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内在觉醒:关于联结、疗愈与提升复原力

書城自編碼: 392989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灵疗愈
作者: [美]丽莎·米勒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2153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明代文艺思想史
《 明代文艺思想史 》

售價:HK$ 576.0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售價:HK$ 153.6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售價:HK$ 153.6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售價:HK$ 119.5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售價:HK$ 58.8
《中国版画史》
《 《中国版画史》 》

售價:HK$ 105.6
最后一章
《 最后一章 》

售價:HK$ 81.6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售價:HK$ 59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4.5
《 自我疗愈(了解你的大脑,控制你的情绪,改善你的生活) 》
+

HK$ 84.5
《 轻疗愈:敲除疼痛 》
+

HK$ 56.6
《 自我疗愈的力量 》
+

HK$ 72.4
《 对不起 你有毒 》
+

HK$ 95.6
《 情绪健身房:21天陪你应对抑郁和焦虑 》
+

HK$ 60.3
《 向内求:在善变的世界里,安顿自己 》
編輯推薦: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自己像一座孤岛?
孤独是不是现代人难逃的宿命?
当你深陷抑郁,如何重获生活的指引?

《内在觉醒》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内在意识觉醒的重要性。人生路上,我们或许会身陷荆棘之丛,误入荒漠之地,总有一条治愈之道,带领我们与世界重新联结,成为完整的人。

一、这本书将带你从脑科学的角度,重新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充分发掘你的潜能。

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觉醒的能力,只是还没有找到如何激活这种能力,米勒博士运用脑科学的前沿研究结果,阐述了觉醒意识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当中,只是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去激活它。

二、这本书将帮助你重新看待青少年抑郁、中年危机,反思现代人忙碌而空洞的生活方式,选择过一种更通透的生活。

抑郁症和思维方式关系紧密,更容易让大脑陷入“思维反刍”模式: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我到底怎么了?
这种反复思考的倾向——就像钻进会源源不断产生问题的兔子洞——只会使抑郁情绪恶化。

内在觉醒不仅能帮助我们跳出思维反刍的怪圈,建立信念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它还是一个内在透镜,让我们看到最真实和广阔的现实:所有生命都
內容簡介:
米勒说:“我是个科学家,不是神学家。我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和发展自己。”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米勒博士的科学生涯开始于了解灵性对重度抑郁症的防御作用,进而探索灵性是如何缓解我们的抑郁、焦虑和药物滥用的,以及灵性与大脑有何关联。

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米勒自己的生活也遇到了波折:抑郁、怀孕但遭遇胎停、失去生育希望到重新认识“母亲”这个角色,最后,用觉醒的意识重燃对生活的信心。

米勒博士认为,我们的大脑普遍具备觉醒意识的力量。觉醒的意识使我们明白生命是一种动态的力量,我们可以跟随它的节奏并与之互动;不再是我与世界的对抗,或试图掌控世界,而是“倾听生活的诉说,意识到生活正在我所在的地方迎接我”。

觉醒的意识,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悲观思维的漩涡,用更全面、充满联结的眼光去重新看待自己与周围的世界,从而出抑郁的阴霾,获得疗愈、韧性与复原力。

对于任何面临人生大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给出了进入内在精神世界的方法,并告诉我们如何将这种觉醒的力量融入我们的生活。
關於作者:
丽莎·米勒(Lisa Miller)
◎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和教育专业的教授、临床心理学系主任
◎ 美国心理学会刊物《临床实践中的灵性》(Spirit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的联合主编。
◎ 坦普尔顿奖获得者
◎ 米勒博士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以及《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上
◎ 她还曾作为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福克斯新闻(Fox News)等多家媒体节目
◎ 还著有《养育充满灵性的孩子》一书
目錄
前 言 真相必现 1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觉醒的大脑,它就在我们的神经回路中。但我们需要与它建立联系。

第一章 本也无能为力 1
我们真的比病人自己更了解他们的病情吗?会不会有另外的诊疗途径?能不能少一点病态分析和归因,多一点倾听?

