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戏剧本体论(修订版)

書城自編碼: 38910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谭霈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2752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长江小史
《 长江小史 》

售價:HK$ 59.8
智慧城市安全韧性评价与时空演化
《 智慧城市安全韧性评价与时空演化 》

售價:HK$ 93.6
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
《 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 》

售價:HK$ 78.0
资治通鉴全本新注(全十四册)
《 资治通鉴全本新注(全十四册) 》

售價:HK$ 1873.8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51.0
九色鹿·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
《 九色鹿·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 》

售價:HK$ 92.0
鸣沙丛书·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 鸣沙丛书·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

售價:HK$ 105.0
叙事的危机
《 叙事的危机 》

售價:HK$ 56.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2.3
《 艺术的慰藉 》
+

HK$ 93.6
《 穿行光影:像影评人一样看电影 》
+

HK$ 153.6
《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 》
+

HK$ 107.4
《 虢国夫人游春图: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国宝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超细读,带您重回中国艺术巅峰时刻) 》
+

HK$ 77.9
《 虫子旁 》
+

HK$ 100.3
《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谭霈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教育家,在理论思想上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其著作在学术界广为人知,并享有盛誉。
* 本书标志着理论影响极为深远的“情境模式论”的成熟,也标志着谭霈生戏剧理论体系的最终完成。
* 本书对诸多关键概念做出重要修订和补充阐释,成为谭霈生基础理论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內容簡介:
本书渗透了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文艺学的思想,是中国戏剧基础理论的扛鼎之作,标志着理论影响极为深远的“情境模式论”的成熟,也标志着谭霈生戏剧理论体系的最终完成。其对诸多关键概念做出重要修订和补充阐释,成为谭霈生基础理论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關於作者:
谭霈生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仍在一线工作,主持谭霈生大师工作室、戏剧学系研究生班教学科研工作。
谭霈生是我国顶级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教育家,是在理论思想上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学者。
《谭霈生文集》(6卷本)辑录了重要论文及专著,其中包括本次修订后再版的《论戏剧性》《戏剧艺术的特性》《戏剧本体论》。谭霈生对“戏剧性”“戏剧特性”“戏剧本体”进行了长期思考与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情境逻辑图式”学说为核心的戏剧理论体系。
2003年、2013年先后两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
2006年《谭霈生文集》(6卷本)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评委会称谭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了当今戏剧理论界最为杰出的高点”并指出:“我国要发展具有中国美学思想特色的创作观念……要产生带有中国特点的表导演体系;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具有独立体系的戏剧思想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谭教授所承担的是开荒性的、基础性的和创建性的劳动。这种努力无论怎样估价它的价值都不过分。”
目錄
前言 ....................................................................................001
第一章 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004
一、几种重要的观念 ........................................................................... 004
二、“冲突说”的批判 ......................................................................... 018
第二章 戏剧的形式 ............................................................069
一、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谈起 ....................................................... 074
二、戏剧的逻辑模式 ........................................................................... 091
三、逻辑模式贯通于戏剧创造的全过程 ........................................... 130
第三章 为情境定位 ............................................................140
——情境与其他形式元素的关系
一、情境与动作 ................................................................................... 140
二、情境与悬念 ................................................................................... 154
三、情境与冲突 ................................................................................... 158
四、情境与场面 ................................................................................... 187
