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68.2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HK$
129.8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HK$
79.2
|
內容簡介: |
为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满足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该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成果,并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的移动通信教材和新文献编写而成。该书详细阐述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行业应用,以移动通信系统为主线,从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出发,全面阐述了1G、2G、3G、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中铁路和公路两种场景的应用,并在最后结合太赫兹频谱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频谱认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技术等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移动通信概述,主要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概况;第2章为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波传播与无线信道技术、数字调制技术和抗衰落技术;第3章为GSM/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重点讲述GSM系统的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和GPRS系统;第4章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WCDMA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和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第5章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LTE系统和LTE-Advanced系统;第6章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分析5G系统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技术趋势;第7章为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和车联网技术及应用;第8章介绍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太赫兹频谱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超大规模天线阵列、频谱认知技术、极化码传输理论与技术和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技术。
该书面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在介绍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上,力求反映移动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紧跟当前新技术,内容新颖,与时俱进,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系统大工程观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移动通信研究的新成果,突出前沿性和时代性。另外,该书还阐述了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铁路和公路两种应用场景,并以GSM-R、LTE-R、LTE-V2X和SG-V2X为例进行介绍,突出交通特色。
该书每章均设有小结和习题,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3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1.4 标准化组织
第2章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1 无线电波传播与无线信道技术
2.2 数字调制技术
2.3 抗衰落技术
第3章 GSM/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 GSM系统概述
3.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3.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3.4 GPRS系统
第4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1 3G系统概述
4.2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4.3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
4.4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5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5.1 4G系统概述
5.2 4G关键技术
5.3 LTE系统
5.4 LTE-Advanced系统的增强技术
第6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6.1 5G系统概述
6.2 5G网络架构
6.3 5G关键技术
6.4 5G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技术趋势
第7章 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7.1 GSM-R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7.2 LTE-R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7.3 LTE-V2X车联网技术及应用
7.4 5G-V2X车联网技术及应用
第8章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8.1 太赫兹频谱通信技术
8.2 可见光通信技术
8.3 超大规模天线阵列
8.4 频谱认知技术
8.5 极化码传输理论与技术
8.6 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技术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移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既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移动通信”的课程内容应当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体现移动通信最新前沿技术。
为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满足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本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成果,并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的移动通信教材和最新文献编写而成。本书详细阐述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行业应用,以移动通信系统为主线,从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出发,全面阐述了1G、2G、3G、4G和S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中铁路和公路两种场景的应用,并在最后结合太赫兹频谱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频谱认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技术等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移动通信概述,主要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概况;第2章为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波传播与无线信道技术、数字调制技术和抗衰落技术;第3章为GSM/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重点讲述GSM系统的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和GPRS系统;第4章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WCDMA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和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第5章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LTE系统和LTE-Advanced系统;第6章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分析5G系统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技术趋势;第7章为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和车联网技术及应用;第8章介绍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太赫兹频谱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超大规模天线阵列、频谱认知技术、极化码传输理论与技术和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技术。
本书面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在介绍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上,力求反映移动通信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紧跟当前最新技术,内容新颖,与时俱进,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系统大工程观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移动通信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前沿性和时代性。另外,本书还阐述了移动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铁路和公路两种应用场景,并以GSM-R、LTE-R、LTE-V2X和SG-V2X为例进行介绍,突出交通特色。
本书每章均设有小结和习题,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凝聚着众多编写人员的心血,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赵军辉、全浩宇、秦子杰编写;第2章由赵军辉、廖龙霞编写;第3章由廖龙霞、胡环环、董翰智编写;第4章由卞弘艺、任世海编写;第5章由邹丹、邱婉晴、邓宇编写;第6章由吴遥、牧慧琴、孑L明编写;第7章由邹丹、吴遥、牧慧琴编写;第8章由赵军辉、林相成、王炳鑫编写。包薛涵、黄玉文、肖亦婧、熊鑫程、黄凡巍、胡发锦、李悠扬、郭颖萱参与了有关资料的检索与收集工作。全书由赵军辉负责总体组织和统稿。
全书承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和中兴通讯副总裁方晖审阅并撰写推荐序。本书的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619711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U200121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GJJ2200655)、华东交通大学教材(专著)基金的资助,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和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书中所列参考文献的内容,在此向其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而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