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老子+庄子

書城自編碼: 396564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余培林 罗龙治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81382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117.6
东野圭吾:流星之绊
《 东野圭吾:流星之绊 》

售價:HK$ 70.8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售價:HK$ 129.6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售價:HK$ 141.6
体系模型理论与建模仿真技术
《 体系模型理论与建模仿真技术 》

售價:HK$ 117.6
图解服装立体裁剪与板样
《 图解服装立体裁剪与板样 》

售價:HK$ 70.8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售價:HK$ 201.6
内陆之行
《 内陆之行 》

售價:HK$ 117.6

 

編輯推薦: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经典回归!堪称华语世界里程碑式的一套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开重读经典风气之作,是经典大众化不可绕过的重量级作品!影响华语世界三代人,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更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中国文化博物馆”。
·从253000余册的古籍旧藏中精选出这套书的原典,底本考据。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耗时30年心力打造,成就“最低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特邀学识深厚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全新疏解演绎,用精炼的笔触、坚实的学养,将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小说、戏曲等名著,以现代人的观点全面解读改写,让读者毫无文言文阅读障碍。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內容簡介:
《老子》五千言,被誉为“万经之王”,是道家经典之一。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系列丛书的第三本。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是蕞有文采的先秦诸子著作,被鲁迅奉为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典范,深刻影响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庄子:哲学的天籁》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系列丛书的第四本。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
關於作者:
余培林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玄奘大学讲座教授。著有《诗经正诂》《新译老子读本》等书。2002年获台湾“薪传奖”,2003年获选资深优良教师。
罗龙治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毕业,文学博士。曾任教台湾科技大学。著有《进士科与唐代的文学社会》《唐代的后妃与外戚》《似水情怀》《狂飙英雄的悲剧》《露泣苍茫》《历史的药锄》《云水之缘》《紫色的梦》《六朝异闻》等。
內容試閱
摘自——《老子》

