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看不见的宇宙

書城自編碼: 39640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百科知識
作者: [英]马修·博思韦尔[Matthew Bothwell]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175155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觉醒(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新作,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 觉醒(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新作,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

售價:HK$ 47.8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117.6
东野圭吾:流星之绊
《 东野圭吾:流星之绊 》

售價:HK$ 70.8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售價:HK$ 129.6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售價:HK$ 141.6
体系模型理论与建模仿真技术
《 体系模型理论与建模仿真技术 》

售價:HK$ 117.6
图解服装立体裁剪与板样
《 图解服装立体裁剪与板样 》

售價:HK$ 70.8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售價:HK$ 201.6

 

編輯推薦:
我们看到的宇宙不过是其真身的1%,马修·博思韦尔博士将带我们探索剩余的99%!暗物质、暗能量、黑洞……这些看不见的物质到底有哪些存在的证据,科学家又是如何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本书介绍了天文学的最新发现,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学术性与科普性兼备,可供天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阅读,亦可作为天文学入门读物,值得一读!
內容簡介: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凝视着夜空,观赏它、研究它、探索它。但是,当我们用眼睛去看那美妙无比的星空时,我们见到的不过是宇宙的沧海一粟。事实是——宇宙的99%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从黑洞到超新星,在人眼不可见之处,宇宙还为我们隐藏了哪些奥秘和惊喜?看不见的宇宙与我们自以为熟悉的家园有何联系?马修·博思韦尔博士将带我们踏上一段穿越全光谱的旅程,探索我们可见的1%宇宙之外的无尽奥秘,而那些我们看不见的部分,可能更重要。
關於作者:
作者
马修·博思韦尔(Matthew Bothwell),剑桥大学公共天文学博士,天文科普作家,长期从事天文学各分支领域的授课和讲座,目前在剑桥大学天文学院负责天文交流项目。不做外展时,他从事天文观测工作,使用一系列世界最先进的观测设备研究星系在宇宙历史中的演化。
主审
苏晨,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编委,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客座教授,资深天文摄影师。长期从事天文观测及天文科普工作,担任多届全国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总策划,曾于“中国天文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天文摄影专场展,多次组织公益类社会活动。
译者
刘斌,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硕士、美国宾夕凡尼亚州立大学植物学硕士。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翻译教研室副主任。翻译科普作品多部,如《故事魔力》和“核心概念:生物”系列。
目錄
第一章 光是什么?
光的工作原理
光速
光色
不可见光
光谱的量级
光究竟是什么?
不可不知的大数字问题
第二章 隐匿的红外线宇宙
大气窗口
看不见的微光
星际之云
恒星诞生
创造之界
