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知识的历史

書城自編碼: 38649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百科知識
作者: [美]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937122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51.0
九色鹿·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
《 九色鹿·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 》

售價:HK$ 92.0
鸣沙丛书·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 鸣沙丛书·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

售價:HK$ 105.0
九色鹿·酒里乾坤:宋代宴会与饮食文化
《 九色鹿·酒里乾坤:宋代宴会与饮食文化 》

售價:HK$ 106.0
叙事的危机
《 叙事的危机 》

售價:HK$ 56.6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

售價:HK$ 81.4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
《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 》

售價:HK$ 257.2
权力的支柱(英国史前沿译丛)
《 权力的支柱(英国史前沿译丛) 》

售價:HK$ 129.8

 

編輯推薦:
记录影响世界历史的关键事件、人物和成就探讨文学、科技、艺术、政治等人类文明的冲突和演化过程认证人类文明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內容簡介:
本书以时间顺序记录了全世界有文字以来的知识变迁,从神启知识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再到科学知识。上古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希腊文明、古中国文明,其中希腊文明在这些文明中脱颖而出,希腊文明先影响了罗马人,在罗马帝国衰亡之后,世界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文艺复兴”使得希腊古典文明被重新发现,并发明了很快普及到全球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科学与民主,引发了知识大爆炸,并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等造成影响。科学让我们的物质更富足,民主让我们的思想更开放和包容。追溯知识的变迁,才能明白我们头脑中的知识从哪里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關於作者:
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1926- )
耶鲁大学文学博士,美国顶尖文理学院史密斯学院的退休教授,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普及学术文化知识,并发表大量的杰出学术著作,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文艺复兴的散文艺术》。
他曾凭借超乎寻常的智力、优雅气质和不俗谈吐因参与知识问答节目而成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电视明星,被称为知识节目模范,之后专注于写作,参与编纂了《不列颠百科全书》。
目錄
第一章 远古的智慧........................................................................................................ 18
第二章 希腊人的爆发..................................................................................................... 43
第三章 罗马人知道什么................................................................................................. 75
第四章 黑暗时代之光................................................................................................... 104
第五章 中世纪:伟大的试验..................................................................................... 116
第六章 “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146
第七章 欧洲的触手...................................................................................................... 188
第八章 科学方法的发明............................................................................................... 205
第九章 革命时代.......................................................................................................... 235
第十章 19世纪:现代性的前奏.................................................................................... 266
第十一章 1914年的世界............................................................................................... 307
第十二章 20世纪:民主的胜利.................................................................................... 321
第十三章 20世纪:科学与技术.................................................................................. 340
第十四章 20世纪:艺术与传媒.................................................................................... 374
第十五章 未来一百年................................................................................................... 394
內容試閱
关于人类观念发展的文献浩如烟海,这注定了其中必然鱼龙混杂。有的作品非常深刻甚至让人备受启发,而有的作品却非常肤浅,有时甚至荒诞不经。例如,有的思想家(特别是在19世纪)反复强调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各个方面都会越来越好的安慰性愿景。
这类观点在人们论及经济、政治、道德以及艺术的发展进程时已经被证明是愚不可及的了。事实上,我们很难有效地证明,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的总体财富、总体治理、人类行为一般或典型的表现以及伟大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有时候,在这些领域似乎确有真实且可衡量的进步,不过另一些时候却似乎毫无进步可言。因此,那些激情四射的进步论者们——例如法国社会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相信人类为之努力的所有领域都必然取得进步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即便我们曾经相信进步论是真的,但现在不能再接受这种观点了。

