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贺葆真(1878-1949),字性存,桐城派晚期重要古文家贺涛之子。其日记又题为《收愚斋日记》,时间跨度从作者十七岁到五十三岁,清光绪十六年正月至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原阙民国九年至民国十八年),几乎涵括了著者的一生。贺葆真记日记详于记事,其文字可作为个人实录来读,同时有人主动提供素材,因而《贺葆真日记》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乡村社会经济、士绅家庭、传统文人群体、书院教育的转变、士绅投身实业的尝试、各种党派活动的展开、股票的买卖、直隶和山东土匪的横行、政坛变换以及五四运动的旁观实录,还有北方社会风俗的描绘等,可以著述待之。
|
關於作者: |
贺葆真,字性存,生于光绪四年(1878)八月十二日,卒于1949年。他是直隶深州武强县人,桐城派晚期重要古文家贺涛(1849-1912)之子,葆真有一子,名植新。贺家为科举世家,其家多有藏书。贺葆真本人与桐城派文家多有交往,又曾入徐世昌幕府,管理藏书、校刊图书等。贺葆真所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的动荡与转型,他虽非重要人物,但绝不是碌之辈——贺氏关心时务,思想开放,对士绅投身实业、党派活动展开、政坛变换以及五四运动等多有留意,并书之于日记。
徐雁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代文学与文化、清代文献学研究。出版论著有《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清代家集叙录》、《贺葆真日记》(整理)等。
|
目錄:
|
目录
前言
日记一光绪十六年(1890)
日记二光绪十七年(1891)
日记三光绪十八年(1892)
日记四光绪十九年(1893)
日记五光绪二十年(1894)
日记六光绪二十一年(1895)
日记七光绪二十二年(1896)
日记八光绪二十三年(1897)
日记九光绪二十四年(1898)
日记十光绪二十五年(1899)
日记十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
日记十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
日记十三光绪二十八年(1902)
日记十四光绪二十九年(1903)
日记十五光绪三十年(1904)
日记十六光绪三十一年(1905)
收愚斋日记十七光绪三十二年(1906)
收愚斋日记十八光绪三十三年(1907)
收愚斋日记十九光绪三十四年(1908)
收愚斋日记二十宣统元年(1909)
收愚斋日记二十一宣统二年(1910)
收愚斋日记二十二宣统三年(1911)
收愚斋日记二十三民国元年(1912)
收愚斋日记二十四民国二年(1913)
收愚斋日记二十五民国三年(1914)
收愚斋日记二十六民国四年(1915)
收愚斋日记二十七民国五年(1916)
收愚斋日记二十八民国六年(1917)
收愚斋日记二十九民国七年(1918)
收愚斋日记三十民国八年(1919)
收愚斋日记四十一民国十九年(1930)
|
內容試閱:
|
日记一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葆真年十七。
正月吾叔父于月之六日至上杭县,八日接印视事,有电报到故城,祖父使人来告。
四月一日(5月19日)陈先生讲《论语》至《乡党》。余之读书,初读《诗经》,次《尚书》,次《礼记》之《大学》《中庸》二篇,次《论语》,次《孟子》。又读《礼记》,至于《月令》而止。
七日(5月25日)读《文王世子》。吾弟读经,已五经:《易》《书》《诗》《尔雅》《孝经》,又《礼记》未毕。
十二日(5月30日)吾弟读《礼·玉藻》。陈先生讲毕《论语》,即讲《大学》。
五月十二日(6月28日)《大学》讲毕。
十三日(6月29日)讲朱子《大学序》。
十四日(6月30日)讲朱子《中庸序》。
十五日(7月1日)讲《中庸》。
十六日(7月2日)吾兄回故城。
十八日(7月4日)吾弟读毕《大传》,《丧服小记》未读。
二十二日(7月8日)读《礼运》。
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弟读毕《少仪》。
十三日(7月29日)读《礼器》。
十七日(8月2日)先生讲《中庸》终。吾弟读《五言近体诗钞》。初,弟读唐人诗,共三百二十二首;既而吾父属陈先生抄姚姬传所选今体五言唐诗,命弟读之,吾弟素不喜诗,殊不欲读也。
十八日(8月3日)先生讲《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初,陈先生讲《诗经·大雅》未毕,舍而讲《论语》《大学》《中庸》,故今讲《诗经》自《生民》篇始也。
三十日(8月15日)《礼器》读毕。
七月三日(8月18日)吾弟读《礼·学记》毕。
十七日(9月1日)吾弟读《乐记》。
二十九日(9月13日)读《郊特牲》。
八月九日(9月22日)始读试帖诗。
九月一日(10月14日)吾弟读《乐记》毕。
二十八日(11月10日)弟读《祭法》《杂记》,《丧大记》未读。
十月四日(11月15日)读《左传》。
八日(11月19日)吾弟读《祭义》。
十二月吾弟读《祭统》,既而患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