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

書城自編碼: 382111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王名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1868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HK$ 58.8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HK$ 143.9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HK$ 69.6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HK$ 82.8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售價:HK$ 90.0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105.6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

售價:HK$ 54.0
独自走过悲喜
《 独自走过悲喜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2.4
《 病理生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

HK$ 110.8
《 光学(重排本) 》
+

HK$ 79.7
《 有机化学实验教程 》
+

HK$ 53.7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版 第2版) 》
+

HK$ 77.5
《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3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
+

HK$ 62.3
《 口腔医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 》
編輯推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选修课及全校硕士公共课《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的教材,作者带领学生研读经典,结合现实,于传统文化中,探讨中国特色治理思想的文化脉络.丰富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
內容簡介:
《论语》《道德经》《周易》并称“三经”,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本书是“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课程的指定教材,旨在按教学大纲导读“三经”的治理思想。前言和绪论在简介“三经”基础上从公共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德治、道治、心治和君子七方面概括其纲要。全书遵循《论语》篇章结构及体系,除绪章外,按主题分为20章。以“和光同尘”为题,追随古圣先贤的治理思想,和其光以执古之道,同其尘以御今之有,引导读者理解经典之治理思想,在忠实原著并系统阅读理解基础上,领悟孔子思想、老子智慧和周易高度,以达致良知、明君子、行善治之效。本书面向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及本科生,亦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读物。
關於作者:
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主编。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中国社团改革》《中国民间组织30年》《建言者说》《社会组织论纲》《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社会组织 1978-2018》。主要获奖:2013年度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第28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
目錄
第一节 公共治理思想 1
第二节 社会治理思想 3
第三节 法治思想 5
第四节 德治思想 6
第五节 道治思想 8
第六节 心治思想 10
第七节 君子思想 12
本章小结 14
作业与思考题 14
第一节 “三经”中的学而思想 15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学而第一》 16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道可道》 23
第四节 导读《周易 乾》《周易 坤》 24
第五节 讨论:元亨的智慧 28
作业与思考题 29
第一节 “三经”中的为政思想 30
第二节 导读《论语 为政第二》 31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不尚贤》 39
第四节 导读《周易 泰》《周易 临》 40
第五节 讨论:善政的智慧 42
作业与思考题 42
绪 章
“三经”
治理思想论纲
第一章
论学而
第 二 章
论为政


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 和光同尘
XIV
第一节 “三经”中的尚礼思想 43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八佾第三》 44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曲则全》 51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履》《周易 萃》 52
第五节 讨论:尚礼的智慧 54
作业与思考题 54
第一节 “三经”中的里仁思想 55
第二节 导读《论语 里仁第四》 56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上善若水》 62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大有》《周易 益》 64
第五节 讨论:里仁的智慧 66
作业与思考题 67
第一节 “三经”中的为仁思想 68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公冶长第五》 69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和光同尘》 76
第四节 导读《周易 贲》《周易 渐》 77
第五节 讨论:为仁的智慧 79
作业与思考题 80
第一节 “三经”中的学问思想 81
第二节 导读《论语 雍也第六》 82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天下有道》 89
第四节 导读《周易 蒙》《周易 旅》 90
第五节 讨论:学问的智慧 92
作业与思考题 93
第一节 “三经”中的为师之道 94
第二节 导读《论语 述而第七》 95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善行无辙迹》 104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师》《周易 节》 105
第五节 讨论:为师的智慧 107
作业与思考题 108
第 三 章
论尚礼
第 四 章
论里仁
第 五 章
论为仁
第 六 章
论学问
第 七 章
论为师


目 录
XV
第一节 “三经”中的尚德思想 109
第二节 导读《论语 泰伯第八》 110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上德不德》 115
第四节 导读《周易 谦》《周易 恒》 117
第五节 讨论:尚德的智慧 119
作业与思考题 119
第一节 “三经”中的君子思想 120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子罕第九》 121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宠辱若惊》 130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屯》《周易 震》 131
第五节 讨论:君子的智慧 133
作业与思考题 134
第一节 “三经”中的礼治思想 135
第二节 导读《论语 乡党第十》 136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昔之得一者》 142
第四节 导读《周易 观》《周易 睽》 143
第五节 讨论:礼治的智慧 146
作业与思考题 146
第一节 “三经”中的传道思想 147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先进第十一》 148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明道若昧》 156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升》《周易 丰》 158
第五节 讨论:传道的智慧 160
作业与思考题 160
第一节 “三经”中的仁政思想 161
第二节 导读《论语 颜渊第十二》 162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以正治国》 169
第四节 导读《周易 豫》《周易 鼎》 170
第五节 讨论:仁政的智慧 172
作业与思考题 172
第 八 章
论尚德
第 九 章
论君子
第 十 章
论礼治
第 十一 章
论传道
第 十二 章

