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春水

書城自編碼: 385479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都市
作者: 徐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635054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HK$ 118.8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HK$ 81.6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HK$ 93.6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售價:HK$ 117.6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售價:HK$ 95.8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人生幸好有快乐(一代大师梁实秋至诚分享八十余年的快乐哲学!) 》

售價:HK$ 64.8
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格致人文)
《 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格致人文) 》

售價:HK$ 141.6
女子运动术(维持肌肉是更高级的抗衰!变瘦的同时有效增肌,成为更好的自己!)
《 女子运动术(维持肌肉是更高级的抗衰!变瘦的同时有效增肌,成为更好的自己!)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7.0
《 魔都 (疾风暴雨中的人性光芒或缺陷,《魔都》续写《上海霓虹》) 》
+

HK$ 113.1
《 重启时光的女孩(上下) 》
+

HK$ 56.6
《 重启时光的女孩.上 》
+

HK$ 56.6
《 重启时光的女孩.下 》
+

HK$ 61.4
《 比真实更真 》
+

HK$ 60.5
《 最爱你的那十年 》
編輯推薦:
赵丽宏、杨扬、薛舒 热荐
20世纪上海的沧桑历史
內容簡介:
在这个多卷本的长篇小说里,有许多人物、许多挣扎、许多欢愉和泪水、许多肌理与细节。在时代的投影下,大楼这个多棱镜,折射出大千世界、社会人生、芸芸众生无穷的聚散枯荣、哀愁喜乐,从而生动呈现出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特有的生活轨迹和富含质感的原生状态,揭示从农耕社会融入都市社会,在现代契约经济社会的矛盾性、艰巨性和种种挫折阵痛,痛苦与迷惘,挣扎与奋进,既闪现人性的光芒,也挑战其弱点。
關於作者:
徐策,上海人。上海广播电视台一级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担任《上海电视》《每周广播电视》等报刊执行副主编、主编。发表中短篇小说《冬夜》《有四棵树的秋景》《离婚》《9平方》等,出版多卷本长篇小说《上海霓虹》《魔都》。
目錄
引子
上部
章1. 防空洞
泥砖“ 棺材”
第二章1. 缝纫间
出事了
第三章1. 太平间
不速之客对弈
第四章1. 师徒
国手之死
第五章1. 假山
塌方叫天不应, 叫地不灵
第六章1. 陪护
门里门外传呼电话
第七章1. 痊愈
遇见
第八章1. 桥
瑜荪
第九章1. 箱子间之争
富阿婆斗法
第十章1. 窦婉芷
煤气灶前老崔
第十一章1. 登门拜访
英国老太
第十二章1. 劝导
访病信
第十三章1. 晨昏之间
电梯旁
第十四章1. 老屈
女画家的房间
第十五章1. 田野
给叔叔的信
第十六章1. 灼热之夏
第十七章1. 铁路
绿皮车厢
第十八章1. 沸腾的墓场
信徒曾翠玉
第十九章1. 灵歌
苏州河之波
第二十章1. 过继
靶子山
第二十一章 1. 礼拜六
景萱

下部
章1. 秉逊归来
安东尼奥尼
第二章1. 桥头
忧喜参半
第三章1. 夜未央
北大荒
第四章1. 翻盘
十月
第五章1. 大游行
三姊妹
第六章1. 转折点
一纸文书
第七章1. 过堂
恨悠悠
第八章1. 死
北方以北
第九章1. 加层
2.“ 流水席”
第十章1. 契阔
尾声
內容試閱


