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屠呦呦:一株小草影响了世界》是由曾深度参与青蒿素研发历史的采集工程的权威作家黎润红创作的一部展现屠呦呦成长历程的儿童文学作品。
★本书作者黎润红著有《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继承与创新:五二三任务与青蒿素研发》等书,其访问整理的《“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曾获“文津图书奖”。
★本书是彩绘注音版桥梁书,拼音标准和部编教材同步,符合6~9岁的孩子“识字、学拼音、课外阅读”的学习需求。
★本书专为小学低年级打造,故事童趣,情节跌宕起伏,兼具文学性和儿童性,激发入学不久的孩子早立志,立长志。
★本书的插图精美,30余幅精美彩绘插图还原屠呦呦的成长历程,用最美的榜样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
內容簡介: |
青蒿素为全世界抗击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一直默默无闻,潜心研究了几十年。她怀着治病救人的单纯愿望,她成长为世界著名药学家。本书将从她的成长经历说起,将她在青蒿素研究之路上面临的挑战和攻克的难关娓娓道来。
|
關於作者: |
作者 黎润红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医学史等。长期主持和参与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深度参与青蒿素研发历史的采集工程、青蒿素研发中的管理模式与科研评价研究等科研项目。著有《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继承与创新:五二三任务与青蒿素研发》等书,其访问整理的《“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获2016年第11届“文津图书奖”。
绘者李师斯
擅长水彩和板绘,曾绘制“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之《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其著绘的作品《守望》入选意大利博洛尼亚插画展,并入围2017年首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
|
目錄:
|
1.一个诗意的名字……1
2.美好的小阁楼……9
3.不幸患病的少女……17
4.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24
5.走入中医药宝库……30
6.代号“523”的神秘任务……37
7.一株名叫青蒿的小草…… 46
8.第191号发现……56
9.青蒿素诞生了……64
10.走向世界的东方神药……70
11.获得诺贝尔奖……80
12.永不停止的脚步……88
屠呦呦年谱……94
参考资料……96
|
內容試閱:
|
来自东方的礼物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拥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屠呦呦为什么能获奖呢?因为她发现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患疟疾被老百姓叫作“打摆子”。得了疟疾的人一会儿打寒战,一会儿发高烧,身体忽冷忽热,非常难受。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甚至就在80年前,中国的疟疾病例还有3000万之多。不过,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获得了消除疟疾的认证。这表示,中国的疟疾病例减少为零。这是中国依靠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实现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在中国的疟疾防治之路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50多年前的一项大工程一“523\ 项目。当时,在国家的统一组织下,全国上百家单位联合起来,寻找防治疟疾的药物。
屠呦呦发现的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便是“523” 项目中取得的最耀眼的成绩。在瑞典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屠呦呦谦虚地说:“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来源于一种名叫黄花蒿的小草,而黄花蒿的中药名就是人们熟悉的“青蒿”。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这种小草其貌不扬,随处可长。谁也想不到,如此平凡的小草恰恰是疟疾的克星,它以不平凡的力量,成为人类对抗疟疾的有力武器。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同样一鸣惊人的,还有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她。人们惊讶地问:“屠呦呦是谁?”却不知道,这位90多岁高龄的女科学家,已经为中国的药学事业奋斗了数十年。
获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她不仅成为女性楷模,更是科学精神的代表。
笼罩在诺贝尔奖光环之下的这位老奶奶,一生有哪些不平凡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