论仁政


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 和光同尘
第一节 “三经”中的善治思想 173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子路第十三》 174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其政闷闷》 182
第四节 导读《周易 随》《周易 井》 183
第五节 讨论:善治的智慧 185
作业与思考题 185
第一节 “三经”中的仁者思想 186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宪问第十四》 187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古之善为士者》 197
第四节 导读《周易 蹇》《周易 艮》 199
第五节 讨论:仁者的智慧 201
作业与思考题 201
第一节 “三经”中的知者思想 202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203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知人者智》 212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坎》《周易 困》 213
第五节 讨论:知者的智慧 215
作业与思考题 216
第一节 “三经”中的勇者思想 217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季氏第十六》 218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出生入死》 224
第四节 导读《周易 夬》《周易 革》 225
第五节 讨论:勇者的智慧 227
作业与思考题 228
第一节 “三经”中的心性思想 229
第二节 导读《论语 阳货第十七》 230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圣人无常心》 238
第四节 导读《周易 需》《周易 兑》 239
第五节 讨论:心性的智慧 241
作业与思考题 242
第 十三 章
论善治
第 十四 章
论仁者
第 十五 章
论知者
第 十六 章
论勇者
第 十七 章
论心性


目 录
第一节 “三经”中的贤士思想 243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微子第十八》 244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绝学无忧》 249
第四节 导读《周易 无妄》《周易 遁》 250
第五节 讨论:贤士的智慧 252
作业与思考题 253
第一节 “三经”中的既济思想 254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子张第十九》 255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小国寡民》 263
第四节 导读《周易 既济》 264
第五节 讨论:既济的智慧 265
作业与思考题 266
第一节 “三经”中的未济思想 267
第二节 导读《论语 尧曰第二十》 268
第三节 导读《道德经 圣人之道》 272
第四节 导读《周易 未济》 274
第五节 讨论:未济的智慧 275
作业与思考题 276
第 十八 章
论贤士
第 十九 章
论既济
第 二十 章
论未济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79


专栏目录
专栏 1-1 有朋自远方来 17
专栏 1-2 不患人之不己知 17
专栏 1-3 礼之用,和为贵 18
专栏 1-4 吾日三省吾身 19
专栏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5
专栏 1-6 清华校训 27
专栏 2-1 为政以德 32
专栏 2-2 温故而知新 34
专栏 2-3 学而不思则罔 35
专栏 2-4 举直错诸枉 36
专栏 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7
专栏 3-1 每事问 48
专栏 4-1 见贤思齐焉 59
专栏 4-2 德不孤,必有邻 61
专栏 4-3 上善若水 63
专栏 4-4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65
专栏 5-1 朽木不可雕也 71
专栏 6-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6
专栏 6-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7
专栏 6-3 祸莫大于不知足 90
专栏 7-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5
专栏 7-2 三人行,必有我师 100
专栏 7-3 子钓而不纲 101
专栏 8-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 111
专栏 8-2 任重而道远 111
专栏 9-1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22
专栏 9-2 何陋之有 125
专栏 9-3 逝者如斯夫 125
专栏 9-4 后生可畏 127
专栏 9-5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8
专栏 11-1 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音
希声 157
专栏 12-1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3


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 和光同尘
XX
专栏 13-1 其身正,不令而行 175
专栏 13-2 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178
专栏 13-3 言必信,行必果;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9
专栏 14-1 修己以敬 196
专栏 15-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5
专栏 15-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8
专栏 15-3 自胜者强 212
专栏 16-1 不患寡而患不均 219
专栏 16-2 益者三友 220
专栏 17-1 以百姓心为心 238
专栏 18-1 往者不可谏 245
专栏 19-1 博学而笃志 257
专栏 19-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59
专栏 20-1 知命,知礼,知言 271
专栏 20-2 既以与人,己愈多 273
內容試閱
《论语》《道德经》《周易》,并称“三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经典
中的经典,被称为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在本书前言部分,分别简介《论语》《道德经》《周易》三部经典的成书年代、
作者及影响,然后回到“和光同尘”的主题,谈谈如何学以致用的几点心得。
(一)
《论语》,儒家思想至高无上的经典,被称为“儒家的圣典”。
《论语》成书于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多年,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记录孔子与弟子言行而成的语录文集,全书共20篇513章,约1.6万字。自西
汉以来,《论语》作为中国读书人必读的经典,在大小家学、私塾、书院等各类
私学及各种官学中都成为首选的教科书。宋明以来,作为“四书五经”之一,《论
语》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最初流传下来的有“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三个不同版本,西汉张禹(?—前5年)、东汉郑玄(127—200年)先后改订汇编,
形成后来通行《论语》的祖本。历史上注解《论语》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历代
最为著名的注解本有三:一是三国时期何晏(195—249年)所著《论语集解》,
集汉儒注解旧义之大全;二是南宋朱熹(1130—1200年)所著《论语集注》,集
宋儒理学家思想之大成;三是清中期刘宝楠(1791—1855年)所著《论语正义》,
集前人及清儒考据学家注疏之总汇。近代以来当首推钱穆(1895—1990年)所著《论
语新解》一书,为其多年研学心得集成并反复修订,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次印行,
1988年在台北公开出版,大陆首刊为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本。该书“备采众说,


