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HK$
206.8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HK$
76.8
|
內容簡介: |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党建、强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并列为“十四个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逐渐成为全党意志、国家意志和全民共同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了新蓝图。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政策布局篇、碳达峰碳中和篇与地方实践篇五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研究,以期为国家和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政策布局篇、碳达峰碳中和篇与地方实践篇五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研究,以期为国家和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总体而言,本书围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战略方向、重点任务、政策布局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力求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
關於作者: |
赵茂程,博士,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长期从事高等教育、计算机视觉在农林工程中的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与装备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件,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0余部。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一般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基金资助对象。曾获省部级教学、科技等奖励多项。现为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副会长、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分会副理事长。
蒋建清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金属材料等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SCI、EI收录论文百余篇,在《光明日报》等发表理论性文章多篇。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百余件。
缪子梅 博士,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生态修复和农业水土环境研究。发表SCI 、CS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部重点课题、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等10余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与主持编写《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绿皮书。兼任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6份、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份。
高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政策、土地制度;
杨加猛,管理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
高晓琴,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工程。出版著作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发表文章有《生态林业发展报告》《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国家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等。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2023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 赵茂程 蒋建清 缪子梅 高强 杨博文/001
一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进展与发展态势/002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017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027
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39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与展望/047
Ⅱ 评价篇
22023年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报告 生态文明指数评价课题组/058
Ⅲ 政策布局篇
3中国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对策 杜丙照 黄利群 穆恩林 廖四辉 江方利/153
4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布局与展望 齐婉婉/165
5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农林高质量发展 刘同山 陈晓萱/176
6环境资源问题的本质与法律功能 张红霄 汪海燕/202
7垃圾分类智能化的政策动向、潜在风险及其治理策略 王泗通/210
Ⅳ 碳达峰碳中和篇
8“双碳”背景下的建筑行业政策与木结构建筑发展 阙泽利 李馨然 王菲彬 王硕/222
9“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 姜姜 管鑫 崔莉娜 杜珊凤 孟苗婧/241
10碳中和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分析 葛之葳 魏裕宇/257
Ⅴ 实践篇
11家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 徐伟 吴智慧 熊先青 李荣荣 刘祎/270
12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情景规划研究 汪辉 孙江珊 贾冉旭/280
13龙游县林业碳汇“点碳成金”实践案例 周小平 应建平/295
Abstract/310
Contents/315
|
內容試閱:
|
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推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统筹推进绿色转型、污染防治、能源革命、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是人类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及保护自然。中华民族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儒家说“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道家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强调天人本是合一的,应顺之以天理。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