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書城自編碼: 39195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家名著
作者: 韩兆琦 译注,蒙木 编按
國際書號(ISBN): 9787805548708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1.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售價:HK$ 280.8
成交大师
《 成交大师 》

售價:HK$ 68.4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售價:HK$ 56.6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售價:HK$ 93.2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售價:HK$ 68.4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售價:HK$ 128.6
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十大能力助力个体商业变现
《 人人都是超级个体:十大能力助力个体商业变现 》

售價:HK$ 93.2
偏见的本质
《 偏见的本质 》

售價:HK$ 115.6

 

編輯推薦:
《史记》研究里程碑式人物韩兆琦先生倾力呈现的《史记》入门读物,开启《史记》通往现实生活的大门。
权威学者——韩兆琦先生被誉为“中国《史记》研究大家”,是《史记》研究里程碑式人物,在《史记》研究领域著作等身,曾穷十余年之功完成《史记》研究巨著《史记笺证》。
独家编按——文津出版社总编辑蒙木对每篇传记逐一做了编按,结合作者解读,汲取现实价值,充分引导读者多方面地深入思考,帮助读者在现实语境下读懂《史记》。
《史记》精华——从《史记》全文130篇中精选20篇核心内容,同时对注释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修正,去繁存简,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是不可多得的《史记》大众读物。
轻松阅读——精选原文、精准注释、精炼译文、精彩解读、精心编按五大内容板块,加之双色印刷与81张专色插图,助力读者轻松阅读,快速汲取《史记》养分。
內容簡介:
《史记》是中华文化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并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它高度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后代类似史书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古代雄踞于文、史两科的经典之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记文学名家韩兆琦教授,是《史记》研究的里程碑式人物,耕耘《史记》研究领域60余年,通过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今天怎样读《史记》及读《史记》的现实价值,引领读者进入《史记》人物的谱系,从中体悟凝聚起伟大中国精神力量的进步民族观及那种积极主动又奋发有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關於作者:
韩兆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著作等身,蜚声中外。曾穷十余年之功完成的《史记》研究巨著《史记笺证》,为《史记》研究开创了新局面。
主要著作有《史记通论》、《史记题评》、《史记选注集说》、《史记评议赏析》、《史记笺证》、《新译史记》、《史记》(三全本)、《史记》(评注本)、《史记品鉴》(插图本)、《史记精讲》、《<史记>解读》、《<史记>新读》、《<史记>与传记文学二十讲》、《点赞·志疑:史记研读随笔》、《中国传记艺术》、《中国传记文学史》、《中国古代的隐士》、《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
目錄
目 录
导读:怎样读《史记》
本?纪
003 / 01. 五帝本纪·黄帝
太史公曰: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荐绅先生难言之。……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017 / 02. 共和行政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雒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雒邑。
029 / 03.项羽本纪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称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117 / 04. 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135 / 05. 吕太后本纪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世?家
151 / 06. 陈涉世家
太史公自序曰: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175 / 07. 留侯世家
太史公自序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225 / 08.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列?传
247 / 09. 管晏列传·管子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263 / 10. 孙子吴起列传·孙膑
太史公自序曰: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277 / 11.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291 / 1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313 / 13. 田单列传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329 / 14. 刺客列传·豫让
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341 / 15. 李斯列传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377 / 16. 淮阴侯列传
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451 / 17. 郦生陆贾列传·陆贾
太史公曰: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
463 / 18. 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501 / 19. 匈奴列传·冒顿
太史公曰: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
511 / 20. 货殖列传·陶朱公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525 / 附录:报任安书
545 / 延伸阅读
內容試閱
