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文化视角下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38390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甘少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555684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琴学论集:古琴传承与人文生态 》

售價:HK$ 165.6
天理与秩序: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天理与秩序: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

售價:HK$ 117.6
怎么办?
《 怎么办? 》

售價:HK$ 94.8
明代文艺思想史
《 明代文艺思想史 》

售價:HK$ 576.0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 》

售價:HK$ 153.6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宽窄说:烟草之书 》

售價:HK$ 153.6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女人认知觉醒手册 共2册 做个情绪稳定活得通透的女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情绪绑架 女人不能太单纯 》

售價:HK$ 119.5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与保健 》

售價:HK$ 5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5.0
《 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 》
+

HK$ 86.3
《 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2):迈向智慧教育的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及《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合集) 》
+

HK$ 61.3
《 辅导员打造个人品牌IP实战指南 》
+

HK$ 119.9
《 教育3.0 》
+

HK$ 101.6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
+

HK$ 122.5
《 什么是教育 》
編輯推薦:
本书主要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并从我国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与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结下了不解之缘,做为研究的基点,得出“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西教育全面接触、冲突、吸收、融合的交流史,是交织着被迫接受与自动求索的矛盾和痛苦的历史”的结论。本书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民国时期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动因与特征,运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分析民国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类图书,主要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并从我国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与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结下了不解之缘,做为研究的基点,得出“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西教育全面接触、冲突、吸收、融合的交流史,是交织着被迫接受与自动求索的矛盾和痛苦的历史”的结论。
西方强势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攻击、植入与渗透,引发了近半个多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着西方教育理念的冲击与洗礼,从被迫开放走向了主动吸收的道路。
本书从文化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了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特征与路径,为今天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關於作者:
甘少杰,女,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青年社科人才,锦州市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主持国家JYB、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8项。在《中国成人教育》、《湖北社会科学》、《教育实验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和其它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錄
目录
第一章文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说
第一节高等教育国际化界说
第二节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
二章文化冲突下的模仿移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肇始
(1898—1912)
第一节“以日为师”:日本高等教育模式的移植
第二节现实参照:早期教会学校的国际化蓝本
第三节文化视角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萌芽期的特征
第三章文化调适下的渗透吸收: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转型
(1912—1919)
第一节筚路蓝缕:德国大学经典理念的传入
第二节一枝独秀:德国经典大学观与北京大学改革
第三节文化视角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期的特征
第四章文化回归下的本土融合: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元发展
(1919—1937)
第一节美国大学理念的传入
第二节美国大学理念的本土实践:以国立东南大学为例
第三节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的多元融合:以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为例
第四节文化视角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期的特征
第五章民国时期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
第一节教育模式与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第二节课程国际化
第三节教育主体的国际流动
第四节教育国际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文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说第一章文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说〖1〗第一节高等教育国际化界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逐渐演变为应对高等教育剧烈变革的推动者与回应者。何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的国际性和国际化体现在哪些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哪些特征?厘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也是从理念、方法、政策层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清晰界定与全面分析的逻辑起点。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演变
国际化的术语,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已经沿用了几个世纪,然而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却只能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克拉克·科尔在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会出版的《扩展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一书的序言中呼吁:我们需要一种超越赠地学院观念的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即高等教育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演变为一股世界性的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术语已经在教育领域频繁使用,“跨国教育”“无疆界教育”“全球教育”等一些与此相关的学术术语也应运而生,这一方面丰富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意涵,另一方面造成了概念内涵的复杂性、模糊性。尽管学界的研究视角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国家共享。如果从这种意义来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那么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一种存在已久的国际现象与国际活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
学界一直将中世纪大学视为现代大学的开端,中世纪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国际性的特征。“大学虽然不是教会,但大学却继承和保留了教会的特点。”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9教会“接受来自任何地区或任何种族的成员,成员之间赤诚相待,不拘囿于地区利益,并使用一种超越地区障碍进行交谈的共同语言——拉丁语,共同的神学观” 赵荣昌,单中惠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65。中世纪大学“是按照教会的独特生活方式去活动,特别重视教会的世界性质和国际性质。因为大学具有教会和宗教团体一样的国际性质,遂使教师和学生养成乐于到国外居住的习惯和勇于冒险的精神” 弗·鲍尔生德国教育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8。由于中世纪大学具有相同的教学语言和共同的神学观,因此为教师和学生流动提供了便利。尽管交流范围主要局限于欧洲各国,交流形式主要体现为单一的人员交流,但中世纪大学已经具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特征。中世纪大学的宗教性特征早已被现代大学摒弃,但国际性特征经历了16世纪欧洲基督教改革运动时期的衰微后,又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甚至成为衡量现代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
