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张白波散文集 . 一 , 回首乱山横

書城自編碼: 38374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张白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443415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24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6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推荐系统:算法、案例与大模型 》

售價:HK$ 119.8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售價:HK$ 71.8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售價:HK$ 179.8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

售價:HK$ 201.6
轩辕黄帝认同与建构研究
《 轩辕黄帝认同与建构研究 》

售價:HK$ 117.6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售價:HK$ 95.9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售價:HK$ 201.6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售價:HK$ 8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4
《 梁实秋: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
+

HK$ 65.0
《 梨与枣 》
+

HK$ 83.6
《 了不起 》
+

HK$ 74.8
《 我的孤独在人群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亮程散文集) 》
+

HK$ 62.3
《 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
+

HK$ 59.4
《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散文集 》
編輯推薦:
阅历和记忆是老年人的精神财富,当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可能就是史料。尽管小人物的资源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延绵的历史长河不正是这些涓涓细流和浪花汇成的吗?
內容簡介:
本书《回首乱山横》是著名版画家张白波的个人散文集。共分八章,包括心路、个展琐记、版画作品等,讲述了作者从学生时代到成为版画家的非凡经历,回忆了艺术创作历程的往事。文章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线索,以散文的笔法自由书写,填补了一段青岛美术史的空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關於作者:
张白波,1944年出生于青岛市。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执教青岛六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历任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画院副院长等。版画作品曾获国际及全国美展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等,是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
目錄
001 学生时代——世纪沧桑忆九中
039 美术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
127 艺史留痕——我和青岛版画研究会
161 心路——回首乱山横
219 个展琐记
231 梦断画廊
241 琴缘新韵
267 夕阳观象山
277 艺术年表
291 版画作品
內容試閱
自序
这个册子是从我的散文集中选出来的几篇相关个人回忆的文章集结而成的,权作简单的历史专辑。
我是一个小人物,充其量是个画家,个人的那点经历本不足与人道,但是我写的那些往事大都牵扯着一些历史看点,所以实际上都是在借我个人的经历叙述历史,具有公共阅读价值。
比如所写的“学生时代”,那是说我在一所中国百年名校度过的学习时光。我的忆写除了会唤起同时代人的记忆,今天年轻人读后或许会感受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那个时代的学校生态和一去不复返的时代气氛。
我写“青岛六中”,写青岛六中的前身青岛民办新华中学如何创立,如何变为六中,如何变成全国知名的美术学校,培养了万千艺术学子。这段历史与从青岛走出的无数画家相关,当他们回望自己成长的经历,会有迹可寻,我写的这些东西就是他们寻宗的唯一资料。
我写“青岛版画研究会”,以我的亲身参与见证了青岛半个多世纪的版画发展过程,填补了一段青岛美术史,所以这篇文字已远远不是个人经历的回顾,而多有史料价值。
我的这些文字是以自己个人的经历为线索串写往事,文章是以散文的笔法自由书写,显然不会是面面俱到的完整的历史论著,会有些事情不宜尽述或相关人物的缺席,但是里面肯定没有毫无根据的妄言和编造,由于当初这些文章都是在特定的媒体和刊物上单独发表过,收集在一起难免在部分内容文字上会显得略有重复,不过这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佐证历史。
在这里面会有我心声的坦陈和情感抒发,那是我愿与阅读的朋友共同享受回忆往事的温馨和百般滋味。
阅历和记忆是老年人的精神财富,当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可能就是史料。尽管小人物的资源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延绵的历史长河不正是这些涓涓细流和浪花汇成的吗?
我不奢望这本册子有多大的阅读量,倘若朋友和身后的学生能阅后掩卷略有所思,感念这一辈人尚且残存的那点文化情怀,我就算不妄此举了罢。
张白波
2022 年 4 月

