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文观止原来很有趣—左传(涵盖初高中必读篇目,逐句精讲、一读就懂,随书附赠《知识考点一本通》)

書城自編碼: 38529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关也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556438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售價:HK$ 119.5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售價:HK$ 58.8
《中国版画史》
《 《中国版画史》 》

售價:HK$ 105.6
最后一章
《 最后一章 》

售價:HK$ 81.6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售價:HK$ 597.6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6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117.6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售價:HK$ 7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8.8
《 晚明小品文(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
+

HK$ 42.7
《 经典常谈 》
+

HK$ 56.3
《 茶之书(插图珍藏版) 》
+

HK$ 63.4
《 史记文明(引导孩子人生之路不可不读的国学启蒙,初学记中小学生亲子共读本,40则《史记》故事41幅插图,从历史出发站高望远,齐家修身之法。) 》
+

HK$ 107.4
《 中华经典十三讲:典藏版 》
+

HK$ 98.8
《 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 》
編輯推薦:
选篇涵盖初高中《古文观止》必读篇目,内容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精彩历史故事,有趣有料有梗
文言语法、文史常识、逐句精讲、一读就懂,随书附赠《知识考点一本通》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博士、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关也,B站精品课程同步
內容簡介:
本系列聚焦《古文观止》所选篇目,拟分七册,涵盖历代经典古文篇目,选篇精要,逐句精讲,同时搭配视频课程。
本书为第一分册,选取了《古文观止》中收录的《左传》系列古文10篇,其中囊括中学生必读篇目。每篇包含文章导读、原文注译、文史常识、文言语法。 有助于快速读懂相关篇目,把握作品主旨与精华,同时也是培养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备读本。
關於作者: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曾任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总监,精擅文言文阅读和古典诗词鉴赏模块。主讲高考语文、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历史等课程。课程广受赞誉,培养出众多高分学员
目錄
1 | 人物关系
01 | 文章导读
02 主角团的登场
06 别人家的十四岁
08 爽文男主的大逆袭
11 孔子的“编码”和《左传》的“解码”
15 | 原文注译
23 | 文史常识
23 古代君主一般会有几个“名字”?
24 孔子与《春秋》是什么关系?
25 | 文言语法
25 使动用法



曹刿论战

29 | 人物关系
29 | 文章导读
30 齐桓与鲁庄
33 舌尖上的歧视
36 鲁庄公的手牌
39 谋略之臣?刺客之祖?
42 | 原文注译
45 | 文史常识
45 春秋时期“肉食者”的食谱长什么样?
46 春秋时期的战争场景是怎样的?
47 | 文言语法
47 状语后置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49 | 人物关系
49 | 文章导读
51 不按常理出牌的蔡姬
53 齐桓公的“霸主人设”
57 管仲:语言就是力量
63 | 原文注译
68 | 文史常识
68 如何称呼周代贵族妇女?
69 古代有哪些谦辞和敬称?
70 | 文言语法
70 宾语前置



烛之武退秦师

73 | 人物关系
73 | 文章导读
75 公子重耳流亡记
80 游走于史实与传说之间
83 烛之武的“技”与“道”
88 | 原文注译
91 | 文史常识
91 古人的“姓”与“氏”有什么不一样?
93 | 文言语法
93 判断句



蹇叔哭师

97 | 人物关系
97 | 文章导读
98 传奇的谢幕
103 蹇叔的独幕剧
106 殽之战:匹马只轮无返者
109 | 原文注译
112 | 文史常识
112 古人的“名”与“字”有什么不一样?
113 | 文言语法
113 名词活用作动词

王孙满对楚子

117 | 人物关系
117 | 文章导读
119 楚庄王的典故
123 王孙满的历史大讲堂
127 | 原文注译
130 | 文史常识
130 春秋时期有哪些“蛮夷戎狄”?
132 | 文言语法
132 被动句



吕相绝秦

135 | 人物关系
135 | 文章导读
137 两国 ·五辈 ·十一君
141 两条不同的时间线
143 平行世界里的故事
147 “说谎”的艺术
149 彬彬有礼,咄咄逼人
153 | 原文注译
163 | 文史常识
163 春秋时期,如何举办一场婚礼?
165 | 文言语法
165 名词活用作状语



