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HK$
63.8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中国正面临史W前例的快速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在思想、政策、制度、行为、资源等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我国老年学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工具书是一个学科独立和成熟系统的标志,但当前中国还缺少一部标志性的而且权威系统的老年学工具书,准备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本书是当代世界Z权威的老年学工具书,其引进和翻译有助于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借鉴和参考国际经验,有助于我国老年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并可为下一步编写中国自己的老年学工具书奠定基础。
本书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的翻译汇集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力量,历时10年,在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代表理论引进工作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以此为基础,将翻开老年学学科体系建设新的一页,全力转向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本土化、时代化研究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构建。
|
內容簡介: |
《老年学百科全书:年龄、老龄化和老年人》涵盖广泛、涉及老年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专业领域外的人而言,是初步认识老年学的重要工具,对传播老年学知识和促进大众普及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专业研究者和学生来说,本书有助于其系统地了解多学科老年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书中各词条并非局限于某一领域的综述,而是反映了老年学跨学科、 交叉学科的属性和知识体系发展的过程。本书从整体上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经典理论概念和前沿研究视角,既包括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 又涵盖了生物学、医学与健康科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它们的交叉发展。每篇词条均由来自全球的资深研究者、实践者等撰写,每篇词条都包含概述、主题内容、术语表和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
|
關於作者: |
詹姆斯·E. 比伦,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老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担任医学、精神病学和生物行为学等领域的兼职教授,同时也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老年学和心理学名誉教授;曾担任美国老年学会、西方老年学会、美国心理学会成人发展与老龄化分会的会长等。 比伦博士曾发表250余篇学术论文,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行为速度如何随年龄变化,老年人神经系统信息加工速度减慢的原因和后果, 年龄对决策过程的影响,以及专长对技术熟练工种的影响等。他曾多次担任白宫老龄问题会议的代表,国家发展重点研究与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
杜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人口老龄化、老龄政策、人口与发展。出版专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欧盟国家的老龄问题与老龄政策》等,主编专著《回顾与展望—中国老人养老方式研究》《当代老年学名著译丛》等。曾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人事部等六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享受者等荣誉称号。
|
目錄:
|
目 录
癌症和年龄 001
癌症:乳腺癌 035
百岁老人 051
毕生发展理论 061
勃起功能障碍 069
残疾、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 085
长期照护 100
成就 113
成人教育 124
成瘾:总论 134
痴呆 141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150
出行能力和灵活性 158
触觉和本体感觉 170
创造力 185
代际差异:年龄—时期—队列 198
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 210
胆固醇和细胞质膜 223
跌倒 236
动脉粥样硬化 246
端粒 264
反应时间 276
犯罪与年龄 281
肥胖 290
更年期 298
公共医疗保险制度、公共医疗救助制度与医疗护理的经济政策 310
工作和就业:个人 320
工作和就业:社会 335
孤独 352
骨质疏松症与骨功能障碍相关的衰老 360
寡居与鳏居 375
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 383
呼吸系统 396
怀旧 405
环境老年学 415
技能习得 426
记忆 436
记忆策略 448
加速衰老 458
驾驶行为 473
焦虑症 484
教育与老龄化 493
结婚与离婚 510
进化和比较生物学 519
经济学:社会 532
精神卫生 544
酒精和药品 554
决策制定和日常问题的处理 564
渴感与水化 576
口腔健康 582
跨文化比较研究 598
老化标志物 608
老化过程中的语言与沟通 619
老化理论:社会学 631
老化理论:生物学 644
老化理论:心理学 658
老化模型:脊椎动物 672
老化模型:无脊椎动物、丝状真菌和酵母 682
老化形象 696
老龄化的历史 707
老龄化的文学表现 717
老龄组织 731
老年技术学 738
老年歧视和就业歧视 754
老年人的过敏反应 764
老年人的志愿活动 774
老年人虐待和忽视 785
老年学的国际视角 797
老年学的历史 808
老年政治 822
临终关怀 835
流行病学 848
伦理与安乐死 864
伦理与医疗决策 869
免疫系统 878
男性更年期 887
脑卒中 896
脑与中枢神经系统 911
内分泌功能和功能障碍 917
年龄分层 938
帕金森病 950
批判老年学 966
评估:神经心理学 975
平衡、姿势和步态 987
迁移 1004
前列腺 1013
强迫症 1026
情绪 1037
全球化与老龄化 1044
人格 1052
人口学 1070
人因工程和人体工程学 1081
认知行为干预 1093
丧亲之痛 1104
社会保障 1118
社会认知 1134
社会网络、社会支持和社会融合 1142
身体:构成、体重、身高和体格 1156
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 1169
神经肌肉系统 1180
神经影像 1193
肾和尿路功能 1206
生产率与年龄 1219
生活满意度 1228
生活事件 1238
生命回顾 1250
生命历程 1258
生物能学 1270
时间:感知和概念 1280
视力 1290
适应 1300
睡眠 1311
死亡和濒死 1328
糖化 1336
糖尿病 1342
疼痛与老年性疼痛 1353
条件反射 1371
听力 1384
退休 1397
脱氧核糖核酸与基因表达 1412
