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建构

書城自編碼: 38470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闫月珍 蒋述卓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36651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02.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HK$ 57.6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HK$ 58.8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HK$ 143.9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HK$ 69.6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HK$ 82.8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售價:HK$ 90.0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105.6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售價:HK$ 54.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
《 中国小说史略 (精装本)鲁迅生平最有分量的学术专著 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
+

HK$ 122.5
《 生命美学(潘知常美学) 》
+

HK$ 119.6
《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修订译本) 》
+

HK$ 98.0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
+

HK$ 57.0
《 乐死人的文学史唐代篇 》
+

HK$ 74.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編輯推薦:
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及介绍对欧美国家认识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此进行个案分析和理论总结,学术价值颇高。
內容簡介:
《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建构》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子课题“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理论与批评”的结项成果。近百年来,海外华人学者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以比较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通过参照和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对中国传统文论、文学和艺术进行了阐发,走出了一条对传统进行现代阐释的道路,彰显了中国文论的世界意义和价值。 《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建构》以海外华人百年以来的文艺理论建构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一学术共同体在古典诗学、古典文论、现当代文论、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贡献,进行个案分析和理论总结,对于理解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化身份,思考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学理论贡献与教训、建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具有参考价值,学术价值颇高。
關於作者:
闫月珍,文艺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得jiaoyu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批评、比较诗学和海外汉学。著作有《叶维廉与中国诗学》《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学术史》等。蒋述卓,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
目錄
目录
前言
绪论 百年海外华人诗学之缘起
第一章百年海外华人诗学的研究进程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历史分期与地域分布
第二节立足于传统的现代性诉求
第三节受益于西学的第三者视野
结语
第二章比较诗学的开拓
第一节林语堂:被隐没的诗学先驱
第二节刘若愚比较诗学理论及其意义
第三节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的开拓
第四节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
第三章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阐发
第一节中国艺术精神的学术谱系
第二节唐君毅哲学之眼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节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的现代阐释
第四节“中国艺术精神”的转换
第四章中国抒情传统的海外建构
第一节中国抒情传统的海外发现
第二节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的提出
第三节高友工:“中国抒情美学”的建构
第五章中国非虚构诗学传统的海外互动
第一节宇文所安:命题的提出与建构
第二节叶维廉:理想的诗与真实的世界
第三节余宝琳:隐喻、寓言、意象与中国诗
第四节对中国非虚构诗学传统的反思
第六章现代性与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夏志清:中国现代文学版图的拓展
第二节李欧梵:“互文性”批评与现代性批判
第三节王德威:对文学启蒙历史的追溯
第四节《剑桥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史的海外书写
第七章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徐贲、刘禾等的后殖民批评
第二节鲁晓鹏、张英进等华语电影海外建构的文化政治及局限
第三节刘剑梅、周蕾等的性别诗学建构
第四节唐小兵等的“再解读”及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实践
第八章东南亚的中国诗学研究
第一节方修等的马华文学史撰写:中国影响及缺憾
第二节王润华的放逐诗学研究
第三节黄锦树的理论意识与批评建构
结束语 跨语际沟通:遮蔽与发明
一、 对“传统”之预设
二、 中国性与现代性之悖论
三、 跨语际沟通之误读和创造
四、 传统的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诗学研究的兴盛、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外华文文学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其中,海外华人学者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对于中国文论的现代价值的发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外华人学者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以比较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通过参照和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论、文学和艺术进行阐发,尝试走出一条对传统进行现代阐释的道路,彰显了中国文论的世界意义和价值。面对这样一个学术潮流,如何在研究中,既观照其个体,又把握其共性,揭示共同学术论题背后复杂、丰富的面向,是本书面临的挑战。

本书首先要解决的是海外华人学者的身份问题。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原因,大部分著作探讨海外华人学者往往边界模糊,甚至将港台学者混同于海外华人学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将研究建立在清晰且规范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以保证研究的可靠和有效。本书讨论的海外华人学者主要指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华人学者。他们或留学海外(主要是欧美),或在海外研究机构进行教学和研究,主要从事与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相关的文化工作。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通过留学而游历海外的华人,另一部分则是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后裔。他们有的取得所在国国籍,有的仍然保留中国国籍。其中,也有部分学者在阶段性地完成学业之后回到中国工作。这些学者包括陈季同、林语堂、陈铨、李辰冬、刘若愚、叶嘉莹、叶维廉、陈世骧、高友工、余宝琳、孙康宜、夏志清、李欧梵、杜维明、王德威、徐贲、刘禾、周蕾、刘剑梅、鲁晓鹏、唐小兵、方修、王润华、黄锦树等,他们构成了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论题的展开过程中,其实无法绕开这些海外学者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学者的互动。所以,在行文中我们往往将国内外学者对同一论题的观点进行适当的对照和呼应,这是由学术的交流和融合语境决定的。
海外华人学者作为一个特殊“学术共同体”。一方面,他们有着较相似的学术身份、生存境遇和研究视野,对中国诗学的研究往往达成一定共识,呈现了某种共性;另一方面,由于这一群体涉及学者众多,时段跨越百余年,地域跨越亚欧美洲,且每一个体的教育背景、工作环境、学术取向和研究内容均不相同,整体上呈现出了个性化、差异化的面貌。中国文学理论的海外传播和现代转化的百余年历程充分证明,华人学者的学术成就早已构成一道特殊且复杂的学术景观:其研究历史既有承传,也有新变;其研究谱系既清晰可辨,又多元交织;其研究地图分界明确,又跨界交融。其间凸显出来的一些文艺现象、理论问题和代表人物具有专题学术探讨的价值。可以说,华人学者对中国文学理论和中国思想文化的阐释,不仅是海外汉学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是中国当代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文化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传播。其学术经验对中国本土学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启示意义,已经构成一个具有典范性的学术史研究现象。
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建构前言本书主要探讨华人学者在海外所从事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有两点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第一,海外华人学者与海外汉学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作为海外汉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与纯粹汉学家之间微妙的学术承接与竞争关系,因此,在谈及华人学者的诗学命题时,必要时需要借助整个海外汉学研究背景加以比照。第二,海外华人学者回归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后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与其前期海外研究的论题具有关联,并产生了海内外的学术互动,在必要时也会纳入研究的范围,这是因为他们回归中国后,其学术见解与主张仍是其前期论题的延续。

