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第11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套装2册)

書城自編碼: 39470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學入門
作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罗杰·霍克,译者:窦东徽 刘肖岑 译,白
國際書號(ISBN): 978711500918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99.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

售價:HK$ 93.6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
《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 》

售價:HK$ 202.8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
《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 》

售價:HK$ 165.6
向上社交: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人际关系,让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 向上社交: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人际关系,让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

售價:HK$ 70.8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售價:HK$ 69.6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售價:HK$ 57.6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售價:HK$ 57.6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售價:HK$ 114.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4.5
《 生活中的心理学3:动机与行为 》
+

HK$ 99.9
《 拖延心理学(经典畅销版) 》
+

HK$ 217.8
《 生活中的心理学(4册) 》
+

HK$ 62.3
《 我爱你的100个瞬间 》
+

HK$ 55.4
《 心理学入门:妙趣横生的50个心理学效应 》
+

HK$ 62.3
《 基层女性 》
編輯推薦: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首版于1983年、40多年来修订10次、畅销不衰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作序推荐!
知乎“心理学入门书单”类话题必荐图书之一!

《这才是心理学》不仅写给心理学的初学者,对那些在大众媒体上接触过一些心理学话题,又想知道如何去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可靠的广大读者也很有帮助;本书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可重复性、操作性定义、实证主义、相关与因果等科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批判性思维工具不仅将帮助你识别媒体中心理学信息的真伪,而且一旦掌握这些思维技巧将受用终身,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评判他人和媒体提出的理论主张;在获取知识时,用来判断专家观点的可信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首版于1992年、畅销30余年、被译为6种语言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介绍心理学的40个核心知识及其发现过程!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
內容簡介:
《这才是心理学》内容简介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这才是心理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第1版出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尖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11版。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与上一版相比,第11版更新了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实例以及290篇新文献。
《这才是心理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研究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意识,其通俗易读性也非常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同时,本书也有助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内容简介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导论性书籍和心理学研究类著作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 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全书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知觉,条件作用和学习,认知、记忆和智力,毕生发展,动机和情绪,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以及人类互动和社会行为。
自1992 年首版以来,《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心理学畅销书,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大学和中学的参考教材,且已被译为6 种语言。作者罗杰· 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不再“远离实际”,也不再“高不可攀”。同时,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还会让你信服现代心理学的确是“硬”科学,并折服于心理学大师们的绝妙思路和天才的想法。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第7 版新增了在心理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两项研究。第一项是罗施自1973 年以来的革命性发现,她通过巧妙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大脑对颜色的分类;第二项是近年来的研究,它基于研究目的来使用核磁共振脑成像(MRI)直观地揭示人脑活动。此外,更新了很多研究报告中的“近期应用”部分,反映了进入21 世纪以来这40 项研究被引用的情况。此次修订还对全书译文进行了精心修订和编校,修正了译文中不少错漏之处。
關於作者: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作者简介
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 Stanovich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是阅读和推理的心理学机制,迄今已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了7部著作。在一项对于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是引用率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斯坦诺维奇教授于2010年获得格威尔美尔教育奖,并于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
译者简介:
窦东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目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经济决策、社会认知等领域。
刘肖岑: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加学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西蒙·弗雷泽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对儿童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作者简介
