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編輯推薦: |
★自写自画
儿童文学名家周锐,用数十年讲故事的妙笔,将京剧的乐趣传给当下的孩子,用灵动跳脱的画笔,定格故事中的精彩瞬间。
★玩中有学
在唱词里学习文学,在情节里了解历史,看戏画培育审美,对角色探究思考……润物无声地助力大语文学习。
★匠心编排
每个故事分为“台前”“幕后”两部分。“台前”讲述故事,“幕后”掉落知识。“台前”“幕后”皆巧妙融入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品相精美
开本阔大,纸质舒适,阅读体验丝滑。特邀知名插画师李卓颖绘制封面,将动物形象融入京剧角色,趣味十足反差萌,又充满古典韵味。
|
內容簡介: |
“好戏开场了”系列是一套向儿童普及京剧文化的趣味故事书。该系列共12本,共计104个故事。每个故事分为“台前”和“幕后”两部分:“台前”为故事本身,作者并非简单复述戏曲情节,而是根据儿童的心理,以儿童喜欢的、易接受的方式重新演绎;“幕后”为简短的京剧知识补充,形式也很灵活。这套书由作者自写自画,为每个故事配了一幅水墨戏画,画风质朴可爱,有儿童画的观感,与故事相得益彰。
《打砂锅》这本共有十三个故事,类型多样,搭配得当。如《渭水河》是封神榜题材的神话剧,《借赵云》《战冀州》是三国戏,《古瓷瓶》是《五人义》的前情。书中同名篇目《打砂锅》是一出夸张有趣的喜剧,但不是简单的逗乐,在看后还能让人有所思考。
|
關於作者: |
周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京剧爱好者,京剧文化推广人。已出版专著三百余种,主要作品有《幽默三国》《中国兔子德国草》等,另著有“有意思的京剧”“京剧里的故事”等系列。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并获奖百余次,包括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
內容試閱:
|
打砂锅
胡老汉人称“胡老好”, 家境却不怎么好。他叹道: “我妻早丧, 留下一个不孝顺的儿子。” 这个叫胡伦的儿子整天赌博,也不管家里有没有柴米。
胡老汉饿了大半天, 只得出门去找儿子。
再说胡伦,赌输了往回走,他也叹着:“我母早丧,留下一个不孝顺的老子,天天向我要吃要喝,也不知哪天是个头。”
胡老汉边走边喊,被胡伦看见:“嘿,你嚷什么?”
胡老汉道: “我找你有话说。”
“就在这儿说? 要是被我的高朋好友听见,成何体统?”
“那在哪里说?”
“有家没有哇 ”
有哇。”
“回家去说!”
他们一起回到家。
胡老汉问儿子: “你去哪里了?”
胡伦说: “我去耍钱了。”
“你又耍钱了!”
“什么‘ 又耍钱’ ?耍钱这事儿可不是从我这儿兴起的。”
胡老汉问: “那是从哪里兴起的? ”
胡伦说: “有一辈瘪人叫——”
“什么‘ 瘪人’ ? ” 张老汉纠正儿子, “有一辈古人。”
但胡伦硬说是“瘪人”, 张老汉争不过, 也就顺着他了。 ——我起初不懂“瘪人” 的意思, 细想才知,胡伦把“古人” 歪解成“鼓人”,又故意反过来说, “鼓” 的反话不就是“瘪” 吗?
胡伦说: “有一辈瘪人叫赵匡胤,他年轻时耍钱耍得厉害,后来就当红帝了。”
胡老汉说: “是当了皇帝。” 赵匡胤是宋太祖。
“不是‘ 黄帝’ ! ” 胡伦硬争, “你说赵匡胤是什么长相?”
“红脸啊。”
“那不是红帝吗? ”
胡老汉苦心相劝: “你若赌输, 没有本钱, 必定去偷盗做贼……”
胡伦说: “又有一辈瘪人叫刘知远, 做过盗贼, 后来当了黄鳝。”
“什么‘ 黄鳝’ , 是皇上。” 刘知远是后汉高祖。“你偷盗不成定会沿门乞讨。”
胡伦又抬出一辈“瘪人” : “郑元和要过饭, 后来不是当了汤圆吗? ”
“那是状元,不是‘ 汤圆’ ! 好吧,状元也好,汤圆也罢,随你拿来给为父充饥吧。”
“天哪, 天! ” 胡伦大叫, “中年不丧父,乃我大不幸也。”
胡老汉气得抡起拐杖就打, 被胡伦抓住拐杖一推, 老汉跌倒在地。胡伦举着拐杖唱: “活活打杀你这贱丫头! ” ——你不知道,这是《拷红》里老夫人打红娘时的一句唱。
胡伦扔下拐杖, 扬长而去。
老汉挣扎起身: “哼,打不过你,我去告你!” 儿子不孝就犯了“忤逆” 的罪名,可以让县太爷打他一顿板子,“也好出出我的这一口怨气。”
山阳县的县衙门, 衙役们吆喝着上堂。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衙役们吆喝的是“威——武——”, 可这儿不同, 衙役们每走一步就叫声“咩”。
县官对这声声羊叫纳闷了: “你们是什么意思?”衙役回答:“我们这儿是‘山羊县’ ,小人们‘ 咩’ 得快,老爷就升得快。”
县官恍然大悟,开始念戏台上的“定场诗”。他的定场诗挺滑稽,是用儿歌组成的:“一磴儿, 两磴儿,上头挂着一个红杏儿。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早知道下不来,它就不该上去,上去以后下不来。”
这山阳县令介绍自己:“当年我一篇文章名动京师——《马路上不准小孩拉屎》, 万岁爷大喜, 说是‘ 奇才呀奇才’ ,将我封为山阳县令。今天是放告之日, 看看有没有来打官司的。”
手下禀告: “有个胡老汉前来诉讼。”
县官站起: “待我出迎。”
“老爷, 您让他自己进来就行了。”
“我们买卖人总要和气生财呀。”
胡老汉跪到案前: “只因我儿子终日赌博,也不奉养于我,求大老爷做主。”
“胡说! ” 县官一拍惊堂木, “你不养活爸爸,反来告他老人家。”
手下提醒: “老爷,弄拧了。”
县官就派衙役去抓胡伦。
衙役甲说: “我不敢去,我怕他打。”
衙役乙说: “我也不敢,我怕他骂。”
“那老爷我自己去? ”
“您别自己去呀, 我们这儿有个乡风,叫‘ 原告传被告,一传就到’ 。”
县官就给了胡老汉一支火签,他风风火火地演起戏来: “老爷赐你三千人马, 捉拿你的李氏嫂嫂。 老爷我眼观旌旗起,耳听好消息!”
老爷退堂了,无奈的胡老汉只好拿着火签去找儿子。
接下来轮到一个山西人出场了。他的围裙里插着一管长长的烟袋。双肩处鼓起着,缝进了棉絮, 使我想起当农民时用过的“垫肩” ——为了挑担子不磨肩头。
山西人用山西话念定场诗: “曲曲弯弯路, 重重叠叠门。雁飞不到处, 断不了咱山西人。 我,曹老西儿。原先在煤铺送货,和掌柜的怄了一口气,他把我散了。” 被辞退了。“和几个兄弟住在这店子里,趸了批砂锅,做点小买卖,也好吃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