《史记》是我国古代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高度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后代类似史书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古代雄踞于文、史两科的经典之经典。
《史记》的叙事上下两千多年,司马迁突出地体现了“厚今薄古”的写作原则。《史记》写了从五帝、夏、商、西周,再历东周的春秋、战国,直到秦朝统一(前221),共历时1800年,在《史记》全书的130篇中,共有本纪、世家、列传、表53篇。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陈胜起义,到刘邦灭项羽建立汉王朝,历吕后、文帝、景帝,至武帝之末(征和四年,前89),共历时132年,在《史记》中共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74篇。而其中单是涉及武帝一朝50多年的,就有近40篇。武帝时代是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司马迁对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所批评,但就其整体而言,是深受其鼓舞,并为之深感自豪的。
《史记》其书的最大成就是以其“真实性”著名,司马迁之后的汉代政治家刘向、历史家班固都称《史记》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20世纪的大文学家鲁迅更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于《史记》的整体是分成几个部分,这就保证了叙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诸种事务的详备;由于其本纪、世家、列传都是采取“以人物为中心”,于是这就无形中或有意或无意地发展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选择动人故事等手段,这就与文学家们所讲的《文心雕龙》等相互通连起来了。《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大约生于46年,死于120年,著有《列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班固(32—92)还要晚生14年,若和司马迁相比,则要晚生191年了。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今天的大学中文系讲中国小说史的源头,总爱讲魏晋的“志怪小说”“轶事小说”,以及唐代、宋代的“文言小说”诸如《李娃传》《柳毅传》等,其实这些都是《史记》《汉书》等杰出历史传记的流,而不是源。清代吴曰法在《小说家言》中说:“小说家之神品,大都得力于读《史记》者为多。”丘炜萲在《客云庐小说话》中说:“千古小说祖庭,应归司马。”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与他同时代的以及后代其他人笔下的人物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英雄主义色彩,而尤其突出的是他们还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悲剧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史记》是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是一部悲剧故事集。《史记》全书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此外还有近20篇虽然不是用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但其中都写到了悲剧人物。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这近80篇中还有许多篇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孙子吴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可以说,整个《史记》是被司马迁的审美观所涵盖的,《史记》的悲剧气氛无往而不在,这种现象,是《史记》所独有的。
《史记》写悲剧人物、悲剧故事,既不像古希腊悲剧那样特别强调命运的作用,也不像法国悲剧、英国悲剧那样片面地突出个人性格的原因。《史记》是扎扎实实地描写现实问题,揭露社会矛盾,充分展现造成人物悲剧的广阔复杂的社会原因,从而使矛盾的发生发展以及种种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朴素的唯物思想的基础上。这就使作品的揭露批判力和它对读者的感染力,以及对后世的警诫力,都大大地增强。
《史记》悲剧的基调是高亢激越的,它不但不使人感到消极悲沉,反而鼓舞读者的壮气。《史记》的悲剧人物都是有理想、有目标、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或者至少曾经对当时的社会有某种震动,对后世产生过某种影响。我们从《史记》中读到的不是无所作为的哀叹,而是为壮丽事业勇敢奋斗的豪歌;不是一蹶不振的颓丧,而是无所畏惧的进取;不是失败的感伤,而是一种胜利成功的快慰、是一种道德上获得满足的欢欣。它不仅仅激发人们对悲剧英雄人物的同情,更重要的是能召唤人们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像他们那样为着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而生活、奋斗。
《史记》既是杰出的历史书,又是杰出的文学书,后代人应该如何读《史记》呢?我以为,一方面,《史记》是很庄严的历史,但其中有些写法,又分明是寓言。曾国藩说:“太史公传《庄子》,曰:‘大抵率寓言也。’余读 《史记》,亦‘大抵率寓言也’。”这个提点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要认为《史记》是杰出的历史书,于是就认为它书中所写的东西就一定句句都是历史,特别像《循吏列传》所写的“公仪休”“石奢”“李离”,《滑稽列传》所写的“优孟”“优旃”,以及《日者列传》所写的“司马季主”,等等。这些人物的出现,都是为了说道理,道理一旦说清楚,人物的姓名也就完全用不着再去追寻、考究。就如韩愈笔下的“圬者王承福”、柳宗元笔下的“种树郭驼橐”,这些有的像是实在的名字,有的就信口说个什么“驼橐”“躄者”“鸡鸣”“狗盗”来应景一下就完了,但书中所讲的道理却光明正大、富丽堂皇,读者诸君万万不可轻视。
另一方面,《史记》是写人文学,写人物一是要写行动,写故事;二是要写说话,写语言。而语言又分内心独白,与人对答,对人劝说诱导,相互争吵辩论等。《史记》中最长的劝说诱导是蒯通劝韩信脱离刘邦中立,长达一千多字,占《淮阴侯列传》的四分之一;秦始皇死后留下遗嘱立扶苏,而赵高与胡亥密谋篡改诏书立胡亥,赵高为拉李斯上贼船对李斯边威胁、边利诱,又打又拉、又利导又哄骗的大段言辞,司马迁是依据什么把它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呢?钱锺书论《左传》之人物对话,称其多非“记言”,认为实乃作者之“代言”。此真善读《左传》者之大见解。《左传》如此,《史记》更是如此。钱锺书以为这都是司马迁的“善设身处地,代作喉舌而已”。“此类语皆如见象骨而想生象。古史记言,大半出于想当然。”这就全在于作家设身处地,揣摩作品人物的心理,而为之设计作品人物语言的能力了。《伯夷列传》描写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饿死之前的悲愤作歌;《孙子吴起列传》描写了当庞涓陷入孙膑的埋伏,万箭飞蝗般地向自己飞来时,无奈而又不服气地说:“遂成竖子之名!”这样的悲歌与怨恨,当然也只能是司马迁为之所代言。
《史记》像一座山,永远矗立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林;《史记》像一颗不落的星辰,永远照耀在中国与世界历史的长河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