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今姓氏书辩证

書城自編碼: 39587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邓名世,王力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6530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售價:HK$ 153.6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售價:HK$ 153.6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售價:HK$ 58.8
中国版画史
《 中国版画史 》

售價:HK$ 105.6
最后一章
《 最后一章 》

售價:HK$ 81.6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售價:HK$ 597.6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6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117.6

 

編輯推薦:
一、本书与《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是中古时代考察姓氏学的重要文献,影响深远。
二、按笔画排序编制了详细的姓氏笔画索引,明确相关姓氏所在具体页码,方便检索。
內容簡介:
《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卷,宋代学者邓名世撰,其子邓椿年最终定稿。该书依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姓解》《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以及各类史书、文集、碑志等数十种有关姓氏的文献,全面考证了2200多个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等,保存了南宋以前大量的士族谱系资料,堪称宋代姓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国古代姓氏谱牒学方面的重要文献。
此次点校,即以辑自《永乐大典》的《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为参校本,并对钱熙祚校勘记中的有价值部分加以吸收,据钱熙祚校勘记征引情况补充了部分残宋本原文,另把一些版本中的重要序跋、《守山阁丛书》本总目、残宋本韵目等七篇文献收作附录,还编制了姓氏笔画索引,以便检索利用。
關於作者:
邓名世,字元亚,江西临川人,南宋著名学者,曾官著作佐郎等,著有《春秋四谱》《国朝宰相年谱》《皇极大衍数》《古今姓氏书辩证》等。
王力平,1996年取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从事隋唐五代史与历史文献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出著作主要有《中古杜氏家族的变迁》《海隅名臣——晚明王弘诲研究》等,点校整理有《古今姓氏书辩证》《曝书亭集》等。
目錄
前言
凡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本原序二首
卷一
上平声
一东






