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物理化学(第三版)

書城自編碼: 39574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林树坤,张敏
國際書號(ISBN): 9787577204901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HK$ 117.6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 史念海作品 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性巨著
《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 史念海作品 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性巨著 》

售價:HK$ 189.6

 

編輯推薦:
突出工科专业特色,针对性强;实用,成熟;有配套的电子课件,使用方便。
內容簡介:
《物理化学(第3版)》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1995年审定的《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福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师共同修订编写的。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在本书的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本着“由浅入深”和“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应用、开启学生思路,便于学生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化工、轻工、石油、生物工程、材料、食品、环境、高分子、制药等本科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關於作者:
林树坤,福州大学教授。承担一门研究生课程,讲授过五门本科生课程。在教学工作中态度认真负责,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先后共六次获校教学优秀奖,四次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校优秀教师。《物理化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编写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结晶化学》和全国工科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各一部,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篇。 近年来主持3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排名第二)。 获奖情况1、教学优秀奖: 1996—1997年度 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2000—2001年度 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2001—2002年度 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2002—2003年度 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2004—2005年度 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2009—2010年度 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2008年 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一。
目錄
绪论(1)
第1章气体(5)
1.1气体经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1.1.1气体经验定律(5)
1.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6)
1.1.3分子间力与理想气体模型(6)
1.1.4摩尔气体常数(7)
1.2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7)
1.2.1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8)
1.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8)
1.2.3道尔顿分压定律(9)
1.2.4阿马格分体积定律(9)
1.3实际气体状态方程(9)
1.3.1实际气体的行为(10)
1.3.2范德华方程(10)
1.3.3其他重要实际气体状态方程(12)
1.4临界状态和对应状态原理(12)
1.4.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12)
1.4.2临界参数(13)
1.4.3实际气体的pV图及气体的液化(14)
1.4.4对应状态原理(14)
1.4.5普遍化压缩因子图(15)
习题(16)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9)
2.1基本概念及术语(20)
2.1.1系统和环境(20)
2.1.2状态函数和系统性质(20)
2.1.3过程和途径(22)
2.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有关概念和数学表达式(22)
2.2.1热(22)
2.2.2功(23)
2.2.3热力学能(25)
2.2.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5)
2.3恒容热、恒压热、焓(26)
2.3.1恒容热(26)
2.3.2恒压热与焓(26)
2.4焦耳实验及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27)
2.5热容(27)
2.5.1热容的定义(27)
2.5.2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28)
2.5.3热容与温度的关系(28)
2.6可逆过程和最大功(29)
2.7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33)
2.8热化学(34)
2.8.1化学反应热效应(35)
2.8.2热化学方程式(35)
2.8.3赫斯定律(36)
2.9标准摩尔生成焓(36)
2.9.1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36)
2.9.2由标准摩尔生成焓求标准摩尔反应焓(37)
2.10标准摩尔燃烧焓(38)
2.10.1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38)
2.10.2由标准摩尔燃烧焓求标准摩尔反应焓(38)
2.11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38)
2.12相变焓(40)
2.13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41)
习题(42)
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46)
3.1卡诺循环(47)
3.2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描述(48)
3.2.1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48)
3.2.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49)
3.3熵(49)
3.3.1熵(50)
3.3.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51)
3.3.3熵变的计算(52)
3.3.4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55)
3.4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57)
3.4.1亥姆霍兹函数(58)
3.4.2吉布斯函数(58)
3.4.3变化的方向及平衡条件(59)
3.4.4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60)
3.5热力学状态函数基本关系式(61)
3.5.1热力学基本方程(61)
3.5.2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62)
3.5.3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64)
3.6克拉贝龙方程(65)
3.6.1克拉贝龙方程(65)
3.6.2液固平衡、固固平衡时克拉贝龙方程积分式(65)
3.6.3液气、固气平衡时——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66)
3.7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68)
3.7.1热力学从平衡态向非平衡态的发展(68)
3.7.2局域平衡假设(69)
3.7.3熵流和熵产生(69)
3.7.4熵产生速率的基本方程(70)
3.7.5昂萨格倒易关系(71)
3.7.6最小熵产生原理(71)
