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竺可桢全集(第21卷)

書城自編碼: 38860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地球科学
作者: 竺可桢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879127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5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售價:HK$ 357.6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售價:HK$ 60.0
抗癌饮食指导
《 抗癌饮食指导 》

售價:HK$ 94.8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售價:HK$ 82.8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售價:HK$ 347.6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售價:HK$ 82.8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售價:HK$ 117.6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2.0
《 地震学导论 》
+

HK$ 96.4
《 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常用数学算法——理论与编程实现 》
+

HK$ 273.6
《 东非裂谷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 》
+

HK$ 285.6
《 云南热带雨林: 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
+

HK$ 73.8
《 现代地图学原理 》
編輯推薦:
★竺可桢
20世纪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心怀仁爱,吐纳四海风云,肩担民族道义
笔诠求是,穷格天地万物,尽显理性光辉
★竺可桢日记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
往事因亲历而鲜活
38年连续记述,1000余万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1972—1974年的竺可桢日记。
內容簡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21卷,收录1972—1974年的竺可桢日记。1974年日记止于2月6日。
中国这段时间的政治日志,大致是以“批林整风”为开场,中间开过中共“十大”,而以“批林批孔”之发动为末页。其间周恩来主导的纠左治乱见到成效,批判极左思潮,局部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关注科学教育界的基础理论工作,恢复学术刊物的出版,启动开放对外科学交流,等等,竺可桢终于获得了略显宽松的活动空间。
1972年,竺可桢倾力修改学术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年底,该文在新复刊的《考古学报》发表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迅速被《人民日报》《中国科学》等多家报刊以不同形式转载,国际学术界也竞相介绍。83岁高龄的竺可桢通过有生之年的最后冲刺,为世界科学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面对突如其来的赞扬,他一方面感到意外,另一方面也有发自内心的感叹:“自己估价也是尽了毕生之力,积累了三四十年的深思而写出来的。”继此论文之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较大幅度地修订《物候学》一书。此书于1973年8月出版,成为当时国内的畅销书和稀罕的出口品。作者描述他本人拿到此书时的心情是“亲切如见自己的小孩”。
随着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以及与美、日等国复交等重大变化的发生,中国在重启国门的初期,最多迎来送往的外事活动是选择在“阶级性”色彩最淡的自然科学领域。因此,担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名义的竺可桢也就显得格外忙碌。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他是“拼命”上阵的。在同样的名义下,他对科学院的组织体制问题和中国科学事业长期遭受重创的基础研究问题也继续不断发出声音。
这两年多,竺可桢始终在与肺气肿病魔苦斗着,除了连续不断地跑医院就诊取药之外,4次住院治疗的总时间超过了6个月。缺乏人性化管理的供暖制度,繁重持久的科研写作,在寒暑中频繁突袭式奔波的接待礼仪,已成历史惯性的物候观测和对自身病情的测记,以及雷打不动的日记记录和整理,种种的劳心与劳力,无疑都在迅速加重着他的病情。
病情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记的记述状况,有关病情的琐细记述占了相当的篇幅;可能是出于体力不支和记忆力的减退,对一次性事件会以相近而不相同的文字做多次重复记述;住院期间的日记大多是后来追记的,有时会出现时间的错位。为保持日记原貌,编者对日记中内容重复而文字不同者,一般不予改动;对时间的错乱,可以辨读确认者,一般加注说明,只对极个别处做了时序调整。
在1974年2月6日的日记中,竺可桢只记下了中央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的内容。透过字迹,仿佛可以感到老人手的抖动和呼吸的迫促。这一页是他日记的终点,紧接着,翌日凌晨,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此前70年,竺可桢在哈佛大学选择了气象学作为自己攻读的专业;此前47年,他率领一个团队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和控制,开创了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发布本国气象预报的历史纪元。他的临终绝笔,也在倾述着一位气象学家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无尽责任与眷恋。
關於作者: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目錄
第21卷目录
  
前言…………………………………………………………………………………… 3
关于竺可桢日记……………………………………………………………………9
日记编例 …………………………………………………………………………… 13
第21 卷说明………………………………………………………………………… 15
1972 年
日记…………………………………………………………………………………… 1
  杂记……………………………………………………………………………… 272
  剪报……………………………………………………………………………… 305
  书法……………………………………………………………………………… 307
1973 年
日记………………………………………………………………………………… 311
  杂记…………………………………………………………………………… 528
1974 年
日记………………………………………………………………………………… 543
  杂记……………………………………………………………………………… 563
附录一  第21 卷人名简释表 …………………………………………… 567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571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573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575
附录五  竺可桢日记中常见略语符号表……………………………577
內容試閱
竺可桢,字藕舫,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890 年3 月7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974 年2 月7 日病逝于北京。
进入20 世纪之前的中国,科举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1898 年维新派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新风所被之处,绍兴东关镇也办起了新式学堂。竺可桢由此得以在家乡读完小学,到上海读中学,之后又进了唐山路矿学堂,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新学基础。1910 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攻读新兴的气象学, 1918 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自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断断续续,波波折折,直到20 世纪初,才通过新学制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全面引进中国的课堂。随后的留学大潮又把现代知识分子群推上了新世纪的舞台。幸逢如此历史机缘,加上自身勤奋有恒,竺可桢终能跻身于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行列。
1915 年中国留美学生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发起成立了“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汇入到这股科学救国的洪流中,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以此为起点,他一生中始终坚持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呼唤全社会注重科学事业的发展,倡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起天下兴亡的社会责任。
回国后的竺可桢,先后在武昌和南京任教,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为日后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早期专门人才。在推动科学教育升级转型的同时,他长期参与中国科学社的领导工作,被推选为继任鸿隽、丁文江、翁文灏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在1915 年至1927 年期间,中国的科学体制处于团体化组织自流发展的状态,而吸纳科学家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国科学社,成为居于中国科学界首位的代表性组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