晏子不死君难

169 | 人物关系
169 | 文章导读
171 三个姜姓人的故事
173 于无声处听惊雷
176 一字不可易,踵事又增华
179 | 原文注译
181 | 文史常识
181 西周至春秋,社会阶层发生了什么变化?
183 | 文言语法
183 意动用法



季札观周乐

185 | 人物关系
185 | 文章导读
187 预言家季札
192 音乐 ·人心 ·治乱
197 | 原文注译
205 | 文史常识
205 什么是《诗经》六义?
207 | 文言语法
207 省略句



子产论政宽猛

211 | 人物关系
211 | 文章导读
213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17 末世余晖
220 | 原文注译
223 | 文史常识
223 春秋时期,“诗三百”有什么功用?
225 | 文言语法
225 为动用法
內容試閱
以前闲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见郭靖与黄蓉泛舟游览太湖,于苍苍暮霭之中,邂逅了归云庄庄主陆乘风。陆庄主邀请黄蓉品评自己的书画,和她越谈越觉得投契。于是——
陆庄主道:“老弟鉴赏如此之精,想是家学渊源,令尊必是名宿大儒了,不知名讳如何称呼。”黄蓉道:“小可懂得甚么,蒙庄主如此称许。家父在乡村设帐授徒,没没无名。”陆庄主叹道:“才人不遇,古今同慨。”
我每次读到这里,总会情不自禁联想起三百多年前的吴楚材、吴调侯叔侄。这两位学问优裕、才器过人,又逢繁盛的康熙一朝,对人生与功业有着相当高的期许。然而,览其一生遭际,颇让人生出“才人不遇,古今同慨”之情。
一 清代《作文一本通》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生平轨迹基本与康熙皇帝重叠: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 ,小康熙一岁;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先康熙三年辞世。春秋时期,晋国广揽贤才,楚国大夫们竞相归附,以至于产生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说法。吴乘权选取了“楚材晋用”的典故,自号“楚材”,可以窥见他的书生自负和必将致用于时代的信心。
吴调侯,名大职,字调侯。这组“名”与“字”也让人产生遐想,似乎意在说本人迁调为侯,建大功业只在朝夕之间而已。论起辈分来,他与吴楚材是侄子与叔叔,但岁数只相差两岁,其实就是同龄人:他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惜乎寿数不永,中年亡故,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
或许是因为“八字缺官印”吧,志存高远的“楚材”与“调侯”始终没能够突破科举考试这一关,未曾中过举人,进士更是遥不可及,仕途自然谈不上顺遂。最终,叔侄俩隐迹民间,“设帐授徒,没没无名”,在老家浙江绍兴的村塾中讲了大半辈子文化启蒙课。
两位吴老师虽然失意于科场与仕途,但文字功夫毕竟不弱,衡文眼光更属一流,完胜其他的村学究们。为了提高塾内学生的八股写作实力和策论应对水平,他们精选了先秦至明代的优秀文章,畅议主旨、讨论结构、阐发义理、评点特色,并荟萃成课堂讲义,进而把这套独门秘籍打造成为其私塾的金字招牌。
机缘巧合,某一天讲义被好事者传抄了出去,塾师同行们阅读后直呼了不起。叔侄俩在八股文辅导圈子里小火了一把。趁着热乎劲儿,他们索性从讲义中优中取优,摘出来222篇,按朝代先后顺序分作12卷,刊刻出版。书稿修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此时吴楚材即将四十,吴调侯三十有七。书名提为《古文观止》, 也就是清代的“作文一本通”“状元写作宝典”“科考八股指南”的意思。 所谓“观止”,即是说“看到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其余的不看也罢”。
二 风行天下的秘密
《古文观止》问世以前,那些应试考生喜欢游逛的书坊里头,已经堆满许多牛人编写的“优秀作文选”。时代古早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名头响亮如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新颖畅卖如清初金圣叹的《天下才子必读书》, 不一而足。但是,《古文观止》出现之后,仿佛一剑西来,天下俯首,诸书销路纷纷看跌,而此编顿成爆款。
《古文观止》以科举教辅书的身份“出道”,很快就出圈了,称得上风行天下。放眼整个清代与民国,无论是山村乡野,还是市井坊巷,士人学子们几乎人手一册。究其原因,我想,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全”与“短”。全得周至,短得合适。
