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考据与救世:晚清学政江标日记和信札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547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黄政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40252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理性之蚀
《 理性之蚀 》

售價:HK$ 93.6
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大唐回忆录
《 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大唐回忆录 》

售價:HK$ 69.6
科普勒斯顿阿哲学史11
《 科普勒斯顿阿哲学史11 》

售價:HK$ 62.4
被动成交:让业绩质变的微进步指南
《 被动成交:让业绩质变的微进步指南 》

售價:HK$ 94.8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

售價:HK$ 66.0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售價:HK$ 119.8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售價:HK$ 71.8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售價:HK$ 179.8

 

編輯推薦:
湖南学政江标的学术成长史和维新举措
內容簡介:
江标(1860-1899),清代著名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出版家、书画家,在晚清政治史、教育史、新闻出版史、金石学史、 藏书史、诗歌史、书画篆刻史中均有一席之地。《考据与救世:晚清学政江标日记和信札研究》大致分为江标进入翰林院以前、在翰林院期间、外放学政之后三个板块,重点梳理其学 术成长的过程、其学术积累和撰述 与乾嘉学术路径的关系、举业和学术融合的时代风气、其在学政任上所举新政依托的人际网络、与湖南新旧势力的关系等。尝试摆脱年谱和交游考的写法,力图撰成一部鼎革之际学者 型官员 的成长史。行文中大量引用江标日记和信札内容,分析其追法乾嘉学术的进学路径,传播新学、推行维新中寄寓的救世情怀。
關於作者:
黄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在《文学遗产》《清华大学学报》《文献》《古典文献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整理出版《江标日记》《江标集》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日记和信札等所见江标考据习尚的养成
(1860—1889)
第一节从侧艳诗词到《说文》研习