前言
老子其人
任何一个人读一本书,一定急切地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生平,并且知道得越多越好。有关老子的生平,《史记》有他的传。传文的意思虽然有一点含糊不清,但这是有关老子生平唯一的资料,所以十分珍贵。现在我们就根据史记的记载把老子的生平作一番介绍。
依据《史记》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和孔子同时而稍微早一点。他做周政府守藏室的史官,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到周政府所在地洛阳去,曾经向他请教过礼。他告诉孔子说:“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这些对你都没有益处。”
老子在周政府待了很久,看到了周室日渐衰微,于是就离开周。将要出关的时候,守关的关员看到了对他说:“你平时不留文字,现在快要隐居了,勉强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篇,内容谈的都是“道”和“德”,一共五千多字。写好以后就走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两百多岁,因为他修道并且善于养生的关系。
在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周政府有一个太史名叫儋的出关见秦献公,于是有人传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人也不晓得哪一种说法对。其实老子志在做一个隐居的君子,从这个方向去想,就晓得太史儋是不是老子了。
老子的儿子名叫宗,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在段干。宗的儿子叫作注,注的儿子叫作宫,宫的玄孙叫作假,假在汉文帝的时候做过官。假的儿子叫作解,做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于是从此就定居在齐国了。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意】
文字没有办法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没有办法完全表达意思,语言文字的功用是很有限的。所以,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解说,至于那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没有形状,看也看不到,没有声音,听也听不到,没有实体,摸也摸不到,并且恒久不变,那就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解说的了。同样道理,一个普通的真相,还可以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至于那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的真相,恒久而不变,是没有办法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的。因为你称它为甲,它就不是乙,你称它为彼,它就不是此了。因此,要了解大道,就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和名相,完全要靠心灵去领悟;否则,就要走入迷途而永远无法清醒。明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谈谈天地万物创生的情形了。天地开始的时候,没有物体,没有形象,这种情形,可以称之为“无”,这“无”就是“道”的本体,而这“道”就是宇宙的本源。当“道”一旦产生创生的作用,万物就随之而生。在万物创生而没有形体的时候,可称之为“有”,这“有”就是“道”的作用。所以,常想到天地的本始是“无”,就可以了解道的本体精微奥妙;常想到万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了解道的作用广大无边。“无”和“有”一是道的本体,一是道的作用,各是道的一面;可以说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并且都可以称为玄妙,玄妙而又玄妙,那就是宇宙万物创生的本源──“道”了。
【解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字是名词,指宇宙的本源。关于宇宙的本源,古代希腊哲学家有人说是水,有人说是火,也有人说是空气,中国的阴阳家认为是五行(金、木、水、火、土),老子却认为是“道”(说见第四、第二十一、第二十五各章)。第二个“道”字是动词,讲说的意思。“常”的意思是恒久不变。“常道”,就是恒久不变的道。第一个“名”字是名词,指“道”的真相。第二个“名”字是动词,称谓的意思。“常名,就是恒久不变的名。”老子的“道”,包含着宇宙万物的发源、生长、变化、归宿的道理,是非常玄妙而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讲说的,但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立了这五千余言。佛家讲到蕞高境界,也只是说:“不可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时大家就默然不响,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只是以花示众,并未说破,迦叶参悟禅机,也只是微笑而已,不用语言解说。因为形诸语言,反而破坏真相,横生枝节,佛教禅宗所谓“说是一物即不中”,就是这个道理。老子立了五千余言,怕后人把这五千余言就当作“道”的全部,所以开宗明义就要人不要过分执着语言文字,这五千余言并非“常道”,只是通往“常道”的桥梁而已。事实上,对所有的书籍,都不应该过分地执着它的文字,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就是这个意思。《淮南子·道应训》里有一段桓公和木匠轮扁的对话,把这个道理说得蕞为清楚:
轮扁:“您所读的是什么书?”
桓公:“是圣人的书。”
轮扁:“那个圣人在什么地方?”
桓公:“已经死了。”
轮扁:“那么,您所读的只是圣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我在读书,你一个木匠竟敢讥讽我!你说得出理由
来,还则罢了;如若不然,我可要你的命!”
轮扁:“是的,我有理由。拿我造轮的例子来作一个说明,斧头挥动得太快了则感到很苦,而且砍不进去,挥动得太慢了则感到轻松,又做得不够完好。要挥动得不快不慢、得心应手,那才是至妙的境地。但这种境地,我无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我现在七十岁了,还要亲自造轮。圣人所说的话也一样,事实真相说不出来,已被圣人带到坟墓里去了,所剩下的只是一些糟粕罢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真实的东西,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反过来说,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那就不是真实的东西。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苏东坡在《日喻》一文中,对这个道理有一个很精辟的譬喻。他说:“有一个天生的瞎子没见过太阳,就问人家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就跟铜盘一样,他敲敲铜盘而晓得了它的声音,后来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就认为那是太阳的声音。也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就跟蜡烛的光一样,他摸摸蜡烛了解了它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就认为那是太阳。”太阳是有形的,人人可以看到,但经过用语言解说给没有见过的人听,结果却由铜盘错成钟,由蜡烛错成笛子。道是抽象的,任何人都没有见过,比太阳要难知道得多,如果要透过语言的解说,那还不知道要错成什么样子呢!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的源始是“无”,万物的源始是“有”。“始”和“母”的意思相同,是根源的意思。这是老子书中的常用语,其他如“门”“根”“宗”“本”意思都一样。这里的问题是,“无”和“有”,“天地”和“万物”究竟有什么关系。“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两者虽各为道的一面,但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可见“无”的层次要较“有”为高。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可见天地比万物的层次也较高。它们之间的次序是,无──有──天地──万物。这两句话以前都读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是说常以天地的本始为无。“常有”,是说以万物的根源为有。两句的“其”字都是指道。“妙”,精微奥妙的意思。“徼”,王弼解为“归终”,引申有广大无际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常以天地的源始为无,是为了要观照道体的精微奥妙;常以万物的根本为有,是为了要观照道用的广大无边。这两句也有读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但(一)老子反对欲,怎么教人“常有欲”呢?(二)“常有欲”又如何能够“观其徼”?(三)本章在叙述道体(无)和道用(有),所以下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就是指的无和有,如果这两句读为“常无欲”“常有欲”,下句的“此两者”当然是指“常无欲”和“常有欲”。但“常无欲”“常有欲”怎么会是“同出而异名”?又怎么会是“同谓之玄”?由此看来,还是以读成“常无”“常有”较佳。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指“无”和“有”,上文已说过,“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各是道的一面,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以说是“同出而异名”。“同出”是指同出于道。由于“无”和“有”都是抽象的,并非有形的物体,却能创生出有形的天地万物,所以说“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字本来的意思是小,引申而有精微玄妙的意思。“玄之又玄”,指精微玄妙的极处。“玄”指“无”和“有”,“玄之又玄”,指“无”和“有”的尽头,那当然是指“道”而言。而“道”是万物万理的出处,所以说是“众妙之门”。
【点评】
本章在说明“道”的体和用。老子首先教人不要执着于语言和名相,以免走入迷途。他说宇宙的本体是“无”,由“无”而生天地,由天地而生万物,终于形成了万象纷纭的世界,这和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天地万物的形成,其前因后果,大致相同。然后,他又从万象纷纭的世界,往上推到本源的“无”和“有”,再从“无”和“有”上推到宇宙的本源──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