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思政版)

書城自編碼: 39201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卢俊阳
國際書號(ISBN): 9787577200361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售價:HK$ 201.6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售價:HK$ 82.8
大吴泥塑
《 大吴泥塑 》

售價:HK$ 81.6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售價:HK$ 59.9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售價:HK$ 93.6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售價:HK$ 429.6
敦煌写本斋文所见敦煌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
《 敦煌写本斋文所见敦煌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 》

售價:HK$ 237.6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售價:HK$ 5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5.0
《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学习指导(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

HK$ 123.5
《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3版) 》
+

HK$ 74.8
《 种子检验学(第二版) 》
+

HK$ 97.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3版) 》
+

HK$ 69.6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导论 》
+

HK$ 189.6
《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四版)IACMR组织与管理书系 管理研究案头工具书 新版 》
編輯推薦:
当前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基于我国四大或八大菜系(吴澎,2020;林胜华,2019),或基于不同场合饮食及习俗差异(林胜华,2021),或阐释不同时期、地域的饮食差异及文化变迁(李明晨和宫润华,2019;王学泰,2017;邵万宽,2016;凌强和李晓东,2013;茅建民,2010),或关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隗静秋,2015),尚缺乏对我国各省市饮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的教材,本教材拟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和归类。本教材基于旅游地理视角,系统梳理我国三百余个地市饮食文化,从饮食习惯、风味、烹饪技术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统筹和划分饮食文化圈,这一划分方式是对原先四大或八大菜系分类法的补充和完善。总之,鉴于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此外,本教材还兼具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文化性和趣味性,有望成为现有饮食文化教材体系的有益补充。
內容簡介: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不同的文化品位,体现不同的使用价值。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饮食产品会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久而久之,饮食文化凸显出强烈的地域性。中国饮食文化不仅讲究菜肴色彩搭配,还要求营造有情趣的用餐氛围,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区域礼仪文化的表现方式。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源远流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目錄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001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001
一、 原始时期饮食文化 /001
二、 夏商周饮食文化 /002
三、 先秦时期饮食文化 /002
四、 秦汉饮食文化 /003
五、 唐宋饮食文化 /003
六、 元朝饮食文化 /004
七、 明清饮食文化 /004
八、 近现代饮食文化 /004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005
一、 饮食文化的概念 /005
二、 饮食文化的特征 /005
第三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及影响 /007
一、 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007
二、 中国饮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008
第二章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 /010
第一节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011
一、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区的界定 /011
二、 东北地区的蔬菜品种 /011
三、 东北地区蔬菜的利用方式 /011
第二节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012
一、 地广人稀,食物资源充足 /012
二、 民族性特征及民族饮食文化的辐射性 /013
三、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013
第三节 东北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014
一、 黑龙江部分 /014
二、 辽宁部分 /018
三、 吉林部分 /020
第三章 中北地区饮食文化 /024
第一节 中北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024
一、 中北饮食文化区的界定与历史分期 /024
二、 中北地区生态环境下的饮食观念 /025
第二节 中北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026
第三节 中北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029
一、 内蒙古部分 /029
二、 陕西部分 /033
三、 河北部分 /033
四、 山西部分 /034
第四章 西北地区饮食文化 /038
第一节 西北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038
一、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 /038
二、 西北地区的区划构成 /039
第二节 西北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042
一、 食材培育的领先者 /042
二、 八卦与农耕文明 /043
三、 食礼同道的饮食观 /043
四、 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044
第三节 西北地区各地市饮食文化 /046
一、 宁夏部分 /046
二、 新疆部分 /049
三、 甘肃部分 /053
四、 青海部分 /061
第五章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 /065
第一节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概况及发展历程 /065
一、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萌芽 /066
二、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发展 /067
三、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繁荣 /069
四、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转型 /070
第二节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072
一、 先秦时期 /072
二、 秦汉时期 /072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073
四、 隋唐五代时期 /074
五、 宋元时期 /074
六、 明清至民国时期 /075
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075
第三节 黄河中游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075
一、 河南部分 /075
二、 山西部分 /077
三、 陕西部分 /080
第六章 京津冀地区饮食文化 /087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087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088
一、 北京饮食风味的组成 /088
二、 北京饮食文化的特点 /090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各地市饮食文化 /091
一、 北京部分 /091
二、 天津部分 /096
三、 河北部分 /100
第七章 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 /105
第一节 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105
第二节 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107
一、 饮食风味的特征 /107
二、 饮食风俗的新趋向 /108
三、 黄河下游地区各地市的风格特色 /109
第三节 黄河下游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110
一、 河南部分 /110
二、 安徽部分 /119
三、 江苏部分 /122
四、 河北部分 /124
五、 山东部分 /125
第八章 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 /137
第一节 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137
第二节 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138
一、 饮食文化的萌芽期 /138
二、 饮食文化的拓展期 /138
三、 饮食文化的积累期 /140
四、 饮食文化的成长期 /140
五、 饮食文化的成熟期 /141
六、 饮食文化的繁荣期 /142
七、 饮食文化的变革期 /142
第三节 长江中游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143
一、 江西部分 /143
二、 湖北部分 /149
三、 湖南部分 /153
四、 河南部分 /161
第九章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 /166
第一节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166
第二节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167
一、 “饭稻羹鱼”的膳食结构 /167
二、 消闲雅逸的茶酒文化 /168
三、 精细柔和的饮食风格 /168
四、 异彩纷呈的食器食具 /169
第三节 长江下游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170
一、 江西部分 /170
二、 安徽部分 /172
三、 江苏部分 /180
四、 上海部分 /184
五、 浙江部分 /187
六、 福建部分 /191
第十章 西南地区饮食文化 /193
第一节 西南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193
一、 川渝地区 /194
二、 滇、黔、桂地区 /194
第二节 西南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195
一、 川菜的沿革与特点 /195
二、 滇、黔、桂地区的饮食文化区划分及特点 /196
第三节 西南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198
一、 广西部分 /198
二、 云南部分 /204
三、 贵州部分 /209
四、 四川部分 /212
五、 重庆部分 /217
第十一章 东南地区饮食文化 /221
第一节 东南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221
一、 广东部分 /222
二、 广西部分 /222
三、 福建部分 /222
四、 海南部分 /223
五、 台湾部分 /223
六、 香港部分 /224
七、 澳门部分 /224
第二节 东南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225
一、 优质生态提供了饮食资源 /225
二、 沿海特征丰富了饮食特色 /226
三、 丘陵山地扩充了饮食风格 /227
四、 地理差异和民族传统形成的食俗差别 /227
第三节 东南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229
一、 福建部分 /229
二、 广东部分 /231
三、 香港部分 /243
四、 澳门部门 /245
五、 海南部分 /246
六、 广西部分 /251
七、 台湾部分 /253
第十二章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 /257
第一节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概况 /257
第二节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特征 /258
一、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特色 /258
二、 青藏高原饮食结构及炊餐用具 /258
第三节 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市特色饮食文化 /260
一、 西藏部分 /260
二、 青海部分 /262
三、 四川部分 /266
四、 新疆部分 /269
五、 云南部分 /271

