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当代昆剧创作研究(1949-2021)

書城自編碼: 38602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丁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201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9.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售價:HK$ 58.8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售價:HK$ 46.8
明史讲义
《 明史讲义 》

售價:HK$ 105.6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售價:HK$ 70.8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售價:HK$ 47.8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17.6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售價:HK$ 70.8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9.4
《 中国当代戏剧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
+

HK$ 52.5
《 儿童戏剧教育系列·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肢体与声音口语的创意表现 》
+

HK$ 202.2
《 评剧经典老唱腔200段 》
+

HK$ 131.8
《 舞台人物服饰造型设计基础 》
+

HK$ 171.1
《 三十年细说从头:(上下册) 》
+

HK$ 93.8
《 单读29:当代剧作选——今天全部停止 》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涵盖昆剧创作史(1949-2021)和昆剧创作理论的专著,分为“当代昆剧创作总论”“传统剧目新创作:旧剧目与新时代”“新编古代戏:旧题材与新观念”“现代戏与实验作品:旧形式与新内容”和“昆剧舞台创作专论:旧传统与新美学”五个章节。
本书从整体上对当代昆剧创作进行理论概括,从学理上阐述了“昆剧传统”的概念及其部分组成;并论述了戏曲导演制并非昆剧发展的历史必然,也不是当代昆剧创作的方式,不能以“导演排戏”完全取代“艺人捏戏”的创作方式,应该保持二者共存;后提出了“后昆曲剧场艺术”的概念,对其产生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征与创作宗旨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述。
關於作者:
丁盛,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著《当代昆剧创作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第十四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第二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论文三等奖(2013),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2010)。
目錄
目录
001 前言
001章 当代昆剧创作总论
001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三个阶段
002一、短暂复苏:1949—1976
007二、平稳发展:1977—1999
011三、全面复兴:2000—2021
016第二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
017一、古今问题:昆剧传统与现代化
025二、中西问题:“戏曲化”与“话剧化”
029三、主导问题:国家主导与民间倡导
034第三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观念与形态
034一、主流观念:传统与现代结合
039二、非主流观念:整旧如旧与实验探索
046三、艺术形态: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050本章小结
052第二章 传统剧目新创作:旧剧目与新时代
052节 传统剧目新创作述论
052一、搬演方式:折子戏与本戏
057二、文本整编:整理与改编
061三、演剧空间:西式与中式
064四、舞台呈现:现代化与变异
066第二节 《十五贯》的新创作
067一、《十五贯》艺术成就平议
072二、“十五贯”模式及其影响077三、《十五贯》历史地位再议
082第三节 《牡丹亭》的新创作
082一、全本《牡丹亭》之前
090二、从全本《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105三、青春版《牡丹亭》之后
115第四节 《长生殿》的新创作
115一、三种类型
118二、文本与主题
124三、导演观念与舞台处理
129四、舞台美术的变化
133本章小结
135第三章 新编古代戏:旧题材与新观念
135节 新编古代戏创作述论
135一、题材与类型
141二、古代题材与现代意识
144三、文体与结构
145四、曲牌与联套
147第二节 郭启宏的新编昆剧创作
148一、“一剧一论”:确立一种新型史剧观
153二、“人”的发现:诠释历史人物的新视角
157三、“向内转”:形式与手法的共同趋向
163第三节 张弘的新编昆剧创作
163一、《白罗衫》解析
167二、《红楼梦》折子戏
173三、“人在旅途”三部曲
178四、文人情怀与艺术追求
182第四节 罗周的新编昆剧创作
183一、题旨与人物
187二、“新杂剧”与折子戏
192三、排场与曲牌联套
197本章小结
199第四章 现代戏与实验作品:旧形式与新内容
199节 21 世纪之前的昆剧现代戏201一、文本与音乐
205二、表演与舞台呈现209三、时代评价与生命力
212第二节 21 世纪以来的昆剧现代戏
212一、题材与文本的转向
217二、现代意识与手法的融入
223三、现代戏的瓶颈与可能性
230第三节 实验作品:“后昆曲剧场艺术”
231一、概念与作品
234二、从文学剧本到剧场文本
