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重庆科举史

書城自編碼: 39682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吴洪成、王静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90865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售價:HK$ 105.6
百闻不如一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接触
《 百闻不如一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接触 》

售價:HK$ 50.4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
《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 》

售價:HK$ 357.6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售價:HK$ 165.6
天理与秩序: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天理与秩序: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售價:HK$ 117.6
怎么办?
《 怎么办? 》

售價:HK$ 94.8
明代文艺思想史
《 明代文艺思想史 》

售價:HK$ 576.0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售價:HK$ 153.6

 

編輯推薦:
以唐代重庆科举的起步、宋代重庆科举的初盛、元代重庆科举的衰落、明清重庆科举的提升为主轴,对重庆科举考试的历史及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探讨
內容簡介:
本书在对重庆方志史料和相关历史文献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及其他相关知识理论进行分析、解读,纵向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横向通过重庆内部各县间以及重庆与四川地区的比较分析,对重庆地区的科举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唐代重庆科举的起步、宋代重庆科举的初盛、元代重庆科举的衰落、明清重庆科举的提升为主轴,对重庆科举考试的历史及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探讨。主要内容包括重庆科举考试历史发展的具体概况、科举考试资格、考试内容、考试类型、考试形式,以及科举建筑、科举附属组织机构或团体等诸多方面。通过研究,本书揭示重庆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和地方社会丰富、复杂以及多线性的联系,深入探讨和确立科举考试对重庆社会地域发展以及全国社会历史的资源贡献。本书还力图揭示重庆科举制度的演变特点和发展轨迹,以期充实区域教育的思想内容,并拓展中国科举制度史的研究领域。
關於作者:
吴洪成,男,1963年生,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师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学恂先生,硕博连读六年;毕业后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博导,人文教育系主任等职;2004年调入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思想文化史。著有《中国近代教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
王静,女,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教育史。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奖学金。
目錄
第一章 唐代重庆科举的起步
第一节 唐代重庆科举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隋唐时期重庆的地域文化
二、隋唐时期的学校与科举
三、唐代重庆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唐代科举的类型及形式
第三节 诗赋作为科举的重要科目
第四节 唐代重庆科举及第士子信息钩沉
一、闾丘均
二、李远
三、其他
第二章 宋代重庆科举的初盛/
第一节 宋代重庆科举的历史背景
一、宋代的文教政策
二、宋代重庆的地域社会
三、宋代重庆的理学流派
四、宋代重庆的印刷术及制墨业
第二节 宋代科举制概述
一、科举取士名额扩大
二、考试制度严密
第三节 宋代重庆科举述略
一、宋代重庆科举及第状况
二、宋代重庆科举家族
三、重庆科举及第士子举要
第四节 宋代重庆科举之评议
一、宋代重庆科举考试绩效提升
二、重庆永川《雁塔题名记》
三、重庆科第显赫象征:状元桥
第五节 宋代重庆科举初盛的影响因素
一、科举考试特殊政策:“类省试”
二、重庆官学的创建
第三章 元代重庆科举的低落/
第一节 元代重庆科举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元代科举制述略
一、科举考试设科艰难
二、民族间存在差异
三、录取标准和考试内容的变化
第三节 元代重庆科举的滑坡
第四节 重庆大夏政权的科举
第四章 明代重庆科举的发展/
第一节 明代科举概述
一、科举必经学校
二、“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三、八股文体盛行
四、科举考试资格程序烦琐
五、独重进士
第二节 明代重庆科举状况
一、明代重庆科举整体描述
二、明代重庆进士
三、明代重庆举人
四、明代重庆五贡
第三节 明代重庆的科举家族
一、蹇氏家族
二、刘氏家族
三、曹氏家族
第四节 明代重庆科举及第士子举要
一、明代重庆进士举要
二、明代重庆举人及其他及第人物选粹
第五节 明代重庆科举发展的缘由探讨
一、统治者和官吏的大力倡导