知识的进步
人类知识的进步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中肯地说进步是必然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神秘主义者布莱士·帕斯卡写道:“不仅每个人天天都在进步,作为整体的人类也在不断进步着……正如宇宙在日渐衰老。”正如后来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人类作为理性存在的本质就是他通过积累前代人的经验来发展自身的潜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至少能记住一些学过的知识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能掌握越来越多的东西;同样,人类历史上的集体记忆至少可以保有一些过去的知识,同时不断有新的发现。
个人的记忆会消退,个体会死亡,但人类的记忆却是永存的,或者我们至少可以预期只要人类还在继续写书和阅读,人类的知识就可以继续保存下去,当然,越来越常见的方式是,为了让后代方便使用,人们会用其他媒介来保存知识。
人类总体知识增长的速度在不同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增长得非常快(例如现在或公元前5世纪),有时候又很慢(例如“黑暗时代”[1])。无论如何,从根本来讲,知识的进步从未停止;或者说,只要人类存在,这种进步就不会停止。

知识进步的类型
知识的扩张和积累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相比100年前或1 000年前,今天的我们更了解自然是如何运转的,为此我们可以预期100年后我们会知道得更多。我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或技术进步的观念,并对其在可预见的未来的进展表示乐观。
其他类型的知识进步或许也在发生。比如说,只要历史学家可以自由撰写过去发生的事,读者也可以随意地阅读他们的书籍(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警示过我们,这种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我们就绝不会忘记在18世纪的英国、美国和法国发生过的革命中曾经提出的和为之奋斗的正义政府这一新理念。这并不意味着更好的统治势在必行;将来我们回顾民主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繁盛的幸福时光的时候,一定会不由得一声叹息。但即便到那个时候,我们所知的关于统治的事儿肯定比曾经知道的更多。
简而言之,苏格拉底、耶稣、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以及马丁·路德·金等人显耀的名字绝不会陨落,因为我们能够通过阅读或者回忆想起他们的生平故事,并认识到他们是如何激励我们像他们那样生活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成为更好的人,但我们可以知道人能够做到多么了不起。

世界历史
在人类的种族记忆依靠口口相传的时候,知识进步的速度相当缓慢。比如,有些原始人很早就发现了人类的强敌——火——是能够被驯化并让人生活得更好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手段,这个新知识很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变成普遍的常识。从根本上讲,伴随着文字的发明,人类建构知识体系的进程已经极大地加快了。今天,存储和回忆人类累积的知识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本身已经成为促进其自身发展的主体了。
事实就是如此,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知识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至少可以说,由于世界历史很少涉及个人行为甚至是民族、种族的成就和失败,因此世界历史更像是对人类知识如何增长和变迁的记录。
世界历史,也即所谓知识史,不是人类所有发现或发明的记录年表。许多——也可能是绝大多数——发明或发现的价值实在不值一提。相反,有价值的是且只能是那些被广泛流传的、被平实地表述的故事:人们在数个世纪以来掌握的、不断加入知识储备的重要新知识。有时候,这些故事讲述了知识的变迁要比其增长更剧烈;有时候,故事则讲述了某些知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被放弃或完全丧失掉的,因为它在后来的年代里看起来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
比如,罗马帝国的衰亡差不多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大变动,导致了整个欧洲世界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尽管如此,有可能正因为如此,在其后(罗马帝国衰亡)的几个世纪里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新知识。绝大多数新知识并没有留存下来,但它却留下了一种已经被我们抛弃的卓越的生活方式,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会回到这种生活方式中去。而当那些早就被遗忘的古希腊和罗马知识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的时候,它们显现出极大的激励作用,帮助人们创造了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又如,在17世纪的东方和西方世界,都不只是战争与征服,同样还有大量相对微不足道的发明和发现增加了人们的舒适度。虽然这些发明和发现与那个时代科学方法领域的重大发现相比起来黯淡无光,但事实证明它们恰好是过去3个世纪里各类知识取得巨大进步的关键证据。
最后,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爆炸”现象意味着,如果我们试图描述每个碎片化的零星新知识,必定是徒劳无益的。但是,我们这个世纪确已见证了许多知识的重大进展,而这些进展必然会影响未来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绝大多数进展都是基于过去人类知识的渐进式发展;这也是知识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因此,知识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知识的重大进展、变迁或暂时损失就是本书的主题。本书是关于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知识的积累的通史,虽然人类有时候既不了解这个世界也不了解其本身。本书不仅揭示了数百年来知识积累的显著模式,也试图对知识未来的进步前景做出预测。我们越是清晰地认识到过去——尤其是不久前的过去——知识的变迁和增长情况,就越能准确预测其在未来——至少是不久的将来——可能产生的变化。