19世纪初,现代大学的出现,特别是柏林大学的创办,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继起。柏林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学的新模式,迅速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大学效仿的典范。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全面学习德国大学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派遣留学生人数最多,从中获益最大。美国先后向德国派遣学生一万余名,仅柏林大学先后接纳美国留学生便达五千余人。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根据德国大学办学模式改造美国大学,1868年成立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是以德国柏林大学为蓝本创立的,成为美国第一所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为核心的大学。柏林大学办学模式对中国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蔡元培先生曾于20世纪初留学德国,并将德国大学倡导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运用于北京大学改革,成功地将北京大学改造成了中国的一流高等学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民族问题等越来越多的国际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国际交流协作越来越被人们熟知与接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国际发展合作等词语开始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高等院校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大学,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以国际化的观念和姿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术语的演变
尽管高等教育国际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成为讨论焦点,但在此之前,跨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国际合作一直备受青睐。加拿大学者简·奈特研究了近4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术语的演变。他指出:“40年前,‘国际发展合作’‘国际教育’是最为常用的术语。这些定义是指类似发展项目、外国学生、国际学术与文化协议这样的活动。大约20年前,出现了‘国际化’这个术语,它是指有关出国留学、语言研究、机构协议和区域研究等方面的活动。到21世纪初,人们谈到‘国际化’这个术语时更多的是强调包括学生、研究、项目和提供者的跨境学术流动,并且主要指商业化和市场化活动而非传统的发展项目。与此同时,基于互利和合作的国际学术网络和伙伴关系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表11)表11国际教育术语的演变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出现的新术语
(过去的15年间)存在的术语
(过去的25年间)传统的术语
(过去的40年间)通用术语全球化国际化国际教育无疆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国家合作发展跨境教育跨文化教育比较教育跨国教育全球教育函授教育虚拟教育远程教育国外国际化海外教授或留学教育国内国际化具体要素教育提供者国际学生留学生企业大学出国留学交换生教育服务自由化机构协议发展项目网络合作项目文化协议虚拟大学区域研究语言学习分校联合学位结对子及特许全球教育索引在过去的40年间,国际教育术语无论称谓还是具体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术语众多,涉及内容广泛。长期以来,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各不相同。1960年,美国学者布茨指出,大学国际化应该包括国际化的课程内容、培训流动、跨国研究、研究者和学生的跨国流动、保证教育扶持与合作的国际体系。 曾满超,于展,李树培中日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42.这是最早关于大学国际化概念的解读,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相互合作的国际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俨然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国际化从边缘逐渐成为大学规划、管理、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一个核心因素。 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9(5):4.
1986年,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喜多村和之在“亚洲高等教育国际讨论会”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条衡量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他认为:“第一,所谓‘国际化’就是指本国文化被别的国家与民族所承认、接受并得到相当的评价。一个国家大学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就意味着该大学的教育、研究的机能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它为外国学者和留学生所接受,在国际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第二,确立能够活跃于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学者和文化间的交际、交流、交换的章程与制度,并使之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例如,完善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章程、规则与制度,使之适合外国研究学者和留学生的要求,发挥相应的作用。第三,‘国际化’就是指像对待本国人一样平等看待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的个人与组织。在大学里,应使外籍教师享有与本国教师同等的资格、待遇,并接纳他们为教授会成员;对外籍学生也应不分国籍与出身,一视同仁。”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1995年,加拿大学者简·奈特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四种视角:“过程”视角、“活动”类型、“能力”发展、“塑造具有国际化精神特质或价值观的校园”。“过程”视角强调将国际要素与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相结合;“活动”类型这一角度研究了国际化的问题,她把国际化作为一项由课程、学者或学生交流与技术合作组成的推广活动;“能力”发展这种研究强调学生和教师的技术、态度与知识的发展;“塑造具有国际化精神特质或价值观的校园”体现了“民族气质”,视角强调培养一种民族气质或文化,使跨文化和国际的视角与行为受到重视和支持。皮特·斯科特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政策[M].周倩,高耀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2
美国学者汉斯·迪·威特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一书中从过程、措施和氛围三种观点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第一种观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作一个发展的趋势和过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把国际的意识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相结合的过程;第二种观点倾向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种观点强调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是同义语。
综上所述,由于学者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为了使读者能够对这一概念形成基本的评鉴与认识,笔者将引入汉斯·迪·威特等的过程、趋势说,措施、活动说及氛围说三种观点说对当前纷繁复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进行分类。
(一)过程、趋势说
从过程、趋势视角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界定方法,即将国际化看作将国际维度与国际理念与高等学校的功能整合、渗透的过程或趋势,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加拿大的简·奈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奈特引入了一种组织层面的路径,说明国际化是一个需要在院校层面上整合并具有持续性的过程。她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维度与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服务职能之中的过程”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之后,奈特认识到在动因、提供者、利益相关者和国际活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国际化的认识既要从院校层面上进行理解,也要从国家和高等教育系统层面上进行考虑。2004年,奈特将高等教育国际化重新修订为“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526。奈特认为,“国际化”“跨文化”“全球性”是三位一体的概念群,共同反映出国际化过程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丰富内涵。“国际化”是对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同时,“国际化”也涉及国家、团体、院校和课堂内部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目的”“功能”“传递”这三个概念也具有不同的深意,“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高等教育目标,也是高校肩负的使命。“功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及院校承担的基本任务,即通常所说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传递”是一个较为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教育课程和项目在国内外的提供。奈特从过程视角给予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的定义紧扣世界发展环境,突出国家和高等教育系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限制地位。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持过程说的学者和机构颇为普遍,如欧洲国际教育协会把国际化看作一个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高等教育更少趋向于本国,更多趋向于国际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从过程视角定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变化的过程,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融入大学职能的过程。