先说“全”。《古文观止》的选文范围从《左传》《国语》开始,一直到明后期的袁宏道、张溥收束。总共辑录了先秦文章73篇,两汉文章31篇,魏晋南北朝文章6篇,唐代文章43篇,宋代文章51篇,明代文章18篇。
它以清晰的脉络串联起了各朝经典名作,我们随书前后顾盼,历代古文高手的性情与写作章法班班可考,千百年来文风的发展和演变有迹可循。而古代散文创作的两大巅峰期——秦汉与唐宋,又得到了充分的凸显。
不仅如此,《古文观止》“不偏科”,走的是“多元化路线”。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的汪洋浩瀚,吴楚材和吴调侯兼收并蓄了诸多文体。书中有酣畅犀利的论辩、敦朴谨严的奏议、萧散自然的序跋、沉痛悲恻的哀祭、情节曲折的史传、轻松洒落的杂记、文辞古直的碑铭、声韵铿锵的赋体……
圆融博通的选文思路,客观上令《古文观止》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平添了厚重的人文气息。学者金克木赞叹道:“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再说“短”。《古文观止》编撰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取法超一流的古文,修炼出扎实的写作功力,最后笑傲科举。但在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不喜欢啰唆的考生,遂规定应试八股文的规模不能够超过650个字。《古文观止》十分贴心,完全按照考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获选的文章大都不长,言简意赅。
司马迁《报任安书》共计2300余字,字数已经是《古文观止》中的天花板;而千古传诵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只有区区81个字。贾谊的《治安策》议论畅达,文笔纵横恣肆,惹得顶级文论家金圣叹爱不释手,啧啧叹赏,故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抄录了贾生全文,近6000字;而《古文观止》也相中了《治安策》,却摘取菁华,果断删汰其余,节录部分不到2000字。
实际上,在整部《古文观止》中,70%左右的文章篇幅都稳定在500字至700 字之间。这对古文学习者而言——无论是清朝人,还是当代人——都显得非常友好。尺幅之间,能够近距离目睹大行家的行文手段、论说技巧,也能够读到有趣的史实、精彩的故事,甚至还能够学习工稳的对仗、华丽的辞藻。无怪乎文豪巴金曾说:“《古文观止》的200多篇古文,是我文学上的真正的启蒙教材。”
三 在这里读懂《古文观止》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君临中原以后,想要拓建京都外城。一日,他来到城门口亲自规划改造方案,猛然抬头,看到了门上题的那几个字—— “朱雀之门”。于是,赵匡胤回身问臣子赵普:“何不只写‘朱雀门’,多一个‘之’字用来做什么?”赵普赶紧给皇上科普语文常识:“这是语助词。”马上得天下的赵匡胤闻言大笑:“之乎者也能够助得什么事!”
赵匡胤的笑声似乎还没有散尽,民间就悄然兴起了一句俗语:“之乎也者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诚如斯言,阅读、写作文言文,那些貌似不起眼的虚词实在太重要了。在理解和运用上,稍微不仔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若要熟练驾驭古文,其挑战绝不仅仅止于虚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代的变迁,古今异义词汇铢积寸累,与日俱增;而文言语法、句式也同我们的日常表达渐行渐远。一本以实用性为卖点, 凭普适性风靡村塾学童的《古文观止》,搁在小视频和畅销网文面前,多少也有些文辞生涩,甚至佶屈聱牙。不过,这恰好是本书诞生的因缘。
我自2021年秋天起,重新细翻《古文观止》以自娱。而一个人读书难免有些寂寞,过去讲课的积习又还在,我干脆在B站上零零散散地谈点心得。幸运的是,也有朋友爱听。时间是最好的编修官,不知不觉间,我便集腋成裘了。
我从《古文观止》卷一和卷二中挑出了10篇文章——悉数出于《左传》——加以明确读音,疏通字词,翻译语句。对文章里面出现过的文言语法和重要句式,我也做了系统的总结,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及宾语前置句等。我不仅阐明相关规则,还顺手罗列了一些例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扫清阅读时的障碍。
