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汉画总录 60 莒县

書城自編碼: 38772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何绪军,朱青生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4558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576.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HK$ 71.8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售價:HK$ 59.8
一间自己的房间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售價:HK$ 47.8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售價:HK$ 94.8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售價:HK$ 81.6
锁国:日本的悲剧
《 锁国:日本的悲剧 》

售價:HK$ 93.6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售價:HK$ 70.8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售價:HK$ 5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2.5
《 遵生八笺 文白对照(全三册) 》
+

HK$ 37.8
《 声律启蒙(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装) 》
+

HK$ 51.5
《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曹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 》
+

HK$ 357.6
《 聊斋志异(全本全注全译彩色插图版) 》
+

HK$ 135.0
《 论衡校释(中华国学文库·精装·全2册) 》
編輯推薦:
本书卖点
★ 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
★ 系列图书形式丰富、著录全面,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了全面著录。
★ 系列图书规模宏大,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推荐
★ 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
★ 系列图书形式丰富、著录全面,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了全面著录。
★ 系列图书规模宏大,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內容簡介: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它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汉画总录》第60册著录江苏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信息,以照片、拓片、线描及结构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
關於作者:
何绪军,男,1977年4月生,山东莒县人,现为莒州博物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山东省文物保护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等工作。先后在《华夏考古》《北方文物》《大众考古》等期刊发表文章。参与《莒文化与中华文明》《考古发现与莒史新征》《莒县博物馆》《莒县汉画像石》等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朱青生,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成果如下:1.专著:《将军门神起源研究》《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十九札》等;2.主编:《中国汉画研究》(中国汉画学会 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学刊);3.主持课题: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汉代图像数据库与《汉画总录》编撰研究”、《汉画综述》等。
目錄
前 言 ..................................................................................................................................................... 8
图 录 .................................................................................................................(以汉画总录编号排列)
SD-JZ-001-01(1) ............................................................................................................................... 16
SD-JZ-001-01(2) ............................................................................................................................... 70
SD-JZ-001-01(3) ............................................................................................................................... 82
SD-JZ-001-01(4) ..............................................................................................................................126
SD-JZ-001-02(1) ..............................................................................................................................136
SD-JZ-001-02 (2) .............................................................................................................................138
