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上海·印象

書城自編碼: 383750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郑自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683897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售價:HK$ 357.6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售價:HK$ 105.6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HK$ 63.4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售價:HK$ 105.6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HK$ 71.8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售價:HK$ 59.8
一间自己的房间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售價:HK$ 47.8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售價:HK$ 9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2.4
《 我与地坛(精装插图珍藏版2020) 》
+

HK$ 74.8
《 江山风月属闲人 》
+

HK$ 68.8
《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
+

HK$ 73.8
《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
+

HK$ 74.8
《 人生必经之路 》
+

HK$ 41.3
《 城南旧事:林海音关于故都北京完整的文章合集 》
內容簡介:
内容简介/提要
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家里家外”,通过描写家庭衣食住行的变化,折射社会的变迁;第二辑“书里书外”,以书本为载体,反映读书人的喜怒哀乐;第三辑“店里店外”,记述作者在工作单位的种种有趣故事;第四辑“戏里戏外”,讲述作者看电影和参加影评组的经历。作为生于兹长于兹的上海人,作者对上海的印象,都在衣食住行和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里。
關於作者:
作者/译者简介
郑自华,上海人,中共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文学创作,已发表七十余万字作品。著有散文随笔集《一路相伴》《自说自话》《我的“‘三少’爷”生活》,主编散文集《七彩人生》等。
目錄
目录