更为要紧的是,《古文观止》关涉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和重大历史事件,在不同场合下诞生的作品,也存在不同的逻辑结构和行文技巧。如果只是了解了字词章句,便算作读过,那么肯定会有入宝山而空手回的遗憾。因此,我对每篇文章的史实背景、人物关系、行文结构,都尽可能地做了详尽的分析。
譬如《吕相绝秦》, 这是一篇酣畅淋漓的檄文,形式错综变幻,跌宕起伏;而内容近于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又牵扯秦、晋两国十一位君主的恩怨纠葛。我们纵然疏通了所有的字词,其实也未必清楚吕相究竟在说些什么,遑论赏析其精妙绝伦之处。因此,本书会逐一钩沉史实,使读者对吕相言辞中的夸诞和歪曲,乃至于他的论辩方式和手段,尽皆一目了然。
又譬如《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所记述的第一个首尾完足、过程详瞻的历史故事,也是《古文观止》选中的第一篇文章,“江湖地位”自不待言。但是,对缺乏经验的读者来说,看到一大堆“郑武公”“郑庄公”“武姜”“姜氏”“共叔段”“太叔段”“公子吕”“子封”,就容易脸盲,分不清楚谁是谁了。因此,本书细致地梳理了人物关系, 顺便介绍了古人取名字的规则,如果有必要,再点出他们在“剧情”中的年龄,让人物真正“活过来”。
再譬如《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这里存着春秋时代最著名的一番外交对答。但若走马观花式地阅读,无论如何也体悟不到齐、楚两国的外交官是如何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将汉语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的。因此,本书一步步拆解了楚使与管仲的语言和逻辑,向读者揭晓为何这是外交辞令中的千秋绝调。
拉拉杂杂谈了这么多,也实在是太唠叨了,在康熙朝肯定过不了科举关。就此打住。这本小书送给爱好文史的朋友们,愿大家在这里读明白《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左传 · 隐公元年》
文章导读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初年的第一桩大事,也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所记述的第一个首尾完足、过程详瞻的历史故事。因为它的时代早、资历老,自然成为包括《古文观止》在内的许多古文选本的第一篇文章。时至今日,它仍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首堂文言文阅读课文,足以窥见它的分量。
换言之, 《郑伯克段于鄢》之于古文,尤其之于中国经典的史传散文,就仿佛“人之初, 性本善”之于《三字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于《百家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于《千字文》,“abandon”之于任意一本四六级单词书,属于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必然会读到的那一种。
对吃瓜群众来说,本篇故事搁在当下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家庭伦理剧,各种元素抓人眼球,充满话题性:面临难产的风险,女性如何看待生育问题?开放二胎、三胎后,头胎是否担心失宠?如果原生家庭不幸,会磨砺出孩子的坚韧,还是扭曲他的性格?过分溺爱子女算不算一种捧杀?不一而足。当然,这更是一篇霸道总裁式的爽文,试看别人家的孩子——年幼的郑庄公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下 如履薄冰,谋求生存,直至承袭君位;又如何在二十余年里隐忍不发,步步为营,最终掌控全局,逆风翻盘。
让我们来一窥究竟。
主角团的登场
把时钟拨回到前 8 世纪中叶: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故事开端,主角团集体登场亮相。阅读先秦散文,尤其是《左传》《国语》一类的早期史家著述,各种“稀奇古怪”的名称总令人头大。什么“郑武公”“郑庄公”,什么“武姜”“共叔段”,看多了容易脸盲,分不清楚谁是谁。因此,在这里稍作解释。
先介绍郑武公。前771年,犬戎之乱爆发。西北蛮族攻陷了王畿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周幽王兵败身死,西周覆灭。同一天,郑国初代国君、周王室司徒、幽王的亲叔叔郑桓公也以身殉难。桓公之子郑武公,一路护送幽王之子周平王东徙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东周”。随即拉开了春秋二百余年的序幕。