何时此星非彼星?
恒星之存与逝
烟尘斗乱的宇宙
第三章 微波和宇宙起源
大辩论
宇宙膨胀
起点?
微波和宇宙起源
大爆炸理论面临压力
星系之种
精确时代
第四章 隐藏星系:黑暗中的怪物
最小的星系
仙女座星系
红色星系和死亡星系
新发明
黑暗中的怪物
遥远的星系
恒星工厂
黑暗中的影子
屠杀“怪物”
寻找答案
第五章 黑洞:毁灭与创造的原动力
暗星和时空针点
不可能的星体
初瞥
源于引力的能量
超大质量黑洞
凝视深渊:拍摄黑洞
黑洞的未来
第六章 最长波长下的天文学
寻日
央斯基发现了什么
世界上唯一的射电天文学家
宇宙钟
宇宙的本质
神秘的“快速无线电暴”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第七章 暗物质:宇宙幽灵
宇宙天平
第一条线索
打破银河“限速”
越来越多的暗物质证据
暗物质真的存在吗?
暗物质是什么?
“影子”宇宙
捕捉黑暗幽灵
第八章 时空的涟漪
空波时动
怀疑论者爱因斯坦
空欢喜一场
引力的痕迹
引力波的探测
引力之眼观看宇宙
下一步与警告
第九章 暗物质及宇宙的未来
宇宙加速膨胀
爱因斯坦最大的错误?
暗能量是什么?
宇宙级巧合
结语 宏观全貌:可见与不可见
致谢
拓展阅读
內容試閱
前言
我相信,你一定曾在夜晚漫步于澄澈的星空之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此时一定会有股原始的冲动袭来,使你不禁抬头惊叹。凝望一片星海银河,再理性的人也会满怀敬畏,深陷其中。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开始仰望星空——这并不是巧合。
最古老的科学——天文学,就诞生于这样的敬畏之中。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我们开始用眼睛、大脑以及各种工具来理解宇宙的星罗棋布及其运转机制。望远镜问世后,我们能看得更远,发现宇宙间隐藏的珠宝盒,其中满是古人无法想象的神秘星团、星云和各种天马行空般的模式。
不过,究竟有多少宇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呢?人是视觉动物,认为世界是由“能见”所组成的。比如我现在看到桌子上的香蕉,大脑会把视觉信号加工成实际的认知,进而告诉我“看起来那里有个切实存在的香蕉”。当然,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东西是看不见的,比如暖气片上冒出的热气或笔记本连接的网络信号。然而我们会不可避免地认为,真实世界的大部分事物是“能见”的,而剩下看不见的事物则只是现实“能见”世界微不足道的补充。
不过,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在我们周围,我们所熟知且能看到的光只占了十分微小的一部分,而宇宙的大部分事物完全无法被我们用肉眼观察到。
在可见光的光谱中,位于两端的红光和紫光波长相差仅不到1倍。更确切地说,紫光的波长——人类可见的最短波长约为380纳米(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而红光的波长——人类可见的最长波长——约为740纳米,波长再长的话就变成了不可见的红外线。这相差近1倍的区间,可以被理解为我们用于观看世界的“窗户”。
无独有偶,当我们谈到声音的时候,也会提到相差近1倍的频率。相差一个八度(就像钢琴上的中央C键和高八度的C键)的两个音符频率也正好是近1倍。所以可以做个类比,把我们肉眼所见的光波理解为“可视版音阶”。你可以坐在钢琴前(如果你旁边没有钢琴,你可以想象一架出来),看看刚才那个八度之间的琴键,那就是人类在视觉上能看到的范围。把红光想成中央C,那它左边的B音就是不可见的红外线。高八度的C音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紫光(更高的C#音就刚好属于紫外线的范围)。
那完整的光谱又是什么样的?和整架钢琴一样宽吗?不不不,实际上,它远比钢琴要宽得多。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电磁波无所不在,其完整光谱包含65个八度,相当于9架大钢琴排成一条线!相比之下,我们看到的一个八度微不足道。如果这9架钢琴同时奏响,而你只能听到其中一架钢琴的其中一个八度,那么你错过了多少旋律?答案不言自明——几乎全部。
宇宙亦然。与更广袤的看不见的宇宙相比,人类肉眼所见的美景与奇观黯然失色。真实的宇宙包含着无尽的奥秘,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完全理解。
本书是有关我们看不到的99%的宇宙的指南,展现的是一个存在于我们眼前、却被悄然隐藏的世界。本书也记载了学术界几千年来的探索,并为这一部宏伟的“侦探小说”画上句号。下面让我们开启探索之旅,一起穿越那“看不见的宇宙”。

