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HK$
85.8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HK$
52.8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HK$
360.8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HK$
85.8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HK$
46.2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讲授证据运用的实务型教科书,作者群体覆盖刑事、民事、行政领域,均长期在理论教学或司法实务一线,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特别注重全方位培养读者的理解、分析及证据运用能力。
本书立足我国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既有规定,涵盖证据运用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要点,并以大量案例贯穿其间。一方面,于宏观中全面介绍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在细微处详细辨析不同诉讼领域理解与适用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差异。同时,通过数百个真实的“小案例”﹐针对全书的具体知识点,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审查判断技巧,进行深入阐释。
本书实务性、实践性、实用性突出,内容全面清晰,语言平实易懂,既可作为法科生的教学、自学用书,亦可作为司法实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潘金贵,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
目錄:
|
第一章 证据运用概述
第一节 证据运用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证据运用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证据运用的基本功能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1 杜某武故意杀人案
案例1-2 湘潭市岳塘区祥一瑞烟酒行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案例1-3 孙某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药检听证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二章 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证据、事实与事实认定
第二节 证据运用与证据裁判原则
第三节 证据运用与认识论
第四节 证据运用与价值论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2-1 卢某新强奸、故意杀人案
案例2-2 陈某钧抢劫案
案例2-3 徐某兰诉彭某人身损害赔偿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三章 证据运用的基本规则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第二节 关联性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传闻证据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意见证据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五节 最佳证据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六节 口供补强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七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八节 瑕疵证据规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3-1 李某成故意杀人案
案例3-2 章某锡受贿案
案例3-3 张某武诉陈某雄合同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四章 证据运用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证据运用环节概述
第二节 举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三节 质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四节 认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4-1 林某浩故意杀人案
案例4-2 付某林故意伤害案
案例4-3 河南浙商城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诉通许县人民政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五章 证据运用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证据运用方法概述
第二节 推定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司法认知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印证及其理解与适用
第五节 经验法则及其理解与适用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5-1 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案
案例5-2 黄某章诈骗案
案例5-3 盐城市天孜食品有限公司诉盐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供用水合同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六章 证据学理分类的理解与适用
第一节 证据学理分类概述
第二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理解与适用
第五节 本证与反证的理解与适用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6-1 赖某聚众斗殴案
案例6-2 杨某故意杀人案
案例6-3 郭某红诉胡某平不当得利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七章 证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证据收集概述
第二节 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第三节 言词证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四节 实物证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7-1 孟某、何某康盗窃案
案例7-2 于某生故意杀人案
案例7-3 唐某、黄某玩忽职守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八章 证据审查判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证据审查判断概述
第二节 关联性审查判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三节 真实性审查判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第四节 合法性审查判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8-1 孙某均故意杀人案
案例8-2 康某良故意杀人案
案例8-3 孙某安诉北海天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九章 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第三节 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第五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9-1 秦某强奸、猥亵儿童案
案例9-2 念某故意杀人案
案例9-3 山东德嘉液压制品有限公司诉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赵某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十章 实物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
第二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
第三节 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
第四节 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第五节 笔录证据的审查判断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0-1 吴某故意杀人案
案例10-2 S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
案例10-3 王甲诉Z公司、王乙、贺某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十一章 证明对象的理解与适用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理解与适用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1-1 赵某某故意杀人案
案例11-2 华裕公司诉粤汉公司执行异议之诉案
案例11-3 王某德诉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的理解与适用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解与适用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2-1 杨某龙故意杀人案
案例12-2 龚某心诉王某歆争夺遗产案
案例12-3 田某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十三章 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3-1 黄某强贪污案
案例13-2 陈某梅与欧阳某环民间借贷纠纷案
案例13-3 德发房产建设有限公司诉广州市地方税务局第一稽查局税务处理决定案
主要文献著述
第十四章 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运用
第一节 全案证据综合审查运用概述
第二节 全案证据综合审查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全案证据综合审查运用的基本方法
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14-1 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案
案例14-2 常某某强奸案
案例14-3 农商行东岗支行诉李某龙担保纠纷案
主要文献著述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证据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如何将所学习的证据法学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中正确办理案件是法科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案件发生于前,诉讼形成于后,而办案人员均不是当事人,故“办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回溯历史、挖掘真相的“破案”过程。而要发现事实真相,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用证据说话”,这就有赖于证据的收集、审查、分析、判断等证据运用活动。办案的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四步走”过程,其中收集证据和分析证据是基础,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结论,只有正确收集和分析证据,才能正确认定事实,进而正确适用法律,因此办理案件的过程,主要就是证据运用的过程。法科学生的职业归属绝大多数都会成为“办案人员”,走上司法实践工作岗位,都将面对如何正确运用证据处理具体案件的问题,因此为了加强法科学生对司法实践的了解,培养其证据运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目前国内尚未见专门针对法科生的证据运用实务教程,因此,本教材是一种探索。本教材以突出实务性、实践性、实用性为基本特点。在内容设计上,本教材基本不涉及证据法学理论问题,主要侧重于介绍证据运用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主要法律规定应当如何理解和适用,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等,然后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穿插大量的针对具体知识点的真实的“小案例”并作出简要评析,以增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在每章附录部分,撷取了与该章主要知识点有关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典型案例评析”,并列明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主要文献著述”,所列文献著述基本为与该章内容有关的、由较为优秀的司法实务人员撰写的书籍,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习,进一步夯实和提高其证据运用能力。本教材以大学本科法学专业中已经系统学习了证据法学课程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既可以作为证据法学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以独立作为证据法学课程的教材。同时本教材亦可作为司法实务工作者办理案件的参考书,对于司法实务工作者提高证据运用能力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本教材的作者除了政法院校中具有一定证据运用实务经验的部分专家学者外,还邀请了具有丰富办案实践经验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律师、刑侦专家等优秀的实务专家,书中的部分案例来源于作者亲自办理的真实案件。本教材由主编潘金贵教授统一审定。作者具体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潘金贵:第一章,第二章第二节,第七章第一节,第十四章第二、三节;
王剑虹: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一至四节,第八章;
王 彪:第二章第三、四节;
冯俊伟:第三章第五至八节;
孙 琳:第四章第一至三节;
张 波:第四章第四节;
李冉毅:第五章第一、四、五节;
吴国章:第五章第二、三节;
包冰锋:第六章第一、二、三、五节,第九章第三节;
林 静:第六章第四节;
曾庆云:第七章第二、三节;
蒋和平:第七章第四节;
刘仁琦:第九章第一、二、四、五节;
谢登科:第十章;
周洪波:第十一章第一、二节;
谷佳杰:第十一章第三、四节,第十二章第三、四节,第十三章第三、四节;
颜 飞:第十二章第一、二节;
熊晓彪:第十三章第一、二节;
侯国跃:第十四章第一节。
本教材虽经多次讨论、统稿,但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望赐教指正。
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潘金贵
2023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