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一条“有故事的河”,本书通过20个故事,带读者进入一场跨时空、跨领域的苏州河漫步。或许当您读完这些故事之后,再见苏州河时,会像遇见“熟人”一样多看它几眼,多关心一些它的现状,也会对它的未来多一些期许。
|
內容簡介: |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两侧42公里岸线基本贯通。随着贯通工程的推进,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也在7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了8次“沿苏州河而行”漫步活动,从外白渡桥步行到外环线,体验了两岸大部分滨河公共空间给城市中的步行者和城市爱好者的感受,并通过建筑、历史、人物等线索,深入了解了苏州河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
本书以“沿苏州河而行”专题为基础,通过口述故事,讲述苏州河的历史、近年来的变化以及沿岸公共空间的建设。全书分为:一、苏州河历史;二、现代化治理下的苏州河;三、市民共享的苏州河三大部分,讲述者中包括方志办研究员、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者、电影工作者、摄影师、策展人、作家、媒体记者等。讲述者因各自不同的背景、专业,在不同的时间与苏州河发生关联,从而产生了丰富多样的体验,他们的故事将带读者走入一场跨时空、跨领域的苏州河漫步。
|
關於作者: |
澎湃研究所,澎湃新闻旗下的研究智库,致力于打造立足上海的“全球城市”协作网络。
|
目錄:
|
目.录
穿越时空的苏州河历史
苏州河:穿越时空.徜徉千年
沈思睿(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
慢船长话:苏州河二题
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胶片时代的苏州河
陆元敏(摄影家)
我在河滨大楼“做田野”
陈仲伟(历史学研究者)
浦江饭店里的“红马甲”
胡平(上海证券交易所原交易员)
圆明园路97号的仲夏日与夜
朱鹰文(独立纪录片导演)
青春在苏州河边
顾灵(艺术学者)
现代化治理与更新下的苏州河
往事烟波去,江潮引鹭回:苏州河流域的生态修复
俞远明(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
以水为邻:苏州河畔的建筑倒影与新貌
宿新宝(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副院长)
共享水岸: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更新的思考
朱怡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
回归苏州河畔:天后宫戏台的保护与再生
冯立(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西墙风雨后:参与四行仓库修缮工程的感想
游斯嘉(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
一场有温度的修复设计:上海总商会的修缮故事
曹琳(OUR都市再生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与百年历史建筑“叶100”的亲密接触:我在创享塔园区做运营
孙蒙佳(创享塔园区副总经理)
城市更新下,苏州河边,一个棚户区的前世今生
赵晔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市民共享的苏州河
沿苏州河而行,与人相遇,与自然相连
沈健文(澎湃新闻特约记者、“2020沿苏州河而行”项目负责人)
寻找亲切的地方:从“没有围墙的公园”说起
施瀚涛(策展人)
苏州河“唱桥会”:在唱作中共同编织城市记忆
孙大肆(独立音乐人)
从波士顿到上海,城市滨水空间的吸引力
关成贺(上海纽约大学城市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李颖(上海纽约大学城市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任)
苏州河众生相
btr(作家)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苏州河两岸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一条“有故事的河”: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大融合也发展于此。它,见证了百年上海的腾飞。然而,生活在上海的人,对它的印象多止步于它是穿城而过的一条河:在年长者的印象中,它曾经黑臭到难以亲近;在年轻人眼里,现在的它是一张常出现于新闻报道中的“城市名片”。
2020年,伴随着两岸的公共空间升级改造,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编辑与城市爱好者一起“沿苏州河而行”,组织了一系列线下活动,并将沿途见闻与讨论内容收录到同名专题中。如今,苏州河岸线及其腹地的变化已经成为《城市漫步》栏目长期关注的议题。
选择苏州河,一方面是因为沿河空间开阔,符合特殊时期对于公共活动的空间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重新认识、思考苏州河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苏州河不仅是城市景观,更是了解城市经济地理、文化的重要窗口;苏州河也不应只是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一段历史背景,更是当下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苏州河边,我们与招募的伙伴一起行走、观察、体验和分享,用文字、图像、视频、歌谣、展览等形式记录大家与苏州河发生的连接—有的人从前或者现在在苏州河边生活,有的人醉心于沿岸的历史和建筑,有的人在附近进行学术研究,有的人单纯喜欢在河边散步和放空……同行伙伴的年龄、背景、专业不尽相同,为其他参与者从多维度、更立体地了解苏州河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伙伴们一起头脑风暴也让漫步的形式得以延伸,让项目成为一个共创的过程,让参与者对苏州河的过去有了更多了解,对它的未来有了更多想象。
您现在看到的这本书以2020年刊发于澎湃新闻上的“沿苏州河而行”专题为基础,在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对专题内容进行了重新编辑和增补,希望通过20个故事,带读者进入一场跨时空、跨领域的苏州河漫步。或许当您读完这些故事之后,再见苏州河时,会像遇见“熟人”一样多看它几眼,多关心一些它的现状,也会对它的未来多一些期许。
无论是之前的专题筹备,还是本次书稿的编辑,我们都得到了来自各领域学者、艺术家、同行伙伴、志愿者的诸多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还要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对“沿苏州河而行”项目的关注与认可,以及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提供的宝贵建议。
最后,祝愿未来的苏州河“串珠成链”,与上海一同续写城市美好生活篇章。
澎湃研究所 董怿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