原始人
很多动物有超过人类的生理机能优势:它们的视力、听觉、嗅觉更灵敏,它们跑得更快,咬得更狠。动物和植物都不需要住在房子里,也不需要上学去接受教育,以便学会如何在这个并不友善的世界里生存。如果不穿衣服,人类不过是一种“裸猿”[2],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忍饥挨饿,还逃脱不了恐惧与孤独的痛苦。
但人类拥有知识,并因此征服了地球。我甚至怀疑,连地球之外的宇宙都在恐惧不安中等待人类的到来。
我们很难知悉并理解他人的想法,即便是你很熟悉的人也是如此,包括那些跟你一起生活、工作以及你每天都能见到的人。那么,要深入了解一对“裸猿”——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的思想就更困难了,他们可能生活在25万年前。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试着想象一下他们的思想。
我们的祖先可能看起来跟我们差不多。男性可能比现代人更矮小一些,女性则更矮小,都不会超过五英尺[3]高。想象一下,有一对原始人夫妇就站在你面前。再想象一下,你正望着他们的眼睛。你会看到什么?他们又是怎样看你的呢?
姑且不论你是否感受到了恐惧,他们肯定会感到恐惧。
假设你能克服这种彼此间的恐惧,再试想一下你们可以自由地相互了解。但是别假设你能跟他们对话;因为你可能不懂他们的语言。而且,他们之间能互相交流,你也看得懂他们在交流。你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让他们观察你的一言一行。这样的话,你或许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一些想法。
当你想象原始人在活动、打手势、相互交流;追赶捕杀猎物或是采集食物,准备和享用食物;洗澡、穿上兽皮树叶御寒;互相爱抚和做爱——当你想象他们的一切举动时,想象一下他们就站在你对面,你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真是懂得不少东西。
你了解的事物,这些原始人同样也知道。但他们肯定还晓得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除非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野外求生者。当你得出这个结论时,你意识到你所知晓的大部分事情,你知道他们会怎么做。进一步讲,你知晓的绝大部分事情,跟原始人知晓的差不多。

细节知识
原始人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在哪里可以藏身和逃命。而且,如果原始人会给他们知道的那些藏身处取名的话,比如“西四环”或“市中心”,那么他们就必须能够同时辨识现实事物周围的标记和他们记忆中的标记,这样才能随时弄清楚自己身在何处。他们还知道在自己周围有其他人存在,所以就得发明自己的符号或标记以便跟其他人区分开来。
事实上,正如你所想的,原始人必须掌握无数类似的知识:一只松鼠在那棵树上有个窝;老虎总在晚上到这眼泉水来饮水,不过早上在这里汲水是很安全的;那条溪流里的石头用来磨箭头是很好用的。我们都知道无数这一类知识,差不多满脑子都是这些东西。
在动物的脑袋里和记忆里也差不多全部是,或者说只有这类知识。动物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它们不会迷路,有很多故事都讲过动物是如何从不熟悉的地方回到自己家里的。我家的黑狗也晓得许多它周遭环境的事情——哪些人和车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哪儿可能发现鹿和土拨鼠,以及吃一两块涂了黄油和果酱的面包片可以让肚子不饿。我的猫的脑袋里也装满了这种细节知识,我还可以肯定地说,我们院子里的鸟、晚上穿过我们田地里的狐狸以及谷仓里的老鼠同样知道许许多多周围世界的事情。老鼠所知道的事一定都是细节知识,猫的知识没准也是,狗的知识很可能也是吧。