折衷求是”,作者在深厚的史学和国学功底上读解《论语》,实为现代儒学思想
之集锦。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生于鲁国。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孔子曾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回到鲁国,修编“六经”,开创儒学。孔子73岁
卒于鲁国。历代以来,孔子一直被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近代史学先驱、
儒学大师柳诒徵(1879—1956年)在《中国文化史》中评价说:a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
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本书导读的《论语》原文,主要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清人注疏》之
一刘宝楠所著《论语正义》(高流水点校)及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所著《论语译注》
整理;注解部分另参阅九州出版社出版的钱穆所著《论语新解》。
(二)
《道德经》,道家思想的最高经典,被称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距今约2500多年,是老子出函谷关云游前留给
世人的一部经典。全书共81章,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共约5000余字。
《道德经》自战国后期开始流行,先后出现了许多版本并不断有学者解注,其名
亦为后人所加。《道德经》最早的解注是战国韩非(前280—前233年)所著《解老》
一文,解注其部分章节。东汉时有河上公流传于世的《老子道德经》,相传为汉
文帝时道人河上丈人所传。三国时期王弼(226—249年)著有《老子道德经注》。
唐初魏征(580—643年)著有《老子治要》。北宋苏辙(1039—1112年)著有
《老子解》。元代吴澄(1249—1333年)著有《道德真经注》。明代焦竑(1540
1620年)著有《老子翼》。清代毕沅(1730—1797年)著有《老子道德经考异》。
近代罗振玉(1866—1940年)基于金石考古著有《道德经考异》。1970年台湾
大学陈鼓应在前人基础上著《老子今注今译》,以王弼本为主汇集各家集注,为
现代通俗本首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生于周朝陈国苦县,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
20岁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博览群书,学问渊博,
a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册,271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前 言
VII
声名远播。其间孔子曾前往周地拜访老子以问礼。据《史记》载:a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
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
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
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
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弃官归隐,骑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受关令尹喜之
请著《道德经》。随后归隐修炼于老君山。相传老子长寿,101岁卒于秦国。老
子后来被奉为道家始祖,汉代尊其为“太上老君”,神格仅次于西王母。老子的
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座丰碑。
清末著名思想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之先驱魏源盛赞老子:b
老子道,太古道;书,太古书也。……老子救世之书也。……老氏书赅古今
通上下,上焉者羲皇关尹治之以明道,中焉者良参文景治之以济世,下焉者明太
祖诵民不畏死而心灭,宋太祖闻佳兵不祥之戒而动色。
老子之道,常居阴而治阳,处静而观动,养晦而治明,体柔以御刚,……故
曰人君南面之术也。
胡适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老子为“中国哲学的始祖”:c
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遂为中国
哲学的始祖。
本书导读的《道德经》原文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之一饶尚
宽所译注的《老子》,注解部分主要参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鼓应所著《老子今
注今译》。
a  司马迁:《史记》,第七册,2140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
b  魏源:《老子本义》,论老子,三页;跋,二页,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7。
c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35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三)
《周易》,中国文化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称为“群经之首”。
《周易》成书于西周时期,距今约2700多年。《周易》由本文的“经”和解
说的“传”构成。《周易》之“经”共有64卦384爻,分为上下经,共约5000余字,