2020 年,母校青岛九中已经 120 岁了。
青岛九中(前身是礼贤书院),见证着青岛市开埠建置的百年沧桑,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教育历史。百年名校,成全了多少代莘莘学子渴求知识的愿望,又培养造就了多少堪称国家栋梁的精英人才,我们庆幸曾经就读这所名校,也为母校的百廿荣光备感骄傲。
2017 年,由于位于上海路的原老校区难以扩容发展,遂迁入青岛西海岸黄岛区新校址。新校区地域开阔,建筑巍峨,设备齐全现代,校容倍增,百年名校犹如脱胎换骨,焕发着雄健的青春活力。新校我去过几次,作为老校友我不禁感慨万千,既为母校的新生喜悦,又为往昔的母校叹惋。当我敲击键盘写这篇文字时,感觉就像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半个多世纪前就读青岛九中时的许多美好的记忆碎片,在脑际飘荡,渐渐勾连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温馨而甜蜜。母校,牵动着一个沧桑老者的眷恋情怀。
60 多年前,1956—1962 年就读青岛九中,这是我一生最终的学历,印象特别深刻。在那个不平静的年代,学习生活纷乱而又多彩,我不仅长知识还滋养了自己的气质情怀,埋下了从艺的种子,以至于最后走上了教师和画家的道路。述说我的学生时代,对于今天年轻的学子来说,已经是遥远的传说,他们未必感兴趣,但对于我的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学友来说,一定会唤起记忆,会乐于一起重温母校那些美好的过去。
于是,我愿多花一点篇幅,让我,也许是这篇文集里的老学兄了,多叨叨几句。我觉得,我不来述说,怕不会再有人去翻检青岛九中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历史了。我愿透过对自己那段学历的追忆,来让当今的学子一窥那个时代的校园生态,感受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沧桑。