第二章 空空的厨房 19
在这个厨房里的确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并不是通过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初级医疗干预而发生的;而疗愈,无论多么短暂,正是每个患者最需要的。

第三章 暮色星辰 33
我真正想了解的是赎罪日那天在厨房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提升了治疗效果?我可以用什么变量来衡量灵性体验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一枚硬币的两面 47
当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时,对于处在风险窗口期的青少年而言,灵性有 明显的防护作用。青少年因处在发育阶段而更容易患心理疾病,但这 时的他们也能从灵性中获得最大的帮助。

第五章 那个关照我的人 59
个人灵性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待深入的调查研究;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与他从灵性中获益的潜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六章 敲门声 79
在那一刻,我的内在生命体验和外在生命体验神奇地合二为一,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指引我,像是一个更大的秩序或生命力量。

第七章 内外一致 91
当我的内在生命体验和外在生命体验同步时,我内心充满了愉悦和自信,但没有什么模型能够充分描述或解释我体会到的这种感觉。

第八章 召唤所有迷失的孩子 107
我想我们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都会受到某种召唤。它是一种建议或提示,促使我们思考我们有多大意愿去改变现状,去找到真相,或者去发现我们错失的东西。

第九章 城堡与海浪 117
我这一辈子都认为,我的工作就是建造这个完美的沙堡并保证它的安全。但城堡最终倒塌了,我突然看到了城堡之外的一切——海滩、大海和海浪。

第十章 不同的人生 139
比起不那么富裕的同龄人,这些“有特权”或“有钱”的孩子滥用药物、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率都要高得多。尽管衣食无忧,人身安全也有保障,这些中上阶层的孩子却更容易感到脆弱和恐惧。

第十一章 联通灵性 149
现在我们可以从生理学和物质的角度看到,灵性是一种意识,我们所有人的大脑都与它联通;从长远来看,在灵性上更投入的大脑也更为健康。

第十二章 觉醒的两种模式 157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两种意识模式:实现意识和觉醒意识。我们自己选择到底要进入哪种模式。

第十三章 整合是关键 169
在探索模式中,大脑是联通的,其区域和网络是和谐的。本质上,探索的大脑整合了我们的实现意识和觉醒意识。

第十四章 觉醒的注意力 179
通过觉醒的注意力,我们打开了更多的感知渠道。我们不仅学会了注意,而且学会了从生活向我们显现的东西中挖掘意义。所见越多,我们能用上的便越多。

第十五章 觉醒的联结 197
觉醒的关系具有改变和治愈的作用。生活和实验室的情况都揭示了一件事:我们都被爱的网络联结在一起,生活本身用爱拥抱我们。

第十六章 觉醒的心 219
一颗觉醒的心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性——做出决定并寻求解决方案,为个人和共同利益服务。