第二节金石拓本的搜求与研习

第三节书籍收藏与版本目录学实践

第四节举业中的考据表现

第五节时务和西学的习得途径与实践
第二章日记和信札等所见江标翰苑活动和职业波折
(1889—1894)
第一节考据进阶和史学译述

第二节赴日本考察与外交之梦

第三节对甲午战争的关注和进言
第三章日记和信札等所见湖南学政任上的改革和刻书
(1894—1897)
第一节考试改革及其路径脉络

第二节书院改革和学会、学报的创办

第三节江标新政的成效以及日本因素

第四节丛书编刻

第五节与湖南主要官绅的交往
第四章日记和信札等所见卸任后的维新事迹、擢升及革职
(1897—1899)
第一节卸任后的维新活动和晋升
第二节革职后的活动和猝然去世
附述夫人汪鸣琼和子女
结语
后记
內容試閱
日记之体,由来尚矣。逐日记事,《春秋》已然,《史记》称为“本纪”,乃国家大事之日记。私家所记日录、日志之属,肇于汉代,至唐宋已相当成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出使中国的使臣所撰纪行录,按日隶事,录所闻见,往往直称“日记”或“私日记”。近代以来,上自名爵显宦、文豪武将,下至商贾百工、凡庶下民,多有记日记之习惯。军国要事,官场达踬,学术升降,亲朋网络,民风习俗,天气物价,都在记录之列;所记之人物与事件,具体、真实、丰富且鲜活,较正史典册所载为详为细。或资旁证,或可补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向为研究者所重。
就今存日记而言,以晚清民国间人所撰为最。彼时撰写日记风气更盛,而且存量较大,字数百万者亦不鲜见。据称现存近代人物日记达千馀种,但整理刊行者不过200多种。这一方面是因为,向来研经治史者都把重点放在经史四部资料的收集与剖析上;另一方面,日记整理与研究的难度相当大,故多避难取易,绕道而行。
日记整理与研究,的确存在不少陷阱与矛盾,足以令人望而止步。日记虽为当时人记录当时事,但遇到国事秘闻、官场争斗与个人隐私等时,往往避忌万端,不能直书,此其一;作者在记录某事某人时,貌似客观实录的背后,常常有着自觉或不自觉的个人偏好与轩轾,此其二;作者在记叙某物某件时,并非亲见亲历,时有道听途说之言,小道致泥之说,此其三;作者记录自己谋事攻关、临决处置时,多半会夸大自己的作用,不乏虚美之辞,此其四;有时作者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日记中用隐语、代称、字母等指代某人某事,令读者如坠迷雾,难寻端倪,此其五。况且,有人记录日记就是为了将来面世,故将自己打扮成道德模范;有人只是记录给自己看,故嬉笑怒骂,毫无遮挡。因此,相对成熟的史籍而言,在利用日记资料时,如果都视为信史,反而会被“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作者带到深深的暗沟里。
相较而言,整理近现代人日记,还有诸多其他难点与困惑。比如有些当时作者并不避讳的事件与人物,在今日又相当敏感;有些作者臧否的人物,其子孙后代一旦闻见,则枝节丛蔓,是非频出;有些日记散存数处,或有遗缺,求全为难;更令人头疼的是,日记多为手稿,书法不拘,潦草难辨,又涂抹添改,签条夹纸,在在多有,整理为难。有鉴于此,日记整理通常的处理方式,首先就是武断地删节,或大段裁去,或个别剜空,令读者难见真相;其次就是忽略批注、签改与旁记等,使日记内容不全;而最常见的是文字识读错讹满纸,难以卒读。
信札的整理与研究,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其反映的当时各类信息动态,与日记一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整理难度,较日记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入本世纪前,名家手札的收藏、整理与研究,尚属寥寥。但近二十年来,相关收藏成为热门,拍卖价格飙升,已经属于文物级别。且有些手札在拍卖市场吉光一现,便无影无踪,令研究者徒唤奈何。
近十馀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剑教授与南京大学文学院徐雁平教授振臂喝倡,身体力行,主持“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项目,致力于近现代人物日记的整理与研究。张剑兄提出日记整理与研究要有“二全”(搜罗版本要全面,整理日记要全息)与“三度”(创新度、难易度和重要度),可谓实获我心。在他们的引领下,一批年轻学者在日记整理与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本书作者黄政就是其中的一员。
对江标其人其学做个案研究,是作者谋划已久的事项。正如本书所言,江标是“近代史上经常被提起的名字”。江氏生长于文献大邦苏州,人文蔚兴,代有硕学。如果生活在清中叶,江标很可能成为顾广圻那样的校勘学家,或者黄丕烈那样的大藏书家。但江标出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此时的清朝已是将倾之大厦,任人宰割,危在旦夕,这就注定了宗尚考据的江标从学立业的路途与他的乡先贤截然不同,而他一生的轨迹也的确成为一份别样的时代标本,值得探赜索隐。
