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巴基斯坦国情

書城自編碼: 382109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邵鹏鸣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504854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售價:HK$ 117.6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售價:HK$ 261.6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售價:HK$ 202.8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售價:HK$ 93.6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售價:HK$ 816.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售價:HK$ 660.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售價:HK$ 480.0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41.6
《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 》
+

HK$ 60.8
《 变化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
+

HK$ 210.0
《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2)开启“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 》
+

HK$ 210.0
《 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21~2022) 》
+

HK$ 32.7
《 哥达纲领批判 》
+

HK$ 69.6
《 李光耀谈治国、管理和人生 》
內容簡介:
巴基斯坦国情 巴基斯坦南濒阿拉伯海,东邻印度,东北邻中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其地理位置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使得巴国的发展与世界大国关系格局的转变息息相关。巴基斯坦宗教、文化、政治发展的错综复杂,使其历史发展脉络表现出独特的内在逻辑,而其本身发展的曲折性体现了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纵观巴基斯坦的历史进程,封建帝国、殖民地、国家独立、东西分裂各个阶段跌宕曲折又波澜壮阔。本书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阐述了巴基斯坦的国情问题,客观评述与分析了巴基斯坦的过去与未来。
關於作者:
邵鹏鸣,男,甘肃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海南大学澜湄次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高科技外交和国际生态合作等。
目錄
第一章巴基斯坦的历史()
第一节殖民时期与印巴分治()
第二节东西分裂时期()
第三节经济发展时期()
第二章巴基斯坦的政治()
第一节巴基斯坦的国体()
第二节巴基斯坦的政体()
第三节巴基斯坦的国家结构形式()
第四节巴基斯坦的政党制度和政体形式分析()
第五节巴基斯坦选举制度()
第六节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变化及其因素()
第三章巴基斯坦的经济()
第一节巴基斯坦基本经济结构()
第二节巴基斯坦经济布局()
第三节巴基斯坦的经济现状分析()
第四节巴基斯坦经济面临的困境与矛盾()
第四章巴基斯坦的文化与社会()
第一节巴基斯坦的社会模式()
第二节文化及其他()
第五章巴基斯坦与南亚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南亚基本情况()
第二节自然条件和资源()
第三节巴基斯坦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內容試閱
三、政坛交替
齐亚·哈克于1988年8月因空难身亡,阿里·布托的长女贝·布托于1988—1990年和1993—1997年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在这段时期内,她与人民党对立面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关于政治权利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歇(该阶段其余时间由谢里夫担任总理)。名门之后的贝布托成为首个伊斯兰国家女性领导人后,维护国内安定团结和克服经济困难,特别是庞大的财政赤字是她的当务之急。贝·布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她的新政府政策既有连续性,又有革新和变化。在内政方面,新政府强调恢复民主,贝·布托恢复工会和学生会的活动,取消新闻审查,释放政治犯并对犯人实行减刑。她仍高度重视伊斯兰教,但不会像齐亚·哈克那样推行全盘伊斯兰化,还废除了歧视妇女的法律。在经济方面,新政府努力实现竞选诺言,把解决人民的吃、穿、住放在首位,增加就业,推行义务教育,扫除文盲。她对现行的开放和市场经济政策没有做重大改变。198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巴基斯坦提供83亿美元的贷款,作为条件,巴基斯坦同意实行为期4年的“结构型调整方案”,进一步推进经济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外交方面,她积极解决当时最大的外交课题阿富汗问题,遵守《日内瓦协议》,寻求政治解决。她保留了雅各布·汗的外交部长职务,在《西姆拉协定》基础上改善同印度的关系,强调巴印关系应建立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