242三、解构、拼贴及其他手法
244四、“评议”与自我表达
249本章小结
250第五章 昆剧舞台创作专论:旧传统与新美学
250节 当代昆剧导演流变述论
251一、导演来源:从行内到行外
255二、创作重心:从表演艺术转向总体呈现
260三、“导演的戏曲”:昆剧发展的历史必然?
264第二节 当代昆剧表演创作述论
265一、模式与观念
269二、方法与实践
275三、成就与问题
279第三节 当代昆剧音乐创作述论
281一、依古:遵循传统技术法
287二、折中:破套存牌法
294三、长短句:乱套弃牌法
298第四节 白先勇与昆剧舞台美学的拓展
298一、“昆曲新美学”之概念
302二、“昆曲新美学”之实践
307三、“昆曲新美学”之辨析
311本章小结
312结语
319附录一:顾笃璜的昆剧传承观
340附录二:当代昆剧创作一览表(1949—2021)
369参考文献
379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昆剧(亦称昆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剧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标志着昆剧艺术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也意味着昆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当前昆剧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抢救、保护与继承遗产,确保昆剧遗产能够按本真态传承下去。做好昆剧传承的同时,也需要有新的创作,正是历代文人、艺人的共同努力,才留下了包括剧本、曲谱与场上表演艺术在内的丰富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昆剧创作之路,过程曲折,成果丰硕,问题也有不少。对于该如何进行昆剧创作,创作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主张恪守传统,有的主张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有的主张传统为体、现代为用,有的主张实验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昆剧艺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创作观念?它们又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评价这些观念主导下的当代昆剧创作?放眼昆剧发展史,当代昆剧创作有何贡献?要回答这些问题,需从影响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主要观念入手,对昆剧创作涉及的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与美学观念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分析代表性剧目的创作得失,揭示不同创作观念背后的深层动因,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当代昆剧创作的发展路径、历史贡献与问题所在。
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当代昆剧创作研究(1978—2014 )》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性的初步研究。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论文以昆剧文学创作为主,以舞台创作为辅,较少涉及音乐与表演创作,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书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以剧目为纬、以创作流程(剧本创作—舞台创作)为叙述逻辑,在三个方面进行拓展与深化:一是拓展当代昆剧创作研究的时间范围,从1978—2014 年(36 年)扩展为1949—2021 年(72 年);二是拓展昆剧文学研究的基本面,从张弘、郭启宏、曹路生等代表性剧作家,延伸至罗周、王焱等中青年剧作家;三是增加昆剧舞台创作专题研究,包括导演创作、表演创作、音乐创作与舞台美学等方面。由此形成了目前的五章内容,按论述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总论(宏观研究)——分论(具体研究)——专论(专题研究)。
章为当代昆剧创作总论,首先梳理当代昆剧创作三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接着探讨影响当代昆剧创作的三个基本问题(中西问题、古今问题、主导问题),继而辨析当代昆剧创作的三种观念(恪守传统、传统与现代结合、实验探索)与三种艺术形态(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从宏观方面为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第二至第四章为不同类别剧目创作的分论,即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与实验作品的创作研究,包括文本、表演、导演、舞台美术等几个方面和少量音乐创作研究。新编古代戏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而不是舞台呈现,因此第三章只研究昆剧文学创作,不含表导演与舞台美术。对昆剧文学创作的研究,放在当代戏剧发展的整体语境下,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戏剧文学角度出发,考察剧本的文学性、艺术性与思想性;二是从昆剧场上艺术的要求出发,考察剧本的体制、排场与曲牌联套,以及昆剧文学与场上表演的关系,以区别于一般戏剧文学研究。