罗杰?霍克(Roger R. Hock) 博士是美国门多西诺学院(Mendocino College)的心理学教授,在心理学方面有30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因篇幅有限,无法详细介绍作为学科基础的研究过程,于是筹备本书以填补心理学导论性书籍与研究类著作之间的鸿沟。1992年出版本书的第1版之后,好评如潮且备受关注,被译为6种语言。霍克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纵观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精心筛选出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文献引用较多且至今仍受关注的40项研究,范围涵盖广泛,介绍全面详实,而且每次修订都会更换两项研究,以反映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白学军,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高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2016-2017届理事长,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天津市社科联副主席,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与行为研究》主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天津市劳动模范(2011)、天津市教学名师(2014)、天津市优秀教师(2004)、天津市“十一五”立功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研究成果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錄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简要目录
序 言 xviii
第1章 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表现不俗) 1
第2章 可证伪性:如何打败头脑中的小精灵 23
第3章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但是,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42
第4章 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安慰剂效应和了不起的兰迪 60
第5章 相关和因果:用“烤箱法”避孕 83
第6章 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聪明汉斯的故事 96
第7章 “但这不是真实的生活!”:“人为性”批评与心理学 121
第8章 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135
第9章 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多重原因的问题 158
第10章 人类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概率推理 167
第11章 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186
第12章 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 204
主题索引 231
参考文献著录索引 236
参考文献 245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目 录
第一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意识与知觉 
第三章 条件作用和学习
第四章 认知、记忆和智力
第五章 毕生发展 
第六章 动机和情绪
第七章 人 格
第八章 心理障碍 
第九章 心理治疗
第十章 人类互动与社会行为
內容試閱
《这才是心理学》前言
心理学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心理学是一门很容易让人误解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还正好是大家都熟悉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令我们记忆深刻?什么样的事情让人高兴(或痛苦)?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爱聊政治时事?人为什么要自杀?意念能不能被植入梦中?……正因为人们关心这些问题,他们就会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证据,得出自己相信的结论。很多时候,这些自觉的结论与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我们心理学家就发现,青梅竹马的婚姻很难成立,婴儿并不是有奶便认娘,性格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等等。每当矛盾、怀疑、迷惑甚至气愤产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该相信自己的直觉、经验和常识,还是该相信心理学的研究、证据和知识呢?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心理学教科书只满足于告诉大家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知识,但从不说明为什么这些研究、发现及知识是值得我们关注和信任的。这些书的作者好像都在假设每一位读者思考起问题来都像心理学家一样,相信和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与知识。幸运的是,基思·斯坦诺维奇教授写了这本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一本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教科书。他总结了心理学家的职业特质,让每一位读者都有机会去理解心理学家是如何思考、分析和解读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的。每一章都将一个常识的、朴素的、直觉的有关人类心理的分析和思考与一个科学的、严谨的、心理学的分析和思考相对比,以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家的分析逻辑和研究思路。
我个人觉得,在斯坦诺维奇阐述的心理学特质中,有两点应该是区分我们心理学家和其他人(包括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的地方。
其一是我们心理学家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也就是说,心理学家不相信个人的智慧,更相信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证伪,即对我们的经验、常识和直觉,产生怀疑、挑战和批评。从原则上而言,心理学家不怕犯错误,但害怕以假乱真。心理学家也不相信那些能回答所有问题的绝对真理,但相信对所有问题应该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心理学家从不相信个案和例子,因为其随机性和主观性太过明显,但我们愿意相信大样本基础上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希望听到动听的心理故事,但更愿意看到众多心理学观察的数据和总结。
其二是我们心理学的概率性思维习惯。我们和很多自然科学家思考方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更容易相信,任何人类的行为都是概率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会受到其他随机事件的影响。其实人类很多学科都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之上的,比如核物理、天体物理、生物进化、病理学、所有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等,它们都不可能准确预测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具体活动,但都对整体的事物活动规律有很好的描述和预测。只不过我们心理学家更愿意承认并强调我们学科的不确定性而已。
总之,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在中国再版。杨中芳老师的早期译本是我很喜欢向心理学爱好者推荐的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而新版的译本,尤其令我兴奋,因为它是由我欣赏的两位年轻同事东徽和肖岑,在清华大学的青年教师公寓里,下功夫、花时间,认真翻译完成的。他们两位既是同行,也是夫妻,应该是我们心理学界不鲜见的学术伴侣之一。这可能也是我们心理学界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前言
译者序