序 / 听自己讲那过去的事情
003  路
006  洗澡,上海人曾经的无奈和窘境
009  漫漫长夜,盐水瓶当汤婆子御寒
012  一张红木方桌卖了 10 元钱
015  风光一时的九英寸电视机
017  搪瓷碗的故事
020  忘不了的芭蕉扇
023  话筒改装成落地灯
025  那年代,DIY 喇叭箱是扎台型
027  打家具是大工程
030  “丫叉头”牌手动电视机
032  见证一个时代的“饭盒子”录音机
034  刻骨铭心话粮票
036  大灶饭香
038  栏杆拍遍
040  “引线”
043  雨还是那场雨,鞋却不是那双鞋了
046  扎鞋底
048  行头最足的中山装
050  当年,捉襟见肘的一张钢丝床
052  “来会”之谜
064  糖精片月饼
066  1968 年春节的餐桌
069  甜甜蜜蜜说喜糖
071  《过年歌》
073  听广播的日子
076  五彩缤纷的年历片
079  刮片里有乾坤
081  “DIY”照片
083  “接模子”和游戏棒
086  公用电话故事多
088  私人电话,二十六年话短长
091  两毛换一万,“大哥大”显神威
093  湿答答的给水站 , 挥之不去的水月留痕
095  上海天空,那一抹彩虹,那一道美丽的风景
098  逛逛花鸟市场
100  外白渡桥遗梦
102  我和国际饭店的故事
105  我是上海的第一代股民
107  有奖发票的喜怒哀乐
110  上海公交往事
113  冰水兑果汁,那一口充满幸福感的冷饮水
115  百般滋味说豆浆
117  元宵节,吃一回红红火火的“兔子肉”
119  从疗养到旅游,从国内到境外——我所经历的旅游故事
122  我的飞行处女航
124  手表的故事
126  上海男人的工具箱
129  母亲是个传奇
131  母亲包的粽子最好吃
134  温情三分钟
136  阿胶里浓浓的爱
139  国庆十周年,那场不平凡的焰火庆典
141  我是第 612492 条好汉!
內容試閱
正文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过一道作文题—《我的愿望》。 我在作文中写道:我愿上海的每条马路都是柏油马路。那天,老师在 课堂上将我的作文朗读出来,我竟然在下面号啕大哭,因为这触动了 我内心的隐痛。我生下来没多久,就得了小儿麻痹症,那时刚刚解放, 父母为了给我治病,背着我到处寻医问药,甚至找过大名鼎鼎的石筱 山医师。只因当时的医学技术太落后,回天乏术,从此,残腿伴我一 生。我有足,却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奔跑、一样游戏。年少无知的 我,将一切归罪于那高低不平的烂泥路、煤渣路、弹格路(上海早期 的马路,用石子铺成)!
我是“老三届”(1966 届、1967 届、1968 届三届初中、高中学生), 按道理应当上山下乡,1967 年我被照顾进了合作商店。单位离我家 只有十分钟的路程,可这十分钟的弹格路对我来说却是“万里长征” 路。我不仅比别人多花一倍时间,而且每次“长征”后都是大汗淋漓。 肉体上的痛苦算不上什么,精神上的刺激,对我的打击是没法用语言 来表达的。由于左下肢无力,行走时我只能用手支撑住腿,借一把力。 一些孩子就跟在我后面喊:“跷脚,跷脚,一边走来一边摇!”更有 甚者,几个顽童排成一排,学我走路的样子,引得行人驻足观看。恼火万分的我,一个不留神,被弹格路绊倒,摔倒在地,引来哄堂大笑。 用心如刀绞来形容当时的我,一点儿也不为过。一些好心人同情地望 004 内部文件 禁止外传 着我,将孩子驱散。我常常一到家,就将自己锁进房间大哭一场,唉 声叹气,不愿见人。弹格路,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我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我提出学骑自行车,母亲一口回绝。我知道母亲心中的隐痛,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十六岁的大弟与邻居到黄 浦江游泳,不幸溺水而亡,母亲不愿再看到有什么悲剧发生。我哭着 对母亲说:“难道我就一辈子做瘸子,躺在家里让人服侍吗?”母亲 含泪同意了。我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辛苦,终于学会了骑车。自行 车在弹格路上依然颠簸,可我的眼界开阔了,心情舒畅了,社交活动 扩大了,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了。
寒来暑往,脚下的弹格路不知不觉中成了柏油路;刺耳的“跷 脚”“残废”不再听到;乘公交、坐地铁时,售票员用不着大声招呼: “请照顾一下—”不少人会不声不响地站起来。社会的尊重、公众的理解、细节的变化,让我感动不已。那年,我到一家大型超市买 裤子,由于裤子较长,我请营业员帮忙改短。营业员是个不到四十岁 的女同志,她一边踩缝纫机,一边好几次抬起头打量我,我被她看得 很不自在。女营业员走过来悄悄问我要不要将左裤管改得短些,我的 脸一下子红了起来。由于腿疾,我的左腿比右腿短一些,买来的裤子 穿在身上总不合适,有不知情者见状还会问我裤子怎么有长有短,常 常弄得我脸红。现在面对女营业员的细心,我感激地点了点头,女营 业员重新给我量了尺寸,认真地缝纫起来。拿到裤子时我一连说了三 个“谢谢”,以表达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裤子的价格并不贵,但我拎 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因为这是我穿在身上最合适的一条裤子。那天 晚上,我破例没有骑车,而是穿上了那条裤子,在马路上走了一圈儿, 我第一次觉得上海的马路竟然是这样平整。
时间走到了 20 世纪末,上海的不少报纸刊出题为《最后一条弹 格路》的照片,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变化,不少人已经习以为常,可我 却将这些报纸珍藏了起来。对一般人来说那是上海变化的见证,可我有着更多复杂的感情。因为,我的生命和弹格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前几年,报上刊登消息,像我这样 左下肢残疾的,可以学开车。那天,女儿将这份报纸放在我手里,说: “爸爸,报名吧,学会开车,你就可以走遍天下。”我的内心其实是 很不安的,我骑车差不多将上海市区游遍了,我计划在两三年内骑车 将上海的郊县兜一遍。现在残疾人可以开车,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情,我心里不免蠢蠢欲动。这段时间,家中商量买第二套房,女儿甚 至表示宁愿不买房,或者买面积小一点儿的房,也要先给我买车。我 想,也许会有这么一天,我在上海平坦的马路上开着车,将我儿时的 愿望全部实现。

2005 年 1 月
(本文获上海作家协会、《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 联合举办的“上海之新”征文二等奖)


