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 中医专业

書城自編碼: 395239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 组织编写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46923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釘裝: 平

售價:HK$ 59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售價:HK$ 177.0
舔盖儿:酸奶小史
《 舔盖儿:酸奶小史 》

售價:HK$ 80.2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售價:HK$ 112.1
铁轨上的德国
《 铁轨上的德国 》

售價:HK$ 115.6
一带一路 零距离
《 一带一路 零距离 》

售價:HK$ 80.2
汗水的奖赏:运动小史
《 汗水的奖赏:运动小史 》

售價:HK$ 80.2
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冷战后的日本与中日关系研究丛书)
《 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冷战后的日本与中日关系研究丛书) 》

售價:HK$ 80.2
车到山前:全球产业变革与日本汽车的未来
《 车到山前:全球产业变革与日本汽车的未来 》

售價:HK$ 81.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9.6
《 针灸寻真——曾天治针灸学术经验集 》
+

HK$ 43.2
《 经方实验录·中医师承学堂 》
+

HK$ 40.6
《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 》
+

HK$ 91.8
《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 》
+

HK$ 36.0
《 掌中宝系列:掌中宝系列:掌中宝系列:人体经络穴位掌中查 》
+

HK$ 97.5
《 中医药免疫学 》
內容簡介: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是对中医住院医师能否顺利完成从理论到临床过渡的一次系统性检验,旨在评价该医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是否掌握必要的西医学临床知识和技术,是否具备规范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本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为全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涉及9个科目,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卫生法规与医学伦理学等。
關於作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承担国家中医类别(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医师资格考试命题与考务管理工作,承担全国临床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相关任务,组织实施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出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工作和中医药考试工作的国(境)外交流合作并提供有关技术支持。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的其它考试任务及相关工作。
目錄
中医专业(上册)中医内科学第一部分 中医内科第一章 肺系病证 002第一节 感冒 002第二节 咳嗽 005第三节 哮病 008第四节 喘证 011第五节 肺胀 014第六节 肺痈 017第七节 肺痨 019第二章 心系病证 022第一节 胸痹 022第二节 心悸 025第三节 心衰 028第四节 不寐 030第三章 脑系疾病 033第一节 头痛 033第二节 眩晕 036第三节 中风 038第四节 痴呆 041第五节 郁证 044第六节 痫证 046第七节 颤证 049第四章 脾胃肝胆系病证 052第一节 胃痛 052第二节 胃痞 055第三节 呕吐 057第四节 腹痛 060第五节 泄泻 063第六节 便秘 065第七节 黄疸 068第八节 积聚 071第九节 鼓胀 073第十节 瘿病 076第十一节 脾心痛 078第五章 肾系病证 081第一节 水肿 081第二节 淋证 084第三节 尿浊 087第四节 关格 089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091第一节 急劳 091第二节 髓劳 093第三节 血证 096第四节 紫癜 104第五节 厥证 106第六节 消渴 108第七节 汗证 111第八节 饮证 113第九节 内伤发热 117第十节 虚劳 119第十一节 血浊 123第十二节 肥胖 125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128第一节 痹证 128第二节 痿证 130第三节 蝶疮流注 133第八章 癌病 136第一节 肺癌 136第二节 胃癌 139第三节 肝癌 142第四节 胰腺癌 145第二部分 西医内科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148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48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49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1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53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156第六节 肺炎 160第七节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163第八节 支气管扩张症 165第九节 肺结核 167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69第十一节 呼吸衰竭 171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 176第一节 心力衰竭 176第二节 心律失常 182第三节 高血压病 185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90第五节 慢性心脏瓣膜病 197第六节 扩张型心肌病 202第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 204第八节 急性心包炎 206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208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 208第二节 慢性胃炎 209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210第四节 胃癌 213第五节 功能性胃肠病 215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 220第七节 肝硬化 223第八节 