二、交通的改善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三、重教勤学的文化传统
四、南北分卷与定额取士
五、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第五章 清代重庆科举的制度化(上)/
第一节 清代科举制概述
一、童试
二、乡试、会试
三、殿试
四、朝考
五、武举
六、科举考试内容、组织方法及管理条规
第二节 清代重庆科举状况
一、清代重庆童试
二、清代重庆举人与贡生
三、清代重庆的进士及殿试试卷
四、清代重庆武举
五、清代重庆科举考试内容与制度规定
六、清代重庆各地士子中举概况
七、渝东南民族地区科举概况
第三节 清代重庆科举及第士子举要
一、清代重庆进士举要
二、清代重庆举人及其他
第六章 清代重庆科举的制度化(下)/
第一节 清代重庆科举“宾兴”组织
一、“宾兴”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二、重庆科举“宾兴”组织的资助功能
三、重庆科举“宾兴”组织的礼仪功能
第二节 清代重庆科举的试院与考棚
一、涪陵考棚
二、彭水考棚
三、綦江考棚
四、奉节考棚
五、丰都考棚
六、万县考棚
七、梁山考棚
八、巫山考棚
九、永川考棚
十、璧山考棚
十一、大足考棚
十二、江北考棚
十三、酉阳考棚
十四、长寿考棚
十五、忠州考棚
十六、隆化考棚
十七、石柱厅考棚
第三节 重庆科举建筑
一、重庆綦江伍氏兄弟进士牌坊
二、重庆的文庙魁星阁
三、重庆举人楼
四、涞滩文昌宫
第四节 清代重庆与科举相关的祭祀活动
一、重庆文昌宫祭祀活动
二、重庆关圣帝庙祭祀活动
三、重庆名宦祠、乡贤祠等祭祀活动
第五节 清代重庆科举的若干认识
一、清代重庆科举的主要特征
二、清代重庆科举曲折推进的原因探讨
三、重庆科举制度的社会成效
第六节 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一、清代科举改革的背景
二、科举新旧转型时期的士子之风
三、科举废后遗风
四、清代重庆科举余论
后 记
內容試閱
“科举”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与前代考评人才体制相比较,科举又被认为是一场革命性变革,选拔方式由以推荐为主转为以考试为中心,变得更具客观性、标准化。科举制度自唐代全面推行以来,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敲响丧钟,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是与中古时期封建社会从兴盛直至没落衰亡的历史进程相伴随的。
科举的多学科研究特色非常明显。由于社会政治体制有赖于官吏选拔及被选者的才学能力与素质,社会史、政治史探讨科举便顺理成章;而科举制度本身是人的教育、培养问题,直接关乎教育的体制和内容及组织方法,教育史自应加强研究,并着眼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阐述;此外,科举科目及测试组织方法等影响了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乃至经济、宗教等相关领域,各门学科的特定视野考察十分必要,于是乎涌现出各有特色的成果。科举及其内容、观念,曾几何时风靡神州各行各业,牵动千家万户。从稚童到白发老翁,从妙龄少女到沧桑慈母,以及山野书生、学校学子等林林总总的各色人物,都对它一呼百应。走向科举或关注科举,不仅是当时的风尚民俗、教化熏陶、价值导向、伦理精神、文化积淀,还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文化、民众心理。总之,科举是社会动员与个体冲动的糅合,它究竟制造了多少林下悄语、月下娓谈、灯火红袖、慈母叮咛、家庭悲欢、宗族变迁,细述万千、细微描画。科举虽已然似滔滔江水,不再回转,然世纪之交,万象更新,征程伊始,又不断引起学者、文人的缅怀、联想、反思、总结,乃至于纪念与咏唱。这些情形能从近一两年间出版的科举论著及国际会议论文集的议论文字、激扬观点、拓展问题、繁富著述等中窥见一斑,此处不再赘述。
当今,科举制研究成果各有特色,显现出既争奇斗艳又互相补充的态势。主要包括:以科举制为直接对象的研究,既有从整体视角出发的,也有断代的,但以宋代及清代为主,对近代科举的改革与命运论述不足;在各专门学科历史如教育史、政治史、文学史、文化史、社会史当中,将科举作为学科体系或内容的一部分,注重从学科视野论述其地位及角色作用,且以教育史论述为多,其深刻性及理论水平也似乎比文学史、社会史高出一筹;通史或地方史志的论著中某一部分或专章探讨科举制,往往用历史学的方法加以记录与分析,这类研究目前注重以现代西方新史学流派为某种依据,加强了科学化与人文性的结合、历史感与现实性的交织,然而体裁以叙述或描写为主,思辨及理论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以地区为单位的科举制的挖掘、整理及初步研究,是一种新的进展、推进,也是创新,并且带有实用性与商品化价值,这种层面的研究难度大、成果少,目前所见主要是单篇论文,以著作形式出现的研究成果多涉及福建、江苏、浙江地区,而有关地域文化的探究又偏于进士科或状元制的介绍、清理。科举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是刘海峰教授的《科举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据称刘教授的母校厦门大学开设有“科举学”公选课,可谓匠心独运,但对青年学子讲授科举入仕的问题,应有度数,倘泛滥过剩,也会出现偏颇,不适合当今社会开放、创新的主流观念与国际化、现代化的大潮,故而应严肃认真和缜密稳重。