洗澡,上海人曾经的无奈和窘境


洗澡,本来是件很平常、很私密的事情。可是,在我小时候,上 海人的洗澡却是最无奈而又最让人窘迫的事。
天热,洗澡是方便了,但是男人洗澡是顾不得斯文的。凡是男人, 不管年龄大小,穿上短裤,拎一只铅桶或者脸盆,放点儿水,就在弄 堂里洗了起来,洗到隐私部位,就回家。这种现象在上海的老房子是 很普遍的现象,大姑娘、小媳妇在弄堂里走来走去,也是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
可女同志洗澡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住在老式的石库门公房,没有 独立卫生间,也就是说没有单独的洗澡设备。不过,再艰苦,澡还是 要洗的。我们因地制宜发明了“土浴室”,所谓“土浴室”,就是在 灶披间(厨房)和自来水水斗(盛水的用具)当中的一块空地,也就 是平时洗衣洗菜的地方,将后门和腰门关上,隐蔽性有了,但由于是 单亭子间,从晒台上可以看到下面,实际上就是半露天的浴室。由于 石库门房子年久失修,房屋质量不行,尤其是后门的门缝比较大,等 到女同志洗澡,只能派人将门缝挡住。
这种“土浴室”平时还能勉强对付,到了冬天就不管用了。冬天 洗澡,上海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使的招数都用上了:有的将煤 球炉放在房间里,温度虽然有了,可是风险很大,上海发生过多起煤 气中毒事故,后来这种现象不大见了。有的用浴罩,就是一块大的塑料布,笼成蚊帐形状,目的是不让热气散出去,保暖性有了,但是工 程浩大,而且洗好以后就是一场“浩劫”,房间里水漫金山,等到将 家里弄干净,身上又是一身汗。无奈只能再移师到“土浴室”洗澡, 事先将好几个热水壶暖水瓶都灌满了热水,尽管冷,由于热水不断, 还能勉强对付。当然,一边洗澡,一边牙齿在打颤,所以感冒是经常 的事。也想过到“混堂”(浴室)去,问题是混堂不仅价钱贵,而且 一到冬天,混堂人轧人(人挤人),尤其是那大池里的水,浑浊得简 直成了泥浆,洗澡成了活受罪。

后来事情有了转机。老婆调到厂警卫室去了,专门看管大门。这 看大门的,官职卑微,“权力”蛮大,最大的“权力”就是可以放人 进来洗澡。工厂周围的居民都竞相和警卫室搞好关系,以便到浴室 去洗澡。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警卫室的家属,我自然也沾了光。洗 澡的时间一般在晚上八点半左右,这个时候中班没有下班,正常日班 加班以后也下班了,而晚班又没有上班,正好是空档。我用脚踏车带 上女儿,到了厂门口,先偷偷露个面,等到警卫室里的人招一下手, 好像搞地下工作发暗号一般,我才匆匆忙忙进厂,来到洗澡间。十多 岁的女儿由她妈妈交给其他女工,请女工关心一下,帮忙把水温调好。 经常听见进洗澡间的人问:“水好伐?”开始不懂,后来才知道这是 指水温是否稳定。由于是大炉间,水忽冷忽热的情况经常发生,再加 上浴室的水龙头每天有几百号人在拧,合适的温度很难调,弄得不好, 或者热水当头浇来,烫伤皮肤,双脚直跳;或者一盆冷水倒下来,让 人浑身哆嗦,那尴尬真让人哭笑不得。我到老婆厂里洗澡不是“该牌 头”(名正言顺的),是难得“戳一枪”(偶尔可以去一下),只有 等老婆上中班才可以去,而中班一般要三个星期才轮得上一次。警卫 室放人进厂里洗澡是偷偷摸摸的,要时刻当心厂领导“杀差”(突袭 检查),查到了要“吃牌头”(挨批评),严重的要扣奖金,所以洗 澡要速战速决。我洗好以后,赶紧到厂门外,等女儿出来,女儿一出来,骑上车就走,不敢久留。
厂里一般在春节前给职工家属发点儿浴票,可以在规定时间进厂 洗澡,也算福利,我们一般不轧这个闹忙(凑这个热闹),将浴票送 人,因为这个时候,前来洗澡的人多得简直可以用下饺子来形容。
1997 年,我买了商品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淋浴房, 洗澡难终于成了往事。
2017 年 1 月