SD-JZ-001-02 (3) .............................................................................................................................140
SD-JZ-001-02 (4) .............................................................................................................................142
SD-JZ-001-03 (1) .............................................................................................................................144
SD-JZ-001-03 (2) .............................................................................................................................174
SD-JZ-001-03 (3) .............................................................................................................................184
內容試閱
前言
《汉画总录》莒县卷是对目前收藏在莒县博物馆的画像石的一个完整著录。总录画像石的编号是以现存的区县级政区单位为基础划分,所以莒县卷以 JX标示,后面按照所属墓葬进行数字编号。莒县卷所涉及的问题是,莒县的收藏只是当地的出土和发现,不像有些收藏单位包括了出自他地的画像石,可以就某些共同问题与邻近地区展开对比研究,并清楚地分析此地现存画像石和其他地区的特色与区别。
在编辑《汉画总录》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保管单位主管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气质,因此我们所做的基础编辑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异。莒县因为有苏兆庆和刘云涛两位馆长的长期研究工作在先,所以应该说,我们的编辑工作只是在他们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再做了一次符合总录要求的更为细致的著录而已。这个细致的著录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是对画像石以现有的技术尽可能做到更为精致。技术持续进步,汉画总录工作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更新,其目的在于通过出版物和数据库让使用者尽可能清晰地看到图像的全部信息。其二就是做到更为周全,尽量把目前所收集的材料,包括不重要的构建边角、次要的图像也一并著录。这两点也是得到了当地研究人员的认同和合作才得以完成。
之所以选择以《汉画总录》作为我们的工作方向,是因为 1995年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希望把各地的汉代图像清晰完整地著录出来,让所有学者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全部的图像资料和研究材料。所以在做各个图像单位著录的同时,我们也探索和尝试进行数据库的编辑和索引的生成。我们借助执掌国际艺术史学会的机会,鼓励和动员全世界的机构与学者逐步地把各自保存的图像数据联系起来,形成全网联络和通用。这个工作实际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版权保护和分享需要之间的矛盾。当然汉代的图像已经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使用原作者去世满 50年的图像是人类公权,但是具体从事汉画的保存、著录和出版则有法定的知识产权,因此我们现在正逐步引入区块链方式,既保护版权,同时又能够让分享变得广阔,让使用变得更为合理和方便。当然,所有新的理念和项目都需要有一个逐步争取、说服和理解的过程。我们曾经做某一个保管单位的汉画像,前后用了 25年,往返无数次,才基本完成了那部分《汉画总录》的编制。
当然,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还尝试建立形相学——即在图像学(对图像意义的解释,即图义学)之外,着重对于图法学(图的构成和逻辑)和图用学(图在各种维度的使用行为及其变化)的图的研究——将图像时代图学基本原理和哲学研究作为方向。
在莒县卷著录过程中,记录的方法与认识的关系的问题再一次显现起来。对于图像的一切研究都是靠观察来进行的。观察,依旧是我们今天决定做《汉画总录》和如何做《汉画总录》关键之所在,但是观察其实存在“看不清”和“认不准”的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看不清”是材料的客观状态问题,“认不准”则是认识特性问题。
所谓材料的客观性是不言而喻的,两千年前的汉代的墓葬材料掩埋于地下,各种自然、物质和人为因素使之凌乱或损坏,遗留到今天已是残迹。比如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汉画像石原来到底有没有颜色。这个问题在研究所内部一直存有争议。考古学的新发现显示,希腊和西亚地区的早期雕刻当年都是涂有颜色的,而埃及墓内雕刻的涂色问题从来不存在争议。所以我们依然敬佩的温克尔曼对于古希腊雕刻“静穆的伟大和高贵的单纯”的品评精彩而高明,但事实上这样的评价是因为希腊雕刻颜色损失之后,后人只看到大理石的白色胚体而主动误取,后来发展成学院派雕塑原则,反而把着色视为外行和异类。对于画像石是否涂色则可两说,直接刻石而不涂色是否一开始在中国就是刻碑传统,我们也无法确证。秦始皇封禅刻石,汉代熹平石经似乎支持“刻石不涂”观点,但无论秦始皇时代还是东汉太学时代,是否当时刻字就绝不涂色,这个事情本身就值得推敲。如果刻石不标颜色,当时就“看不清”,何况标榜后世?始皇刻石本为宣扬,蔡邕正经缘于正字,难道当时就从来不涂色标明,以利观览?而石经刻碑先从书丹开始,既然开始用红颜色在石碑上书写,难道是刻完以后就不能填朱吗?否则“一丈多高”石碑小字如何“观视及摹写”?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是否可能石刻颜色不久消失,最后只剩胚体,于是刻石不涂渐成制度。犹如希腊雕刻彩色褪化为洁白,中国的刻石填涂色彩,演变为深刻、纯粹的线刻与浮雕,所以此事不能以今天留存颜色与否下定论。现在没有并不意味着从来没有。留存至今的所有画像石,少数遗留残存颜色(神木地区出土)或刻石之上着色描画(密县打虎亭),或者如秦始皇兵马俑,出土时本来色彩鲜明,因难于保护几乎完全消失。至于后人拓片记录汉画至少从宋代始,汉代石刻转化为“版画”(汉画),更无关于原本色彩之有无,反而具有“厚重博大”的特殊品位,汉代的画像其实不乏纤细而优美之作,甚至原来色彩丰富。汉画像因各种原因暴露和出土以后,又经历自然风化,而且人为拓印,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清晰度,再也无法辨认清楚,“看不清”是一个普遍的状态。