正如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名言“认知你自己(know thyself)”所说,为了对人类自身心理问题加以认识,心理学家不断地探索,以期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
1879 年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那时起,无数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类心理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其中的一些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经典。经典的研究如同陈年老酒,越久越香!阅读经典总能让人受到启迪和教诲,也会给人以力量或产生激励作用!
陶行知先生提出好书的三个标准:(1)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2)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3)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我想本书具备以上三个标准,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的每项研究更符合上面的三个标准。每一项研究自发表后,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激发后来学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017 年春,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与我联系,希望我能够承担本书新版的翻译工作。介于本书是许多心理学爱好者、研究者、工作者非常喜欢的读物之一,我欣然地接受了这项光荣而重要的工作,然后带领着自己的弟子们共同翻译此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终于可以交稿了。看到自己的学生们一天天地成长,我感到无比欣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从2004 年,我带领弟子们第一次翻译此书,至今已十多个年头了。我自己也从一名青年学者变成中年学者。一年又一年,时间怎么过得如此快呢?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记得有许多次,我到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同仁给学生们介绍时常会这样说:“这位就是《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一书的译者。”我从学生们激动、兴奋的表情中,感受到这本好书的魅力。有一些学生还将自己新买的书请我签名,让我过了一把“明星”瘾;还有读者来信告诉我:“读了此书后,我就喜爱上了心理学”;“读了此书后,才发现心理学是如此地‘好玩’”;“读了此书后,才知道心理学如此有意思!”;“读了此书,才明白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读了此书后,我明白了如何像心理学大师们一样思考心理学问题”……
在全书的结构上,这一版没有大的变化,仍然由十个心理学专题构成,但专题名称有所变化,分别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知觉,条件作用和学习,认知、记忆和智力,毕生发展,动机和情绪,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以及人类互动和社会行为。每个专题包括四项研究。
这十个专题涵盖了当今心理学的主流内容,受到的关注度最高。每一项研究包括题目、作者、时间、论文名称(或著作名称)、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卷(期)和页码、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批评、最近应用和参考文献等内容,即一项完整研究的全部内容。通过阅读每一项研究,读者能够全方位地获取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知识。
如何才能在阅读本书后有所收获呢?
第一,读书贵有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建议你读完每一项研究后,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还有哪些因素需要进一步控制?还可以将此研究拓展到哪些领域?
第二,反复阅读。在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有一句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对于经典研究,建议大家多读几遍,反复揣摩心理学大师们的智慧与创造。不仅要学习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更要学习他们是如何巧妙地解决问题的,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批判性阅读。在《孟子·尽心下》中有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将批判性思维称为反省性思维。他认为反省性思维是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有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此,读者在阅读每一项研究时,首先要重点阅读研究者提出的理论观点;其次是要找到作者用什么来支撑其理论观点;最后,阅读“批评”部分,了解一下前人如何独立提出自己对经典研究的质疑。
与本书的第6 版相比,第7 版更换了两项研究:第一项是1973 年埃莉诺·罗施的革命性工作,她通过巧妙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大脑对颜色的分类。第二项是近年来的研究,它使用高技术设备(主要是MRI)直观地揭示出人脑活动。除了上述变动外,作者对其他研究也做了部分修改,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丰富。
参加本书翻译的人员是:白学军(前言、第一章)、王永胜(第二章)、张慢慢(第三章、第四章)、李士一(第五章、第七章)、谭珂(第六章)、李馨(第八章)、刘丽(第九章、第十章)。翻译完初稿后,谭珂和李士一两位博士研究生又对照原文仔细核对了译稿。最后我对全书进行了统校。
在本书前几版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杨治良教授和郭秀艳教授的鼎力相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将我领入心理学的殿堂。他用自己的智慧、勤奋取得了无数令人钦佩的成就,成为全国人民教师的楷模。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幸。林老师一直关心此书的翻译工作,在此向他致以诚挚的谢意!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沈德立先生生前对本书的翻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留下的“爱国、尊师、勤奋、认真”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前进!谨以此书献给沈先生,以表达弟子对他无尽的怀念!
父亲生前一直教导我:要以“好”为标准,不仅要好学,还要有好心,更要做好人。我一直牢记父亲的嘱咐。本书的成功翻译,还要感谢爱妻、女儿、岳母、母亲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将一种文字的著作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既是一个让人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更是对人学识的检验过程。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让我们明白和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的真意。虽然我们认真地翻译,力求使翻译内容科学、准确,但是深知自己学识修养还不足。因此,译文中一定会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白学军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2017 年3 月28 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