1990年纳瓦兹·谢里夫担任总理后,以一个新兴城市企业家的形象出现,推行了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措施,取消了对私有化的限制,因而受到工商企业实业家和中产阶级的青睐。3年后,贝·布托再次当选总理。然而,由于历任国家都将重心放在两派的政治斗争上,国民经济发展得一般,国家政治腐败现象严重,五大问题困扰着当时的巴基斯坦。第一,是基础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构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二,农业减产直接影响了巴基斯坦的财政平衡。且由于政府没有给农业以应有的优先发展政策和倾斜性保护措施,加之严重水灾,1992—1993年度农业减产约4%,棉花、稻米、甘蔗生产的损失尤其严重。由于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的主要权力基础在农村地区,农业能否尽快恢复发展,对其政权巩固关系很大。第三,外贸出口呈现萎缩状态。1992—1993年度出口额为6318亿美元,比1991—1992年度的6904亿美元下降了13%。除农业减产原因以外,皮革业、羊毛及毛纺织业中的主要创汇产品也有大幅度下降趋势,原因在于质量不高,难以占领国际市场。第四,家族垄断、军队和政府官员中的特权和腐败现象等政治弊端,也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阻碍。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效率不高,而私有化过程中偷税漏税现象十分普遍。巴12亿人口中,只有100万人纳税。第五,由于同印度的紧张关系,巴基斯坦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巴国防预算一直占政府开支的1/3以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巴1993—1994年度的国防预算占巴国内生产总值的61%,占联邦收入的445%(非官方的估计高于这一数字)。政局动荡,经济衰退,使国内社会不安定因素有所增加。人口增长失控不仅大大妨碍了巴基斯坦人民生活的提高,而且产生许多结构性的社会问题。人口飞速增长,给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养老、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政府。在当时,不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占人口总数的45%,文盲率高达65%。这种人口结构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率低、犯罪率不断升高等问题。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以及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和进口限制的放松、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等是这段时期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良好的方面。西方经济界认为,巴基斯坦投资环境在这段时间有了引人注目的改善,外资开始涌入,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巴签订了15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另外还就建立两个大的水电项目达成投资协议。1993年,巴基斯坦成为东盟的部门对话伙伴国。1997年11月,东盟—巴基斯坦部门对话伙伴关系成立大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双方确定在贸易、投资、工业、环境、信息技术、旅游等方面加强双边合作。
在贝·布托和谢里夫交替执政期间,腐败一直是困扰两位领导人的持续不断的烦恼,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双方将重心都集中在党派、家族、宗教的斗争中,巴基斯坦也因此错过20世纪末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发展机会。
四、灾难中前行
对巴基斯坦的国际影响力来说,1998年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巴基斯坦进行了核试验,成功试射5枚核弹头,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巴基斯坦核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巴基斯坦内部一直有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一派和不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一派。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1964年,印度建设核燃料后处理厂,这在巴基斯坦政府内部引发是否应选择核武器的辩论。1965年,时任巴基斯坦原子能部部长的布托公开发表声明:“如果印度拥有了原子弹,我们就算是吃树皮、草根甚至是挨饿也要拥有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我们别无选择。”但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阿尤布·汗等军方领导人认为,巴基斯坦通过与西方结盟和常规武器现代化就能保证安全,因此对核武器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阿尤布·汗以国家经济承担不了为由,拒绝了布托提出的在巴基斯坦建设钚后处理厂的建议。1971年,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中失利,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这对巴基斯坦公众的民族自尊心是一个深刻的伤害,对巴基斯坦精英阶层的核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转而支持发展核武器。阿里·布托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后,大力推动核计划从民用向军事方向转变。197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在木尔坦举行会议,做出将核计划转为军用的决定。由于对印度发展核武器感到担忧,在印度以歧视性为由拒签《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字,当时有59个国家签约加入。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后,巴基斯坦也拒绝签署该条约,这使巴基斯坦保留了核武器的选择权。1974年5月18日,印度进行了自称是“和平核爆炸”的首次核试验。