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HK$
86.9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HK$
97.9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HK$
4378.0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HK$
52.8

《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
》
售價:HK$
96.8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HK$
69.3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HK$
151.8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
編輯推薦: |
全景展现70余种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让孩子们发现人类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横扫欧美众多科普图书大奖,美国权威机构专家审定。
前沿数据让知识更准确,让读者离自然更近一些!
绿色地球图书金奖 美国科学教育协会杰出科学童书奖 美国科学促进会优秀科学图书奖 美国银行街年度最佳童书奖 伊扎克·沃尔顿联盟年度最佳环保图书奖 西格德·F. 奥尔森自然文学奖
|
內容簡介: |
地球环境污染、人类活动,让很多物种正在消失,作者用类似照片质感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了解动物的生存,让孩子思考生物体和生态的联系,认识到人类行为对世界的影响。全景展现近70种动物的生存现状,壮丽感人。
|
關於作者: |
梅丽莎·斯图尔特,美国知名儿童科普书作家,纽约州联合学院生物学硕士,美国儿童书籍协会会员。曾获金风筝奖、美国科学教师协会推荐等众多荣誉。国内引进的作品有畅销数万册的《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等。
希金斯·邦德,美国知名自然科学插画家,以细腻、真实的画风著称。希金斯以生动的画面赋予科普作品引人入胜的效果,获得绿色地球大奖等许多环保图书奖项。她曾为众多儿童文学、图画书创作过插图,曾获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授予的荣誉勋章。2009年,因其对儿童文学的杰出贡献,获得阿什利·布莱恩奖。
|
目錄:
|
《蝙蝠住在哪儿?》
对蝙蝠的印象还停留在吸血鬼吗?其实它们大多人畜无害。蝙蝠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千多万年,可一些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改变,或许就能救它们于危难。本书受到美国父母选择奖推荐,生动地介绍了十余种蝙蝠。图书将蝙蝠的生存境况与人类活动相关联,帮助读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然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孩子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环保事业。
《鸟类住在哪儿?》
鸟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1.5亿年,它们歌声优美,颜色绚丽,是惹人喜爱的小生灵。可一些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改变,或许就能救它们于危难。本书获得银行街年度最佳童书称号,生动地介绍了十余种孩子们或有所耳闻,或从没听说过的奇特鸟类。图书将鸟类的生存境况与人类活动相关联,帮助读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然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孩子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环保事业。
《蝴蝶住在哪儿?》
五颜六色的蝴蝶令人炫目,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1.4亿年了。可一些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改变,或许就能救它们于危难。本书获得伊扎克·沃尔顿联盟年度最佳环保图书奖,生动地介绍了十余种孩子们或有所耳闻,或从没听说过的奇特蝴蝶。图书将蝴蝶的生存境况与人类活动相关联,帮助读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然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孩子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环保事业。
《鱼类住在哪儿?》
鲨鱼、鲸鱼傻傻分不清楚?你知道究竟谁才是鱼类吗?这些水中精灵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4.5亿年,可一些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改变,或许就能救它们于危难。本书获得美国科学教育协会杰出科学童书奖,生动地介绍了十余种鱼类。图书将鱼类的生存境况与人类活动相关联,帮助读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然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孩子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环保事业。
《蛙类住在哪儿?》
青蛙是蛙,那蛤蟆是不是蛙呢?快来找找答案。蛙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2亿年,可一些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改变,或许就能救它们于危难。本书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推荐,生动地介绍了十余种蛙类。图书将蛙类的生存境况与人类活动相关联,帮助读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然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孩子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环保事业。
《龟类住在哪儿?》
原来乌龟也有海陆之分?原来不同品种的乌龟长相千差万别?乌龟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2亿余年,可一些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要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改变,或许就能救它们于危难。本书获得绿色地球图书金奖、西格德·F.奥尔森儿童文学自然写作奖,生动地介绍了十余种孩子们或有所耳闻,或从没听说过的奇特乌龟。图书将乌龟的生存境况与人类活动相关联,帮助读者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自然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孩子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投身环保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