原发性肝癌 228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 230第十节 胰腺癌 233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235第一节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35第二节 尿路感染 240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 243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 245第十三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249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249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51第三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254第四节 白血病 257第五节 淋巴瘤 262第六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64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267第十四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269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69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72第三节 糖尿病 274第四节 血脂异常 279第五节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283第十五章 风湿免疫疾病 287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287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290第三节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293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294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297第一节 脑梗死 297第二节 脑出血 303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305第四节 癫痫 307第五节 帕金森病 310第六节 阿尔茨海默病 313第三部分 基本技能第十七章 医疗文书的书写 317第十八章 常用操作技术 323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术 323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术 324第三节 电击除颤术 328第四节 球囊呼吸器的使用 329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330第六节 导尿术 335第七节 洗胃术 336第八节 氧疗技术 338第九节 胃十二指肠置管术 340第十节 快速血糖测定 343第十一节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343第十二节 穿刺术 345中医妇科学第一章 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源流 350第二章 月经病 354第一节 月经不调 354第二节 经间期出血 364第三节 崩漏 366第四节 闭经 369第五节 痛经 373第六节 绝经前后诸证 376第三章 带下病 380第一节 带下过多 380第二节 带下过少 382第四章 妊娠病 387第一节 异位妊娠 387第二节 胎动不安 389第三节 滑胎 392第四节 妊娠恶阻 394第五章 产后病 396第一节 产后发热 396第二节 产后腹痛 398第三节 产后恶露不绝 398第四节 产后乳汁异常 399第六章 妇科杂病 401第一节 不孕症 401第二节 ?Y瘕 404第三节 阴挺 407第四节 阴痒 408第五节 阴疮 410第六节 盆腔炎性疾病 411第七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414第八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415第七章 妇科基本技能 418第一节 妇科常用检查 418第二节 妇科技术操作 422中医儿科学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430第一节 主要儿科名医学术思想 430第二节 中医儿科重要著作 433第二章 肺系病证 436第一节 感冒 436第二节 咳嗽 439第三节 肺炎喘嗽 441第四节 哮喘 445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448第三章 脾系病证 451第一节 口疮 451第二节 厌食 453第三节 疳证 455第四节 呕吐 459第五节 腹痛 461第六节 泄泻 464第四章 心肝系病证 469第一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69第二节 抽动障碍 471第三节 癫痫 473第五章 肾系病证 477第一节 遗尿 477第二节 性早熟 479第六章 传染病 482第一节 麻疹 482第二节 丹痧 485第三节 痄腮 487第四节 手足口病 489第七章 其他病证 493第一节 紫癜 493第二节 汗证 496第三节 川崎病 498第八章 儿科急症病证 502第一节 哮喘危重状态 502第二节 热性惊厥 505第三节 脱水 508第四节 心力衰竭 510第五节 呼吸衰竭 513第六节 脓毒性休克 517第九章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520卫生法规与医学伦理学第一章 卫生法基本理论 524第一节 卫生法概述 524第二节 卫生法律关系 528第三节 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构成 529第四节 卫生立法和实施 531第五节 卫生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533第二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536第一节 概述 536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536第三节 艾滋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543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546第五节 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规定 548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551第一节 概述 551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 553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555第四节 法律责任 557第四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558第一节 