这引起了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紧迫感。1975年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从荷兰回国,从欧洲的全球第二大核原料制造商欧洲铀浓缩公司带回相关的技术、设计图纸和供应商网络。1976年,他牵头组建了可汗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巴基斯坦自己建造的,因此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巴基斯坦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进口核原料和离心机部件。可汗研究实验室1984年开始进行铀浓缩试验,1986年生产出浓缩铀。到1991年,该实验室离心机级联数量达到3000台。在美国的压力下,巴基斯坦与美国于1988年曾达成非正式协议,巴基斯坦同意暂停生产武器级浓缩铀,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稀有化学元素,具有放射性。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铀235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只生产低度浓铀。但1998年巴基斯坦核试验后,卡迪尔·汗博士声称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未停止生产武器级高度浓铀。此外,巴基斯坦也具有生产武器级钚的能力。巴基斯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行建造位于旁遮普省胡沙布的坎杜型重水堆,1996年完工,1998年4月开始运行。该反应堆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可用来生产钚和氚。
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五次核试验后,巴基斯坦为了与之抗衡,分别于5月28日和30日在俾路支省查盖地区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和一次核试验。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这前五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是在3万—4万吨之间,最后一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为18万吨。但国际地震监测网5月28日只测到一个大信号和一个小信号,认为能够确认这两次是不到15万吨级的核爆炸。美国情报机构测出5月30日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为2000吨。此后,巴基斯坦逐步将其核能力武器化并部署核武器。1999年11月,巴基斯坦外长全面阐述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政策。他说,最低核威慑能力仍然是巴基斯坦核战略的指导原则。“为保证核威慑力的抗打击性和可信性,巴基斯坦将不得不维持和提高其核能力。”巴基斯坦为了抗衡印度的常规军事力量优势,认为它将在必要时首先使用核武器。
拥有了核武器使得巴基斯坦有了抗衡印度的资本,但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的制裁。巴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国民贫困率继续上升,成为新时期下孕育恐怖主义活动的温床,核武器并没有给巴基斯坦人民带来和平与宁静,自2001年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以来,自然灾害和极端恐怖活动一直困扰着巴基斯坦的发展。
(一)自然灾害
据巴基斯坦《论坛快报》2016年报道,英国风险咨询公司维里斯克-梅普尔克罗夫特最新评估显示,由于管理低效、腐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巴基斯坦在全球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国家中位列第七,约有70%的人口(136亿)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其中近1000万人口受洪灾威胁。巴基斯坦严重的自然灾难一直是该国人民和政府头疼的大事。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等地发生里氏76级地震。这场后人称为南亚大地震的天灾中至少73万人死亡,近7万人重伤,350万人流离失所。死亡者中,1300余人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居民,其余皆为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居民。2010年7月21日,巴基斯坦北边境省3个村庄于20日夜间被暴雨引发的洪水冲毁,死亡人数估算超过100人。20日夜间,西北边境省的3个村庄遭到雷击。随后,这一带普降暴雨,并引发洪水,这3个村庄有9间房屋被大水冲走。此后,各地持续普降暴雨,截至8月7日,巴基斯坦全国因洪水受灾人数已达1200万人,超过1600人罹难。巴当局下令疏散50万民众。洪水在8月30日袭击卡雷杰马利和贾蒂两个小镇,随后在肆虐5周之后汇入阿拉伯海。在这场举国灾难中,1/5的巴基斯坦领土遭灾,1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淹,大致相当于整个英格兰的面积。洪水还造成1万多个村庄、90多万间民宅被毁。部分洪涝灾区暴发疫情,洪涝灾区至少有36万多人感染了急性水样腹泻,有些灾民甚至感染了霍乱。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警告说,要从此次毁灭性的洪灾中恢复过来,需要数年时间。扎尔达里表示, “3年是最短期限”。2010年8月初洪灾蔓延时,扎尔达里因在国外进行访问而没有回国亲自监督救灾工作,受到广泛批评,民众怨声载道。扎尔达里在英国伯明翰巴基斯坦裔社区访问时,遭到抗议。一名老年妇女趁他发表讲话时,朝他的方向投掷鞋子。2010年8月12日,扎尔达里结束访外行程回国并抵达受灾最严重的信德省苏库尔市视察。这是该国洪灾暴发以来,扎尔达里首次来到灾区。虽然当局竭尽全力实施救援,但部分愤怒的灾民认为,没有人管他们的死活,他们没有接受应有的援助。因此,有人用石头筑起路障抗议,并抨击政府救灾缓慢,政府公信力进一步降低。2015年7月22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胡兹达尔地区再次发生洪水灾害,有1648座房屋被冲毁,451个村落遭到破坏,大量农田被洪水淹没,69人遇难,近30万人受洪灾影响。
