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长期开展资源环境遥感研究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7)》、《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9)》与《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21)》的持续和深化。书中系统开展了中国城市扩展、植被生态、水分收支、主要粮食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大气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遥感监测分析,对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
關於作者: |
顾行发,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主要从事光学卫星传感器定标、定量化遥感、对地观测系统论证等方面研究,为我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和工程化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一等奖6次和二等奖 3 项,发表论文 480余篇(SCI 186 篇),出版专著10部、专辑10本,牵头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45项。
李闽榕,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与评价、现代物流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已出版系列皮书多部,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经济日报》《管理世界》等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徐东华,国家二级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综合组副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智慧中国杂志社社长。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求是》《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等报纸期刊发表百余篇有理论和研究价值的文章。
赵坚,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 城市扩展遥感监测/001
1.1 城市扩展遥感监测状况/005
1.2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用地状况/013
1.3 20世纪70年代至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扩展/016
1.4 中国主要城市扩展时空特征/033
1.5 中国主要城市扩展占用土地特点/092
1.6 中国主要城市扩展的总体特点/134
Ⅱ 专题报告
2 中国植被状况/140
2.1 中国植被状况及变化/144
2.2 2010~2021年中国分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149
3 中国水资源要素遥感监测/167
3.1 遥感监测中国水资源要素总体特征/169
3.2 2021年中国水资源要素特征/189
3.3 2001~2021年中国水资源要素变化趋势/203
3.4 2021年极端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的影响/215
4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遥感监测/221
4.1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遥感监测/222
4.2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长势遥感监测/222
4.3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生境适宜性分析/228
4.4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遥感估测/236
5 2021年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241
5.1 中国自然灾害2021年发生总体情况/241
5.2 2021年度遥感监测重大自然灾害典型案例/242
6 中国细颗粒物浓度卫星遥感监测/256
6.1 2021年中国细颗粒物浓度卫星遥感监测/256
6.2 2020~2021年全国陆地上空细颗粒物浓度变化分析/262
6.3 2013~2021年全国陆地上空细颗粒物浓度变化分析/268
7 中国主要污染气体和秸秆焚烧遥感监测/275
7.1 大气NO2遥感监测/275
7.2 大气SO2遥感监测/287
7.3 秸秆焚烧遥感监测/297
8 温室气体遥感监测/305
8.1 大气二氧化碳(XCO2)遥感监测/305
8.2 大气甲烷(XCH4)遥感监测/316
9 粤港澳大湾区遥感监测/327
9.1 热环境报告/328
9.2 湿地报告/333
9.3 水源涵养量报告/335
9.4 碳储量报告/338
9.5 生境质量评估报告/340
|
內容試閱:
|
序 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资源生态环境重大问题。一是资源紧缺。我国的人均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产生活基础资源十分匮乏,再加上不合理的利用和占用,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环境问题。区域性的水环境、大气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三是生态修复。我国大部分国土为生态脆弱区,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过度开发等给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地区已无法自然修复。要有效解决以上重大问题,建设“天蓝、水绿、山青”的生态文明社会,就需要随时掌握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有的放矢地加以治理。
遥感是目前人类快速实现全球或大区域对地观测的唯一手段,它具有全球化、快捷化、定量化、周期性等技术特点,已广泛应用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空间信息保障优势。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实施和快速推进以及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形成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相结合的对地观测能力,实现了从跟踪向并行乃至部分领跑的重大转变。GF-1号卫星每4天覆盖中国一次,分辨率可达16米;GF-2号卫星具备了亚米级分辨能力,可以实现城镇区域和重要目标区域的精细观测;GF-4号卫星更是实现了地球同步观测,时间分辨率高达分钟级,空间分辨率高达50米。这些对地观测能力为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动态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和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拥有高水平的队伍、技术与成果积淀。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