近几年中,黄政先是整理《江标集》出版,其中不乏自己辑佚所得的信札多件,此后又整理刊行《江标日记》。今又撰成研究专书,可谓一锨一铲,水到渠成。匆读本书,我感觉有如下特点:
第一,对江标一生学术的变化与成就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江氏由早期的擅长词赋,熟习《文选》,到继承考据宗风,整理与研究并重,重视小学、金石诸学,辑佚《仓颉篇》《声类》,撰写《说文经字疏证》《黄丕烈年谱》《宋元本行格表》等系列著作。作者评价江氏《宋元本行格表》“属于版本学独立的开端之一”,而“其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的系统实践,比叶德辉稍早,都在实际上显示出后来的文献学学科的轮廓”。而随着国势日蹙,江标的目光自然转向西北史地、东南海路,学英文、希西风,将学术研究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可以说江标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傲人的成绩。“此种成功肇基于其天性禀赋”,“同时根植于苏州、京师浓厚的乾嘉朴学氛围和沪上丰富的西学资源”。正可谓自幼至大,南来北往,学凡三变,随时而更。
第二,对江标一生的功名实绩做了全面考察。江氏从参加科举考试,到出任湖南学政,再至被革职软禁,从一个传统的士子到改革派官员,其成长与变化之过程,可谓备经曲折,壮怀激烈。他从沉浸于经解和诗赋,在科考策论中纸上谈兵,到甲午战争期间,将勘界、出使、军工、铁路、矿业、国债、议院等直面政体和时事的话题大量发布于考题中,重心一步步从书斋考证转向广学济时。江氏不仅刻书办报,购置仪器,大声疾呼,引领革新风尚,而且积极培育人才,试图实业兴国,找出救国之道。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江标一生志业可用考据和救世来概括。他生命短暂,但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第三,对江标学术渊源与好恶取舍、往还师友,穷源溯委,纵横别辨。江标生于人文渊薮之地,其学术脉络直承乾嘉间钱大昕、顾广圻、黄丕烈、洪亮吉、汪中、孙星衍、邵晋涵、阮元、凌廷堪、江藩等人遗风。而受其家境影响,幼岁失怙的洪亮吉对他少年时代的影响最大,以为励志之楷模;成人以后则更多地以阮元为榜样,希望像阮氏那样为学为政。舅父华翼纶与妻兄汪鸣銮是最先影响江标学行的亲友,后来所交师友如叶昌炽、费念慈、李文田、吴大澂、潘祖荫、沈曾植、王懿荣、李盛铎等,对江标学行皆有良好的助益。而江氏的学生辈,如毕永年、杨毓麟、唐才常、樊锥、胡元倓、谭延闿、蔡锷、石陶钧诸人,后来事迹皆可歌可泣,彪炳史册。在凄风苦雨、家国衰亡的巨变时期,诸人相互提携,交相砥砺,造就了一代熠熠生辉的英杰群相。
第四,在资料的占有上,作者由里及外,对江标别集、日记与手札极其熟悉,“在对此案例的探索中,日记、信札等材料为我们观察其复杂肌理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同时,对江氏所著、所校、所刻之书有深入的学习与钻研,对其交往的师友与其科举、仕宦等行实有足够的了解与把握,有的放矢,竭泽而渔,故所得结论颇令人信服。
江标在被蒙冤革职、戴罪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方面不以荣辱撄心,颇有玩兴;而另一方面则“常怀屈子之忧”,了无生人之趣。本书对这段时间江氏的心态起伏以及他与各方的互动,未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如果后续有新出材料,似有扩展之必要。
在对江标的整体评价方面,作者认为“从著述和政治影响力而论,江标不属于晚清最优秀者之列”,大约属于学界所言之“经世小儒”,或有人认为是晚清时期“身份地位不大不小,而对于历史实际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中等人物”。窃以为这些评价略有偏低。的确,江标学术不如吴大澂、潘祖荫、沈曾植诸人成果卓著,而事功也不如晚辈唐才常、谭延闿、蔡锷那样轰轰烈烈。但他只活了区区40岁,其宦海生涯也在逝前因废锢而终止,如果天假其年,寿考以终,恐怕学术成就与宦海功绩不会小于上述诸家。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其已经取得的成就,已呈井喷泉涌之状,而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他以孜孜矻矻的勤勉与鲜活辉煌的实绩,为后世立下了“江标式”典范。
我对日记与手札的整理实属外行,对晚清学术更鲜涉及。黄政因寄籍门下数年,因师生之谊,抬举我给他的大作写序,只好拉杂说些偏远之谈,书中更多致思细节,读者自可阅读品味。如今学术界评判学者的成绩,是大项目与大刊物发表论文的量化标准,我则更希望作者在完成规定产量以图生存的前提下,能够坚持沉潜学海,苦坐板凳,不追时髦,稳健前行,取得更好的成绩。