我国很多学者也从过程、趋势视角定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概念。学者毕家驹认为“大学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是大学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国际性高水平大学、一流大学的过程。国际化大学,在管理方面——‘按世界各国大学之通例’办学(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培养全球化世界中的优秀人才;在研究方面——凭借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和世界上的科学家进行独立平等的交流,使大学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毕家驹大学国际化的实践与展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2):811,21.。这个概念强调大学国际化是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管理、教育与研究方面。
《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第3卷)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日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有:第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既适应本国的需要,又注意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既保持发扬本国的传统与特色,又注意吸收国际高等教育的经验;第二,面向世界培养人才,使之具有从广阔的国际视角和全人类的视角处理事物的知识和能力;第三,加强外语教学,开设有关国际重大共同性问题的课程,设置研究区域性国际问题的系科,注意培养从事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研究的专门人才;第四,进行广泛的人员国际交流,并派遣、支持本国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进修、讲学、研究,或接受、邀请外国教师和学生从事此类学术活动;第五,积极进行教育和学术的跨国合作,如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研究问题,互相提供资源、信息、设施条件等。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与必然结果,有利于各国利用国外资源,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发展。”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02学者刘海峰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他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 刘海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223。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特殊的发展背景,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内涵进行了这样的界定:中国大学的国际化,是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以组织管理、课程教学、人员流动、科研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将交流合作及国际化的理念融合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之中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中国大学国际化的目标,强调了国际化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高校职能相融合的过程。
可以看出,在当前的诸多文献中,从过程的视角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集中于院校层面。这些文献强调把院校改革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目标,或者是伴随着国际化进程而出现的现象。对此,奈特指出此种研究视角强调将国际要素与高等教育主要职能相结合,“整合(integration)这一概念对于过程研究视角来说非常重要。首先,要把国际维度或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中。其次,整合是指对各种各样的国际性活动进行协调,以确保各种举措之间形成互惠关系。最后,需要把国际维度整合进高等院校的使命陈述、政策、规划和质量保障制度中去,保证国际化成为高等院校的目标、规划、制度和基础结构的核心”皮特·斯科特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政策[M].周倩,高耀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778。
综上,从过程、趋势视角来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旨在说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持续向前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指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本身在不断地演变。
(二)措施、活动说
措施、活动说,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一种推广活动,从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出发来描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即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一种推广活动。美国的阿勒姆和瓦特在基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和定义的分析中,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三种主要因素:课程的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因此,他们给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3。
我国的很多学者也从措施、活动视角出发定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如杨德广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 杨德广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5):2023。黄进认为“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本质上讲,是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黄进大学国际化不单是“接轨”[N].光明日报,20100203(11).。王英杰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教育向世界开放,接受外国的学者和留学生,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开发;教育系统在目标上努力培养具有世界知识、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如开设有关外国文化的课程,以及普通课程中的国际视角,为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的机会等”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1。
从以上学者给出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活动、措施视角更多关注于具体的实施路径,把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一项由课程、学者或学生交流与技术合作等组成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活动。
(三)氛围说
氛围视角侧重的是在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形成国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氛围,该观点强调培养一种民族气质或文化,使跨文化和国际的视角和行为受到重视和支持。
美国的哈若瑞教授就持这样的观点。他把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视作同义语,认为国际教育不仅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和学生的交流、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的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范围,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他在这里强调的是态度、观念方面的国际化,即要树立全球意识并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
我国学者李晓梅也持类似的观点,她指出“从理论上讲,我国‘大学国际化’就是将我国的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置于整个世界中,在广泛吸收、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和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注意对外传播我国教育和文化的精华,培养能够在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的观念和行动”李晓梅大学国际化的动因分析及途径研究[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4。这个概念强调了大学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吸收他国的经验,还表现在彰显民族气质与文化上。
除以上过程、趋势说,措施、活动说,氛围说外,还有学者持结果说、动因说等,即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实现后的结果来界定概念。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当前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无论是简·奈特提出的四种研究视角,还是汉斯·迪·威特等的三种观点说,所有这些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从理论上来看还是相互支持、互有交叉或补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实际上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系列活动措施,又是精神气质和氛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