宇宙的本质
(出自第六章“最长波长下的天文学”)
氢是宇宙中最简单也最丰富的物质。事实上,氢是最简单的常规物质:一个电子绕着一个质子,仅此而已。这种最简单的物质占宇宙中所有常规物质的大约75%【我这里使用的“常规物质”是指“重子”(Baryon),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不包括暗物质,因为暗物质远超过其他所有物质之和】。相比之下,碳、铁、氧等组成我们身体的重元素都只占个零头。一眼望去,宇宙是由氢气组成的。因此,了解氢的属性对天文学具有重大意义。氢是大爆炸的遗物:自宇宙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原有的模样。氢也是恒星诞生的原材料。在许多星系中,氢多于恒星。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多于”在这种语境下指质量更多。如果我们把星系中所有恒星放在宇宙天平的一边,把所有氢气放在天平的另一边,那么恒星一般会翘起来。氢看似稀疏轻薄,飘浮在深空中,组成飘忽不定的星云,但其实重于恒星。
此外,从光学角度来说,氢是完全看不见的。当然,你可以通过局部加热氢气,使其发亮:这就是星云,用双筒望远镜或者小型望远镜观察时它都十分漂亮。但这也仅占宇宙气体的一小部分,可以忽略不计:绝大多数氢是肉眼看不到的,在可见光波下全无踪影。幸运的是,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大自然一直都很仁慈:物理学定律使宇宙中最常见的氢在无线电波中闪闪发光。
以下是氢在无线电波中闪闪发光的原理:每个真空飘浮的氢原子都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可以想象一个微型的太阳系,其中小“地球”(电子)围绕着“太阳”(质子)运行(正确地说,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现实可能比这个简单模型更抽象、更模糊、更怪异,但为了便于理解,简单模型就够了)。质子和电子都会自动旋转,而自动旋转是“发亮”的重点。氢原子有两种可能的旋转方式:一种是质子和电子自旋同向,另一种则是反方向,物理学家分别称为“平行”和“反平行”。在这两种排列中,第一种——也就是平行——能量多一点。但如果耐心观察高能平行氢原子,不一会儿就会发生奇怪的现象:氢原子将自发地反转到反平行排列的方式。这种反转不需要外力,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就会随机发生(尽管你必须等相当长的时间:一颗原子平均要等1000万年才翻转)。由于反平行模式比最初能量小,剩余的些许能量就会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来。利用氢原子的知识,我们能以惊人的精度计算出这种无线电波的波长为21厘米。
当我们用21厘米这段神奇波长仰望星空时,就能突然看到宇宙中最为重要的物质,绘制出银河系真正的外貌,观察切实的螺旋,这些都是不可能用普通望远镜看到的景观。银河系的螺旋臂是丰富的氢库(因此恒星大量集中在螺旋臂中)。在此氢库中,每颗氢原子,平均每1000万年就会翻转一次,发出无线电波。这听起来并不多,但要知道氢气的总量比太阳大数十亿倍,即使分布在数千光年,也能使我们银河系螺旋臂变成明亮的无线电信号灯塔。当然,其他星系也是如此,用21厘米波长无线电波“眼”观察邻近的螺旋状星系,就会看到非凡的景象。
读博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研究这冷氢气体上,了解它们在星系中的表现,并试图弄懂它们是如何影响新星形成的。在我开题后不久,甚大天线阵发现了一批新的无线电数据。这些数据可在21厘米波长下精细绘制附近星系的电辐射。我记得第一次打开图像,将21厘米波长图像与正常光线下拍摄的图像进行比较时,如同看见了昼夜之差,无线电所揭示的银河雄伟壮大,相比之下可见光的星系则十分渺小无趣。
我们认为是“星系”的物体——由我们肉眼看到的恒星和尘埃——只是冰山一角。可见光看到的银河螺旋臂,只是由内侧的星系和恒星组成,并非真正的边缘。在此之上,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物体,向外延伸数万光年,大多由氢组成。相比之下,我们所熟悉的银河系有点像海洋中间的孤岛。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只是巨大水下高山的顶端。这应该是对看不见的宇宙最贴切的描述。
由宇宙中氢云中发出的21厘米无线电波,是我们了解和绘制宇宙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全球范围内,21厘米波长受到国际协议的保护:个人是不允许用这个波长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以防止干扰来自遥远宇宙的微弱信号。按照我们对21厘米无线电辐射的了解,我们甚至能通过它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取得联系。“旅行者”和“先驱者”探测器于20世纪70年代发射,是唯二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如同承载人类信息投向宇宙海洋中的漂流瓶。两组探测器各自携带了我们寄给宇宙的信息,包括雕刻画、人类语言录音和音乐。先驱者牌匾的左上角描绘了两个氢原子:一个平行排列,另一个反平行排列。它们之间的连线代表的就是21厘米无线电波长。更为巧妙的是,这张图下面刻上了如星光一样的放射图案,实际是本地宇宙的地图,告诉解读者“我们在这里”。每条线都指向附近的一颗脉冲星,天文学家认为这是深空中最易识别的“地标”。但是,我们怎么告诉外星生命,让他们能辨别脉冲星的身份?设计师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氢气的21厘米波长作为标记的尺度。如果有外星生命体存在,他们理所当然不知道人类的标准尺度,如米或秒。但如果他们了解自然,就会清楚氢气发出无线电波波长。连接每颗脉冲星的射线都刻有二进制代码,以氢气无线电波长为单位,告诉读者该脉冲星的旋转速度。这是我们能想象到最接近通用测量系统的概念。只要足够有智慧的外星人阅读,就应该能够破解其中的信息:我们是智慧生物,我们知道宇宙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在这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