漆永祥
癸卯(2023年)盛夏芒种后一日匆书于京北紫石斋中

第一节从侧艳诗词到《说文》研习
江标曾有诗回顾自身成长经历:“我生识字初,人笑非书种。跳荡为嬉戏,闭户倦弦诵。弱冠忽知文,自爱群儒从。”《江标日记》(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初七日,第599页。其实不尽确切,其“爱从群儒”的时间要更早一些,但弱冠左右的确经历了从喜爱侧艳诗词到沉浸于考据学问的转变。

一、 从《绮怀诗》到《红蕉词》
清末民初的相关资料经常提及江标工于诗词。当时除了词集《红蕉词》一卷,江标并无诗集刊布,但时人仍就其散见的诗作给予颇高评价。其中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比之于明末苏州才子汤传楹,称其“诗工殊深,风致娟然”;易宗夔《新世说·文学》谓其“上掩玉溪、冬郎,次回《疑雨集》不足道也”,以为可追晚唐李商隐、韩偓,胜过晚明诗人王彦泓,显示出对江标描绘闺怨阁愁文字的重视,而清末民初正是江南流行《疑雨集》的阶段参耿传友《论晚清民国王次回诗歌的流行》,《文学遗产》2018年第6期。。
今考《笘誃日记》《三借庐赘谭》《申报》等资料,确实可见一些儿女缱绻之作,典型者莫过于《怀珠阁感事诗》《秋风词》《倚雯楼绮怀三十首》诸题,三题内容均见其好友邹弢《三借庐赘谭》(以下简称《赘谭》)。其中光绪五年(1879)所作《秋风词》在《赘谭》卷七,《赘谭》所录是对原本百首绝句的节选;长篇古体诗《怀珠阁感事诗》在《赘谭》卷五,按卷数次第当作于《秋风词》同时或更早;《倚雯楼绮怀三十首》于光绪九年(1883)载于《申报》,《赘谭》卷十二部分收录,作于光绪七年(1881)夏,原属专集《写蚕集》《江标集》,第265—266、272—276页。。又,江标好友评价其光绪六年(1880)的《无题》诗时写道:“情种愁根一样痴,夜阑剪烛话当时。三生杜牧扬州梦,卅首西昆艳体诗。曾有青衫留别泪,只无红豆寄相思。愿君身作司香尉,莫使飘零好护持。”张炳翔《读江建霞无题诗,戏书其后》,《江标集》,第464页。以“留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戏比,又明确指出“艳体诗”之名,道出作品特质。江标光绪十年(1884)的《题秋闺夜怨图》更是直言“吾本三生狂杜牧”《江标集》,第281页。,表明此时不仅天生情志未敛,更有意效法杜牧式的性格和审美趣味。
以内容来看,江标此类题材作品是有所师法的。其《怀珠阁感事诗》道:“空廊鹦鹉傍侬啼,团扇多情屑麝脐。留得一双金约指,教人忍想手如荑。”“无限柔情乱若丝,断肠诗句寄将谁。博山香袅帘初动,烧尽红笺侧艳词。”描摹环境言动、衣香鬓影之细腻,与韩偓《香奁集》、王彦泓《疑雨集》颇多类似。另有诗题径言“戏仿唐人宫词”《癸未二日下旬,襄校余暇戏仿唐人宫词,即所谓本事诗也,梦盦亦同道中人,见之当为惘然》,《江标集》,第271页。,学习香奁之意尤为明显。又有《秋风词》曰:
……废苑寻春追瘦蝶,空楼设榼祭牵牛。秋风偶到城西路,天上兰香邂逅遇。……美人家住横塘曲,门外春波怜绿缘。兰桨年年惯采菱,枣帘悄悄常藏玉。一从选入长干里,飘零只为饥寒起。秋月新愁品洞箫,春风旧恨吹罗绮。天然生小惯娇痴,乱挽云鬟松簪珥。前生合是绿衣人,一转双瞳剪秋水。……
对比吴伟业《圆圆曲》: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从结构到语句,模仿痕迹一目了然。自乾隆帝在藩邸时称赞吴伟业诗歌以后,清人普遍对吴伟业诗持赞赏和效法态度王于飞《七言歌行的演变与“梅村体”》,《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47页。,晚清时学习吴氏古体长篇者颇有其人,以樊增祥(1846—1931)为代表参李亚峰《近代“长庆体”叙事歌行的发展及解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江标应当也是受到这种时风影响。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