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HK$
107.8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HK$
126.5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HK$
74.8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HK$
96.8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张东刚教授的经典之作
探索中日经济交流历史因缘的精品力作
带领读者从历史层面看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中日的关系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专著。与传统社会相比较,中国与日本在经济近代化过程中的消费需求变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本书主旨就是对这一历史转换过程中,中日两国总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展开实证性分析,论证和说明两国近代消费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异同,并就消费需求变动对两国经济发展与不发展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展开分析,进而辨析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
關於作者: |
张东刚,曾任教育bu社会科学司司长、教育bu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育bu人事司司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经济史、中外经济发展比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bu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最高荣誉奖,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
目錄:
|
导 论/001
第一节 消费需求变动与经济近代化/002 第二节 消费需求及其变动理论/008
第三节 消费需求的内容及其构成/013
第四节 选题、资料的说明和研究方法的运用/015
第一章中日消费需求变动的宏观分析/017
第一节 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017
第二节 战前日本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035
第三节 影响中日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分析/064
第四节 中国与日本消费需求变动的比较分析/090
第五节 中日与同期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变动的对比研究/096
第二章 中日消费需求变动的微观透视/100
第一节 近代中国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分析/101
第二节 战前日本家计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考察/161
第三章 中日消费者行为比较分析/196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设定比较/198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的内在设定比较/208
第四章 中日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及其特征/212
第一节 近代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213
第二节 战前日本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261
第三节 中国与日本消费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321
第四节 中日与同期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变动的对比研究/327
第五章 中日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分析/330
第一节 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330
第二节 战前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及其特点/335
第三节 影响中日政府消费支出变动的因素分析/346
第四节 中国与日本政府消费支出变动的比较分析/355
第五节 中日与同期发达国家政府消费支出变动的对比研究/358
第六章 中日消费需求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361
第一节 消费需求的变动对总需求的贡献/362
第二节 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369
第三节 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与近代中日市场供给的变化/376
第四节 消费需求的上升与投资需求的变动/384
第五节 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结构的 变化/386
附录一 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总额的估算
(1887—1936年)/404
附录二 参考文献/415
一、中文著作/415
二、中文论文、资料/421
三、英文论著/426
四、四、日文论著/427
后 记/432
再版后记/434
|
內容試閱:
|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国门均被西方列强的坚 炮利船叩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日两国社会的自然 历史进程,促成了各自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各自传统社会所不 能容纳的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直接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开始步入经济近代化 的历史进程中a。
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除生产力的因素之外,中日两国 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亦即由一种依靠习惯或 指令分配资源的经济转变为一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以 及与之相伴随的,在生产组织和制度上的变迁和重组。近代中日两
a 日本著名学者大川一司等人把日本近代经济增长及工业化的起点定在1886年, 而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至1885年的18年间视为连接近代经济增长的过渡时期。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30年中,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尚处于暴力扩 张和争夺殖民地与市场的资本积累阶段。外来的机制品并未能从根本上打开中 国市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尚未解体。但随着列强国内劳动生产率 的显著提高,外来工业品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从中国取得更多的种种特 权和便利,才促使中国传统经济基础开始分解。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近 代工业肇始产生。为便于资料的选择,我们亦将中国近代经济增长视为从19世 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国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导 向作用的显著和强化。本书主旨就是对这一历史转换过程中,中日 两国总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展 开实证性分析,论证和说明两国近代消费需求变动的内在规律及其 异同,并就消费需求变动对两国经济发展与不发展所产生的宏观经 济效应展开分析,进而辨析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历史经验 和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