常识
还有一种知识是我们知道而原始人和动物不知道的。我们知道太阳在早上升起、穿过天空、在晚上落下。我们知道太阳每天都这样运行,即便有时它的运行轨迹会被云层遮蔽起来,而且我们知道太阳总是这样运行直到世界末日。我们知道冬天接着春天,春天过了是夏天。我们还知道所有生物都有生有死,只不过是早晚而已。简言之,我们知道事物的成因——至少知道一部分。
这一类知识我们称之为常识,我们用来表述这些知识的语言跟我们形容细节知识时的语言是不同的。

一只松鼠在那棵树上有个窝。
所有的生物都有生有死。

这两种表述的分量和美感是多么不同啊!第一种表述,通常来说不太重要,不过如果恰好你很饿,这句话就很重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需要特定的情境。第二句话则是无论何时何地看都有广泛且正确的含义。
我认为动物没有常识——即人们常说的“概念”——而人是有常识的。从我个人来看,我对此并不确定,因为有些动物看起来似乎也有常识,比如说我的狗就是,不过,我也不能证明它有常识,因为它不能说话并告诉我们它的想法。它是一只无法说话的动物——所有动物都不会说话——因此,除了通过它们的举动来猜测它们的想法,我们没办法准确知道它们的想法。
我们可以轻松地推测出动物拥有许多细节知识,但我们不能说它们有常识。在之前我们也假定了我们不能跟想象中的那对原始人夫妇对话。我们只能盯着他们,看他们在做什么。只通过观察他们,难道我们就能推测出原始人知道太阳是晨出东海夜归西山的吗?他们到底知不知道所有生物都是有生有死的呢?他们还知不知道某些事物的成因呢?
如果他们不知道,就有一种最简单的解释法:我们回到遥远的过去,然后时钟快速往前拨,早晚我们能跟那对原始人男女碰面,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完全的人类,跟我们知道的一样多了。他们有可能还是裸体的,可能还会感到害怕,甚至还会试图从我们面前逃掉,或者是想法杀死我们。但他们本质上已经跟我们一样了,而且很可能他们很快就能说话并跟我们交流了。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思考的?这个问题确实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或许是在100万年前,或许只是在一万年前。人类是怎么开始思考的同样是个谜。重要的是人类确实开始思考了,并且人类开始用这种新的方式了解世界,开始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考行为,跟动物不再一样。这本书的重要故事由此开端。

确定的知识
我们对细节的了解大部分是确定无疑的。例如,当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时,我们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不过如果我们是对的,我们就肯定是对的。如果我们在“市中心”,并声称我们在“市中心”,那么毫无疑问事实就是如此。
我们对自然如何运作和人类行为方式的一般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存疑的。 甚至当谈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也只能说这具有最大的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很有可能某天地球或太阳出了什么事导致明天太阳不再升起了。(当然,如果太阳真的不升起了,我们也没法在这儿看到。)
两类常识具有确定性。一类是不证自明的知识命题,另一类是信仰。
不证自明的命题并不多;有的哲学家认为没有不证自明的命题。我们不必纠缠于哲学上的争论,去厘清到底是怎样的。例如,有这样一个一般命题:

一个有限的整体要比它的任何一部分都大。

只要我们弄懂“有限的整体”“部分”和“更大”是什么意思,我们就能理解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真命题。
我们再来看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

