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HK$
74.8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HK$
64.9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HK$
85.8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HK$
437.8
|
內容簡介: |
互联网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结构要素,与社会结构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催动的互动关系。本书在明确网络消费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典型网络消费现象、事件的案例分析,研究网络消费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网络消费对社会的阶层结构、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空间结构等层面的影响。 本书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互联网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从而为我国的新职业群体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主流文化弘扬、新时代消费理念引领、公共空间服务提升等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应对思路。
|
關於作者: |
张荣,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吉林大学社会学本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网络社会学、空间社会学。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消费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教*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社会认同整合机制研究”,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研究”;主持20余项省市级项目;出版1部著作,《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认同整合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在《社会科学研究》《福建论坛》《学术界》等发表30余篇论文;获得3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市厅级奖励。参与《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和《中国社会发展报告》(数字乡村建设专题)的撰写,对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空间变迁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网络消费:网络社会的重要消费形态
第一节 理论梳理与概念分析
第二节 信息、实物与劳务:网络消费的三大领域
第三节 社交、经济与娱乐:网络消费典型现象分析
第三章 阶层分化:网络消费中的空间折叠与消费分层
第一节 拼多多:社交电商第一股
第二节 消费空间的现实折叠与网络伸展
第三节 “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
第四节 分级消费中的阶层分化
第五节 拼多多背后的阶层现象
第四章 社群组织:网络消费中的个人、共同体与社会
第一节 狂欢式:网络社会生活的重要景观
第二节 共同体:在狂欢中彰显形态
第三节 原子化个人的网络团结
第四节 风险社会中的群体归属
第五节 共同体:社会变迁的秩序基点
第五章 婚恋家庭:网络婚恋的兴起背景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单身群体的婚恋需求
第二节 “网络红娘”的兴起
第三节 信息之险:受阻的网络姻缘
第四节 社会根基之失:网络婚恋的“浮萍化”
第五节 网络姻缘何以可能
第六章 城乡结构:短视频时代的城乡互动与关系重构
第一节 城乡中国的“短视频 ”
第二节 “云体验”中的生活分享
第三节 从“俯观”到“凝视”的文化反哺
第四节 “乡味”消费里的经济直通
第七章 消费变化:网络信息消费的社会“加减法”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
第二节 信息消费中的权力迷局
第三节 信息消费背后的结构变迁
第四节 信息消费里的社会信任
第五节 信息消费分化的社群关系
第八章 公共空间:网络信息消费的空间转向及其社会风险
第一节 网络信息消费的空间转向
第二节 经济向度下的网络空间
第三节 网络空间消费中的信息风险
第四节 网络空间公共性的日趋弱化
第五节 网络共同体的消解风险
第九章 网络消费中的转型中国
第一节 网络·消费·社会
第二节 助力: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网络维度
第三节 阻力: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消费转向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迅速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内容丰富的消费活动。
广义而言,网络消费是指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以互联网为消费媒介所开展的满足自身需求的消费行为,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型消费现象。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的网络消费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网络消费由最初的网络信息消费,扩展到网络经济消费、网络文化消费、网络教育消费、网络社交消费、网络娱乐消费、网络视频消费等内容丰富的消费活动。
这些内容丰富的网络消费活动,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与互联网密切联系起来。无论是社交层面的邮件发送、贴吧交流、微博联系、微信分享、抖音互动等,还是经济层面的网络购物、网络金融、网络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以及娱乐文化层面的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借助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和愈益通畅的无线网络,网络消费活动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社会成员的网络消费活动大多开展于具有“虚拟性”的网络空间,但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却是真实而客观存在的。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结构要素,与社会结构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目前,社会成员开展的网络消费活动从线上影响到线下,已经对现实社会的社会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为现实社会的阶层关系、社群组织、婚恋交往、城乡互动、消费结构、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变化。
本书试图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确网络消费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变化;通过对一些典型网络消费现象、事件的案例分析,研究网络消费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网络消费对社会的阶层结构、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空间结构等层面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