第五章为舞台创作专论,从导演(含舞台美术)创作、表演创作、音乐创作与舞台美学四个方面对当代昆剧的舞台创作进行专门论述。昆剧导演(含舞台美术)创作研究,从梳理昆剧导演的来源入手,考察导演创作重心的变化、对舞台美术的依赖及美学观念上的误区,进而探讨“导演的戏曲”是否为昆剧发展的历史必然这个较少论及的问题。昆剧表演创作研究,从梳理当代昆剧创作的两种模式——即艺人捏戏与导演排戏入手,分析两者在创作观念上的区别,继而考察立足行当、跨行当和向其他剧种借鉴等不同路径下的创作实践,后探讨当代昆剧表演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昆剧音乐创作研究,得到了浙江传媒学院刘志宏教授的大力协助,我们共同商定好写作思路与论述框架后,从古代曲家们归纳的“倚声填词”和“依字行腔”的原则出发,考察不同创作类型的具体做法,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文乐关系,考察曲牌、曲牌联套与剧情的关系;二是唱腔设计,考察其是否遵循昆曲腔格的既定技术指标。昆剧舞台美学研究,主要考察当代昆剧舞台美学的新拓展——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从
“昆曲新美学”的概念内涵与创作实践出发,对照昆剧传统与昆剧美学,指出以“古典为体、现代为用”为核心的“昆曲新美学”不是新的昆曲美学,而是一种新的舞台美学,不仅适用于昆曲,也适用于其他戏曲剧种。
为了便于论述,以及避免歧义,在此对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做出界定:
1. 昆剧。我们习惯将昆剧与昆曲并称。广义的“昆曲”包含“昆剧”的概念,两者又各有侧重。“昆曲”包括清曲与剧曲。“清曲”乃文人雅士清工为之,“剧曲”既可作场上表演,也可作清工曲唱。“昆剧”侧重场上搬演,唱的“曲”是“剧曲”。本课题所论之“昆剧”指场上搬演的“昆曲”,根据需要有时也以“昆曲”来指称“昆剧”。
2. 昆剧创作。昆剧创作有传统剧目新创作与新编作品两大类,前者是旧本新演,后者为新编新创。传统剧目的传承演出不在创作概念之列,若在前辈艺人传承下来的表演外有改动与新创部分,则属于传统剧目的新创作。
3. 剧目类别。《中国昆剧大辞典》将昆剧剧目分为传统剧目、新编新排剧目两类,《上海昆剧志》分为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剧目、移植剧目、现代戏四类。按这样的分类进行当代昆剧创作研究,会产生一些困扰。如《牡丹亭》《长生殿》的新创作,他们既是传统剧目,又是整理改编剧目,归到哪一类进行讨论合适?分类不当,不仅不利于研究,还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为此,需要对剧目重新分类。本书的分类原则是:将每一个剧目归入合适的类别,且一个剧目只归入一个类别。按此原则,将昆剧创作分为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实验作品四类。传统剧目新创作,指元杂剧、南戏与明清传奇与昆剧舞台上曾经演出的各类剧目(含时剧、武戏、灯彩等)的新创作,即包括文本的整理改编,又包括作曲与唱腔设计,还包括舞台呈现的二度创作。新编古代戏,指完全新创,或依古代故事与小说创作,或从其他剧种改编、移植过来的古代题材剧目。现代戏,是指以1911 年辛亥革命以来的现代历史和生活为题材的新编戏,这是区别
于传统戏和新编古代戏的一种戏剧类型。实验作品,指新世纪后出现的融入昆剧元素、具有后现代戏剧特征的当代剧场艺术作品,具体来说,主要是荣念曾和柯军主导的系列实验作品。
4. 研究地域范围。本课题以中国内地的昆剧创作为研究对象,除实验作品因其特殊性涉及香港进念·二十面体外,其余均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昆剧创作。
5. 昆剧院团名称与简称。当前八大国有昆剧院团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的。在七十余年中,不少剧团历经撤销、重建与多次更名,如浙江昆剧团前身为1956 年更名的浙江国风昆苏剧团(再之前为国风昆苏剧团、国风苏昆剧团)。又如湖南昆剧团,其前身为1960 年成立的湖南省郴州专区湘昆剧团。1964 年更为“湖南省湘昆剧团”。1966 年更名为“湖南省昆剧团”。1969 年“文革”期间被彻底“砸烂”,剧团解散。1972 年恢复郴州专区湘昆剧团。1984 年更名为“湖南昆剧团”。1998 年更名为“湖南省昆剧团”。几十年来,剧团更名过程复杂,若对某个院团不同时期的创作与其名称一一对应,不作说明的话,容易混淆与引发误解。考虑到本课题不是做昆剧史研究,所以除非必要一般以当前院团名称(或简称)来替代其历史上的不同名称。与此同时,为了行文简洁,在需要使用院团简称时,依业内习惯将上海昆剧团简称为“上昆”、江苏省苏昆剧团(1977 年之前包括南京与苏州两个团)简称为“江苏苏昆”、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含1977 年以后的江苏省苏昆剧团)简称为“苏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前身为1977 年成立的江苏省昆剧院)简称为“省昆”、浙江昆剧团简称为“浙昆”、永嘉昆剧团简称为“永昆”、北方昆曲剧院简称为“北昆”、湖南省昆剧团简称为“湘昆”、昆山当代昆剧院简称为“昆昆”。
此外,在本书正文之外收入两个附录。
一是论文《顾笃璜的昆剧传承观》。当前各大昆剧院团重要任务是保护、传承昆剧遗产。真正意义上的昆剧遗产,就是经“传”字辈老艺人传承下来的几百出传统折子戏。这些传统折子戏是昆剧表演的范本,也是当代昆剧表演创作的基础与重要参照,其中蕴含着昆剧的表演方法、技巧、原则与美学追求。对于如何做好昆剧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如何认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顾笃璜有许多思考,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与方案,遗憾的是至今仍未受到昆剧界与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为此,笔者择其要点总结论述,附于正文之后。
二是《当代昆剧创作一览表》(1949—2021),按传统剧目新创作、新编古代戏、现代戏与实验作品四类分别制表,以供读者查阅。这个一览表根据现有昆剧志书、辞典、史著、论著、传记、报刊与互联网资料整理辑录而成,估计会有漏掉的剧目。此外,有些剧目主创不清楚,有些剧目创作年份不清楚,还有些剧目不同文献记载的创作年份不同,笔者也曾请部分院团帮助校核,但因其本身资料档案不全等诸原因未能如愿,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择一相对可靠年份辑录,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方家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