周天子被迫搬了家,相应地,郑武公也把封地东移至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由于武公护卫天子有功,获封周王朝卿士(首席执政大臣),手握重权。兼之他不断开拓疆土,郑国摇身一变,成为跻身济、洛、河、颍间的新贵。
郑武公姓姬,本名掘突,“武”字是他的谥号。我们今天提及古代的君主,当然不用顾虑避讳,大可以直呼其名,譬如杨广、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等。但除此以外,还是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称谓习惯,称“谥号”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谥号”,是指人死之后,人们结合他一辈子的所作所为,给予一个字或者若干字的有褒有贬的评价。按照“谥法”, “威彊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武姜是郑武公的夫人,出生于申国,娘家人姓姜。如何称呼周代的贵族妇女,其实也颇有讲究。要是女孩子还没有出嫁,那就简单多了,直接在姓上冠以她的排行即可:伯(孟) 、仲、叔、季。 例如,芈姓小女儿,可称为“季芈”;姬姓三女儿,可称为“叔姬”;嬴姓二女儿,可称为“仲嬴”;姜姓大女儿,可以称为“伯姜”或者“孟姜”。
倘若该女子已经嫁人,就产生了一些新的称呼方式。其一,在姓上冠以娘家所在国国名,如姜氏从申国来, 其实也可称为“申姜”;其二,在姓上冠以丈夫的国名或邑名,姜氏既然嫁给郑国国君,则亦可称为“郑姜”;其三,在姓上冠以丈夫或自己的谥号,姜氏是郑武公的夫人,所以又可称为“武姜”。本文即采用第三种方式称呼之。
解释清楚了“武姜”的由来,最后再简单说一说“共叔段”。“共叔段”其实由不同的“元素”拼接而成。“段”为他的本名,“叔”指他在同辈中排行第三——据说郑武公总共生有三子,老大庶出,并不见载于本文,郑庄公和段都是正室嫡出,而段年纪最小。“共”则是段最终出逃投奔的国家的名字。
到此,主角团中的人物关系和命名规则,总算梳理完毕了。我们一起来观望观望情节的推进。
起初,郑武公从申国迎娶了夫人姜氏,姜氏为武公诞下了嫡长子,嫡长子就是春秋初年纵横中原的郑庄公。然而,随侍的史官却提笔在竹简上记录下了不寻常的一幕:寤生。
什么是寤生呢? 曾经有人望文推测,说这是姜氏在睡梦之中不知不觉临盆生产,醒来后喜提一大胖小子。当然,这种说法未免有些不合情理。众所周知,生娃的疼痛等级非同小可,我们很难相信姜氏竟然拥有超人般的身体素质,能够一边分娩,一边自顾自酣睡。后来,经过学者考证,认为“寤”字通“牾”,意思是“逆着”。所谓寤生,即指孩子出生时,脚先出来了,可头还卡在妈妈的肚子里。这是标准的难产。
“头胎”不走寻常路,给姜氏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刺激。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她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因为她反手就给孩子起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名字:寤生(难产)。
话又说回来,在中国,父母给子女取名字,也是一门有趣的心理学。有时候,人们相信名字越卑贱,孩子越好养活。现今一些地方还流行着“狗剩”“铁蛋”“二牛”等朴素别致的叫法。其实古代也有好玩儿的史料为证。汉高祖刘邦的夫人吕氏,从小闺名唤作 “雉”, “雉”就是野鸡;汉武帝刘彻最初单名一个“彘”, “彘”就是猪;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爸爸叫他“犬子”,称呼自己的亲儿子为“狗儿子”。这让今天的我们不由得产生一种不知道在骂谁的微妙感。
可以肯定的是,“寤生(难产) ”并没有“好养活”的良善企盼。相反,这个名字交织着母亲对儿子的恐惧、厌恶和愤怒,也宣告儿子来到世间就自带“原罪”。置身局外的我们其实很难和郑庄公感同身受:打生下来就被人天天叫“难产”,心里会是何种滋味儿?
差不多在寤生三岁那年,姜氏喜迎第二胎,起名为“段”。一方面,人情难免,许多老母亲都会对小儿子有所偏怜;另一方面,段出生时平安顺遂,毫无风险,令姜氏十分满意。因此,她长期无处安放的母爱就加倍倾注在了段的身上。
如果是在普通家庭,妈妈一碗水端不平,无非是让受冷落的娃错失一个美好的童年。当然,这也足够令人难过了。而在诸侯国君的世界里,母后鲜明的爱憎几乎可以立决子女的生死。
姜氏被二胎激发了母亲呵护幼崽的天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屡次在郑武公的面前请求把段立为接班人。古往今来,宫闱之中,“立幼”两个字的背后必然就是“废长”。毕竟金字塔顶端名额有限。显而易见,从姜氏动了立段心思的那一刻起,寤生的生存和未来已经完全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感慨:“最是无情帝王家。”寤生小朋友要是能提前听到此言,想必会引为知音,心有戚戚焉。
