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68.2
|
編輯推薦: |
鱼雁往还,纸短情长,书写下晚清民国文坛风流
|
內容簡介: |
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号吷庵,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任署理江苏提学使,民国后曾官浙江教育厅长,近代著名学者、诗人、词 人,是近代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之一。本书据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夏敬观家藏尺牍》《夏敬观友朋书札》整理而成,收录夏敬观珍藏的友朋书札一千九百余 通,涉及人物百余人,其中如郑文焯、叶恭绰、李宣龚、郑孝胥、陈衍、朱祖谋、康有为、叶德辉、沈曾植、梁鼎芬、劳乃宣、缪荃孙、皮锡瑞、陈三立等皆一时俊彦,多为当时文化 文学活动的干将。这些书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时事和学术文艺活动。其中时附诗词,可为各人专集之补遗与校勘提供一手文献。
|
關於作者: |
李开军,1971生,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目前致力于“陈三立与晚清民初古典诗歌写作”之研究。发表过《陈宝箴“赐死”考谬》、《陈三 立早期诗歌写作与晚清湘鄂诗坛》等论文,出版有《中国记者历史专题研究》《陈三立年谱长编》等专著。
田雪,女,山东大学在读博士,中国近代文学专业,专注于近代文学中的科学书写、梁启超的思想与文学等课题,撰有《近代文学中的太平洋书写》等文章。
|
目錄:
|
前言
整理凡例
夏献云二十五通
沈葆桢三通
谭钟麟一通
陈敬第五十八通
李宣龚三十五通
张元济三十三通
冒广生十八通
叶恭绰三十七通
沈曾植五通
罗振玉二通
林葆恒十五通
林纾一通
陈锐十二通
黄炎培二通
马叙伦四通
陈方恪一通
蒋维乔七通
俞明震十三通
康有为五通
吴湖帆十一通
王贤二通
马范二通
姚瀛一通
...............
|
內容試閱:
|
近代同光体诗人,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三代:以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陈衍等为代表的出生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代,以陈曾寿、李宣龚、夏敬观等为代表的出生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二代,以黄濬、黄孝纾等为代表的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的第三代。身处第二代的夏敬观,因是陈三立乡晚,有颇多交往,又帮助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散原精舍诗》,所以我格外留意。
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号吷庵,江西新建人,光绪元年(1875)五月初十日出生于长沙,其时父献云官湖南督粮道。纵观夏敬观七十九年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依陈谊《夏敬观年谱》而稍作调整):
第一阶段是光绪元年至二十六年(1875—1900)的科举求学时期。
夏敬观自然要走科举入仕这条正途。他的启蒙大概开始于长沙,但自光绪丙戌(1886)十二岁之后,即回到南昌攻读四书五经。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科乡试,考中第十四名举人。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参加乡试,可谓相当顺利,但接下来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京会试因病中途折回,二十四年(1898)虽得房官荐卷而最终未能入围,就有了些悲情意味。