概述 558第二节 医疗机构的设置与登记 558第三节 医疗机构执业与监督管理 562第四节 处方管理 565第五节 法律责任 569第五章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 571第一节 概述 571第二节 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571第三节 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573第四节 医师的执业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 574第五节 医师考核与培训 578第六节 法律责任 579第六章 中医药法律制度 581第一节 概述 581第二节 中医药服务 582第三节 中药保护与发展 585第四节 中医药人才培养 587第五节 中医药科学研究 588第六节 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 589第七节 法律责任 590第七章 医疗事故与损害法律制度 592第一节 概述 592第二节 医疗损害责任 592第三节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596第四节 医疗损害鉴定 599第五节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 600第八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602第一节 药品管理法概述 602第二节 药品研制与注册 603第三节 药品的生产经营 605第四节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606第五节 药品上市及监督管理 607第六节 特殊药品管理(毒麻精放) 610第七节 法律责任 613第九章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规范体系 617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617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618第十章 医患关系伦理 621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621第二节 医患的权利和义务 623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625第四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要求 627中医专业(下册)中医外科学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学术流派 002第二章 中医外科常用检查方法 003第一节 中医外科辨脓法 003第二节 皮肤性病科检查的基本技能 004第三节 肛肠科常用的检查方法 004第三章 中医外科操作方法与技术 006第四章 外科常用技术与操作方法 011第一节 消毒与无菌技术 011第二节 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012第三节 外科换药 014第四节 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015第五节 外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017第六节 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 018第五章 疮疡 020第一节 疖 020第二节 疔疮 023第三节 痈 028第四节 发 032第五节 有头疽 036第六节 丹毒 038第七节 发颐 040第八节 流注 041第九节 流痰 043第十节 走黄与内陷 045第十一节 褥疮 047第十二节 窦道 048第六章 乳房疾病 050第一节 乳痈 050第二节 乳癖 052第三节 乳核 053第四节 乳岩 054第七章 瘿 057第一节 气瘿 057第二节 肉瘿 058第三节 石瘿 059第八章 瘤、岩 061第一节 血瘤 061第二节 肉瘤 062第三节 筋瘤 063第四节 失荣 064第九章 皮肤疾病 066第一节 热疮 066第二节 蛇串疮 067第三节 疣 068第四节 癣 071第五节 湿疮 073第六节 药毒 075第七节 瘾疹 077第八节 猫眼疮 079第九节 瓜藤缠 080第十节 白?H 081第十一节 白驳风 084第十二节 黧黑斑 085第十三节 粉刺 087第十四节 白屑风 088第十五节 酒齄鼻 089第十章 肛肠疾病 091第一节 痔 091第二节 肛痈 094第三节 肛漏 096第四节 锁肛痔 098第十一章 男性生殖系疾病 100第一节 水疝 100第二节 男性不育症 101第三节 精浊 103第四节 精癃 104第五节 前列腺癌 106第十二章 周围血管疾病 108第一节 臁疮 108第二节 股肿 109第三节 脱疽 111第十三章 其他外科疾病 115第一节 冻疮 115第二节 烧伤 116第三节 破伤风 119第四节 肠痈 121第五节 胆石 122中医眼科学第一章 胞睑疾病 126第一节 针眼 126第二节 眼丹 128第三节 胞生痰核 129第四节 睑弦赤烂 130第五节 上胞下垂 132第六节 椒疮 133第七节 粟疮 135第二章 两眦疾病 137第一节 流泪症 137第二节 漏睛 138第三节 漏睛疮 139第三章 白睛疾病 142第一节 暴风客热 142第二节 天行赤眼 143第三节 天行赤眼暴翳 145第四节 金疳 146第五节 干眼症 147第六节 胬肉攀睛 148第七节 火疳 150第八节 结膜下出血 152第四章 黑睛疾病 153第一节 聚星障 153第二节 凝脂翳 155第三节 湿翳 158第四节 混睛障 160第五节 宿翳 162第六节 角膜软化症 163第五章 瞳神疾病 164第一节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164第二节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 168第三节 圆翳内障 172第四节 云雾移睛 174第五节 暴盲 176第六节 视瞻有色 182第七节 视瞻昏渺 184第八节 高风内障 185第九节 青盲 187第六章 其他眼病 190第一节 目偏视 190第二节 近视 192第三节 远视 193第四节 弱视 195第五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195第六节 眼眶炎性假瘤 196第七章 外伤眼病 198第一节 异物入目 198第二节 撞击伤目 200第三节 真睛破损 202第四节 酸碱伤目 204第五节 辐射伤目 206第八章 基本技能 208第一节 视功能检查 208第二节 眼部检查 209第三节 眼部影像学检查 211第四节 泪道冲洗法 21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一章 耳部常见疾病 216第一节 旋耳疮 216第二节 耳疖 217第三节 耳疮 219第四节 耳胀 220第五节 脓耳 223第六节 耳鸣 225第七节 耳聋 228第八节 耳眩晕 231第二章 鼻部常见疾病 234第一节 鼻疔 234第二节 鼻疳 236第三节 鼻窒 237第四节 鼻鼽 240第五节 鼻渊 243第六节 鼻槁 245第三章 咽喉部常见疾病 248第一节 喉痹 248第二节 乳蛾 250第三节 喉喑 253第四节 喉痈 255第五节 喉风 258第六节 梅核气 261第七节 骨鲠 263第四章 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 266第一节 耳部常用检查法 266第二节 鼻部常用检查法 267第三节 咽喉部常用检查法 268第五章 