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
內容簡介: |
异味污染是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投诉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异味污染研究起步较晚,污染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形势严峻。《环境异味污染分析与控制》作者团队自本世纪初开始,长期致力于典型环境异味污染的分析控制研究,包括异味污染的仪器-嗅觉联用评价、污染溯源解析、关键致臭物质与致臭机制、源头减排和高级氧化控制等领域。《环境异味污染分析与控制》共8章,内容包括异味污染的来源与分类、分析评价与扩散模拟、管理控制和净化治理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以作为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异味污染监测控制领域的研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参考用书。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异味污染的基础概念 11.2 异味污染的危害 21.2.1 异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21.2.2 异味污染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41.2.3 异味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1.3 异味污染的特点 51.4 异味污染的研究发展历程 5参考文献 8第2章 异味污染的来源与分类 92.1 异味污染的来源 92.1.1 自然污染源 92.1.2 人为污染源 92.2 异味特征的分类 122.2.1 直接比较描述法 132.2.2 气味轮图法 132.3 异味物质的分类 17参考文献 19第3章 异味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 203.1 异味样品采集方案 203.1.1 采样目的 203.1.2 背景调查与资料收集 203.1.3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点的布设 213.1.4 无组织排放源采样点的布设 223.1.5 环境空气采样点的布设 243.1.6 采样时间与频次 263.2 异味样品采集方法 263.2.1 直接采样法 263.2.2 富集采样法 293.3 异味采样的仪器装置 333.4 异味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343.5 异味样品的前处理 343.5.1 直接采集样品的前处理 343.5.2 溶液吸收样品的前处理 353.5.3 吸附型填充柱采集样品的前处理 353.5.4 反应型填充柱采集样品的前处理 36参考文献 36第4章 异味污染感官分析 384.1 嗅觉感知基本原理 384.2 异味感官分析基础知识 404.2.1 嗅觉阈值 414.2.2 嗅觉疲劳与嗅觉适应 414.3 嗅觉分析指标体系 424.3.1 强度 424.3.2 厌恶度 434.3.3 频率 434.3.4 持续时间 434.3.5 位置 444.4 异味强度 444.4.1 阶段法 444.4.2 参考基准法 464.5 异味浓度 474.5.1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484.5.2 动态稀释嗅辨仪法 504.6 嗅觉阈值 554.7 愉悦度 564.8 气味可接受度 564.9 气味不满意率 57参考文献 57第5章 异味污染仪器分析 595.1 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595.1.1 气相色谱法 595.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655.2 气相色谱-嗅觉仪法 66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675.4 分光光度法 695.5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法 705.6 气体传感器检测法 715.7 常见异味物质的仪器分析方法 745.7.1 挥发性有机异味物质 745.7.2 氨与脂肪胺 785.7.3 含硫异味物质 805.7.4 挥发性脂肪醛 81参考文献 82第6章 异味污染扩散评价技术 836.1 异味污染扩散的基本理论 836.1.1 大气层结构 836.1.2 主要气象要素 836.1.3 大气稳定度 866.1.4 大气湍流 876.2 高斯扩散模式 886.2.1 高斯扩散模式的基本假设 886.2.2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896.2.3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906.2.4 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916.2.5 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916.2.6 高斯扩散模式的适用范围 946.3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956.3.1 封闭型扩散模式 956.3.2 熏烟型扩散模式 956.4 面源污染物扩散模式 966.4.1 简化为点源模式 976.4.2 窄烟流扩散模式 986.5 异味污染扩散模型 996.5.1 AERMOD模型 996.5.2 ADMS 模型 996.5.3 CALPUFF模型 1006.5.4 AUSTAL模型 1006.5.5 ModOdor模型 1006.6 峰均值因子与AODM模型 1016.6.1 峰均值因子 1016.6.2 AODM模型 102参考文献 103第7章 异味污染管理控制政策与标准 1057.1 异味污染管理控制政策标准制定方法 1057.2 欧洲异味污染管理控制政策与标准 1087.2.1 英国 1087.2.2 德国 1097.2.3 奥地利 1097.2.4 意大利 1107.2.5 法国 1117.2.6 荷兰 1127.3 美洲异味污染管理控制政策与标准 1137.3.1 美国 1137.3.2 加拿大 1137.4 亚洲异味污染管理控制政策与标准 1147.4.1 中国 1147.4.2 日本 1177.4.3 韩国 1197.5 大洋洲异味污染管理控制政策与标准 1197.5.1 澳大利亚 1197.5.2 新西兰 120参考文献 120第8章 异味污染净化控制技术 1228.1 吸收法 1228.1.1 吸收过程 1228.1.2 吸收理论 1248.1.3 吸收速率方程 1248.1.4 吸收塔 1268.2 吸附法 1278.2.1 吸附原理 1278.2.2 吸附平衡 1308.2.3 吸附等温线 1318.2.4 吸附剂 1388.3 燃烧法 1398.3.1 直接燃烧法 1398.3.2 热力燃烧法 1408.3.3 催化燃烧法 1408.4 催化法 1418.4.1 催化原理 1418.4.2 催化剂 1438.5 生物法 1458.5.1 生物法基本原理 1458.5.2 生物法处理工艺 1458.6 等离子体法 1468.6.1 等离子体法基本原理 1468.6.2 等离子体法技术类型 1478.7 高级氧化法 1478.7.1 臭氧氧化法 1488.7.2 芬顿氧化法 1488.7.3 过硫酸盐氧化法 149参考文献 149附录 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