(二)极端恐怖活动
自21世纪以来,巴基斯坦成为世界上恐怖主义袭击发生最频繁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成为巴基斯坦不能摆脱的梦魇。巴基斯坦恐怖主义活动自2009年以来虽逐年递减,但2013年又有所回升,且破坏性日益增大,恐怖活动范围逐步扩散,恐怖袭击伤亡主体平民化,袭击活动频繁,袭击手段多样化、科技化,其根源由巴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从内部因素看,巴安全部队近年加大军事打击力度,虽对恐怖分子起到一定的削弱和威慑作用,但由于过多强调军事手段,导致恐怖活动分散化。从外部因素看,美国的无人机打击行动对清除恐怖分子头目效果虽明显,却成了恐怖分子制造恐怖活动的重大诱因之一。未来巴安全局势不容乐观,恐怖主义将继续成为困扰巴安全的首要难题。2007年,巴基斯坦政坛大洗牌,政局动荡不安。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主席贝·布托12月27日参加竞选集会时遇刺身亡。遇刺不久后,“基地”组织公开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此后几年中,巴基斯坦每年的恐怖主义袭击数以千计,几乎每天发生几起。据巴基斯坦国土安全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袭击次数为2148次,死亡人数2267人,受伤4568人;2009年2586次,3021人死亡,7334人受伤;2010年2113次,2913人死亡,5824人受伤;2011年1966次,2391人死亡,4389人受伤。巴基斯坦恐怖事件的制造者主要有三类:恐怖分子、叛乱分子和暴力宗派主义者。其中,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依然是巴国内发动恐怖袭击的“主力军”,是影响巴国内安全局势的最主要因素。仅2013年巴塔就制造了645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157人死亡。尽管2009年以来巴国内恐怖袭击事件逐年递减(2013年除外),但伤亡人数并未明显减少,原因主要在于恐怖活动的破坏性在不断加大,每次造成的人员伤亡规模都有所增加。以2012年为例,全年死亡10人以上的恐怖袭击至少17次,几乎每月有较大恐怖袭击事件发生。近年伤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国际恐怖袭击事件逐年递增,这一趋势在巴基斯坦表现尤其明显。另外,恐怖活动区域由点带面呈扩散化态势。从活动范围看,巴国内恐怖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俾路支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区、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西北边境省)。在2011年发生的1966起恐怖袭击事件中,有675起发生在联邦直辖部落区,640起和512起分别发生在俾路支斯坦与西北边境省;2012年的1577起恐怖事件有474起发生在俾路支斯坦,456起和388起分别发生在西北边境省和联邦直辖部落区。社会影响也将进一步扩大。此外,恐怖袭击伤亡主体日趋平民化,袭击活动更加频繁。巴恐怖袭击对象虽主要为军政官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部落首领及其家属等,但从恐怖事件所造成伤亡人员的构成看,平民仍占主体,所造成的平民伤亡甚至超过其邻国阿富汗。仅在2013年5月,巴国内恐怖袭击共造成549人死亡,其中伤亡者大部分是平民,共有283人死亡,而安全部队与恐怖分子死亡人数分别为81人和185人,平民死亡率占52%。
造成巴基斯坦恐怖活动新趋势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巴国内因素,又有来自美国的外在因素。首先,巴基斯坦国内经济落后是滋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因素,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与党派的双重反恐政策则使恐怖主义难以得到有效根除。其次,巴加强军事反恐力度有效抑制了恐怖主义发展势头,但也引发恐怖主义的局部反弹。如2009年是巴国内有史以来恐怖袭击事件最多的年份,伤亡人数创历史之最,主要原因是巴国内恐怖分子出于对巴军方在南瓦济里斯坦和斯瓦特这两个地区实施军事打击行动后的报复性回击。最后,美国无人机反恐行动产生双重效应。美国在巴反恐行动中的双重作用集中体现于其在巴境内的无人机袭击问题上,虽然无人机精准地杀击了部分高级恐怖分子头目,但也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
第二章巴基斯坦的政治第二章巴基斯坦的政治〖2〗第一节巴基斯坦的国体〖2〗一、国体的含义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也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参见:《巴基斯坦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二、巴基斯坦的国体
巴基斯坦的宪法规定:巴基斯坦是英联邦的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实行联邦制和代议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为挽救颓势,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的独立地位。自治领与宗主国自治领是大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是殖民地走向独立的最后一步,除内政自治外,自治领还有自己的贸易政策、有限的自主外交政策,也有自己的军队,但英国政府才有宣战权。宗主国指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附属国家进行统治、剥削和压迫的国家。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1931年12月11日,英国会制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该法案规定:白种人统治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与英国组成英联邦;自治领是“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共同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自此,英帝国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已遭到削弱。批准上述决议,确定各英属自治领都获得完全独立的主权,大英帝国名存实亡,英联邦正式形成。