第四章 戏剧的形态 ............................................................195
一、叙事与场面 ................................................................................... 197
二、情境形态的嬗变 ........................................................................... 209
三、情境的运动形态与结构类型 ....................................................... 238
第五章 戏剧中的再现与表现 ............................................261
一、摹仿与再现 ................................................................................... 261
二、“表现论”与戏剧中的表现 ......................................................... 267
三、再现与表现的融合 ....................................................................... 281
结语 ....................................................................................303
內容試閱
前言
中国戏剧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方面不断地在探索中求取进步;另一方面,戏剧界又不时地被危机感压迫着。戏剧危机的潜在要求和积极结果,则是对戏剧本体的求索。戏剧界的有志之士已经感觉到,中国戏剧之所以在一度兴旺之后屡遭观众的冷落,根本原因似乎在于本体的失落。80年代初逐步发展的“形式革新”的热潮,其中也潜藏着追寻戏剧本体的愿望。与戏剧实践上“形式革新”的热潮相伴随,关于戏剧观念的讨论一度成为戏剧界的热门。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是格外重视“形式”本身的价值,认为只要着眼于这一命题,就可以自然完成“内在意义”的变革;二是更强调戏剧作品内质的深化,认为中国戏剧的痼疾在于对人的把握与表现方面的种种桎梏,试图从这一命题出发去寻求戏剧本体的回归。戏剧的实践正在证明,这两种主张表面上势同水火,实际上却应是相辅相成。戏剧以人为对象、为目的,如谈戏剧的本体,自然不能脱离这一基点;每一种艺术都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结构,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本体构成自然也包含着它的形式结构。在戏剧观念的论争中各执一端的两种观点,应该是互生互补,在向滞碍戏剧进步的保守阵地的冲击中结成同盟。尽管两种观点在论争中针锋相对,但80年代的戏剧实践却给人一种印象:对表现形式的追求与对内在意义(在于对人的本体的把握)的开掘,已在分股合流。一批新的作品已经为关于戏剧本体的求索提供了实践的根据。
拙作《论戏剧性》在198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后,我曾经听到对该书的种种议论。《中国戏剧年鉴(1982)》发表了刘帼君介绍该书的文章,其中提道:“稍感不足的是本书对当代中外戏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涉及较少。”在我看来,该书确实存在这一弱点,而且并非只是“稍感不足”,可以说是大大的不够。该书出版于1981年,但却是在1979—1980年间写成的。在当时,对国外当代戏剧的介绍才刚刚开始,并不具备研究的条件。而中国的戏剧处于刚刚结束了十年动乱的空白期,虽有大量新剧目演出,但无论是作品的内在意义,还是外在形式,也都还没有提供更丰富的新问题和新结构。两年后,北京大学出版社要再版《论戏剧性》,我借此机会对初版本做了修订。我在《再版后记》中写道:“我自己很清楚,现在所做的修改和补充,距离读者的希望还很遥远。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个人的才力有限,而这种局限性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是难于克服的;二是再版修订的幅度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打乱原来的章节做‘大手术’,那恐怕要变成另一本书了。”修订本在1984年出版,对刘帼君提出的不足之处虽稍有弥补,但未能完全解决。
《论戏剧性》一书从把握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入手,阐明它的本性,并进一步从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诸如“冲突”“情境”“悬念”“场面”等等)去追寻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命题也触及戏剧的本体——它们都是戏剧的形式结构的局部;对一个个局部的探讨,并不就是从总体上完成对戏剧本体的追寻。所谓“本体论”,指的是对存在本身的探讨,亦即探讨对象的本质的学说。戏剧本体论正是把戏剧视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的实体,探讨它自身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要完成这一重大课题,把握这一艺术样式特殊的表现手段,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需要进一步研讨戏剧的本质、戏剧的形式、戏剧的形态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戏剧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它自身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应该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的内质和外在形式既有稳定的因素,又有变异的成分。因而,对它的认识也就不能僵化。对前述问题的研究,应属于戏剧美学的基础问题。这种研究作为一个学科,主要对象是戏剧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对它的任何一点认识都是从艺术实践中得来的;艺术家的创作实践都是充盈着创造性的探索,从而不断提供新的现象、新的经验和问题,要求纳入理论的视野。对上述课题的研究,如果忽视了对这些新现象、新结构、新问题的求索,把过去某个时期出现的杰作当成永恒性的典范,把从那些作品中概括出来的戏剧主张当成不变的法则,认识就会僵化。进入20世纪以后,新的戏剧流派不断出现,确实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问题,它们当然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使我们能够在更开阔的理论视野中完成对戏剧本体的思考。
研究戏剧的本体需要切切实实的工作,更需要正视真理的勇气。本书将要讨论的对象,有的是早已形成的被公认为权威的结论,有的则是中外戏剧家们提出的新的观点。我对它们大胆质疑,既不只是因为前者为“旧”,也不只是因为后者为“新”。对任何一种理论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唯一的标准是科学性。当然,面对永无穷尽的认识对象,所谓“科学性”也只能是相对而言。我当然无意把它作为一面大旗,以掩盖自己认知的谬误。我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以科学性为目标,在迈向它时尽自己之所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