结 语 以赛亚与鹅 245
致 谢
注 释
內容試閱
前 言 真相必现

那是 2012年夏天。我在走廊里匆匆前行,这里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实验室, 狭窄的走廊里亮着灯,我一手端着咖啡,大脑飞速运转。奋战了数月之后,我们的MRI(磁共振成像)团队终于能在今天看到研究结果了。统计分析专家拉维(Ravi)在走廊追上我, 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贯平静的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他双手颤抖地攥着一叠纸。
“这些数据我运行了很多遍,”他说,“每一次的结果都令人惊讶。”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设计与实施一项前沿研究,试图通过探究大脑来帮助预防抑郁症。拉维的工作离不开机器和数据,终日不停地按按钮、收集数据、根据结果建立模型、再运行数据。今天,他将向我们展示研究结果的初步分析,这会告诉我们, 灵性对预防或抵抗抑郁症究竟能否起到一定作用。我热爱科学研究的每个方面——研究问题对我的吸引和推动,寻求最佳途径来验证真相的艰难和辛苦——但我尤其喜爱的还是这个部分:第一次数据推算。数据会引领我们看到令人激动的图景,我们期待它能帮助我们发现缓解精神痛苦的新途径。
当今时代,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痛苦。抑郁、焦虑、药物滥用现象已在全球蔓延。2017年,在全美药品使用与健康调查中,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6660万美国人承认在近一个月内有过酗酒,2000万人已达到药物使用失常的标准。31%的成年美国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会产生焦虑障碍,19%的人则随时都可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有2.64亿人患有抑郁症,在全球致残病症耗资榜上,抑郁症已位列第三。每年有1700万美国成年人患上抑郁症。目前,有超过16%的处在青少年后期的年轻人面临抑郁,而因抑郁症引发的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车祸引发的死亡。
在我任教的哥伦比亚大学,2016~2017年间有8名学生死于自杀。2019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08所美国大学,共有超过670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20%的学生有割腕等自残现象,24%的学生产生过自杀意念,9%的学生曾有过自杀举动。
我们的心理健康危机的确会危及生命,但我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处于一种看起来不那么严重却也很痛苦的状态:倦怠、慢性应激;无法专注、无法与他人建立联结;疏离隔阂、孤立无援;生活优渥,但仍感觉局促、空虚、与世隔绝。即使在我们体验成功与满足的时候, 我们可能也会觉得快乐不止于此——生活还可以更愉悦、更有收获、更有意义。
似乎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身边都有家人、兄弟姐妹、伙伴或好友,在经受抑郁、焦虑、滥用药物或慢性应激等精神障碍的折磨。而我们却对深爱的人或是在挣扎中的自己无能为力。 目前我 们主要的抗抑郁疗法——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如 SSRIs(一类抗抑郁药品)——只对某些人有效,对其他人则收效甚微。只有一半接受治疗的患者会在药物干预一年后症状消失,还有20%的患者部分症状消失;而且药物疗效并非持久性的——一旦停药,抑郁或焦虑症常常会复发。
目前,我们的身心健康已面临毁灭性的危机。所以,我希望今天实验室开会的结果能为这个危机找到一点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拉维跟着我走进房间,屋内已坐满了人,我们穿过人群,挤进长长的木板桌旁最后两个空位。他用手指咚咚咚地敲着那叠纸。
拉维工作时一贯保持客观公正、审慎镇静的态度。“我们可以从扫描仪上读取数据,”他说,“但我严重怀疑我们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默纳也同意这个说法,她是MRI团队最资深的专家,曾力保这项研究的资助基金。她说:“若能发现灵性与抑郁之间有任何联系,我都会十分意外,不过我们还是要看一下结果。”
当代心理疗法认为,灵性和宗教的特点是建立一套依赖或防御系统,这套系统给予人们慰藉和信念,从而支撑其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而在我们的领域,关于灵性的研究甚少, 它几乎是一个未知元素。在过去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惊讶地发现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灵性对我们的精神健康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我们能否观测出灵性的实质生理机能对我们的健康和成长起到的作用呢?我们在大脑中观察不到灵性,到底是因为它对精神健康不重要,或是无法测量,还是因为尚未有人观察过?
默纳清了清嗓子,开始开会。
“让我们用几分钟来回顾一下磁共振结果,”她说,“我想拉维已经整理出了实验结果的最新资料。”
我们团队曾使用过默纳提供的多代实验样本,包括临床抑郁症和非抑郁症妇女,以及她们的孩子和孙辈。我们分别对有高遗传风险和低遗传风险的人群进行磁共振扫描,观察抑郁症和非抑郁症参与对象的脑部结构是否有规律,以便我们能开发出更具靶向性、更有效的疗法。
我们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更具争议性的研究问题。这是一个在临床医学文献中被广泛用于量化内在生命的重要问题,我们请所有实验参与者回答:你个人认为,宗教或灵性对你有多重要?除了要对比抑郁症和非抑郁症参与者的脑部结构外,我们还希望看到灵性与脑部结构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以及灵性与抑郁风险有多大的相关性。
拉维脸上依旧是一副愕然的表情,他双手发抖地把那叠资料发到每个人手中。我从中取了两页的彩色资料,纸面还留有打印机的余温。我快速扫视纸上的实验结果,寻找令拉维如此紧张的信息。很快,我看到了。
资料的上半部分有一个黑色方框,里面是两个脑部扫描图:左图是弱灵性参与者的脑部合成图——弱灵性指的是,对他们来说宗教或灵性的重要程度为中等、较弱或很低;右图是具有持久强灵性的参与者的脑部合成图——对他们来说,宗教或灵性的重要程度很高。
而真正让我心跳加速、激动不已的,是两图之间的差别。
左边的脑图上——弱灵性脑——断断续续地布满红色的小斑点;而右边的脑图上—— 稳定的强灵性脑的神经结构——有着巨大的红色线束,规模至少是左图红色斑点的五倍。 实验结果清晰无比、令人震惊,我简直无法呼吸。
强灵性脑比弱灵性脑更健康、更有活力。而且,在抑郁脑(弱灵性脑)中已经衰弱萎缩的同一区域,强灵性脑的结构相对更厚、更强壮。
房间里一片寂静。
“这与我们的预期完全相悖。”拉维说。
空调低沉的轰鸣回荡在寂静的房间。突然,房间后面响起一声轻笑。
“好了好了, 丽莎。”有人说道。
我最亲密、最珍贵的同事们对此表示怀疑。但数据具有说服力,灵性显示出对精神痛苦的预防作用。

