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盾之书 谏学 解厄学 守弱学 韬晦术 止学套装5册 谋略智慧 攻守奥秘

書城自編碼: 39615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王旦[北宋]
國際書號(ISBN): 9787X29698296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348.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HK$ 6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HK$ 81.6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HK$ 93.6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

售價:HK$ 119.8
和离:完结篇
《 和离:完结篇 》

售價:HK$ 63.4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HK$ 94.8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HK$ 81.6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HK$ 180.0

 

內容簡介:
因言获福,因言致祸;因言得友,因言树敌;因言升迁,因言失势……在古代,言语关乎成败,甚至决定生死。《谏学》是一部讲述古人以言谋势、驭人、避祸之理的智慧书:常人以《谏学》得富贵,商贾以《谏学》获人脉,将相以《谏学》保平安。
《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窥见致厄的根源。晏殊的才华和地位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官拜宰相,位极人臣,几近其所处时代的顶峰。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因为所谓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趋利避害之道的缘故。
作为西晋灭吴统一天下的功臣,杜预以运筹帷幄、料敌制胜著称于世。他深谙“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之道:滴水虽柔,历久可穿石;绳索虽软,长锯可断木。一部《守弱学》道尽“强者守弱,强者恒强;弱者守弱,由弱变强”的大智慧。强者保平安、弱者得翻身之秘诀,尽在此书中。
不在一时一事上争胜,要在每时每事上求进。以守为攻,以退为进,隐藏实力,厚积薄发,正所谓“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韬晦术》是讲述人生攻守进退之理的“枕边书”,是传统谋略文化中极具实用性的一门学问,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
王阳明以“知止”获取真知,曾国藩以“知止”成就功名。《止学》是中国“止”的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提出“大智知止”之观点,道破人之所以成就功业之关键。谓之顶级成功者秘不示人之心得,当不为过也。
關於作者:
王旦,北宋著名政治家。为人忠厚节俭,善化解政治纷争,能识人用人,多提拔厚重之士。《宋史》称其“伟哉宰相才也”。
晏殊,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十余岁以神童登科,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辅。为官几五十载,望重一时。在其提携下,朝廷涌现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众名臣。文才亦高,尤擅小令,言辞婉丽,情致幽雅。
杜预,西晋军事家、学者。博学多通,参与制定晋律,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谋略著称,当时号为“杜武库”,为朝廷提出诸多安边兴国的政治、经济措施。以灭吴之功封侯,被誉为“以计代战一当万”。
杨慎,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少年聪慧,家学深厚,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相传仕途受挫后,投荒边地三十余年,深悟世道维艰,人心难测,总结《韬晦术》八卷,流传于世。
文中子,隋代大思想家王通,门人私谥“文中子”。隋末隐居河、汾之间(在今山西),授徒讲学 ,有弟子千余人,为一代大儒。
目錄
《谏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解厄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守弱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韬晦术》-天津古籍出版社
《止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內容試閱
《止学》
智.卷
第 一
·智谋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时期,不用智谋也是智谋之一。
·最大的危险来自对对手智慧的低估。
·隐藏智慧也是智者的选择之一。
·只知贪求,这是智慧不足的表现。
·在天理道义面前,智计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
·只有能权衡得失,当用则用、当弃则弃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只要行事无私、堂堂正正、真诚待人,是无须过多依赖智计保身的。
·虚荣心、自大心往往把人带入歧途,进而使其高估了自己的智慧,看轻了别人的能量。
本卷精要
原文

智极则愚也。
译文

过于聪明就是愚蠢了。
释评

智谋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时期,不用智谋也是智谋之一。若是一味玩弄聪明,片面追求极致,势必会作茧自缚,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的代价。智谋最忌滥施和张扬,弄巧成拙、反受其害的事最易由此发生,不可不慎。
事典

