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書城自編碼: 386266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意]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狄佳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21176257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4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HK$ 153.6
花路
《 花路 》

售價:HK$ 105.6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HK$ 105.6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HK$ 93.6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HK$ 93.6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HK$ 95.8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HK$ 8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1.8
《 艺术的乐趣:如何观看、欣赏、谈论艺术 》
+

HK$ 180.6
《 图像背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探微 》
+

HK$ 485.6
《 西方百年版画艺术: 从丢勒到勃鲁盖尔的蚀刻之美 》
+

HK$ 241.6
《 意大利游记(人文艺术经典译丛 》
+

HK$ 235.0
《 印象派:反思与感知 》
+

HK$ 156.2
《 构图的发现:绘画中的视觉秩序理论(1400—1800)(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
編輯推薦:
★图像、视频创作者不可错过的宝典 焦点、构图、光线、大小、比例、色调……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画面的成败。大量经典图像的对比案例,揭开图像创作的秘密。
★纵览千年图像史,寻找变与不变的创作规律 从洞穴壁画、油画、素描到照片、电影,再到广告、自拍,是什么造就了如今流行的图像和我们的视觉审美。当你拿起手机拍照时,你的心理和15世纪的人并无不同。
★进入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大师课 凡·高、塞尚、小津安二郎、斯皮尔伯格……阅读本书,仿佛进入古往今来一流艺术家的工作室,在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中,学习大师的创作技巧。
★500张跨时代跨媒体的代表性图片,开启奇妙的艺术之旅 从提香的画作到杜嘉班纳的广告,从《最后的晚餐》到库布里克的《闪灵》,作者从绵延数千年的图像史中精选500张图片,引导读者在图像的历史中巡游,享受极致的视觉盛宴。
內容簡介: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入学考试推荐用书!创意型工作者不可错过。
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
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關於作者:
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Riccardo Falcinelli)
1973年出生
平面设计师,设计理论家
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后,毕业于罗马大学意大利文学专业。曾为意大利多家出版社策划和设计书籍。自2012 年起,在罗马工艺美术高等学院教授感知心理学。
其著作《视觉设计的便携式批判》令人将其视为对当今设计最具独特理念的人物之一。
目錄
一 空间
正中央的力量
外围的吸引力
二 形
矩形的胜利
黄金矩形与工业比例
金色心理边框
深渊迷雾
三 感知
印象派的手臂
门与肖像画
意外访客
四 机制
路、布、刀、枪
树的推力
焦点的发现
五 拓扑结构
重力来自观看者的眼睛
天使与恶魔的方向
关于对角线的许多争论
六 构图
盆盆罐罐的形而上学
总体观感理论
地平线规则
希区柯克的天平
小鹿需要空间
记者的膝盖
七 媒介
面孔的尺寸
剪刀的审美感知
斗牛士的命运
如何构建“天堂”

注释说明
图片索引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內容試閱
在透视法出现之前,几千年来,画面上的重要景物在尺寸上总是更大;而在透视法中,景物的尺寸完全取决于它与消失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中世纪的画从神学角度考虑,圣母更加重要,因此画中圣母会比其他圣人尺寸更大;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与观众距离越近的,尺寸就越大,就像照片中的情况。
透视这项发明极为成功,没过多长时间,它就成了思考图像的唯一方式。人们觉得这种方式更加自然、更令人信服、更加科学。不过,回首往事就会发现,透视机制其实也带有文化色彩,绝非中立。“站在画前,就像站在窗前”,这个要求本身已经包含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绝对不可低估。为了解释这一点,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戏剧。
1545 年,建筑师、理论家兼作家塞巴斯蒂亚诺·塞利奥(Sebastiano Serlio)根据透视原理订立了舞台天幕的制作规则,该规则一直沿用至19 世纪。
之前已经说过,透视体系假设消失点与观察点相对应。但是,在剧院中,只有一个点能符合要求。这个点不在池座区、不在楼座顶层,也不在台侧包厢。它在楼座区中央主包厢。只有在这个高于地面的中央点上,天幕的视觉错幻才最为逼真。能坐在这里的,当然也是最重要的观众,如某位亲王。总之,想要最大限度地享受此类布景,必须与它保持特定角度;这样的人,要么是社会名流,要么能挥金如土。可见,利用透视法来再现真实世界,这种手段本身并不具有中立或自然属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观视时使用两只眼睛,而不是一只。而透视这种人造机制,其视觉效果基于单眼所见,因此必须对观察者的目光进行高低等级区分。所以我们说,透视是一台文化机器,是诠释事物的一种方法。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1930 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将透视称为一种“象征形式”。用现代话语来解释,可以将透视视为一种媒体,它站在特定立场上,传达特定信息。这信息也包括:某些观众比其他人更重要。
透视机制看上去老旧过时,但其实并非如此。与任何领域一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1938 年,20 世纪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巧用一点透视表现电流。电线杆被幻化成工业时代的图腾,给人带来既震慑不安又熟悉温馨的感觉。观察这张照片,电线与消失线重合,甚至可以说,电能本身划出电线的痕迹,冲向照片中间。像是铁轨,疾驰的列车不给人下车的可能。这就是乡村世界为进步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们把“尽可能接近人眼所见”当作标准,那么,毫无疑问,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呈现体系中,最有效的就是透视。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之前数千年里人们不需要透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没有发明电影”是一样的。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现在已经无法想象,缺少“逼真”图像的生活会怎样。不过,我们必须厘清历史的先后顺序:文艺复兴时期,发明了透视绘图法,奠定了当今观视角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摄影术,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图像标准。于是,回看历史,在我们眼中,15 世纪的绘画比之前的拜占庭圣像画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此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工具,需要通过这些工具来展现自己的世界观。新工具的出现,也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透视原理也是如此,前后涉及一系列事件。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自中世纪后期以来,教宗和皇帝不再独享权力,新兴商人和银行家阶级要求拥有自己的文化空间,于是开始大力赞助艺术。他们心态务实,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如此。对“逼真”的渴望很可能源于这一历史局势。如果想要还原具体、逼真、可期的现实世界,透视无疑是理想方式。
但是,除这一假设之外,透视法的出现可能还与其他一些关键史实有关。第一个千年之际,一些探讨光学问题的书籍已经由中东传入,主要是海什木(Ibn al-Haytham)关于人眼内部投射成像的一些想法。正是他最早明确提出了光线可视理论。自那时起,视觉原理成为科学讨论的中心。12世纪末发明了眼镜,放大镜得到普及,人们能够通过滤镜来观察事物。这一情形可能引发了关于“观视”动作本身的一系列实践与哲学思考。此外还有一点:14 世纪末,私人建筑开始使用玻璃窗。玻璃窗很新潮,也是奢侈品。即便到了16 世纪,人们也只会在最重要的房间里使用它。如果主人长期离家,就会把玻璃取下来妥善保管。总之,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多种光学装置,它们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