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HK$
197.3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HK$
74.8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新书亮点:
孙健忠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前主席,全国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一级作家。从1956年发表处女作《小皮球》以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甜甜的刺莓》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醉乡》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长篇小说奖,《留在记忆里的故事》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积累了相当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体。作为老一辈作家中的知名人物,湘西文学中的重要人物,孙健忠被评为是“沈从文以后最为重要的湘西作家之一”。他所书写的湘西和沈从文的“诗性湘西”不同,被称为是“魔性湘西”,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孙健忠被誉为“土家族文人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整个文学生涯中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土家族”身份,“作品向上,而作家向下”,将文学的高山与土家族的泥土深刻地结合在一起,亲身深入武陵山区,行程万里,历时五十多天,真诚地书写下酉水两岸曾经发生过的湘西记忆,写就了这本《风雨武陵山》。 本书是孙健忠先生的最后一部作品,属收山之作。 本书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记录和书写了民国时期湘西地区的地方武装的故事,以众多小人物为切入点,人物特色鲜明有趣。“清朝秀才”师兴吾为从边棚散匪手中守住乡亲的一亩三分地弃文从武。“三马星
|
內容簡介: |
孙健忠的《风雨武陵山》以解放前湘西龙山和永顺的几支地方武装为创作原型,写湘西老百姓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生存抵抗,写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生生死死,这些地方武装,有严明纪律,有血肉性情,有家国情怀。一座座大山压在这些比兹卡(今土家族)的山民身上,一重重的绝境誓要夺走他们的一切包括生命。可即便如此,他们仍怀着乐观、忠义、勇气和家国情怀战斗到寒冬的最后一刻。那轮新鲜的太阳终于在武陵山的天际再度升起。
|
關於作者: |
孙健忠(1938——2019)
孙健忠,湖南乾城(今吉首)人,土家族。湖南省作家协会前主席,全国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一级作家。1956年发表处女作《小皮球》,早期创作有《五台山传奇》《铁山儿女》《风呼火啸》《娜珠》等作品。20世纪70年代后期,孙健忠的创作艺术走向成熟,一系列重要作品诞生,《甜甜的刺莓》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醉乡》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长篇小说奖,《留在记忆里的故事》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80年代中期以后,孙健忠将湘西土家族文化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创作出了《舍巴日》《猖鬼》《死界》等作品,将土家族文人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被誉为“土家族文人文学的奠基人”。
《风雨武陵山》是孙健忠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
|
內容試閱:
|
回到二梭,瞿伯阶组编一个连,交胞弟瞿兴瑾带着。自己只留下长枪十条,短枪两把。王吉安是瞿伯阶的结拜兄弟,依照瞿伯阶的办法,也组编一个连,由儿子王家仁带着。
他们前往的目的地是沅陵,在那里向顾家齐的师部报到。沅陵系湘西门户,在酉水和沅水交汇处,是沅水上游的大口岸。此时正是涨水季节,他们包下两条大木船,顺流而下,两三日可到。
瞿伯阶、王吉安特意来到里耶酉水岸边,为胞弟、儿子及众家弟兄送行。瞿伯阶一再对胞弟和干儿子叮咛:“到了前线,要听从长官指挥,英勇杀敌,切莫记挂家中。一定要为龙山争光,为毕兹卡争光。”
这些长年生活在高山丛林中的后生,从未见过大江大河,更没坐过木船。水上生活使他们倍感新奇有趣。木船飞速行驶,两岸景物不停地转换,一会儿是寨落,一会儿是山丘,一会儿是丛林。年长的“舵把子”稳稳地扳舵,让木船始终不偏离河中的航道。酉水滩多水急,下滩时,河水哗哗地溅上船来,浇湿他们一身,吓得他们哇哇叫喊。他们都是所谓的旱鸭子,全然不识水性,万一船翻了船沉了咋办?
年轻的“拦头”(水手)双手握着长竹竿,纹丝不动地站在船头,一路安慰他们:“好生坐稳,不要怕,没有事的。”过滩以后,他放下长竹竿,双手合成喇叭,轻快地唱起船歌:
河神在上哟,
指引我们啰。
稳稳过滩哟,
心平水平啰。
“酉水,这条大河为什么叫酉水?”一个后生发问。
“一个酉字,左旁加三点水,是个什么字?”“拦头”反问。
“酒字。”一个稍有文墨的后生回答。
“对了,它是酒河,一条淌酒的河,祖先们刚开发里耶时,大河里的确流的全是美酒佳酿。”
一个后生为好奇心驱使,掬起一捧河水,放进嘴里尝尝。
“是包谷烧,好大的劲火,哈哈。”他说。
船上一片笑声。
两天多水程,午后时分,“拦头”告诉大伙:“沅陵的小西门码头快要到了。”
“听说沅陵是个花花世界,热闹得很。”瞿伯阶胞弟瞿兴瑾说,“我们在这儿好生玩两天,看看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要得。”王家仁说,“听说这儿吃的穿的住的都跟我们大不相同。天一黑,也不点灯,满街亮堂堂,分不出日夜。”
“我想吃一碗这儿的包面(馄饨)。”
“我也想,不是一碗,是五大碗。”
木船在小西门码头靠岸起坡。瞿兴瑾一看,觉得不对了。码头上站满一排排荷枪实弹、身着黄军装的国军,个个脸色凝重,如临大敌一般。瞿兴瑾好生怪异,他问王家仁:“他们是来迎接我们,还是来看押我们?”
“也许更糟。”王家仁说。
“大家注意,”一个国军上尉敞起大喉咙说,“上峰有令,人一个接一个上,枪支留下,不准带走。上岸以后,排成双行,跟我们走,到了地方,长官还要训话。”
“这不是缴我们的枪吗?”王家仁说。
“凶多吉少,凶多吉少。”瞿兴瑾说,又转脸问一个押着他们的少尉军官,“不是说先去顾家齐师长那儿报到,而后送我们去前线打日本鬼子吗?”
少尉军官不予理睬。
他们一个接一个上岸,又一个接一个放下枪支,赤手空拳排成双行,如鸭客赶鸭似的,被驱赶到城外一片荒郊地。
“立正!”那国军上尉站在土丘上,威严地喊着口令,“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现在开始点名。”
他拿出一个名册,翻开,依次叫着。
“瞿兴瑾。”
“到。”
“王家仁。”
“到。”
在点名过程中,王家仁发现,土丘旁边,拿油布掩盖了三挺轻机枪,亮闪闪的枪口从油布下露出来,正对准他们。没有错,点名结束,那国军上尉右手一挥,油布被揭开,三挺轻机枪就发出怒吼,“突突突”,喷出一串串死神奉献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