因为巴基斯坦曾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独立,所以巴基斯坦也是英联邦成员,属于联邦制。
巴基斯坦议会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上院)组成联邦立法机构。国民议会经普选产生,参议院按每省议席均等的原则,由省议会和国民议会遴选产生。
第二节巴基斯坦的政体〖2〗一、政体的含义政体是指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架构,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政体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因为具体的情况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如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则可以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不同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也是其根本政治制度。
二、议会制共和制的含义
议会共和制是指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内阁的权力减弱,其权力不仅受到宪法的限制,而且受议会制定的法律以及议会的限制。
议会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一种形式。选举产生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共和制的主要特点:总统虽然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但其地位是“虚”位元首;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掌握国家行政权力。
国家元首都是虚位,内阁必须与议会保持某种协调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君主一般是终身或世袭的,对自己行为不承担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总统则由选举产生并规定了一定任期,由于总统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因此具有相应的政治责任。历史上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及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是指1918年至1933年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是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典型。联邦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国都曾采用过这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共和制,国家的元首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如以色列。不过这些国家的总统有些具有某些实权,如巴基斯坦总统;有些是虚位的,礼仪上的,如印度总统。
简单来说,议会共和制中,议会的权力最大,政府首脑的人选是根据议会选举中占半数以上的政党或者政党联盟来决定的,就是这个政党的领导人。所以,议会除了是立法机构以外,还拥有权力罢免政府首脑。这样的国家有很多,如意大利、芬兰等。
三、巴基斯坦议会制的发展历程〖1〗(一)议会制的建立巴基斯坦议会民主制的艰难建立。巴基斯坦原属英印殖民地,1947年根据蒙巴顿分治方案与印度分别成为英联邦的两个自治领。1947年8月11日,巴基斯坦制宪议会选举穆斯林联盟主席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为制宪议会主席。8月14日巴基斯坦正式宣告独立,真纳成为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里阿夸特·阿里·汗为内阁总理。独立伊始,国父真纳及其同伴并没有为新国家的政治结构设计出一幅蓝图,他们为追求独立贡献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他们沿用了1935年印度政府法,为巴基斯坦选择了熟悉的议会制度。真纳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制宪,以确立议会制度。但是议会民主制度的建立在巴基斯坦并不顺利,制宪过程历经波折。1948年9月11日真纳病逝,新生的巴基斯坦制度建设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失去了一致的目标。1951年10月里阿夸特·阿里·汗被刺,巴基斯坦的政治危机加重了。巴基斯坦无一个公认的有声望的领导人,各种政治势力竞相争斗,政府更迭,政局动荡。
1955年6月,各省立法机构选举产生了第二个制宪议会,恢复了制宪工作。在总理穆罕默德·阿里·波格拉的积极努力下,制宪议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终于在1956年2月29日制定出巴基斯坦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巴基斯坦是英联邦的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实行联邦制和代议制代议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由少数代表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主要立法和行政决策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亦称国会制。。
(二)议会制的波动与发展