3.7.7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72)
习题(73)
第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76)
4.1偏摩尔量(76)
4.1.1偏摩尔量的定义(77)
4.1.2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关系(78)
4.1.3集合公式(78)
4.1.4吉布斯杜亥姆公式(78)
*4.1.5偏摩尔量的计算举例(79)
4.2化学势(79)
4.2.1化学势的定义(79)
4.2.2过程自发性的化学势判据(80)
4.2.3化学势的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81)
4.2.4化学势与压力、温度的关系(81)
4.3气体的化学势(82)
4.3.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82)
4.3.2混合理想气体的化学势(82)
4.3.3实际气体的化学势——逸度的概念(82)
4.3.4纯液体或纯固体的化学势(83)
4.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83)
4.4.1拉乌尔定律(83)
4.4.2亨利定律(84)
4.4.3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对比(84)
4.5理想液态混合物(84)
4.5.1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84)
4.5.2理想液态混合物中组分的化学势(85)
4.5.3理想液态混合物的特性(85)
4.5.4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改变(86)
4.6理想稀溶液(87)
4.6.1理想稀溶液的定义(87)
4.6.2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88)
4.6.3理想稀溶液与其晶态溶质间的平衡(88)
4.6.4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的液相中的分配(89)
4.7稀溶液的依数性(89)
4.7.1溶剂蒸气压下降(90)
4.7.2沸点升高(90)
4.7.3凝固点降低(91)
4.7.4渗透压(92)
4.8真实液态混合物(94)
4.8.1真实液态混合物对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偏差(94)
4.8.2活度与活度因子的概念(95)
4.8.3真实稀溶液(95)
习题(97)
第5章化学平衡(98)
5.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98)
5.1.1化学反应系统的吉布斯函数(99)
5.1.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100)
5.2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03)
5.2.1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103)
5.2.2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03)
5.3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103)
5.3.1气相反应(104)
5.3.2液相反应(105)
5.3.3复相反应(105)
5.3.4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写法的关系(106)
5.4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106)
5.4.1平衡常数的实验直接测定(107)
5.4.2平衡常数的计算(107)
5.5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109)
5.6平衡混合物组成的计算(110)
5.7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2)
5.7.1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2)
5.7.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3)
5.7.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4)
5.8反应的耦合(119)
5.9ΔrGm与T关系的近似公式及其应用(120)
习题(121)
第6章相平衡(124)
6.1相律(124)
6.1.1相(124)
6.1.2物种数和组分数(125)
6.1.3自由度(126)
6.1.4相律的推导(126)
6.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27)
6.2.1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理论基础(127)
6.2.2水的三相平衡数据与相图(128)
6.2.3固态物质的升华提纯(130)
6.2.4相图的说明(131)
6.3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131)
6.3.1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完全互溶双液系平衡相图(132)
6.3.2杠杆规则(134)
6.3.3蒸馏原理(134)
6.3.4精馏的原理(135)
6.3.5部分互溶的双液系(137)
6.3.6完全不互溶双液系——水蒸气蒸馏(138)
6.3.7生成完全互溶固溶液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0)
6.3.8固相部分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1)
6.3.9固相完全不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1)
6.3.10生成稳定和不稳定化合物的固液系统(144)
*6.4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145)
6.4.1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法(145)
6.4.2部分互溶的三液系(147)
6.4.3二固体和一液体的水盐系统(148)
习题(151)
第7章电化学(155)
7.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现象(155)
7.1.1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机理(155)
7.1.2法拉第定律(156)
7.1.3离子的电迁移(156)
7.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159)
7.1.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162)
7.1.6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162)
7.1.7电导测定的应用(163)
7.2电解质的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164)
7.2.1平均离子活度与平均离子活度系数(164)
7.2.2离子强度(165)
7.2.3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166)
7.3可逆电池的电动势(168)
7.3.1可逆电池(168)
7.3.2电动势的测定及标准电池(169)
7.3.3能斯特方程(171)
7.3.4可逆电池标准电动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171)
7.3.5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与ΔrHm和ΔrSm的关系(172)
7.4电极电势(172)
7.4.1双电层(173)
7.4.2电极电势(173)
7.4.3电极电势与反应物活度的关系(174)
7.4.4液体接界电势(177)
7.5可逆电极的种类和原电池设计(177)
7.5.1可逆电极的种类(177)
7.5.2原电池设计(179)
7.6电动势测定的应用(180)
7.6.1计算电池反应的ΔrGm、ΔrHm、ΔrSm及Qr,m(180)
7.6.2计算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81)
7.6.3测定平均离子活度系数(181)
7.6.4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181)
7.6.5测定溶液的pH值(182)
7.7电解和极化现象(182)
7.7.1分解电压(182)
7.7.2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184)
7.7.3极化曲线的测定(185)
7.7.4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186)
7.8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187)
7.8.1阴极反应(187)
7.8.2阳极反应(188)
*7.9金属的腐蚀与防腐(189)
7.9.1金属腐蚀的分类(189)
7.9.2电化学腐蚀的机理(189)
7.9.3金属的防腐(190)
7.10化学电源(192)
7.10.1燃料电池(192)
7.10.2二次电池(192)