是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羑里期间所作,传说中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即为其典,据传源
自伏羲结绳画八卦。先秦应尚有《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至秦汉统一
并为《周易》。周易之“传”共有7种10篇,统称“易传十翼”,传为孔子所撰,
具体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
《序卦传》、《杂卦传》,总字数约1.9万字。其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历代解释《周
易》的思想称为“易学”。先秦易学有三支:道家易、儒家易和术家易。汉代易
学主要分为象数学派、义理学派和黄老学派,其象数传统对后世影响巨大。三国
时期先有虞翻(164—233年)著《周易注》,后有王弼著《周易注》《周易略例》,
引领并复兴易学的义理学传统。唐代易学代表有二:一是孔颖达(574—648年)
受唐太宗钦命主编《周易正义》,使易学走向正统;二是李鼎祚(生平不详)著《周
易集解》,汇注易学象数各派思想之大成。北宋经周敦颐(1017—1073年)、程
颐(1033—1107年)等以理学释易,至南宋朱熹著《周易本义》,集理学之大成,
从义理和象数两方面复兴易学,成就宋易之盛。清李道平(1788—1844年)著《周
易集解纂疏》,集汉易、唐易、宋易等30余家易学之成并疏通注解。近现代以来,
《周易》长期被视作卜筮之术难登大雅之堂。“文革”期间,山东青年刘大钧在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学易学;改革开放后很快在山东大学成立易学研究中心,
全力恢复和推进易学研究,先后出版《周易概论》等一系列代表作,并将最新考
古学研究成果引入易学,刘大钧教授成为现代易学当之无愧的泰斗。
《周易》的作者及成书被尊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a。“人更三圣”,
强调《周易》的作者包括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世历三古”,强调《周
易》的成书经历上古、中古和下古三个大的历史时代。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周
易》被尊为“大道之原”b,自汉唐及至近代,一直作为“六经”之首而备受推崇。
爱因斯坦、黑格尔、荣格等西方科学家、哲学家也对《周易》及其中蕴含的人类
智慧大为赞叹。
a 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自叶长青:《汉书艺文志问答》,1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5。
b 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自刘大钧:《周易概论》,97页,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前 言
本书导读的《周易》原文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清人注疏》之一、清
李道平所撰《周易集解纂疏》(潘雨廷点校),注解部分主要参阅中国书店出版
社出版的徐芹庭所著《细说易经六十四卦》。
以上对本书所导读的三部经典及其作者作了极为简要的介绍。需要特别强调
的是:尽管“三经”成书于不同时代,但其思想内容上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在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周易》因其成书最早且影响巨大,许多重要的思想影响《道
德经》和《论语》,且因孔子韦编三绝、晚年续撰“易传十翼”,其思想受到《周
易》影响,也因解易而将孔子思想体现在象彖辞之中。老子的思想也深受《周易》
的影响。这些,在本书后续导读中都有涉及,请读者细心体会。
(四)
在《论语》《道德经》《周易》中,包含丰富的治理思想。
过去几年里,我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经典导读”的选修课,
陆续将“三经”搬上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的课堂。本书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
基于作者的理解,尝试对包含在“三经”中的治理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解读。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治理”一词并未出现在“三经”中,但治理思想贯穿
这三部经典。简言之,这三部经典,堪称是从不同维度展现古圣先贤的治理智慧:
《论语》旨在入世,《道德经》旨在出世,《周易》旨在敬天爱人。《论语》治
理思想的核心是入世,入世以“修齐治平”,成就君子从而治理家国天下;《道
德经》治理思想的核心是出世,出世以“悟道明德”,成就圣人以达天下善治;《周
易》治理思想的核心是顺应天地人之大道,敬天爱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比较而言,《论语》无论在内容、结构还是方法论上,都与我们的主题更为贴近,
其治理思想不仅完整清晰且体系性强,因此本书以《论语》为主线和基本架构。
在完整导读《论语》的同时,以主题的关联性为线索,选取《道德经》中主题关
联度比较高的相关章节,共21章;同时选取《周易》中主题切近的相关内容,共
选38卦,重点解读其义,力图较为完整和系统地学习并展现“三经”中的治理思想。
为弥补原著体系的局限,本书特设“绪章”,从公共治理、社会治理、法治、
德治、道治、心治和君子七个方面,概括梳理“三经”治理思想之纲要。要而言之,
我认为:今日所言治理的思想精髓,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见于中华文明最有代表
性的三部经典之中,且其表达之精练,观点之精辟,分析之精到,体系之精致,
足以展现古圣先贤思想中闪烁着的丰富的治理之光。