一物不能同时在某个方面既是又不是其自身。

同样地,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命题的真实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托马斯·杰斐逊说过,他在《独立宣言》中使用的一般命题——“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即便他们承认这个命题是真命题。事实上,除了以上两个命题之外,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自明命题并不多。
对很多数学命题而言,如果我们接受其假设的基础,那么这些陈述就是真的。例如,一旦我们用特定的方法定义了“二”“加”和“等于”(虽然要定义它们并非易事),那么“二加二等于四”就一定为真。同样地,我们也可以说“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之和”这个命题是真命题,以及其他更复杂的数学命题为真。但数学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数学的确定性是我们设定的,所以能发现数学的确定性并不值得惊诧。不证自明的命题的确定性在自然事物里是固有的。但只存在很少这类命题。
信仰同样是确定的知识;信仰是上帝向我们启示的知识。如果上帝的启示是直接的,正如摩西告诉我们的那样,那么就是确定无疑的。对有的人而言,相比起上帝的直接启示,就不那么容易坚信不疑地接受那些间接启示。也就是说,事实上,如果没有上帝的帮助和恩赐,一个人是很难完全接受启示的。根据这种论证思路可知,如果没有上帝的恩赐,无论你多么努力你都不能具有“上帝一定存在”这个信仰。如果你要问,我怎么知道我受到了上帝的恩赐呢?答案是:如果你确信上帝存在,你就是受到上帝恩赐了;如果你不确信,你就没有受到恩赐。
尽管这个论证是明显的循环论证,但对大多数信徒来说也足够可信了。无论如何,有很多人不仅相信上帝存在,还相信其他间接命题都是真的: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统治世界,上帝爱人,以及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最好的。这些都是关于现实世界不容置疑的真命题,就像我说太阳晨起夜落一样确定。
信仰不是人类新近的感悟。很可能我们想象中的那对原始人男女已经知道或相信一些事物,类似于今天的信徒那样对信仰有着近乎顽固的确定性。
假设他们已经知道太阳每天升起落下,那么他们也许还知道或更加确信,如果他们不礼拜太阳,太阳就不会再升起了。他们还可能同样确定地相信,如果没有取悦或抚慰好某些神,生命就不能产生(至少人类的生命是如此),而且死亡只会发生在那些触怒了神的人身上。
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理解了神就理解了世界,而且,由于他们与世界、与神的关系,世界就必然是他们相信的那个样子。
“因为我们相信世界就是如此,所以世界必须是我们相信的那样”——这种想法是让无数人感到安适的根源,或许连我们的远古先人也是这样想的,但这种想法也让另外一些人感到不安。原因在于,很久以前(没人知道到底是多久以前),人类开始认为他们的知识和信仰体系对其生命的意义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必须杀掉那些持不同知识、信仰体系的人。这只是为什么知识并不总是让人幸福的原因之一。

知识与幸福
动物似乎没有不幸福的感受,至少不像人类那样会感到不幸福。正如沃尔特·惠特曼在《自己之歌》中写道的:

我想我可以转而同动物一起生活,
它们是如此温和,如此沉默寡言……
没有哪种动物是可敬的,也没有谁会感到不幸福。

人们往往因为知或无知而感到不幸福。无知只有在不被感知时才是极乐状态;人们一旦知晓自己的无知,就不愿意再处于无知当中。对猫来说,这就叫好奇心。对人而言,则是另一种更深层的,甚至是更本质的需要。
只要你意识到自己无知,求知的欲望就会无处不在且无法抗拒。这是人的原始诱惑,无论男女(特别是儿童)都无法长时间克制它。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这种欲望,越喂养、越增长。我们永远不可能熄灭对知识的渴求。而且你越聪慧,对知识的渴求就越强烈。
细节知识本质上不会是贪得无厌的,而且细节知识是通过理解来实现信仰的。因此,唯一能够治愈对知识的无尽欲望的良方就是信仰,上帝的恩赐。
我们的远古先人或许也有类似于原始信仰的信念。无数的近代先人拥有这种原始信仰,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具有原始信仰。然而,现代人能否声称自己对自己所有的知识感到满意,并不需要了解更多知识呢?抑或是对知识的无尽欲望这种病症已经在全球都蔓延开了呢?