第一章百年海外华人诗学的研究进程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历史分期与地域分布
海外华人诗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初至20世纪10年代。这一时期的华人主要聚集于东南亚和欧洲。国门解禁以后,大批中国人向外扩散至东南亚。面对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身处南洋的知识分子如林庆镛、曾锦文,以翻译来解慰华人浓烈的文化乡愁。而对于黄嘉略、陈季同和辜鸿铭等远赴欧洲的华人学者来说,译介和探寻中国文学并非出于学术自觉,而是为了发扬祖国文化以消弭欧洲人的偏见,进而表达其热切的中国立场。具体而言,此时期以明清小说、儒家经典翻译和戏剧研究为主题。
18世纪初,黄嘉略编纂了《汉语语法》《汉法字典》两部法文语言学著作。在《汉语语法》中,其《两个中国文人的对话》《孔子、文人及其情感》介绍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及其情感世界。此外,黄嘉略还翻译了《玉娇梨》的前三回。黄嘉略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相对粗浅,但其海外华人中国文学研究的先驱之功不可抹杀。19世纪末以后,陈季同和辜鸿铭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则较为深入。翻译方面,陈季同选译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五桂庵》《白秋练》和《辛十四娘》等26篇作品,结集为《中国故事》(1884)出版。该书是《聊斋志异》的第一个法文译本,也是第一部由华人译成外文的古典小说集。辜鸿铭不满外国汉学家歪曲中国儒家经典,充当“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英译了《论语》(1898)、《中庸》(1906)和《春秋大义》(1915)等,颇受海外读者关注。此外,林庆镛和曾锦文等大批侨生用印尼文、马来文翻译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大量中国小说、戏曲,在东南亚地区亦有强烈反响。研究方面,陈季同的《中国戏剧——比较风俗研究》(1886)论及中国戏曲的思想主流、剧目内容、演戏风俗、舞台观念、剧诗特色、戏剧结构和角色行当。他认为中国戏剧有别于欧洲戏剧的附庸风雅,是大众化的平民艺术,其采用虚化场景也迥异于欧洲戏剧追求场景真实。
初期海外华人诗学研究以翻译为主,陈季同和辜鸿铭因其译笔精湛获得欧洲人青睐,而东南亚中国文学翻译群体译作虽显粗疏,但其解慰当地华人需求的文化意义不可小视。值得一提的是,陈季同在论述中国戏剧时以欧洲戏剧为参照,注重辨析二者在主题、艺术和表演方面的异同,是中西文学比较的可贵尝试。
第二阶段为20世纪20—30年代。此一时期的华人诗学群体主要聚集于法国。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在法国设立高等教育机构,鼓励中国学子研治中国诗学,以实现中国文化之海外传播。“一战”以后,中国政府分别在里昂大学、巴黎大学两校设立中国学院,这两所学校均以培育优秀中国学者为目的,特别是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研究学者的培养,提出了“将东方文化传布于法国”的办学理念。该学院聘请葛兰言、伯希和等国际著名汉学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言语学美术、中国美学等课程,讲授中国地方风俗、古典小说、诗词名著。在他们的努力下,涌现了一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包括蒋恩凯、吴益泰、贺师俊、李辰冬、冯淑兰和卢月化等。里昂大学中国学院的中国文学研究亦有不俗的表现。据里昂市立图书馆《里昂中法大学学生博士论文名录》所载,在该校答辩通过的24篇文学论文中,有16篇与中国相关,包括徐仲年的李白研究、罗大冈的白居易研究和黄曾樾的儒道墨研究。此外,由于该时期华人群体遍布欧美发达国家,英国、德国和美国亦有少数中国诗学研治者,如钱锺书在英国,陈铨、王光祈、陆怡、王澄如在德国,方重、陈受颐、范存忠、林语堂在美国。第二时期的华人诗学研究在古代及现代文学研究、中外文学比较和诗学建构等方面有新的推进,下面分述该期的四个研究主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