杨骏的愚蠢
晋武帝时,杨骏以国丈的身份把持朝政,声势显赫。
杨骏为人奸诈,凡事营私,为了永葆权势,他上台伊始便拉帮结伙,排挤和打击不屈从于他的人。他为此还得意地对他的两个弟弟杨珧、杨济说:
“古时智者谋事在先,我们兄弟要权位永固,岂能无所作为?趁皇上宠信我们,任用自己人是最要紧的。若是满朝文武皆为我党,我们还怕什么呢?”
杨珧、杨济颇有见识,他们对哥哥的做法不以为然。杨珧忧心地说:
“兄长处心积虑,未免有些过头了。兄长的智谋虽是高妙,然人人得见,路人皆知,当大违智谋的本意。现在兄长如不另取他法,只怕招人怨恨,于事无补啊!”
杨济在旁亦道:
“人心向背,绝不是智计所能决定的。兄长若能礼贤下士,赤诚待人,自会有所收获,否则只会自取其辱。”
杨骏刚愎自用,对兄弟的劝谏嗤之以鼻。晋武帝病重时,他更加紧了排斥异己的步伐,一些有威望的大臣都被他撤换了,而大批亲信被他安插进朝廷。
杨骏的做法惹来众怒,大臣纷纷弹劾他。晋武帝病情略有好转,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震怒,当面斥责了杨骏,又诏命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以分杨骏之权。
杨骏十分害怕,急忙找来亲信商议对策。他惊慌地说:
“这是个凶兆,谁知皇上明天又会怎么样对付我呢?”
他的亲信中有人便说:
“大人若能将诏书压下,就无人知晓此事了。皇上危在旦夕,只要渡过眼前难关,大人还有什么可怕的?”
杨骏于是从中书省把诏书借出,藏匿起来,拒不交还。晋武帝几天后病又加重,此事便无人敢追究了。晋武帝不久即死,杨骏侥幸保住了富贵。
经过此事,杨骏得意忘形,更不把继位的惠帝和众大臣放在眼里。他日夜盘算如何整治他人,往往心血来潮便违反常制,大树亲党。杨珧、杨济这时又劝阻他说:
“兄长唯恐算计不到,岂不知这才是最大的失策啊。兄长担负国家大任,当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怎可一味徇私枉法呢?一个人的智力终是有限的,你这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自会这样对待你。如此,兄长焉有胜算?”
杨骏十分讨厌弟弟的言辞,他怒气冲冲地对他们说:
“身处显位,焉能无智无计?我只怕智谋不多,又何谈当止呢?别人算计于我,难道我也要坐以待毙?”
杨骏自知不孚众望,于是想出大开封赏这一招来,以便讨好众人,收买人心。冯翊太守孙楚和杨骏私交甚密,他诚恳地对此表示了异议,说:
“你的这个方法初衷是好,可若实行起来就是自招祸端了。你以外戚的身份握权辅主,自该谦逊待人,以释人疑,怎能擅作封赏,有违礼仪呢?你不和皇族宗亲协理国事,任人唯亲,已遭天下人非议,再这样任性而为,恐怕大祸将至了。”
杨骏自以为得计,坚持施行封赏,结果有功受封者不感其恩,无功受封者难服众心,没有受封者更是对他增加了怨恨。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对杨骏不满,便编造谣言说杨骏要篡夺皇位。贾后早有干预政事之心,借此就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了兵变。杨骏逃到马棚里被人杀死,随后他的党羽也被定罪诛杀,死了几千人。
原文

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

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释评

古时的圣人一向以品德高尚为后人所重。和智谋相比,重视修身养德才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显著标志。在他们看来,最大的危险来自对对手智慧的低估。一个人如果有才无德,就会失去人生的正确方向,干下种种恶事,这对人对己都是有害无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智谋的追求不能无休无止,更不能失去对品德的培养。只强调智谋的人势必会失去仁爱之心,于德有亏,做事就会不留余地了。
事典