耳鼻咽喉科常用治疗操作 270第一节 耳部常用治疗操作 270第二节 鼻部常用治疗操作 272第三节 咽喉部常用治疗操作 274中医骨伤科学第一章 专科检体技能 278第一节 问诊 278第二节 望诊 280第三节 触诊 281第四节 动诊 283第五节 量诊 284第六节 特殊检查 285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 290第三章 中医诊疗技术 292第一节 外用药物使用 292第二节 手法治疗 293第三节 夹板固定 299第四节 石膏固定 301第四章 常见技术操作 303第一节 关节穿刺与注射 303第二节 封闭疗法 304第三节 牵引疗法 305第四节 开放伤口的清创 306第五节 复位内固定技术 307第五章 骨折 308第一节 锁骨骨折 308第二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 309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 312第四节 肱骨髁上骨折 314第五节 孟氏骨折 315第六节 尺桡骨干双骨折 317第七节 盖氏骨折 318第八节 桡骨远端骨折 320第九节 掌骨骨折 323第十节 指骨骨折 325第十一节 股骨颈骨折 326第十二节 股骨粗隆间骨折 329第十三节 股骨干骨折 331第十四节 髌骨骨折 334第十五节 胫骨平台骨折 335第十六节 胫腓骨干骨折 336第十七节 踝部骨折 338第十八节 跟骨骨折 340第十九节 肋骨骨折 342第二十节 脊柱骨折 344第六章 脱位 351第一节 肩关节脱位 351第二节 肘关节脱位 353第三节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 354第四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355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 355第七章 颈椎疾患 357第一节 落枕 357第二节 颈椎病 358第八章 腰部疾患 360第一节 急性腰扭伤 360第二节 慢性腰肌劳损 361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362第四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 365第九章 上肢疾患 367第一节 肩关节周围炎 367第二节 肩袖损伤 369第三节 肱二头肌肌腱炎 370第四节 肱骨外上髁炎 371第五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373第六节 腕三角软骨损伤 374第七节 屈指肌腱腱鞘炎 375第十章 下肢疾患 377第一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77第二节 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380第三节 膝骨关节炎 381第四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383第五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384第六节 膝交叉韧带损伤 386第七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387第八节 踝关节扭伤 388第九节 跟痛症 389第十一章 其他骨病疾患 391第一节 骨关节感染 391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 393第三节 骨肿瘤 395针灸推拿康复学第一章 经络总论 398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 398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与气街、四海 400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 402第二章 腧穴总论 403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403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 403第三节 特定穴 404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408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411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 411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412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及其腧穴 414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418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419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 420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 422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及其腧穴 427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428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及其腧穴 430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及其腧穴 431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 434第十三节 督脉及其腧穴 436第十四节 任脉及其腧穴 438第十五节 常用经外奇穴 440第四章 推拿学基础知识 444第一节 小儿推拿特定穴 445第二节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法 454第五章 康复评定 466第六章 刺灸法各论 476第一节 毫针刺法 476第二节 电针法 484第三节 灸法 486第四节 拔罐法 489第五节 耳针法 491第六节 头针法 500第七节 穴位注射法 503第八节 三棱针法 505第九节 针刀疗法 506第十节 穴位埋线法 507第十一节 火针法 509第七章 推拿手法 511第一节 推拿流派 511第二节 成人推拿手法 513第三节 小儿推拿手法 539第八章 康复治疗技术 551第一节 物理治疗 551第二节 作业治疗 555第三节 言语治疗 555第四节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 556第五节 心理疗法 556第六节 康复工程 557第七节 中医康复治疗技术 558第九章 内科病证 564第一节 中风 564第二节 痹证 567第三节 痿证 569第四节 头痛 570第五节 眩晕 573第六节 面瘫 576第七节 面痛 578第八节 震颤麻痹 580第九节 不寐 583第十节 胸痹 585第十一节 感冒 586第十二节 哮喘 588第十三节 胃痛 590第十四节 呃逆 592第十五节 呕吐 594第十六节 便秘 596第十七节 泄泻 599第十八节 癃闭 601第十章 皮外伤科病证 604第一节 落枕 604第二节 颈椎病 605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609第四节 