本书大纲
本书分为15章。第一章“远古的智慧”从人类有文字的历史开始(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描述了远古帝国时代的人们拥有的最重要的常识,包括古埃及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从本质上讲,这是古希腊思想爆发(公元前6世纪左右)之前人类拥有的知识。第二章是“希腊人的爆发”。本章描述了划时代的事件,并揭示了希腊人的知识是如何影响了其后来的知识进程。
希腊文明被罗马帝国吸收并改造,后者认为希腊人所知的实在是可疑。无论如何,即便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罗马人仍确保了古希腊最重要的知识被保留下来。在第三章“罗马人知道什么”中,我们可以知道,罗马人同样拥有重要的知识,其中有些内容成为今天我们知识体系的基础。
在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沦落为野蛮人的部落组织。第四章“黑暗时代之光”和第五章“中世纪:伟大的试验”讲述了罗马帝国之后的世界。那个时期的生活千差万别,知识体系也是形态各异。特别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一个伟大的统治试验持续了1 000多年,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不过这一试验给未来以深刻的教训。
第六章“‘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讲述的是在被遗忘了数千年后,希腊古典文明被重新发现所引发的知识变迁。本章还向我们展示了人们是怎样尽力理解古代世界,并不断把新发现的知识植入到那些被中世纪打断的文化中,进而把人类思想抛入了当下这个动荡不安的旅程里的。
在1500年左右,世界历史,也即知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人口花了差不多10万年才增长到4亿,也就是1500年左右达到这个数字;而世界人口在未来的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间就会增长差不多4亿。第七章“欧洲的触手”试着解释这个超乎寻常的变化。本章着重强调哥伦比亚的成就,他发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世界,一个正在跟其他世界一体化的世界,而且,这个一体化的进程在未来会更加完善。
人类的进步当然不仅是西方人知识的进步。不过,1550年到1700年,西方人发明了一种很快会普及到全球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正如第八章“科学方法的发明”所说的,除了科学知识,人类还有其他知识。不过,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哪种知识能具有与科学知识分庭抗礼的力量、声威和价值。科学已然成为最具特色的人类活动,也是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数十亿人得以存续不可或缺的工具。
牛顿在1687年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机械运动原理支配世界的思想深入渗透了其后的时代。这一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大幕,与此同时它还是18世纪另一种更具有真实性的革命思想。接下来,第九章“革命年代”论及了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政府构建理念是如何被发现的,它如何引领人们发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最终——或者说近乎最终——能够实现的最好生活。
第十章“19世纪:现代性的前奏”讲述了从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开始的多事之秋,直到1914年那即将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本章讲述了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彻底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由工业革命引起的,至少还部分受到前几个世纪政治革命的影响,正是这些变化开启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已经天翻地覆的全新世界。尽管这些变化的具体实践要到20世纪才能实现,但这种变化的所有要素都能在19世纪的思想中找到根源。
第十一章“1914年的世界”开启了孕育当今新世界的舞台,这个新世界如今已被我们熟知。在那个年代,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都会影响到其他地方,所以毫不奇怪1914年那场战争被称为世界大战。可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为了尚在雏形中的新世界摧毁了秩序井然的旧文明呢?根源不仅在于人类的知识,还在于人的本性。
第十二章“民主的胜利”,第十三章“科学与技术”以及第十四章“艺术与传媒”主要探讨20世纪。这三章论述了人类知识进步的巨大成就,几乎可以算得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约75年时间里发生的第二重大事件。许多在世的人都见证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及其引起的众所周知的巨大变化。或许没有哪个在世的人(包括我)能毫无偏见描述那个辉煌、残酷又充满创造力的世纪[4]。然而,绝大多数读者会理解书中描述的新知识的产生,并肯定它的重要性。
第十五章是“未来一百年”。本章描述了人类知识的许多变迁,并专门描写了那些我认为很可能在2100年之前会被广泛运用的知识。虽然我不能肯定,但本章还是论述了一些在未来100年内可能发生的事。如果这些事确实发生了,就可能进入人类知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列,当然也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1]“黑暗时代”这个术语最初是指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文艺复兴之前整个一段时期,大致是476-1000年。当前“黑暗时代”这个说法在学术界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中世纪前期。——译者注
[2] Naked Ape在英文中有人、人类的意思。——译者注
[3] 1英尺=0.304 8米。——译者注
[4] 指20世纪。——译者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