别人家的十四岁
幸运的是,郑武公始终没有松口答应。等到武公病逝,寤生刚刚承袭君位,尚未出服丧之期,姜氏便急不可耐地替段索要封邑:制地。于是,母子俩展开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制地是一处极其险峻的要塞,北临黄河,南接嵩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据说,周穆公曾经在这里游猎,圈禁过猛虎,所以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虎牢关”。我们熟悉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就设定在此处关卡底下。
偌大的国家,姜氏优先相中了这里。眼光毒辣,坐标清晰,目的明确。可见她长期替段操着储君的心,搞不好郑国的地图都翻烂了。在她写好的剧本里,段只要坐拥制地,就等于扼住了郑国的咽喉。退可凭险固守,稳若金汤;进则能戟指兄长,伺机取而代之。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忽略人物的年纪,总觉得书中的牛人天生满级又自带主角光环,因此也就难以真切地感受到局势的凶险和他们的不容易。此时此刻,郑庄公多大呢?大概也就十四岁左右。很多同龄人面对一贯强势,现下又咄咄逼人的母亲,本能反应都是乖乖站好认怂。又或者直接变身叛逆期少年,索性大吵大闹一场,砸门离家出走。
但郑庄公毕竟是别人家的优秀孩子,不怂不闹,回答得十分得体,内容又大出姜氏意料之外。他说:“制地太过凶险。连虢叔那样的诸侯都曾经战死在这里。”言下之意,这地儿不吉利,无法保障弟弟的安全,更不能为他讨个好彩头。不待姜氏反应过来,庄公又诚恳表态,“其他任何地方,只要弟弟想要,我都答应!”
这件事情细思极恐。姜氏刚一开口请制,庄公立马接茬儿,同时把话头掐死。他先站在关心弟弟人身安危的高度,给出了无懈可击的理由,再顺手搭好台阶送姜氏下去。可见寤生小朋友长期替自己操着活命的心,偷偷翻烂的地图不比母亲少,真正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甚至他很有可能针对即位后的各种局面都进行过沙盘推演,还提前写好了应对话术。姜氏请得突然,庄公拒得迅捷,一来一去间不容发,而母子俩面上仍旧一团和气。
有趣的是“佗邑唯命”四个字。如果我们把阅读的重音落在“唯命”(“我都答应”)上,则只能看到寤生是一个懂礼貌、知进退的好孩子,对母亲恭恭敬敬,近乎于唯唯诺诺;而一旦把重音落在“佗邑”(“其他任何地方”) 上,就可看出郑庄公骨子里的坚韧和强硬,对关键要塞寸步不让。
姜氏苦心打磨的第一个剧本没有过审,原以为十拿九稳的制地,被庄公举重若轻地扣了下来。可是,庄公架不住姜氏创作高产,马上看到了递至眼前的第二套方案:京邑。京邑虽不如制地形势险要,但胜在规模宏大, 基础设施完善, 而且距离国都更近。在这个副本中,段可以修筑城墙、囤积粮草、汇聚人口、操演军队,只待诸事齐备,便可一波平推到兄长跟前。
由始至终,话里话外,姜氏矛头所向全都直刺郑庄公。头胎寤生和母亲之间的亲情碎了一地,基本很难修复了。而同样作为母子,二胎段在妈妈的鼎力扶持下,终于进驻了大都邑,被群众呼为“京城太叔”,霸气一览无遗。
爽文男主的大逆袭
身为“诸侯公子”,又独享姜氏的庇护和骄纵,太叔段几乎能在郑国横着走。而备受母亲冷落的兄长,在他眼中想必存在感相当薄弱。段恃宠而骄,野心慢慢滋长,开始筹划抢班夺权之事。第一步:经营封邑,高筑城墙。
周代原本是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强调上下有别,君臣有序。小到吃穿用度,大到朝廷礼制,都有使用上的规矩,不容许僭越。譬如燕飨,唯独天子能阔气地排出九只鼎,分别盛放牛、羊、乳猪、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干肉等;诸侯规格受限,允许七只鼎,盛放牛、羊、乳猪、鱼、干肉、牲肚、猪肉之类;卿大夫等而下之,陈列五只鼎,盛放羊、乳猪、鱼、干肉和牲肚;而高级的士只有三只鼎,盛放乳猪、鱼、干肉;低级的士才一只鼎,盛放干肉。
倘若严格遵循周朝体制,地方上的大型都邑,其规模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型都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型都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而自从太叔段空降京邑,京邑膨胀的速度肉眼可见,显然突破了红线。