腰痛 612第五节 漏肩风 614第六节 扭伤 616第七节 蛇串疮 618第八节 湿疹 619第九节 神经性皮炎 621第十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622第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 624第十二节 膝骨关节炎 625第十三节 踝关节扭伤 627第十四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629第十五节 桡骨小头半脱位 630第十六节 项背肌筋膜炎 632第十七节 胸椎后关节紊乱 633第十八节 急性腰扭伤 635第十九节 腰肌劳损 637第二十节 退行性脊柱炎 638第二十一节 腕管综合征 640第二十二节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641第二十三节 梨状肌综合征 643第二十四节 跟痛症 644第二十五节 骨折术后 646第二十六节 颅脑损伤 650第二十七节 脊髓损伤 654第十一章 妇科病证 659第一节 月经不调 659第二节 经闭 661第三节 痛经 663第四节 绝经前后诸证 665第五节 不孕症 666第十二章 儿科病证 668第一节 遗尿 668第二节 腹泻 669第三节 小儿肌性斜颈 671第四节 小儿脑瘫 673第五节 感冒 674第六节 便秘 676第七节 夜啼 678第八节 咳嗽 679第九节 厌食 681第十节 疳证 683第十三章 五官科病证 685第一节 近视 685第二节 眼睑下垂 687第三节 牙痛 688第四节 麦粒肿 690第五节 耳鸣、耳聋 691第六节 鼻鼽 693中医(35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 696
內容試閱
出版说明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称“中医规培”)是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在加强完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水平及中医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规培结业考核是对中医住院医师是否顺利完成从理论到临床过渡的一次系统性检验,旨在评价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是否掌握必要的西医临床知识和技术,是否具备规范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症的能力。为贯彻落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相关精神,自2017年起,我中心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委托组织开展中医医师规培结业理论考核,负责大纲制定、试题命制、题库建设、理论考核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为做好该项工作,我中心在全国数十家医疗机构及大学的400余位申报专家中,选定200余位编委,多次召开编写会议,组织各学科专家编写了《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导用书》,共分11册。2022年,我中心组织专家全面修订了该系列指导用书,形成了现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修订后的指导用书共分两类。一、2024版指导用书修订重点在总结几年来全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依据2017年版大纲对指导用书进行了修订:一是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立足临床,突出体现疾病的诊断思维过程、鉴别诊断思路及理法方药的辨证过程;三是重视经典;四是依据最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增加和修订相关章节内容。二、2024版指导用书的特点本系列指导用书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权威性,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为依据,紧扣《2017年中医(35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2017年中医全科(36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由认证中心组织相关科目权威专家编写。二是全面性,该指导用书为《2017年中医(35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2017年中医全科(360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的细化、扩展,覆盖全部考点。三是实用性,充分体现国家中医药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适应当前疾病谱变化及中医、西医临床诊疗技术发展,并结合了毕业后教育特点,方便考生全面复习,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三、2024版指导用书种类本系列指导用书包括《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中医专业)》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指导用书(中医全科专业)》两类,其中中医专业理论考核分上下两册,中医全科专业理论考核一册。四、2024年指导用书购买途径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授权,2024版指导用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独家出版。考生可直接到化学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购买正版图书。五、2024年指导用书使用建议考生购得指导用书后,可采取以下备考措施:一是认真复习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内容与范围;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制订阶段性复习计划;三是突出重点,系统学习指导用书;四是科学复习,逐步消化吸收知识要点,不放过难点和自身的弱项,适当拓展复习范围;五是重视医师职业素质,不可忽视人文关怀;六是按照指导用书内容,突出理解和应用,不以简单记忆为主;七是通过练习做题检验复习效果,找到薄弱环节,循序渐进提高能力。本系列指导用书的编审得到了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分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谨示感谢!同时,衷心感谢所有参与编写的专家、学者!感谢各位专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仓促,本系列指导用书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各位考生及其他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2023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