人人敬仰的陈寔
陈寔是东汉时的名士,年轻时在阳城山隐居。颍川郡许县发生一起命案,有一杨姓官吏怀疑是陈寔所为,捕他入狱,对他严刑拷打。后来,陈寔做了颍川郡督邮,竟暗中托许县县令礼遇那个杨姓官吏。
陈寔以德报怨的做法令人叹服,可他的家人却十分不情愿,责怪他说:
“你当年蒙冤受屈,不报复他已很难得了,为什么还要暗助他呢?你是个聪明人,这事做得也太糊涂了!”
陈寔开导他们说:
“我毕生追求君子风范,若是和他一般见识,岂不是和俗人无异?再说,他也是一时之失,我为什么不能原谅他呢?”
许县县令敬佩陈寔的为人,便将此事对杨姓官吏如实说了。杨姓官吏羞愧难当,上门向陈寔赔罪说:
“我听说古时的圣人不言不辩,却能让天下人归心仰视,大人就是这样的圣人啊!我自视聪明机智,和大人相比,我方知自己是多么的愚不可及啊!”
陈寔先时贫穷潦倒,受征召做官之后,有人见他依然贫穷,便嘲笑他说:
“你见识广博,却不知富家之计,可见你是浪得虚名了。大丈夫应以贫穷为耻,难道你就甘受贫穷,无计可施吗?”
陈寔一笑置之,从不反驳。陈寔的友人见之生怪,陈寔却说:
“若为钱财而辱没了我的名声、德行,这才是最大的不智啊!因财而死、因贪而亡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当初不是都自以为得计吗?这绝不是智者所干的事啊!”
中常侍侯览其时势大,他私嘱颍川郡太守高伦任用他的亲信为吏,高伦安排那人做了文学掾。陈寔怀藏着任命书来对高伦说:
“侯览势大,太守不敢得罪他,可此人实不堪任用。我将任命接下,另行荐举他吧。”
高伦便让那人做了其他官职。至高伦离任之时,高伦才对众人说:
“先前我任用侯常侍所荐举之人,陈君秘密收回任命书,自己去荐举他。人们都责怪陈君举人不当,对他心存蔑视,可这都是我畏惧权贵所造成的。陈君揽下如此过失,从不说明,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才是古之君子风范呀。”
人们知晓真相,对陈寔便多了几分钦敬。有人埋怨他不早作辩解,陈寔说:
“我诚实对人,自不屑用什么巧言机智,事情总有明了的一天,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陈寔在太丘县县令任上,清净无为,少有创见。他对此解释说:
“身为父母官,重在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旨在让人们安居乐业,我若为一己之私,徒逞聪明,百姓当受苦了。”
官吏苦于百姓告状,于是有人建议陈寔明文禁止。陈寔厉声痛斥,大声说:
“打官司就是为求公正,如果禁止百姓告状,他们去哪里申冤?绝不能限制他们。此言荒谬绝伦,若有人再言必加以重惩。”
陈寔在任期间,治下百姓竟没有一个打官司告状的。不了解实情的人向他讨取此中玄机,陈寔只一笑说:
“没有玄机,就是最大的玄机啊!”
沛国相征收赋税违反了法令,陈寔劝阻无果,就解下官印而去。有人劝他慎重,陈寔苦笑一声说:
“我不居此官,自少了此中烦恼,若是媚上亏心而多生思虑,我当这官又有何用?”
朝廷逮捕党人,陈寔也在其中。别人唯恐逃避不及,陈寔却主动投案,被囚在狱中。有人怪他以身涉险,陈寔回答:
“智计有时是全然无用的东西,为何人们总是一味依附它呢?时逢乱世,君子罕有。如果我不进监狱,众人就没有了依靠,我是不想让人们失望啊!”
陈寔的为人举止,时人多有不解之处。灵帝初年,中常侍张让的父亲死了,送回老家颍川安葬时,当地的知名士人只有陈寔前去吊唁。人们怪他不避嫌疑,有失士人风范,陈寔反驳说:
“我没有你们想得那样多,张让之父乃是故人,死人事大,略表哀思也算人之常情,何须搞得太复杂呢?”
张让为此对陈寔心存感激,后来朝廷又要诛杀党人,张让便对他多有保护,使他免受其难。
陈寔八十二岁去世,朝廷派使者吊丧,赴丧的有三万人之多。大将军何进感叹说:
“陈寔以不谋为谋,感召天下人心,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啊!”
原文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
译文

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
释评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刻意隐藏智慧往往是智者的一种选择。这其中自有智者对智慧有独特认识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他们对智慧的反作用心存忌惮。在封建专制时代,一个人的智慧越高,一旦他不为君主所用,他所面临的危险也就越大。纵是投靠君主,他们也常常为君主所猜忌,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这就要求真正的智者以保身避祸为头等大事。做不到这一点的,总是那些不知收敛的人,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妙。
事典

闭门不出的张良

张.良
字子房,刘邦重要谋士。因祖上历任韩国国相,遂拥韩贵族为韩王,欲图复国。韩王被杀后,依附刘邦。汉朝建立,封留侯,为汉初三杰之一。
镜 鉴
才高功大必遭上忌,出世绝俗或可免。

西汉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大封功臣,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对张良的谦逊,很多人颇为不解。刘邦的另一位谋士陈平就对张良说:
“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我们追随皇上,出生入死,今有幸得偿所愿,先生不该轻言舍弃。”
陈平见张良一笑不答,又说:
“先生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测度,莫非先生别有筹划?”
张良敛笑正容道:
“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做了帝王的辅佐,贵为列侯,我还有什么悔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遨游四方罢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一次,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家人忍不住问张良:
“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在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性情中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
张良随口一叹说:
“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家人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又低声说:
“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对外人从不袒露心声,好友探望他,他也从不与之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相商,他枯坐良久,最后只轻声说:
“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议呢?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恨我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
群臣苦劝,张良只是婉拒。群臣悻悻而去,张良的心腹家人对张良说:
“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大之事,大人怎忍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
张良怅怅道:
“皇上性情,我是深知啊。此事千头万绪,关系甚大,纵使我有心插手,怕只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群臣怪我事小,皇上怪我事大,我又能怎么样呢?”
吕后派吕泽去强求张良,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见他们出山辅助太子,刘邦大惊之下,自知太子羽翼已成,遂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
“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切勿再议了。”
吕后听罢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对自己的妹妹说:
“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的了。”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迁一概不问,对求见他的大臣也一律不见。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她派人对张良说:
“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修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或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汉惠帝六年(前189),张良病逝。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