美丽校园
由德国人尉礼贤建于 1900 年的礼贤书院,1903 年落址于上海路,1952年改为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是青岛市建校最早的名校。可能是源于西方的文化基因吧,学校拥有一片很大的花园,这在全市的学校里是极为罕见的。我上学的时候,花园还在。早在礼贤时代,校门开在上海路,紧挨着上海路小学(前尚德小学)的校门,进门要登上高高的 40 多级台阶,直接进入白果树院。1956 年我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已改在城阳路上,紧挨着当时的市立中医院门口。九中校门正冲着一间由汽车屋改建的早点铺,两个潍坊老乡打火烧、炸油条、卖甜沫。上初一的时候,我常常在那里每次花不到 1 毛钱吃早点。
老校门不宽,一进校门左边一间下沉的小屋是传达室,向前走 10 多米右边是一间存放自行车的简易车棚,再向前走 20 多米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的“礼贤楼”了(外观已经改造)。礼贤楼由德国校长尉礼贤建于 1902 年,木结构加砖砌,前面两排楼梯,走廊的两端上下是木架玻璃大窗通透的房间,楼内加阁楼是三层,外墙蓝白相间(裸露的木架为蓝绿色,墙为白色),很漂亮,很有德国建筑的风味。
在礼贤楼前面,东南从校园城阳路墙根算起,西北拐到上海路木栅栏墙内,沿着上海路一直向北,直通到临近上海路小学处,这一大片地方(现在的运动场位置及进门路面以北),就是当年学校的花园区。
多么大的一片花园,多么美丽的校园啊!
起初,这个花园是校长的私家花园,学生是不能进去的。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早就改天换地了,但花园基本还是原来的风貌。礼贤楼前路边直到鲁迅礼堂后面这一大片仍然是圈着的,里面满是花木,特别记得里面有当年从德国引进的一种月季花,据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品种。这个花园名称叫“米丘林植物园”,显然是当年追崇苏联的结果。生物老师和花匠曲本荣师傅有钥匙,可以开门带学生进去。靠上海路小学那一段花园有玻璃温室,还有莲花水池,学校的花园全由花匠曲师傅管理。初中我们班几个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小组,不但经常可以进花园,而且还在花园里为生物老师养着兔子。秋天,曲师傅侍弄的千头菊非常漂亮,会让我们用地排车拉到市场三路去卖,好像那算勤工俭学活动。
记得是 1958 年,全国“大跃进”“大炼钢铁”,可能觉得校门狭窄吧,就把城阳路校门封死,在上海路开了一个新校门。那年代,兴“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校领导发动全校学生出去捡砖头,由学校的工友动手拆了一段墙,垒起了门垛。进门后的那段上坡路也是用捡回来的砖头铺就的,同时还在校门旁边盖了一间房子做传达室(现在传达室的对面处,已拆除)。新校门位置在原上海路校门的南边,侧对着夏津路,也就是现在校门的位置。
于是,新门、新路把原来的校园结构改变了,花园被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传达室后面到鲁迅礼堂前,依然是一片疏朗的树林地带,记得有紫藤、柏树、紫荆、紫薇(痒痒树)、胡桃,还有一棵山楂树。最起眼的是那棵高大的杨树,每到春天,树下落满了像毛毛虫一样的残花。从礼贤楼前面校园下来有两条纵横的小路,其中一条要穿过有藤萝的平台,才能转折着通到林地。我存有一张我们初三五班获“红旗班”称号时,在藤萝平台前台阶上拍照的全班合影,可以看出当年这里的风貌。这片树林是学生看书复习功课的好去处,从来没有同学在这里打闹。
新校门开通后,我上高一的时候,比我们高两届的学生(1960 届)在毕业前夕,给母校献上了一份大礼。那一届毕业班的同学特别优秀,能工巧匠多,竟然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动手,白手起家地在校园建造了一座很像样的中式亭子,起名叫“五一亭”,高三一班的班长林寅之特请时任校长赵熙信题写了亭名。五一亭位置就在一进校门上坡路左侧的那两棵银杏树下。亭子的顶部是采用树皮做瓦铺成的,很雅致,给学校平添了一道风景。我知道,亭子的设计者之一就是我们画画的学兄刘冀德,还有精通木工的张百寿(张峰,后在九中任教)、张延寿兄弟等。那时候,我们这些学弟对他们简直佩服得不行了。
“米丘林植物园”依然不能随便进。我奇怪,当年那么矮矮的护栏竟然能挡住学生不敢进,那年头的学生真守规矩,真够老实听话的。
1962 年我高中毕业,离开学校的四年后,随着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运动到来,学校的这片花园被认为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教育环境不协调,就被铲除,原先的花木荡然无存,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干巴巴的大操场了。同时,那座精巧的“五一亭”也被拆除了。
花园变成了操场,原来位于德平路另一侧的大操场后来就被青岛市教育局建成了职工宿舍。再后来,学校后院有篮球场的小操场上盖起了实验楼,又改造成了教工住房。几十年过去,原先母校的那座花园,那片疏朗的林地,只能留在我们这些老校友的记忆里了。
我对九中花园这么熟悉,还由于上小学时(上海路小学),同班的王士能同学的妈妈窦织云是青岛九中的音乐老师,家就住在礼贤楼的阁楼里(后来的校史陈列室)。我们是好朋友,我常到他家去玩,也和同龄同级的花匠曲师傅的儿子、九中副校长蔡嘉禾的儿子一块玩,所以对 50 年代九中的环境是特别熟悉的,校园环境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到现在,我相信我还能把学校的各个院落的格局平面图默画下来。
几经沧桑,上海路老礼贤—九中的校容变化何止花园。三年前我专程回到那里看了看,除了那座“礼贤楼”还有点老九中的痕迹外(其实该楼一层的两端玻璃房已被改造了),校院格局全部改变,完全颠覆了半个世纪前的印象,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九中了。六二院没有了,五一院没有了,鲁迅礼堂没有了,白果树院没有了,那两棵高大的老白果树在新楼角落,凋敝不堪……所有的老房子全都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全新的教学大楼。一座百年老校传承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建筑(当然还有教育理念等),应当保留;而老校的容量格局不敷使用,需要重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孰对孰错,说不清楚。面对这座我完全陌生的旧址母校,喜哉,悲哉,除了感慨岁月无情,世事沧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