漫漫长夜,盐水瓶当汤婆子御寒


曾经有人说,经济条件是好是坏,到了冬天就能见分晓。此话一 点儿不错。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是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也是我们家最 为困难的时期,母亲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那时,我们兄妹六人, 五个是男孩子,全是长身体的时候。那年头儿,一年可怜的几尺布票, 根本就不够用。“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我在家排行老 三,我穿的衣服都是两个哥哥穿不下或穿坏了的,心灵手巧的母亲只 得将两个哥哥的长袖衣服改成短袖,裤脚短了加长。母亲一边改衣服, 一边还要给衣服打补丁,由于磨损得厉害,往往是补丁摞补丁,而且 是花花绿绿的补丁。虽然衣服是旧的,补丁层层叠叠,但却是干干净 净的。
最近市面上流行一个段子:夏天能穿多少是多少,冬天能穿多少 是多少。这个段子是我们那个时代穿衣状态的真实写照。夏天天热好 对付,男人一条短裤就解决问题了,赤膊成了常态。可是,三九严寒, 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那时根本没有滑雪衫,没有棉毛衫裤,条件好的可以穿绒线衫裤, 一般人家只能穿卫生衫裤。现在的年轻人对卫生衫裤没有印象,其实 就是早期运动员穿的那种运动服,看上去很厚实,其实松松垮垮,不 贴身,这种衣服穿到后来就起球,起不了保暖作用。冬天将能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穿上了,问题是没有多少可以穿上,更何况,“千层单不及一层棉”。
最能体现生活质量差别的,就是床上用品了。那时御寒,除了棉 花胎,不知空调、鸭绒被、真空被、太空被为何物。殷实的人家,天 冷盖的被子,里面的棉花八九斤,甚至可以盖上两条被子,垫被也厚。 我家困难,六个孩子和母亲都睡在三层阁(在二层与屋顶之间加建的 阁楼),两张床,再打个地铺。我和两个弟弟睡四尺的床,盖四斤重 的被子。垫被就更薄了,我们都能感觉到床板的坚硬。为了御寒,只 能将各种衣服盖在被子上。我和大弟弟睡一头,开始兄弟三人还能友 好协商,不拉被子,但睡到后来,被冻醒后在睡梦中只能抢被子,棉 花胎被撕拉得都能透得见光。那时正好进中学了,读到杜甫的《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尤其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一句是我们 家的真实写照。不过疑惑不解的是,“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这个 老爷子肯定不了解情况,诗中八月就如此严寒,那我们三九寒冬简 直没法活了。

天冷钻进被子,就像钻进冰窖一样,需要勇气,因为被子薄薄的, 脚是冰凉的,好在家里有一个汤婆子,是祖上留下的。汤婆子在上海 话中念“汤捂子”,尽管现在取暖的用品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汤 捂子”依然受老年人欢迎。母亲给“汤捂子”做了一个布套,这样不 直接烫到脚。每天晚上,我们兄弟几个轮流值班,将“汤捂子”放入 每个被窝里捂上半小时,然后再换到其他被子里,当然,给母亲的被 子里捂得时间最长。天气严寒,有“汤捂子”至少解决了一点儿问题。 终于有一天,“汤捂子”掉到地上,无法焊接,只得报废。但上海人 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极致,我们想到了医院给病人输液用的盐水瓶可以 做替代品,正好大哥在街道医院当实习医生,于是我们找来盐水瓶装了热水,发现效果不错。盐水瓶白天当热水袋,晚上睡觉当“汤捂子”, 一人一个,没有成本。盐水瓶陪伴我们度过了整个寒冬。 那时每天晚上,在我家十多平方米的三层阁,总会出现这样的场 景:母亲在灯下补衣服,我们兄妹六人,或看书,或做功课,或嬉闹, 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窗外北风呼啸,可是我们的心是热的。

2016 年 12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