1956年3月宪法生效后,因为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未能有效实施,巴基斯坦的议会民主制度并未得到稳固和正常运行。国内政治混乱,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仅在1956年3月至1958年10月的两年半时间里,巴基斯坦就两易总统,五易总理。1958年10月7日,依斯坎德尔·米尔扎总统依赖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的支持,宣布实行军事管制法。米尔扎指责政府无能,解散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取缔了所有政党,废除了宪法。可是时隔不久,米尔扎也被赶下总统宝座。1958年10月27日,阿尤布·汗推翻了米尔扎政权,并作为首席军法执行官接管了所有权力,开了巴军人执政的先河。从此,巴基斯坦议会民主制进入与军人统治反复较量和交替的三次循环。
第一次,从1958年10月阿尤布·汗将军上台至1977年7月佐·布托政府被推翻,这次交替虽然军人统治时间长达13年,民选政府只存在5年,但民选政府执政时期却是巴基斯坦议会民主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1973年的布托宪法完善了巴基斯坦议会制度。
第二次,从1977年7月齐亚·哈克将军实行军法管制至1999年10月民选政府再次被解散,22年中军人政权与民选政府各执政11年,内阁制政府对巴基斯坦议会制度巩固的最大成就是取消了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恢复议会主权地位。
第三次,从1999年10月穆沙拉夫将军实行军管至今,巴基斯坦国内经历了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执政时期,并在2018年中通过选举产生了正义运动党伊姆兰·汗政府。这两次相对顺利的巴基斯坦议会民主选举,显示巴议会制度开始进入有序运行时期。
(三)巴基斯坦议会制频繁波动的现实逻辑
1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民族立国理论
巴基斯坦立国基础是“两个民族”理论,即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是两个民族,穆斯林应该建立自己的国家。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历史上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乱矛盾以及英国的殖民分化政策,使南亚穆斯林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1947年人为的割裂分治又使背井离乡的穆斯林难以找到归属感。因而,巴基斯坦议会民主制建立的基石有别于它模仿的对象——最早建立议会民主制的英美国家。英国素有“议会之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之后,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运动后效仿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因此英国被称为“议会之母”。之称,13世纪在贵族与王权的斗争中产生了议会,此后议会即成为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的阵地。16世纪英国近代民族国家形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议会制的政体确立,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英王成为虚位元首。与此同时,代议制理论在英国逐渐成熟,为议会民主制的发展和向外辐射提供了理论基础。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约翰·洛克提出议会主权理论,强调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中心地位。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约翰·密尔约翰·密尔(1806—1873年),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政治理论家,旧译穆勒,是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维多利亚时代,密尔就因其鲜明的自由主义立场以及对自由主义学说的清晰阐释而被称为“自由主义之圣”。密尔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其父詹姆斯·密尔是边沁创立的哲学激进派重要人物。提出代议制政府理论,完善了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在《代议制政府》《代议制政府》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各种问题,使它无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还是西方政治制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一部有关议会民主制的经典著作。这部著作中,密尔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一般原则及政府职能、组织等问题,认为代议制是民主制实行所需要的一个中介性原则,“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美国独立前是英属殖民地,独立之前,13个殖民地大多有议会机构。随着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矛盾的激化,美利坚民族形成。最后,北美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并未完全抛弃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度,经过变革,美国建立了适合自身的议会总统制共和体制。巴基斯坦与英美比较,没有议会传统,没有经过民主思想的启蒙,巴基斯坦建国不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产物,而作为立国基石的穆斯林又未能团结一致地认同国家,他们对伊斯兰的信仰代替了对国家的忠诚。议会民主制作为一种精英的选择,在巴基斯坦缺乏政治基础。2巴基斯坦内外矛盾错综复杂
