打破传统,按照年龄分班教学的年级制,开展“由学生内在动力驱 动学习”的“阿克顿学院”;有试图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式 学习探索的“高科技高中”(HTH)。此外,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平 台日渐丰富,如可汗学院、斯坦福网络高中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创新教育平台,积极拓展教育途径。
在中国,21 世纪的教育变革也是潮流涌动。无论是叶澜教授的新基 础教育实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变革、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变革、清华 附小的主题式学习,还是民间关于蒙台梭利、华德福等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及小规模学校、“教育自救”式在家学习方式的兴起,都为推动教育改 革注入了充沛的活力。在这众多的改革探索中,新教育实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什么要把我们对于教育的探索定名为新教育实验?我们认为,取名“新教育”,既是一种“学术认祖”,也是一种理论自觉,更是一种创新意识,可以视为新教育人在新时代主动进行教育创新的使命担当。
1889 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建立了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这所学校最大 的特点就是成人和孩子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允许有经验的长者指导而不是控制学生。相较于传统教育,这是一种全新的 教育理念,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教育界开始探索新的教育实施路径,且新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
1889 年以后,欧洲各地新教育实验学校逐渐兴起。如 1893 年巴德利 在英国南部创办的贝达尔斯学校, 1897 年里诺·赫贝在温切斯特创办的 韦斯坦斯学校, 1898 年德国利兹创办的乡村教育之家、德摩林创办的罗 什学校, 1899 年瑞士费里埃尔创办的“国际新学校事务局”等。1899 年 瑞典女作家爱伦·凯发表《儿童的世纪》,从新人文主义角度预言 20 世 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呼吁新的教育变革。可以说, 19 世纪末叶,在英 吉利海峡的两岸,新教育思想的种子已经播撒, 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呼之 欲出。欧洲各国在开展“新学校(教育)运动”的同时,教育家们也在 酝酿新的教育理论。如 20 世纪初叶出版的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怀特海的《自由教育中数学的地位》、沛西·能的《自然科学的教学》、凯兴斯泰纳的《德国青年的国民教育》、托尔斯泰的《论教育》等。
1921 年,在法国加莱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明确了新教育的纲领,根 据纲领可看出新教育有两大核心观点:一是儿童中心的主张,即尊重儿 童、解放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二是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许多耳熟能详 的学校(如尼尔的夏山学校、小林宗作的巴学园、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等)以及近百年来教育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罗素、蒙台梭利、皮亚杰、怀特海、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都深受新教育思潮的影响。
“新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始于 20 世纪初叶。1912 年 2 月,蔡元培先 生在《教育杂志》发表了《新教育意见》,吹响了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号角。
1919 年 2 月,《新教育》杂志在上海创刊。同年 7 月 22 日,陶行知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发表了著名的讲演,题目就叫《新教育》。1929 年,庄泽 宣正式提出了“新教育中国化”的主张。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许多教育家都把他们的教育探索命名为“新教育”。
21 世纪初叶中国关于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教育”,既可以视为“世界 语境”中的“新教育”在当代中国的一声“回响”,也可以视为对上个世 纪初叶中国新教育的一种“承继”。因为此项探索与历史上的“新教育” 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性:都试图对当下的教育和社会进行改良和创新,都 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都是民间草根的 自发行动等。从传承意义上讲,我们关于教育的探索和创新是历史上“新 教育”精神在新时代的“链接”和“延续”。为了区别于历史上的“新教育”,我们将这项教育改革探索称为新教育实验。
命名中选定“实验”,一方面与新教育的探索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借 鉴了上个世纪初叶的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 一 般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 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控制、调整或模拟研究对象(自 变量),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 发生或再现(因变量),从而去认识自 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的过程。显然,新教育实验不属于严格意 义上的科学实验。之所以叫“实验”,是因为笔者经过对我国的教育改革 进行系统整理后发现,教育界把 20 世纪 20 年代晏阳初在河北保定的教 育变革运动称为“平民教育实验”,把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 运动称为“乡村教育实验”。所以,我们把这项针对学校变革的体系命 名为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英文命名,最初我们直接翻译为“New Educational Experiment”。在与国外专家交流后意识到, 这样的英文命名 让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科学实验,容易引起大家对于新教育实验的误解。
因此,最终定名为“New Educational Initiative”。
就新教育的理论来源而言,它既借鉴了西方的教育理论,又继承了
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体现了中国本土的、独特的创造性;它直接借鉴和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教育回归生活并回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在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在新教育实验成立 20 周年之际,笔者对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核 心内容与实践经验进行简要回顾、梳理,以期让更多学术界同人对新教 育形成清晰的认识,为新教育实验的发展把脉问诊,并确定新教育实验 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期望以此为个案,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与行动上的借鉴和参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