……

卷四十
二十三锡





……
附录一: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序论
附录二: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括要
附录三: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总目
附录四:孙星衍《刊古今姓氏书辩证叙》
附录五:钱熙祚序跋二首
附录六: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附录七:残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韵目
姓氏笔划索引
校勘记征引文献书目
修订版后记
內容試閱
《古今姓氏书辩证》是宋代学者邓名世撰著的一部考证姓氏源流的著作。邓名世平生钟爱姓氏之学,他有感于汉以来姓氏书重记述而轻考辨,“因陋就诬,不可以训”之弊,以修撰一部全新的姓氏书为己任,他广泛征引相关典籍,从辨别姓氏来源与真伪入手,重视对《左传》《国语》《风俗通》,特别是林宝《元和姓纂》一书的利用与参考,同时参校当代文献如《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以及当朝掌故、诏令、名族家谱等。“考订明切”,“长于辩论”成为该书的一大特点,得到朱熹等学者的好评。但宋以后该书散佚。明代编纂《永乐大典》时,将其散附于《千家姓》下,已非完帙。清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馆臣重为编辑,厘为四十卷,另有目录二卷,高棐、邓椿年序二篇,以及馆臣纪昀等撰提要一篇。该书体例大体与《元和姓纂》相同;明儒初纂时应依《洪武正韵》,清馆臣依《广韵》,总之,按四声类集,以韵隶姓。现今该书保留姓氏(包括汉姓、蕃姓)2200余个。《辩证》一书是古代姓氏学集大成之作,也是宋代考证史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宋代学者较多关注姓氏问题,有关姓氏谱牒问题的探讨出现在各类著作中。即以这个时期的韵书、地理著作而论,其中就包括了相当多的姓氏学内容,如北宋真宗年间陈彭年等人纂修的《广韵》,仍沿袭《唐韵》中有关姓氏的内容,在每姓之下注明了汉姓、虏姓以及源流。又如乐史等编纂的大型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也增加了“姓氏”一项,将历代郡姓以及等第作为地方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详列于州府建置沿革、府境、户口之后。此外,洪迈撰《容斋三笔》,卷二《汉人希姓》即专门辑录“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谢维新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其《续集》即为《氏族》、《姓名》、《家世》、《类姓》诸门。宋代姓氏谱牒之学发展的突出表现,还在于一大批姓氏谱牒类著作的问世,其作者更不乏当世名儒。
相较于其他姓氏谱牒著作,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的优长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辩证》一书广泛征引了不同类别但与姓氏相关的古代文献,如先秦及两汉文献,有《尸子》《子思子》《世本》《列仙传》《风俗通义》《汉书集解音义》《聊子》《聊氏万姓谱》、史游《急就篇》、赵岐《三辅决录》、圈称《陈留风俗传》等。魏晋南北朝文献则有魏无名氏撰《海内先贤传》、葛洪《神仙传》与《西京杂记》、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张华《博物志》、皇甫谧《帝王世纪》、王子年《拾遗记》、傅余頠《复姓录》、虞预《会稽典录》、《诸虞传》十二篇,何承天《姓苑》、《纂文要》、释昙刚《类例》、王俭《百家集谱》、贾执《姓氏英贤传》、《百家谱》、关朗《洞极元经传》、张诠《南燕录》、崔鸿《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前燕录》等。唐代文献则有李利涉《盛氏谱》、何超或杨齐宣《晋书音义》、孔至《姓氏杂录》、张九龄《姓源韵谱》等。宋代文献则有采真子《千姓编》,邵思《姓解》,曹大宗《姓源韵谱》,宋庠《杨亿(文公)谈苑》,此外还有《集韵》以及邓名世自己的著作《春秋四谱》等。以上文献,虽多藏之石渠秘府,但都饱经历代战火,或残或佚,如《世本》,其书早已不传,虽历代有辑本,“《左传》注疏多本之,然亦未必无误”。又如何承天《姓苑》、贾执《姓氏英贤传》、张九龄《姓源韵谱》、采真子《千姓编》等,宋元后都已失传。再如崔鸿《十六国春秋》,四库馆臣谓北宋已散佚,直到明代才有伪本发现,但《辩证》征引其中多条出自《后赵录》《前燕录》的史料,说明此书南宋时期尚流传于世,馆臣之说未免失于武断。而这些文献在《辩证》中得以保存,有些虽仅存吉光片羽,但仍可辑佚或用以补正其他文献,在校勘现存古籍、研究历史文献的流传及其真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其次,与《元和姓纂》、《新表》、《氏族略》相比,《辩正》对一些大姓的世系源流、支派分布以及郡望数量的记载更为精确、翔实。众所周知,《元和姓纂》至宋已颇散佚,至清更是“绝无善本,仅存七八”,而在邓名世作《辩证》时,《元和姓纂》卷帙尚多,因此在材料的来源上,《辩证》“大抵以《左传》、《国语》为主,自《风俗通》以下各采其是者从之。而于《元和姓纂》抉摘独详”。如《元和姓纂》王氏条早已散佚,今所存者,是清人洪莹据《秘籍新书》所补,记王氏有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九郡望。《新表》也只记录王氏太原、琅琊、京兆三房。《辩证》征引《元和姓纂》王氏条,称有冯翊、长沙、金城、广汉、广陵、聊城、长安、高陵、河内、河间、蓝田、上党、邺郡、广平、华阴、乐陵等二十四郡望。显然,《元和姓纂》的这一段文字在清时已散佚,以至于洪莹在为该书辑佚时也没能看到。与此相似的还有张氏,罗振玉为《元和姓纂》辑佚时,仅据《秘籍新书》补“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数十字而已。而《辩证》在记述张氏有河东、始兴、冯翊、吴郡、清河东武城、河间、中山、魏郡、汲郡、郑州十郡望之后,还征引了《元和姓纂》如下一段文字:
《元和姓纂》曰:唐有安定、范阳、太原、南阳、敦煌、修武、上谷、沛国、梁国、荥阳、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大抵皆留侯远裔。
这条已经散佚的《元和姓纂》的原文,成为研究中古郡姓张氏诸郡望发展、变迁的极有价值的资料。
除去博采经典以及大量的“旧姓书”之外,《辩证》一书材料来源的丰富性,还表现在邓名世根据“近事”、“近诏”、名族家谱以及其“所闻见”,增补考订了一些姓氏,如以《鲁公家谱》修订了颜姓,以“唐人家状”修订了邵、素和等姓氏,“以所闻见”增修了甄、匡、香、张、恽、俞等姓氏。邓名世所据的唐代家乘今已失传;至于其以当代人视角记录的当代史事,都足以补史传之阙,对考辩唐宋之际的姓氏分布与变化情况,无疑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此外,《辩证》的史料价值还体现在记唐代史事尤详。如贞观初年,当时山东旧士族好自矜夸,嫁女必多求聘财,太宗以为“甚伤教义”,乃诏“雅谙姓氏”的吏部尚书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等人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高士廉修《氏族志》一事,原已见诸史传,敦煌文书“北位”79号《贞观氏族志残卷》的发现,更证明了高氏修定氏族的真实性。然而,此前尚有魏征修订《氏族志》之事,则为史传所未及。《辩证》上多处记载了魏征在贞观年间(627-649)修订士族谱、定姓族一事,并有贞观年间所定各地郡姓大约二十余条。尽管魏征也曾修《隋书》,但文献中未曾记载他参与修订姓族一事。这段史实表明唐贞观年间朝廷至少两次组织力量修订《氏族志》,而从有关史事来看,魏征修志当在高士廉之前。这个事实也透露出李唐建立之初,确实为平衡各地旧姓势力与皇室、勋贵的矛盾,建立新士族格局而煞费苦心。本人推测,很有可能在邓名世为史官时,魏征所修订的唐代官方姓族谱尚存史馆,因此他能够在著作中大量引用,从而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史料。
最后,还需要提到的是,《辩证》在《元和姓纂》等前代姓氏文献之外,又补充了数量可观的、一直未曾被著录的姓氏,如蓬、公綦、逢侯、施屠、提、梯、畦、西河、纷、鄢、凋、禾、防、香、长、狂、荣锜、稠、男、游水、右师、榄、最、胙、曼、乘丘、汎、抵、觯、伟、晚、左丘、琐等,总计四十余姓。
《辩证》问世以后,颇为同时代学者所重,也对后世的姓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称赞邓名世“考证姓氏一部甚详”,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困学纪闻》等多引据邓著。清乾隆年间纂修《续通志》,其《氏族略》一篇更是多据《辩证》以补充之。总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是宋代考证史学、姓氏谱牒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堪称宋代姓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在现存的姓氏谱牒文献中,与《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的姓氏、宗族与家族,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