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谨借圣人此语作为本书题名,以明心志:愿追
随古圣先贤思想的治理之光,和其光以执古之道,同其尘以御今之有。
书法家林莹老师,特为我书写四字题名。“悠兮其贵言”,她墨宝之所迹,
恰合圣人之贵言。
如何做到和光同尘?朱熹曾论读经法,他主张:a
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量力,且要晓得句下文
意,未可便肆己见,妄起浮评。
这是古来学者读经的基本要求和要领。
依循这一要领,我主张要在熟读熟记经典原文的基础上来用心体会并理解消
化,其首要在于熟读熟记。
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自编了一个“上下经卦名次序歌”,b是为熟读熟记《周
易》之顺口溜,谨记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盍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参照朱熹的做法,我在学习诵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总结自编了一个“道
德经次序歌”,是为熟读熟记之顺口溜,谨记如下:
道天不道天,谷天上持载。
三五宠视古,致太大绝唯。
孔曲希企有,重善知将以。
夫道知大执,将道上昔反。
上道天名大,天不为圣出。
a 转引自钱穆:《朱子新学案》(三),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683页,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b 朱熹:《周易本义》,廖名春点校,易学典籍选刊,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9。

前 言
道天使善含,知以其治治。
大道为其古,江天善用吾。
知民勇民民,人天天和小信。
信为八十一。
《论语》情形有很大不同,我在尽量采用类似方法的同时,导入数字律的概念,
针对《论语》每一篇,总结自编了一个“论语篇章数字律及次序歌”,是为熟读
熟记之顺口溜,附在每一篇的导读之首。
说到底,这些不过是我在熟读熟记“三经”过程中的一点小技巧,看似笨拙,
贻笑大方,但主要针对年久不用的背诵力,以尝体会朱子熟读熟记之功。有心读
者不妨一试。
最后回到本书“和光同尘”的主题,谈谈如何学以致用的几点心得。
研习经典,首要有温情与敬意。我常回味钱穆先生终生倡导的对待历史之“温
情与敬意”。不妨在此再作强调,习读“三经”之首要心得,当是此“温情与敬意”。
不管你是否学习过或学得深浅不同,或已知或无知,在每次面对经典时,请大家
务必抱持一种温情与敬意,“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语),
从头开始,逐字逐句,反复诵读,日行一步,月进一阶,“日知其所亡,月无忘
其所能”(子夏语),终必有所成。
研习经典,要有止与静的功夫。“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大学》
中所谓止与静的功夫对于研习经典尤为重要。何为止与静?朱熹在谈及读书时用
了“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形象说法,我的理解当是止与静的最好脚注。熟记
经典后,当适时而止,停下来放空自己,于虚空中守静,于虚静中体悟。这里的
止与静,当是基于敬仰的省思,是对古圣先贤思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诚如
朱熹所言:“静中有个觉处,只是常惺惺在这里。”a他所谓的“常惺惺”,就
是抱持敬仰,心不昏昧。故基于敬仰的静思,当是悟道之门。
研习经典,要有虑与用的妙处。钱穆先生强调古为今用,要从现时代中找
问题,从经典中找答案。问题在当下,要直面问题;答案来自经典,要学之思
之虑之得之,在融会贯通中提升思维并巧用妙用经典。比如:出自“三经”的常
用成语就有200多个,皆为脍炙人口的圣言真知,在现实中常有画龙点睛之效;
易之卦象连接天地,于生活中能发醍醐灌顶之功。更重要的是:现实中的许多
治理问题,如道之不行,德之不倡,礼乐不兴等,经典中多有深刻的批判揭示,
常是解开现实治理难题的思想之光。为帮助大家学习理解,本书特别选编增加了
a  转引自钱穆:《朱子新学案》(一),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111页,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一批专栏,引用大量现代用典等以延伸阅读。
最后,研习经典,要通过教育传承古今。优秀的经典乃古圣先贤之言,其“祖
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道贯古今”,乃千古之绝学,必当通过研习和课堂教
育传承光大,使其思想代代相续,不仅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治理实践,更能光
耀万世之太平。
我非史家,亦非哲人,于经史子集之师承皆阙如焉。作为多年致力于公益与
治理研究的读书人,喜读经典而思古及今,并常在教学中以古论今。今不揣浅陋
敢撰此书,实为多年研思与教学心得,以用之于课堂,就教于大方。书中难免有
疏漏谬误处,敬请不吝相告,谨诚心以祈。
2022年1月21日
于北京双清苑求阙堂a
a 序卦曰:物不可穷也。老子云:大成若缺。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皆谓求阙也。求阙者,未济
所以求其升维者,若缺所以求其大成者,阙文所以求其良知良能者也。是故,明有王心斋作“明哲保身
论”,清有曾涤生设“求阙斋”,今鉴之,名师有双清苑“求阙堂”也。(《求阙堂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