大夫祭仲率先警觉,发现苗头不对,赶紧进谏,希望君上能够及时遏止: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祭仲直言道:“如今京邑规模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来会不堪忍受。”“不要让(祸根)滋长、蔓延。蔓延起来,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可除掉,何况您受宠的弟弟呢!”听完这番诚恳的谏言,郑庄公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建议,对段放任不管。
郑庄公不闻不问的态度,理所当然地被太叔段视为一种默许,也反映出了兄长的软弱可欺。再加上有姜氏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段行事愈发没有顾忌,迅速启动了抢班的第二步:圈地划界,拓展版图。
太叔段先命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在隶属郑庄公的同时,也臣服于自己。不久,他又把这两处地方完全纳入自己的辖区。
大夫公子吕忧心忡忡,干脆激将了君上一把: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子吕不惜冒犯君颜:“您如果想把郑国交给太叔,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听完这番直白的谏言,郑庄公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建议,对段放任不管。
于是乎,太叔段加速夺权,快进到了第三步:完善城郭,聚集粮食,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准备好步卒与兵车,与母亲定下日期,相约里应外合,准备一举攻破郑都。
时光流转,岁月蹉跎,日子过得飞快。这一年,距离郑庄公即位过了整整二十二载。他已经从十四岁的小朋友,历经坎坷,成长为年逾三十六的中年大叔。
郑庄公暗中核实了母亲和弟弟的谋划,确信罪证凿凿,终于露出峥嵘,先发制人,施行雷霆一击: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早就按捺不住的公子吕(字子封) ,亲率二百乘兵车直取京邑,替君上平叛。只在一夕之间,当地的百姓全部跳反,背弃了太叔段。段明显缺乏挫折教育,处乱大惊,仓皇奔往鄢邑。郑庄公哪肯罢休,挟碾压之势乘胜追击。段立足不稳,不得不再行远遁,最终逃亡共地去了。
故事的走向在此刻突然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回想过去的二十二年,郑庄公作为姜氏和太叔段树立的大靶子,就像是放在聚光灯下,人设被摸得通通透透。其迟钝的反射神经弧,佛系的个性,对姜氏和太叔段基本不构成任何威胁;而段则猫在坚固的城防里,噼里啪啦地点开了一堆技能树,提升武力,积蓄能量,只待释放大招。
不料剧情完全相反, “真实”的郑庄公早就深藏了起来。人生开局险恶的生存环境已经把他锤炼成精湛的演技派。表面上看,庄公对段的僭越行径仿佛置若罔闻,私底下却戒备深严,尤其在京邑内外广布眼线,一切讯息尽在掌握。太叔段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偷袭,在郑庄公看来简直就是明火执仗,估计连反叛的日期都提前标注在了备忘录里。
更加神奇的是,郑国军队兵临城下后,该处民众居然竞相倒戈,上演了一出“喜迎王师”大戏。“京城太叔”在京邑苦心经营了半辈子,到头来发现跟没做一样,外人竟是我自己。用兵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们不妨畅想,郑庄公数十年如一日地紧盯着这里,花费了多少精力和心思。
上述所有的安排和部署,瞒过了姜氏,瞒过了太叔段,连带瞒过了朝中重臣祭仲和公子吕。在这一局里,郑庄公几乎凭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孔子的“编码”和《左传》的“解码”
一出波澜壮阔的逆袭爽剧,至此缓缓落下了帷幕。而在片尾,《左传》的作者突然走到台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幕后的花絮——关于《春秋》对此事的讲述。
原来,《郑伯克段于鄢》并非《左传》的独家版权,其最初的记载见于我国首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内容走的是干净利落的极简风。如果你翻开《春秋》,只会读到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平淡寻常、波澜不惊。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大致梗概都有,但具体的过程,事件的因果,人物的行为、性格,全部无从知晓。