技术问题导致的看不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普遍问题,我们其实就是做一个更加仔细的辨别工作。但是在此过程中,无法辨别时则不加辨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精密的态度,就像不可解释的细节不能够到达细节。对有些细节做过多的解释,这当然可以显示出人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这并不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所以我们不得不一直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
所谓“认不准”,除了看不清导致的无法辨认之外,其实还有两层认识方面的问题。第一层简单明了:古代的图像,已经失去了认识和解释所依据的原境,而相关文献和传说也已失传。即使这个图像所模仿和再现的实物,可以对应上当时实际存在的形象和现象,甚至哪怕这种形象和现象当今仍旧存在,我们也未必能就此辨认、确定与解释其用途和名称。考古学所遭遇的困难是,质地可以分析,形态可以描述,但是其使用目的和功能则无从确认,从而难以进行解释性的定名和辨识。(此处还未涉及另一层考虑,即实物可能在使用和流传的过程中转换了用途和形态,持有者未必知道制作者原初的用意。)在这个基础上,实物和事物变现为一个图像,对其辨认的复杂度和难度可想而知。辨认出图像中画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整个图像学(图义学)的图像志的基础首先就是辨认和考据出图像中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其本体论是确认画出来的图像一定将一个原来实有的“物”(进而扩展到“事物”)作为对象和根据。更何况,图像并不都是实物的再现(如汉代的祥瑞和神祇),再现也未必写实(如汉代的宫室与故事)。所以在《汉画总录》的编辑过程中,在尽己所能对每一块都细致观察和记录的前提下,我们对画面尽可能做“客观描述”,甚至苛刻地把已经被认为是确认的题材和形象,都退回到谨慎形态描述,对于学者的推论和断定,用“一说”来标注,以示尊重。
如果一个图像已经漫漶到看不清的地步,现有的结论和猜测只能在“看不清”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时候有两种心理机制——虱轮现象和疑斧现象——就会在其中兴发,导致解释工作出现分歧。在长期的汉画研究过程中,这种情况频频出现,这一次在莒县的工作中,这些问题再一次显露出来。根据疑斧现象,研究者会把自己心中所想象的东西投射到画面上去,然后对其进行解释,把图像中本来没有的意义加给画面。虱轮现象就是只要看到了某个问题,画面上确实有,就认为可以根据已有的认识,无限地扩大,把局部细节问题变成对所有相关问题的解释,遮蔽其他部分和整体的意义。这些情况本来就是个人在做视觉与图像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也是形相学即图像研究中必然出现的一个哲学选题,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在编辑《汉画总录》时,总是把这个问题悬置在更加基本的底层层次上。所谓基本的底层层次,就是当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无从解释时,我们克制对之不加解释。
第二层就涉及形相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论问题,即对图像到底是辨认还是附会 /解释的问题。这里其实涉及根本的本体方法论。一种本体论认为,所有的图像都是一个事物的再现和模仿,或者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图画是事实的显现。在影响中国学界很深的西方 20世纪现象学理论中,图画比纯粹的物、比实用的产品(人制造的物),更具有开向存在的直观性和去除遮蔽呈现真理的价值。按照另一种本体论,可以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第四十章),所有的图像都是“无有存在”的一种变现,是人的我―我问题、我―他问题、我―它问题和我―祂问题,借欲望和希望的形式化体现,体现可以借助自然和实物,可以借助想象、创作的编造和虚拟。
当我们遭遇作为一种建造、编造和创造的图像时,有可能并没有一个(事)物作为根据,而是体现人们的想象、欲望和希冀,那么对这种图像进行确认的汉画研究,是在找人的想象,是对人的问题的变现,并不是一个(事)物的再现。人的问题的变现是人的我―我问题、我―他问题、我―它问题和我―祂问题,借欲望和希望的形式化体现的全体。全体不是总和,总和的各局部之间“没有”有机的结构关系;全体也不是整体,整体是在每个局部之间“具有”有机的结构关系,全体中每个局部是互相依存的,而不具有独立的可分割局部。一个问题即所有问题。
在 2019年出版的《莒县汉画像石》研究专著中,刘云涛馆长的综述研究以及杨爱国、刘兴林两位专家的序论已经相当完善地揭示了莒县画像石各个方面的情况,现简要介绍如下: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日照市下辖。莒县有大量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进入历史时期更是在文献中留下了大量的活动记载。到西汉初年,莒地属城阳郡,为齐王刘肥所封的齐国七郡之一。东汉时期,莒隶属徐州刺史部,建武十三年,并入琅琊。该地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都较为发达,同时作为汉琅琊国的国郡,也聚集了大批的皇亲国戚,这些都为当地画像石墓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莒县地区的画像石墓主要出土于东莞、碁山、招贤、城阳、夏庄等镇周边,主要的画像石墓包括东莞镇大沈刘庄汉画像石墓、东莞镇东莞村汉画像石墓、碁山镇西杨家庄汉画像石墓、招贤镇大铺村汉画像石墓、城阳镇大湖村汉画像石墓、城阳镇塘子村汉画像石墓、城阳镇城子后村汉画像石墓、城阳镇慕家庄子汉画像石墓、城阳镇南关街汉画像石墓、城阳镇莒故城汉画像石墓、浮来山镇马顾屯汉画像石墓、中楼镇五楼山前汉画像石墓、夏庄镇赵家孟堰汉画像石墓和夏庄镇后上庄汉画像石墓。这些墓葬出土的画像石皆收藏在莒州博物馆内。除大部分已经收录入《莒县汉画像石》的之外,本书还收录了 2020年莒县新出土的两座画像石墓,其中一座带有和平二年的题记,此次也是对这批材料的首次全面公布。
莒县画像石总体的数量有一百余块,莒县卷全部做了收录。从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莒县地区的画像石体现了从西汉末到东汉末各个时期的发展,雕刻的技法也涵盖了阴线刻、凹面线刻、浅浮雕和高浮雕。从遗存情况来看,莒县地区的画像石也包含了完整墓室、画像石的再葬利用等。虽然整体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其中东莞地区的沈刘庄和带有榜题的双阙,都为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图像材料和难得的研究视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