赵丽宏

我小时候住在苏州河南岸,河对岸的河滨大楼,是当时上海的公寓楼。这幢由犹太人沙逊建造的七层楼公寓大楼,占地超过一个足球场,曾被誉为“亚洲公寓”。童年时代,我无数次眺望这幢大楼,也曾无数次经过它面向苏州河的显赫大门,好奇地往里窥望,看不真切,是一个神秘幽深的世界。我没有机会走进这幢大楼,但这幢巨大的楼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谜。
近,读了徐策的长篇小说新作《魔都》。这部小说像一幅篇幅浩繁的工笔长卷,精细生动地剖露了苏州河畔的一段历史,为我解开了河滨大楼之谜。《魔都》是徐策长篇三部曲的第二部,这个长篇三部曲,就是围绕着河滨大楼来写的。部《上海霓虹》,写的是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魔都》写的是六十年代中期,也就是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这是一部有着极其鲜明特色的海派长篇,小说中的情节描述、人物对话,有明显的上海腔。小说的叙述风格,绵密周到,不厌其烦,如评弹说书,细流涓涓不绝蜿蜒;如苏绣织锦,针线密集百色交汇;也像无微不至的工笔线描,不仅把复杂的故事情节交代得滴水不漏,也把人物的音容和内心刻画得细致入微。作者不慌不忙地讲着他的故事,读者却不会嫌其繁琐絮叨,因为,这些精微的描述,剖析人性,关乎生死,无不紧扣着人物跌宕的命运。小说如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徐徐缓缓地展开,引人入胜,让读者随着这些带着上海味道的文字,走进河滨大楼,窥见大楼里的杂色人生,见识那个匪夷所思的时代。
小说中,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几代人在这个时代中的挣扎沉浮,汇聚在一幢大楼里。河滨大楼里的人物形形色色,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情。有住在豪华套房里的富商、高官、外国侨民、医生、名演员、围棋国手、大学教授、摄影师,也有住在辅楼小屋中的娘姨、帮佣、裁缝、富人的乡下穷亲戚。特殊时期,大楼里的所有居民命运都遭突变。在喧嚣混乱中,人性扭曲,河滨大楼像一个超级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超出现代人想象的人间荒诞剧。
读《魔都》时,我想起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诗。他访问美国,在纽约的摩天大楼外面遐想,大楼的每间房间里正在发生什么?他在诗中想象自己劈开了一幢大楼,使里面的每一间房间都暴露无遗,暴露的瞬间,呈现的是一片泛滥的欲望之海。这是诗人的幻想。《魔都》中的河滨大楼,也像是一幢被剖开的建筑,所有曾经私密的房间都公之于众,但这种公开,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漫长的时代。每个房间里发生的故事都不一样,每个房间的主人都无法掩藏自己的隐私。马雅可夫斯基刀劈摩天楼,表达的是对西方生活的鄙夷,而徐策的小说对河滨大楼的剖露,则是折射了一个时代深刻的悲哀。
《魔都》为读者展现的,并非都是世道的灰暗和人性的扭曲;人间的情爱,人心中对美好的憧憬和追求,在艰难时世没有被扼杀淹没,很多这样的细节,如珍珠嵌在混浊的泥流中。小说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祖鸿和娇鹂,他们的恋爱经历了辛酸曲折的过程,却不乏人性的亮色。竟然还有这样的景象:“外面铜鼓咚咚敲……但关上窗子,窗帘一拉,并不妨碍老婆婆与儿女们用喷银的茶壶,煮上一壶格雷爵士红茶,细细一注,咕噜噜泻入骨瓷杯里,喝下午茶。母女们交流,只说英语……”
医院、大学、里弄居委、宾馆、商场……在小说中,建筑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魔都》中的河滨大楼,在作者的笔下发出奇妙的喘息。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的活动,小说中不时会出现对建筑风格的描绘,门厅、电梯、走道、阳台、游泳池、豪华的套间客厅、逼仄的辅楼小屋,让读者如临其境。
《魔都》的故事情节,以河滨大楼为中心,向城市的四面八方辐射。小说中出现的很多地方和场景,都是我熟悉的:苏州河,天妃宫,邮政总局,河滨公园,曙光电影院,外白渡桥,外滩,市立医院,上海大厦,和平饭店,南京路,虹庙,中央商场,西郊公园,万国公墓……徐策对这些地方的描绘,生动、细腻、准确,有些场景,也是我在那个时代曾经亲历的。读这部小说,引起我很多回忆和共鸣。
徐策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他写上海的长篇小说三部曲,篇幅超过百万字,可以说是史诗式的叙写。而这样的史诗,凝集在一幢大楼中,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一个时代真实细致的悲欢沧桑。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徐策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作家,他默默地写着,不事张扬,写河滨大楼的两部长篇小说出版后,似乎没有被太多人关注。但我相信,这样的小说,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被忽视。
河滨大楼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被加高了三层,变成了十层大楼,随后又迁入无数新居民。这幢大楼的居民的命运,一定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各种变化。在徐策的第三部长篇中,大概会看到这种变化吧。我很期待。