甚至这都不能称之为故事,干脆就是一则标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春秋》就是年度大新闻的“标题汇编”,对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的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做了“大纲式”的叙述。我们可以一眼阅毕《春秋·隐公元年》的全部信息: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对,大家不用怀疑自己的眼睛,以上就是《春秋》记载的鲁隐公元年(前722)的所有史事。这种“标题党”的写作风格,其实折射出了早期叙事散文的质朴与简陋。脾气执拗的王安石就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一堆“断烂朝报”。然而, 更多的学者却笃信,《春秋》经过孔夫子的亲手编修,处处饱含微言大义。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撰写出皇皇巨著《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尤其推崇《春秋》:“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意思是,《春秋》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孔子的反复思量,才慎重落笔,故而它寄寓着明确的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流露出强烈的爱憎。
换言之,孔子用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将复杂的历史,以及自身的态度, 封存在了最省净的文字里。而破译它的关键,就在《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是史学家左丘明为了注解《春秋》而撰写的。
左丘明来到台前,现身说法,指出“郑伯克段于鄢”几个字貌似平淡,却山高水深,蕴含的信息量极大: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段虽然是郑庄公的同胞弟弟,但是因为他对兄长不恭顺,忤逆犯上,所以孔子不认可他作为“弟弟”的身份,于是选择直书其名:“段。”同样地,孔子也不认可郑庄公作为“兄长”的身份。按照常理,兄长本来肩负着教养幼弟的责任,可是二十多年下来,郑庄公对弟弟不仅不关心,不教诲他,还一味地放任纵容他, 近乎于“捧杀”,最终令段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
孔子甚至探求郑庄公的本心,认为他从一开始就蓄意助养段的罪孽,意图在罪无可恕之时,将段彻底诛杀。因此,孔子冷冰冰地直书他的爵位:“郑伯。”相传春秋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郑为伯爵。
至于“克”之一字, 往往用于描述艰难战胜了旗鼓相当的对手。郑庄公与太叔段之战,前前后后拖延了二十余年,难知鹿死谁手,堪比两国国君对垒。郑庄公的胜利,如同一国君主战胜了另一国君主。所以不用“伐”,不用“攻”,不用“讨”,而用“克”。
除此之外,如果按照《春秋》一以贯之的笔法,段战败逃亡国外,应该称他“出奔”。但是,“出奔”一词,往往隐含着对此人的批评和指责。如果贸然写上“段出奔”三字,似乎只是在怪罪段一个人。然而,根据前面的分析,郑庄公其实也有大错,不能脱责。因此孔子权衡再三,最终用了“出奔”一词……
以上,就是左丘明对“郑伯克段于鄢”的深刻理解。这似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开局几个字,后续全靠编”。当然,也并不全然是“编”。实际上,《春秋》虽然行文简洁,但确实是简而有法,有一定的写作规范和体例。比如,杀无罪就是“杀”,杀有罪则为“诛”,下杀上写作“弑”,等等。《左传》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春秋》的一种宝贵思路。
《春秋》的“编码”辅以《左传》的“解码”,将每个汉字的包容性,以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张力,演绎到了极致。当然,更幸运的是,《左传》就着“郑伯克段于鄢”这个题目,广泛搜罗史料,为我们还原了大量的细节。
幕后花絮分享完毕,故事也正式走向结局。胜利者郑庄公一度放逐了政变失败的姜氏。或许是出于母子天性,又或者迫于舆论压力,再经由大孝子颍考叔的劝说,寤生最终选择将母亲迎回国都。于是,文章篇末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几个字:

遂为母子如初。


整篇文章,首尾呼应,以“初”字始,以“初”字结。然而,遥想起初姜氏与庄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