7.10.3一次电池(195)
习题(195)
第8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98)
8.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199)
8.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200)
8.2.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及反应机理(200)
8.2.2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分子数(201)
8.2.3反应速率的一般形式和反应级数(201)
8.2.4用气体组成分压表示的速率方程(202)
8.3速率方程的积分式(203)
8.3.1零级反应(203)
8.3.2一级反应(204)
8.3.3二级反应(205)
8.3.4n级反应(208)
8.4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原理与方法(210)
8.4.1物质的动力学实验数据的测定(210)
8.4.2浓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安排(212)
8.4.3浓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数据处理(213)
8.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16)
8.6活化能(219)
8.6.1基元反应的活化能(219)
8.6.2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220)
8.6.3活化能的实验测定(221)
8.7典型的复合反应(221)
8.7.1对行反应(221)
8.7.2平行反应(223)
8.7.3连串反应(224)
8.8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226)
8.8.1控制步骤法(226)
8.8.2稳态近似法(226)
8.8.3平衡态近似法(228)
8.8.4稳态近似法与平衡态近似法的比较(228)
8.8.5复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229)
8.9链反应(229)
8.9.1链反应的共同步骤(229)
8.9.2直链反应(230)
8.9.3支链反应(231)
8.10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34)
8.10.1简单碰撞理论(234)
8.10.2过渡态理论(237)
8.11光化学反应(238)
8.11.1光与光化学反应(238)
8.11.2光化学反应基本定律(238)
8.11.3光化学的量子效率(239)
8.11.4光化学反应的特点(240)
8.11.5光化学反应的机理(241)
8.12催化作用(242)
8.12.1催化剂的定义(242)
8.12.2催化作用的分类(242)
8.12.3催化反应的机理及速率常数(243)
8.12.4催化作用的共同特征(244)
*8.13溶液中的反应和多相反应(245)
8.13.1溶液反应动力学(245)
8.13.2多相反应(247)
习题(248)
第9章界面现象(253)
9.1界面张力与界面热力学(253)
9.1.1界面张力(253)
9.1.2表面功与表面吉布斯函数(254)
9.1.3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256)
9.1.4界面热力学关系式(256)
9.2弯曲界面的特性(257)
9.2.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257)
9.2.2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259)
9.3溶液表面吸附(261)
9.3.1溶液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261)
*9.3.2吉布斯吸附等温式(262)
9.3.3表面活性剂简介(265)
9.4固体表面吸附(267)
9.4.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268)
9.4.2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热力学(269)
9.4.3吸附等温式与吸附理论(270)
9.5液固界面的润湿(273)
9.5.1润湿现象(273)
9.5.2接触角与杨氏方程(274)
9.5.3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275)
习题(276)
第10章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278)
10.1分散系统分类(278)
10.2溶胶的制备与净化(279)
10.2.1溶胶的制备(280)
10.2.2溶胶的净化(281)
10.3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281)
10.3.1溶胶的光学性质(281)
10.3.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82)
10.3.3溶胶的电学性质(285)
10.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287)
10.4.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288)
10.4.2正、负胶体的相互聚沉(289)
10.4.3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289)
10.5乳状液(290)
10.6DLVO理论简介(292)
10.7大分子溶液(293)
习题(295)
附录(297)
附录A国际单位制(297)
附录B希腊字母(299)
附录C基本常数(300)
附录D换算因数(300)
附录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01)
附录F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302)
附录G某些物质的范德华常数(303)
附录H某些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304)
附录I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摩尔定压热容(305)
附录J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307)
参考文献(308)
內容試閱
物理化学所研究的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它是化学、化工、生物工程、材料、轻工、食品、制药、石油化工、环境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化学变化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与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出版的物理化学教材虽多,但其中部分章节内容是面向多学时数教学的。这对学时数较少的工科专业而言内容和篇幅就显得偏大。鉴于此种状况,本书编写的原则是结合我国各相关工科专业规范,不受教学大纲框架限定,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面向广大读者,使本书能适应不同层次院校的教学要求。  在本书编写和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教材和专著,不仅注重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本书力求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入手,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有充分的感受与体会。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部分内容,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读。  参加本书第三版编写的有:福州大学林树坤、孙燕琼,大连海洋大学张敏,广东药科大学郭鹏峰,长春大学牟莉,西南科技大学叶旭,江西农业大学刘倩、魏玲,河南农业大学董玉涛。全书*后由林树坤修改定稿。  参加本书第一版、第二版编写的部分作者已不再参加第三版教材的编写,对他们在前期编写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有关编辑为本书编写和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本书难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LIB),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两类。液态锂离子电池正极采用高电位可逆存储和释放锂离子的含锂化合物作为正极,如:LiCoO2或LiMn2O4,LiFePO4,三元氧化物LiNixCoyMn1-x-yO2 (NCM)、LiNixCoyAl1-x-yO2 (NCA)等。负极采用低电位可逆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碳材料(石墨或活性炭等)作为负极。隔膜为可传输锂离子而不导电子的绝缘层作,如微孔的聚烯烃类薄膜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