参考文献 /275
內容試閱
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体现了我国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博大精深。近年来,中共中央先后出台多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这意味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本书的编写紧跟时代,紧跟国家政策与饮食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饮食文化”课程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多元化饮食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原因及其涉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因素影响。根据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等,我国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从地形看,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以平原、丘陵、盆地为主;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则以高原、盆地为主。从气候来看,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季风性气候为主,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综合温度、光照、水分、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便有了明显的区分,饮食文化也因之变化。因此,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综合各地市地理区位、历史发展脉络、水文气候、生态物产、人文特质以及饮食习惯等各项因素,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我国东北地区、中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京津冀地区、黄河下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11个文化圈的饮食文化。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客观环境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融程度是影响其饮食文化的重要因素。各地市或以农耕文化为基,或以渔猎及畜牧为业,中国5000多年的食俗传承、饮食结构、食品原料、烹饪技术、器具文明等,为中华民族铸就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内容。本教材每章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引入,每章的开头和结尾还设置了思政要点的提炼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学生站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华多元化饮食文化的认识,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教材在章节安排和结构设计上逻辑清晰、循序渐进,既突出了思政教育的特点,又考虑到教师授课和学生的学习进程。每章开始时设有“学习目标”“思政元素”,每章内容结束后设有“本章思政总结”“课后作业”等,结构上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也可以让教师在备课时更精准地把握思政元素和要点,教材中选到的案例紧跟国家政策与思政要点,方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然流畅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有效地实现“育德”“育人”的目标。本书由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卢俊阳担任主编,由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万剑敏担任副主编。分工如下:教材章节结构由卢俊阳和万剑敏共同统筹,全书各章节内容由卢俊阳统编,江西师范大学人事处的梁朋飞老师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1 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王姝婷承担了部分素材搜集工作。本书的编写凝结了团队成员共同的心血,在此感谢所有为本书付出努力的教师和同学,同时也感谢为本书的编写、修改提供文献参考和其他各种帮助的专家学者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本书是江西师范大学本科规划教材项目成果,因本书编写人员时间和精力限制,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卢俊阳2023年3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