网络分析 1428
胃肠道系统的功能和功能障碍 1441
文化和族裔对老龄化的影响 1456
稳态、体内动态平衡与老化 1466
物理治疗与康复 1473
细胞衰老:生长因子与细胞衰老 1481
细胞死亡 1488
细胞外基质 1500
细胞信号转导 1513
现代化与老龄化 1525
线粒体与衰老 1536
消费者行为 1542
心理健康 1554
心血管系统 1564
信息处理与认知 1573
行为遗传学 1586
性别角色 1603
性 、纵欲和亲密关系 1618
休闲 1630
嗅觉与味觉 1646
虚弱老年人 1663
叙事与老龄化 1674
学习 1683
血液学和老化 1698
延缓衰老 1709
研究设计和方法 1720
氧化损伤 1733
药理学 1743
医疗护理与服务 1757
遗传学 1772
抑郁症 1785
抑制 1798
饮食和营养 1804
应激:生理学的释义 1819
幽默 1829
与老龄相关的职业 1838
语言与交流 (语言风格) 1852
语言障碍:失语症 1862
语言障碍:一般 1872
预期寿命 1882
晕厥 1891
运动和身体活动 1907
运动控制 1919
早衰 1930
谵妄 1938
照料 1951
知觉 1964
智慧 1975
智力 1989
中年和老年的危机 2000
种族和少数民族 2015
住房 2025
注意力 2041
自杀 2054
自我概念和身体意象 2064
自我调节 、健康和行为 2072
自主神经系统 2085
自尊 2095
宗教与灵性 2104
纵向研究 2115
祖父母身份 2121
|
內容試閱:
|
译 序
21世纪是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的世纪。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规律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和协同应对,其中人才培养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关键环节。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专门指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和志愿者队伍。”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有17处提到“人才”,也特别提出“大力发展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相关专业本科教育。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老年营养学、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社会工作等课程,鼓励高校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健全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支撑,尽管中国老年学的研究单位和人才培养机构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的老年学发展和为老服务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成熟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国情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法律标准规范和中国化的教学工具及教材等方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求相比,中国老年学人才的培养和老年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自2003年首次设立老年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就自主设立了专门的老年学研究所,培养老年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我和陈功教授联合众多高校一起组建了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从2004年开始每年坚持召开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致力于推动中国老年学发展和为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今年召开的已经是第18届研讨会了,在推动中国老年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促进老年学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也还在持续努力、进一步创新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社会,在老龄化应对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这是需要我们学习借鉴,为我所用的。在组织翻译了很多国际上权威的系列教材和专著后,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和老年学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针对老年学跨学科的性质,我们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引进一本系统完整的老年学工具书,为老年学教学研究、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学习素材。经过认真检索和比较,我们一致选择了美国詹姆斯·比伦 (James E. Birren) 教授主持编写的《老年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Gerontology)。
詹姆斯·比伦教授是全球顶尖的老年学研究代表人物之一。1965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老年学项目,并在1975年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学学院。他曾任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埃塞尔·佩尔西·安德鲁斯(Ethel Percy Andrus )老年学研究中心的创始执行主任兼院长,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老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老年学和心理学名誉教授,曾在老年学领域发表或出版了超过250篇(册)学术出版物,作为代表参加过数次白宫老龄会议,并在制定美国等国家与老龄化相关的决策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伦教授率领的编写团队阵容强大、学科多元。本书2007年再版后,更成为老年学领域公认的的标志性著作和重要工具书。
我和陈功教授与比伦教授有较早的渊源,我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拜访过比伦教授。陈功教授2011年还专程登门拜访,并告知比伦教授我们希望将此书翻译到中国,并告之详细的翻译出版计划。比伦教授非常高兴,亲自写邮件到原出版社爱思唯尔促成版权授权。比伦教授还和陈功教授合影,并答应为本书的中译本作序。可惜的是本书从版权授权到翻译完成经历了较长时间,比伦教授于2016年1月与世长辞,享年97岁,没有能够亲眼看到中译本的出版,这也成为本书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遗憾。但我们相信中译版的出版,就是对比伦教授的最好缅怀,也必将架起应对人口老龄化领域国际合作的桥梁。