本来想把《我缘何要写河滨大楼?》一篇旧作附上的,它曾在市文联名刊《上海采风》上刊载,有了较大影响和传播面,还带来了一波大楼朋友。但考虑到文章篇幅有些长,几经转载于各类媒体,在此不赘述。不过,经过创作拙著漫长的煮字或访问,终于完成时,也的确有话要说,就再啰嗦几句。
为河滨大楼造像,前后断断续续已逾十载,苦乐均在其中。如今长卷的第三部即将杀青,掩卷而思,不禁慨然。伴我写作,夏有鸣蛙,秋有寒蝉,春有潇潇夜雨,冬有嚎猫。可笑晨鸟天不亮就叫,旁若无人。画眉百灵的鸣啭,布谷斑鸠的咕噜,或大声对谈,或独自陶醉。每天清晨五点钟,送奶工货运急刹车的嘎嘎声,乃至上楼至门外开箱锁、放奶杯的吱嘎声,十年悉如昨。
我想,拿生命中的近十年时间煮字写作,应该是值得的吧?伏案敲字,有时,为找不到适合的文字、细节、切入点、叙事结构,甚至偶尔思路壅塞,为接不下去而苦恼;有时,也为下笔顺利、意念纷至沓来而欣欣然,可惜白天有事,立马打住,等待下一次再写。这种时候,往往就像谈恋爱时在等待下一次约会那样,满心的甘之如饴和充实。有时,为时下都喜欢碎片化阅读的大趋势而兴叹——纸质书没多少人愿意读。殊不知,煮字不易,出版更加烦难。其间,更有庚子春节前后,被大疫情困在家里,像置身于大海孤岛那样的惶恐、焦虑和孤独无援。无法忘记那种揪心与惴惴不安,心里一片荒芜。
时常,会有儿时夏夜听见蟋蟀叫按捺不住,天不亮要去捉蟋蟀的那种踊跃;时常,会羡慕地望着鸽子成群结伙振翮高翔。“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它们在做什么呢?不愁吃、不愁用,何必飞得这么卖力?”但又想,也许它们不为什么,就是飞的一种简单欲望,或一种本能。也许,稍许还有些在异性鸽子面前表现或炫耀的意思。那有什么?不也很好吗?于是,感到莫大的安慰。因为毕竟做成了一件事。其间,还相继通过“喜马拉雅”音频,重温了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傲慢与偏见》《红与黑》《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洛丽塔》和《红楼梦》《金瓶梅》等,学海无涯,学无穷尽,大有裨益。睡觉前,一般用小小的Hi-Fi 蓝牙音响,听半小时西方古典音乐,舒缓一下绷紧的神经。QQ 音乐带来托斯卡尼尼等大师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指挥“贝九”,或其他音乐大师的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序曲的现场声,伴有掌声或咳嗽声。某天,传来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乐”,顿时莫名窃喜,心想总算把这个长卷给完成了,老天待我不薄。
毕竟,在这个多卷本的长篇小说里,有许多人物、许多挣扎、许多欢愉和泪水、许多肌理与细节。在时代的投影下,大楼这个多棱镜,折射出大千世界、社会人生、芸芸众生无穷的聚散枯荣、哀愁喜乐,从而生动呈现出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特有的生活轨迹和富含质感的原生状态,揭示从农耕社会融入都市社会,在现代契约经济社会的矛盾性、艰巨性和种种挫折阵痛,痛苦与迷惘,挣扎与奋进,既闪现人性的光芒,也挑战其弱点。第三部延续上部几个家庭主要人物的故事,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锁定在1971 年至1988 年,并延伸或跨越至2000 年后。除了民国围棋国手、英国老太、骆老头等“老面孔”,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又新添诸多大楼颇具代表性或标签式的人物,如:早年具有留洋背景的高知夏臻合、凌之轲等;素有“江南鲤鱼王”之称的女画家;代领港人贝瑞康;沙逊账房先生老爹;由“摘帽右派”变为外贸高官的成荇农;信徒曾翠玉;钢琴家和她的英语教授父母;国内会计学泰斗楼教授;学者型的外交官茅之伟;以及四马路来的“雌老虎”富阿婆;原国民党文职少将和他的千金袁梦露等。另外,大楼里有一些人,则完成了从社会底层到人生赢家的超越。当来到1976 年
十月的阳光下,特别是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春回祖国大地、河滨大厦,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恢复高考、平反落实政策、改革开放、“英语热”、“出国潮”等。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意气风发、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特质,更是一抹炫目的亮色,让人眷恋不已。总之,许许多多的记忆。岁月会冲淡乃至带走一切,而如果把它们写进书里的话,或许有可能留存于世,幸莫大焉。
说到这个长卷,之前两部出版时,作者与媒体均称作“霓虹三部曲”。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上海五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霓虹灯已凋落,乃至绝迹了;要有,也只是白炽灯泡连缀起来的轮廓线,没有色彩纷繁、蹿闪变化。走进“新时代”,岂止沪上,天南地北,遍地都夜色璀璨,已说不上所谓前“十里洋场”,灯光耀目,一枝独秀。这样,继续沿用“霓虹”就不行了。好在拙著第二部出版时叫《魔都》, 如果一定要叫三部曲,那就改为“魔都三部曲”吧,特此禀告。
后,本书无论在前期采访,还是写作、出版中,都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扶持,得到老师、同行、朋友、老邻居的鼎力支持帮助与鼓励。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连续三次给予出版资助。市作协等单位举办了前两部长篇小说的研讨会,媒体大量报道。赵丽宏老师在拙著上一部出版时,发表了书评《一座大楼的史诗》,征得允许,用作本书的序言。还有,承蒙前两部拙著的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和先后担任责编的谢锦女士、朱耀华先生赐教。此番,还拜托作家简平先生、朱慧君女士费心看了《春水》的原稿全文,予以指教。书中人物民国围棋国手缪镜吾、信徒曾翠玉的部分素材,分别来自与其原型有关的文字,包括亲历者朱伟先生写的特殊时期“围棋轶事”;信友小册子《我的失败,神的慈爱》。另外,在第三部写作中,多承河滨大楼老邻居、老朋友,还有老同学一路相助,分别读了约三分之一不等的原稿,给予指点。还有,给予宝贵、慷慨支持的前两部作品的热情读者们。在此,一并衷心感谢、鞠躬。
没这些支持给力,要完成这部长卷之作,是难以想象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