求学时期,对夏敬观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湖南善化人皮锡瑞(1850—1908)。皮锡瑞是近代著名的今文经学学者,尤其擅长研治《尚书》。他于光绪十六年(1890)入江西学政龙湛霖幕,襄助校阅试卷等事,后遂于光绪十八年(1892)以举人身份开始担任江西南昌经训书院讲席,一直到二十四年(1898)因戊戌政变牵连被驱逐回籍,交湖南地方严加管束,前后七年。皮锡瑞本是夏敬观父亲夏献云的学生,主讲经训书院后又与夏敬观四哥敬庄约为儿女婚姻,因此在南昌期间,经常到夏宅走动。他最迟于光绪十九年(1893)七月见到夏敬观,次年五月二十五日夏敬庄“携其弟鉴臣来受业”(《皮锡瑞日记》),此后皮氏日记中便经常可见为夏敬观修改诗文的记载。皮锡瑞对这位青年可谓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日记中多有记录:“幹臣以所作诗见示,其才甚可爱,七言刻摹昌谷,将来诗坛一大敌也。”(《皮锡瑞日记》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鉴臣诗有奇气,非我辈所能及。”(《皮锡瑞日记》光绪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为鉴臣改骈文一篇,将来当让此人出一头地。”(《皮锡瑞日记》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三日)可见皮锡瑞十分看好自己的这位爱徒,相信他在文学上将取得非凡成就。
皮锡瑞虽然研究的是旧学问,但他视野开阔,思想开放通脱,主张通经致用,表现出对新学和改革的热情与接受,这对夏敬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民国甲戌(1934)追忆皮锡瑞的教诲时说:“生平粗识学问途径,莫非先生授之。”皮先生在经训书院中“剖析所疑,娓娓不倦,或旁及子史、典章、国故,反覆兴革治乱之源,盖经义、治事未尝偏废也。江西人为学,承易堂九子余风,耽性理,尚节概,至于训诂、考据常后人,故病空疏。先生至,学者知治经史矣。”(《善化皮鹿门先生年谱序》)其实他早在随皮氏问学之时,即已参悟到老师“洞达经济,深识兴衰”“通经以致用,因文以明道”的学术追求(《师伏堂骈文序》,作于光绪二十二年)。而当光绪二十八年(1902)回答张之洞“年事方盛(案:时年二十八岁),曷不归而读书”之问时,所揭出的“学以致用,服官与求学未尝相悖。故学问乃终身之事,何可一日废也”(大陆杂志社编《中国近代学人像传》之《夏敬观先生传略》),其实大可视为皮锡瑞学术理念的延续。而从可以覆按的事实来看,夏敬观晚年研究著述中的词学、音学一类,如《词调溯源》《音学备考》(《古音通转例证》《经传师读通假例证》《今韵析》)《戈顺卿〈词林正韵〉纠正》等,其种子在三十年前已经埋下——光绪二十一年,皮锡瑞将《声律通考》、“毛西河乐书四种”、《律话》等书赠予夏敬观,他觉得这个学生“聪颖“,也许能够“通解”。(《皮锡瑞日记》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五日、六月初四日、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阶段是光绪二十七年至民国十二年癸亥(1901—1923)的仕宦时期。
............
夏献云二十五通
夏献云(1824—1889),字矞臣,号芝岑,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新建区)人,夏敬观之父,著有《清啸阁诗草》等。
第一通
筱墅宫保世年姻伯大人招饮中隐庐,菊觞六集,次韵奉和,敬求教正。
芳尊开北海,客似燕来频。寿考娱中隐,阳和动小春。岭梅香独占,山菊叠犹真。隔岁佳音报,欢胪日月新。苍颜扶杖健,矍铄苦吟身。乡望尊耆宿,朝班列搢绅。风流齐庾谢,交谊尽雷陈。群仰骚坛主,重充观国宾。
世年姻侄夏献云未定草。此二十五通诗札中所存夏献云诗,几乎全见于《清啸阁诗草》卷十三至十六,为光绪十三、十四年(1887、1888)之作,不再一一注出。
第二通
召民比部招饮晚香圃,敬和筱曙世年姻伯大人元韵,并博诸吟坛粲正。
家声能席簪缨盛,小圃还留晚节香。雅宴叨陪韩相国,旧勋犹忆郭汾阳。看花今日回思昔,有酒闲居便觉忙。多羡翩翩年最少,萧条双鬓愧潘郎。
夏献云未定草。
第三通
闰四月八日,仁山兄招饮,先此奉酬,录请大吟坛教正。
重逢浴佛驻长年,犹是清和四月天。麦秀寒余阴漠漠,梅肥雨后润涓涓。相从诗酒宜吾辈,高出风尘忆昔贤。最羡东湖君卜宅,徐亭烟水足流连。
夏献云初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