磁共振结果开启了一个重要时刻,从那时起,我一步步接近那个突破性的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觉醒的大脑。每个人都被赋予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够觉知到一个更大的实相, 并有意识地与我们的生命元力相连接,这股力量会走入、贯穿并围绕着我们。无论我们是否参与灵性体验,或坚守信仰传统,无论我们信仰宗教还是相信灵性,我们的大脑对灵性的意识都有一种天然的偏好和连接。觉醒的大脑是一套神经元回路,让我们更完整地看待这个世界,提升我们个人、社会和全球的幸福感。
当处于觉醒状态时,我们会感觉更满足、更自在,并与他人建立联结,以更宽广的视角做决策。我们从孤立无援变得内心充满联结;从分裂排他变得仁爱无私;从只关注自己的悲伤困境与得失,变得着迷于探究生命的意义。我们不再生活在“东拼西凑”的人设模式中, 也不再在乎他人对自己碎片化的认识,而是努力成就自己,从根本上认识爱、联结,以及来自生活的指引和惊喜。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研究灵性本身。觉醒大脑的发现,始于我的一个愿望,我希望能够了解人类的韧性,帮助那些痛苦的人们摆脱困境。但渐渐地,那些引人注目的数值,以及 病人们受伤和治愈的故事,让我意识到,灵性的经验才是治愈之旅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但它常常被忽略。
那么,什么是灵性呢?其实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比如,和另一存在或大自然深度联结的瞬间;一种敬畏感或超然体验;一次令人震惊的共时性现象,或某个时间,一个陌生人的出现改变了你的命运;你感觉被某种比你强大的力量控制,或被启发,或被鼓舞 ——这也许是种更高力量(higher power),也许是大自然或整个宇宙,甚至是在音乐会或运动会上的灵光乍现。这些都是灵性的体验。
我是个科学家,不是神学家。关于信仰的传统研究涉及很多本体论的问题——现实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何在此?上帝或者更高力量是否存在?它们把我们引向何方?作为科学家,我不研究这些问题。我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和发展自己。
我发现觉醒的大脑不仅与生理学密切相关,也对我们的健康和各项机能至关重要。觉醒的大脑包括一系列内在的觉察能力,每个人都具备这些能力,通过它们,我们能够体验爱、联结、融合,以及感受到来自生命的指引并与生命对话。当我们运用这些觉察能力时——当我们充分利用我们天生的各种能力时——我们的大脑就变得结构更健康、联结更紧密,我们的心理也会变得更健康:抑郁、焦虑和滥用药物的症状大为减轻;更多积极的心理特征,诸如果敢、韧性、乐观、坚毅,以及创造力等,也会一并呈现出来。
觉醒的大脑并不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心理健康的模型。在如何生存、如何引领和如何联结的问题上,它还为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行为范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有力地面对人性最极致的挑战。我们可以怀揣着更大的目标,使工作和学校文化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我们可以改良政府、卫生和社会服务机构,使它们服务于大众。我们互联互通,共担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选择及其产生的后果。我们可以尝试进入一个更大的意识领地,在那里,我们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在力量、与他人以及所有生命结构相联结。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觉醒的大脑, 它就在我们的神经回路中。 但我们需要与它建立联系。 我们要学着强化这块肌肉,否则它就会萎缩。我看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领导力、教育、社会公正、环境和心理健康等,它们都源于同一个问题:未觉醒的意识。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疗愈能力,只是尚未建立联结或未经培育,因而未被使用就胎死腹中了。总之, 心病还须心药医。
每个人都有充分开发内在潜能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意识到爱、内在互联并欣赏生命的演进。觉醒的大脑不仅帮助我们建立信念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它还是一个内在透镜, 让我们看到最真实和广阔的现实: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我们从不曾独行。我们的大脑能够觉察并接收到那些充满鼓舞、启迪和最终疗愈我们的信息。
几十年以来,我在临床、流行病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经历,以及个人的体验,带我见识了世间种种:从麻烦迭出、充满病人无理要求的精神病院病房,到生活乏味的中年父母因不忠而撕扯扭打最终走向离婚;从关在少年犯管教所的农村少年,到五角大楼的最高统帅和决策者;从数据庞大的统计调查,到近距离实时脑成像研究以及DNA检测;从我的病人和学生的成长疗愈,到我自己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
这本书讲述了我是怎样发现觉醒的大脑的,它为什么重要,以及我们日常如何培养它。
本书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人类可能性的故事——人生路上,我们或许会身陷荆棘之丛, 误入荒漠之地,但总有一条治愈之道,带领我们成为完整的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