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腹心的重要区域,形成了以巴蜀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地带。这一地区以成都、重庆两个国际大都市为中心,辐射周边,连带农村区域,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和承续转换重心。人才资源成为该地区社会进步、区域开发、民族腾飞、科技增长、经济振兴、教育兴旺等诸多领域现代化的关键。历史地考察人才问题,有助于当地对当代人才的培养、选用及开发。而由古代至清末的社会精英或文化哲人,大都来自科举,对区域科举制的探求与现实社会发展便发生了难分难舍的关系。本书只应了古人所言:“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首次集中整理、思索重庆这一西南东部地带、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最大港口与物资贸易中心、文化教育汇聚地的科举制历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且费时多,所得微弱,真有不堪回首之慨。客观地说,对科举及第人物的记载及相关研究材料最集中的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上科举考试及第数量及成就影响的自身原因,也有学者文人关注或兴趣的偏颇缺失原因,是难以叙述明白的。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重庆是西部落后地区,科举及第人物稀微,不成气候,难登大雅之堂。我想,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应予重新估价,并应有转变。曾几何时,作为大西南中枢纽带的重庆承东接西,续北连南,是三秦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汇聚、争鸣的集散中心。传统巴渝文化、巴楚文化独具魅力,被一些学者认为自成体系,成为三峡地区文化的渊薮、摇篮,给其他亚文化以丰厚的滋养。唐宋以后,重庆战略地位提高,政治意义增强,长江、嘉陵江、涪江诸大水系商业沟通频繁、贸易交流旺盛,其工商业发展水平提升,并逐渐翘首西南,乃至辐射至中国西部广袤的山川坝野、城镇村落。在这种社会历史变迁纷纭交错的态势下,重庆的学校、文学、科举等诸多领域、各项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唐代政府赋税“扬一益二”的古语,即言扬州、成都经济水平之高及在全国所占地位之隆。重庆毗邻成都,应得其余绪。到了宋代以后,重庆的发展异军突起,逐渐呈现出与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互为掎角、鼎足抗衡,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者居上之态势。科举制一经实施,重庆区县即有人应试及第,而众多他乡科第士子往返三峡、嘉陵,留下了千古绝唱。他们吸纳了巴人竹枝文学的风格,又添增了古代文学胜景之风采。宋代重庆科举中举人数激增,遭元削弱后,明代以降直至清末又有所攀升。这些“登龙门”的天子得意门生曾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也为开发西南、振兴乡梓付出了一定辛劳。直到今天的巴渝大地仍有一些传闻,也残留了文物遗址,让人追忆、缅怀不已……这些记载文字的片段,虽然只是一鳞半爪,过于简略,然而略加梳理,适当分析,却也能反映重庆古代科举之大观,刻画重庆士子的读书生活及精神状态。探索重庆的科举,能丰富巴渝文化的识见,充实区域教育的内容,拓展中国教育文化的领域,弥补中国古代科举制研究中西部观照的薄弱乃至残缺。从现实性上说,也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域文化建设,教育改革,人才资源的培育、选任及使用等方面发挥一定参考价值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尽可能多地搜集第一手资料,搜索了古代、近代有关重庆区域历史的方志、典籍,当代四川、重庆的有关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以及各个时期对该地区科举相关领域或专题的研究论著,在严谨考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史论结合,深入剖析,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计量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本着历史服务于现实、以古鉴今的治史原则,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科学主义的精神叙述重庆科举历史,并注重运用当代教育学理论、概念及知识来解读、分析、阐发重庆科举中的诸多教育问题。
诚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水平有限,本书从史料的搜求到整理分析,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原本设想的目标存在不小的距离。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中国科举史的研究及探索,前辈及时贤已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留下许多空白地带与薄弱环节,尤其是科举的区域历史,科举的个案研究,科举与文化的学术变动及科举对地方民众思想观念、民间习俗风尚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更显得贫乏或不足。我们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艰辛探求、不懈努力,沿着这条漫长而不平坦的研究道路继续前行,去攻克那些未被我们认识的相关领域的迷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重庆科举史》是在15年前我独立撰写的一本小册子《重庆的科举》基础上展开、提升和拓展,并最终完成的一项成果。两者的衔接和关联是存在的,但以前的作品只有数万字,比较简略,属大纲或局部的内容反映,现在呈现的书稿则无论从内容、体例、结构、素材,还是篇章设计和方法运用上都有新的突破。还需要指出的是本论题研究的缘由以及本人对其中科举问题的体会认识基本上很少变化。或许这也可以理解为重庆直辖以后科举考试的主题观念理解是相对稳定的,这种历史的稳定性是研究客观性的反映,当然,时代主题发生的变化和提出的要求需要我们对主题的理解和分析有所变动,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使命。我想,这种主客观结合的探讨和分析在本书中是能明显反映的。
吴洪成笔记于
近代历史名城保定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2023年5月1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