《老年学百科全书》涵盖广泛、涉及老年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专业领域外的人而言,是初步认识老年学的重要工具,对传播老年学知识和促进大众普及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专业研究者和学生来说,《老年学百科全书》有助于其系统地了解多学科老年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参考书。《老年学百科全书》各词条并非局限于某一领域的综述,而是反映了老年学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属性和知识体系发展的过程。本书从整体上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经典理论概念和前沿研究视角,既包括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又涵盖了生物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它们的交叉发展。每篇词条均由来自全球的资深研究者、实践者等撰写,每篇词条都包含概述、主题内容、术语表和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中国有自身的国情和独特的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显著特征。从翻译到学习借鉴,再到积累及本土化,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本着求同存异和为我所用的心态,正确认识和客观看待存在的差异和不足,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老年学科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本书的翻译出版在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代表我们一直积极推动的引进国际经典文库的工作,从翻译专著、教材到翻译词典、工具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至此我们的翻译工作也许会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以前期的经典引进为基础,我们将翻开老年学学科体系建设新的一页,全力转向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本土化、时代化研究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构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开始积累和组织编写中国自己的老年学学科工具书。
本书从动议到出版历时10年,其中翻译过程历时5年。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担任《老年学百科全书》翻译工作的总顾问,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邬先生已百岁高龄,但是仍然经常关心和指导翻译与编写,让我们特别感动,特此致谢和致敬!全书由我担任主编,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和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陈彪担任副主编,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齐铱(Iris Chi)、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刘维林、北京大学尚少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梅、北京大学宋新明、北京大学裴丽君、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娟等组成中文编委会,负责全书的翻译组织实施和编写校译。具体翻译工作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人口学、老年学、医学、养老保障等专业的师生接续完成。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全体参与编译师生的专业团队支持。感谢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师生、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委员和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部分医生等翻译了本书中的医学相关词汇。感谢陈功教授的协助组织,感谢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尚少梅院长的大力推进和全程指导,感谢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陈彪主任的协助组织与大力支持。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梅副教授的全程协助与校译把关,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王东京和武玉、复旦大学博士生肖颖(原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参与稿件整理。感谢北京大学刘菊芬、张雅璐、刘尚君等老师参与校译把关,感谢张旭、康宁、索浩宇、张承蒙、王英英等博士生参与组织协调,感谢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赵静老师的协助组织。译稿完成之后,中文编委会组织开展了多轮审校工作,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侯逸飞和老年学研究所李龙的通篇审校;感谢北京大学刘岚和张雅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梅、四川大学曹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曲嘉瑶对于老年社会学词条的审校;感谢北京大学张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梅对于老年心理学词条的审校;感谢北京大学宋新明、裴丽君、刘菊芬、王黎以及李钰对于老年医学词条的审校。最后,北京大学陈功教授和我对全文进行了审读。
特别感谢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本书翻译和出版过程中给予的便利与协助。在本书筹划出版之时,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还没有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个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普及,然而湖南教育出版社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联系本书的出版,并成功申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湖南教育出版社领导亲自到京召开专家论证会,表达对此书的重视和期待。李军编辑及时跟进,协调解决相关困难,为本书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专业支持。还要特别感谢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编校人员的辛勤付出。译稿内容涉及专业广泛,字数多达270多万字,参与翻译人员众多,给审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正是由于他们严格、专业的把关,才使得译稿更加完善,直到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于本书涉及内容广博,跨学科且专业性强,翻译难度大,目前中文内容中肯定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使得《老年学百科全书》的译本今后能够更加完善。
是为序。
杜鹏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2022年12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