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内外矛盾可谓复杂交错。巴国内至少有这样四对矛盾:宗教与世俗政体之争;不同宗教之间以及同一宗教内部的不同派别之争;中央与地方及地区与地区之间利益之争;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巴外部最棘手的问题包括与印度关系和美国关系的妥善处理。巴基斯坦的内外矛盾往往相互交织,造成政局不稳,议会制政体运行不稳甚至中断。与此同时,历届政府也为这些矛盾的解决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无暇再顾及制度建设。
3与议会制度紧密相连的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不完善
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三大支柱,英美国家在议会制度发展过程中,选举制度随之改革,政党制度逐渐成熟,巴基斯坦的议会制度缺乏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相伴发展。巴基斯坦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尚未完全制度化且流于形式。军人上台之初抛开民选,之后则为了执政的合法化和排除政敌而实行选举,但选举并不反映真实的民意。民选政府存在同样的情况,选举受到经济和政治精英的控制。政党制度在巴基斯坦不成熟不仅表现在军法统治时期禁止政党活动,而且主要在于巴尚未形成西方的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党制度类型,因而给政府组阁和政府稳定带来隐患。
4巴基斯坦军法统治的双重性
军法统治或军人政府在巴基斯坦累计30余年,严重阻碍了巴基斯坦议会民主制的进程。但是,军法统治为什么会出现并存在如此长时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巴基斯坦军队自身是组织严密、力量强大的政治势力外,政府培植、利用其成为镇压、管理工具,也为军人干政创造条件。更独特的应该是巴基斯坦军法统治体现出的两重性,即军事管制性与民主合法性。回顾巴基斯坦曾经经历过的4次军人政权,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上台之初甚至于一段时间内实行军管或集权,但是一旦权力巩固,军人政权便开始制定宪法,承诺并进行选举,寻求权力合法化,使军人政权权力运行多少带有一些民主色彩。1958年上台的第一位将军阿尤布·汗实行基本民主制,实行总统选举,制定宪法。1969年接替阿尤布的第二位将军叶海亚·汗在1970年实行了选举,还打算制定一部扩大民主、分散权力的宪法。1977年7月5日,第三位将军齐亚·哈克接管布托政权,被认为在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修改1973年宪法,举行非政党选举。最后一位将军穆沙拉夫1999年10月上台,2002年通过全民公决当选总统,最终为了连任总统,不惜脱去军装,交出军权,回归平民身份。或许正是巴基斯坦军法统治的民主特色,使他们不同于完全的军人独裁体制,能够在巴存在较长时期,因而延缓了巴基斯坦议会民主制发展的进程。
(四)巴基斯坦内阁制的现状
内阁制是指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内阁受议会监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以倒阁。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
巴基斯坦议会在宪法中被正式称“协商会议”,是巴基斯坦联邦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由总统及上下两院组成。下院称“国民议会”,上院称“参议院”,两院兼顾民主与共和原则。
总统是巴基斯坦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宪法规定,总统应由一名年龄不低于45周岁、符合参选国民议会议员相关条件的穆斯林担任。总统由上下两院及各省议会组成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选总统后不得兼任国民议会或省议会议员。总统对任何法院、法庭或其他机构做出的判决具有缓、减、免、改等权力。联邦政府总理应就国家内政外交及拟向议会的提议与总统保持沟通,总统则应按总理建议行使其职权。不设副总统,当总统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由参议院主席、国民议会议长顺次代行总统之权。
国民议会即议会下院,是具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构,按照民主原则,体现人民意志。国民议会设有342个议席,其中有272个普选席位,有60席是面向妇女的保留席位,有10席是面向少数群体/非穆斯林的保留席位。除少数群体保留议席之外,国民议会共332个议席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四省、联邦首都(伊斯兰堡)及联邦直辖部落区。普选席位按单一选区制选举产生,妇女保留席位按比例代表制根据各党派在国民议会各省选区中得票比例产生,少数群体保留席位按比例代表制根据各党派在整个国民议会中得票比例产生。国民议会议员任期5年。按议会内阁制,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总理,通常由多数党或多数党派联盟领袖出任。最大反对党或反对党派联盟推举1名议员为反对党领袖。同时,国民议会还选举产生1名议长及1名副议长。
参议院即议会上院,是常设立法机构,按照共和原则,体现联邦平等精神。设立参议院意在平衡国民议会中按人口多寡赋予各省代表权的差异。参议院设有104个议席,其中有66席是普选席位,有17席是面向包括宗教学者在内的技术官员的保留席位,有17席是面向妇女的保留席位,有4席是面向少数群体或非穆斯林的保留席位。议席平均分配给各省23席,其中普选席位14席、技术官员保留席位4席、妇女保留席位4席、少数群体保留席位1席;联邦首都设4席,其中普选席位2席,技术官员与妇女保留席位各1席;联邦直辖部落区设4席,皆为普选议席。分配给各省的议席由各省议会议员按照比例代表制,采取“单记可让渡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联邦首都及联邦直辖部落区选举则另行安排。参议院议员任期为6年,但每3年改选一半议席。参议院选举产生1名主席和1名主席,任期皆为3年。
除财政问题外,议会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一般而言,议会立法权限于联邦。在财政问题上,国民议会设公共账目委员会,专责政府公共支出及其审查事项。
在宪法规定的“联邦立法列表”范围内事项,经议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便可成法。除修宪外,均采取简单多数表决;修宪则须获2/3以上多数通过。另外,要求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得少于全体议员的1/4。议会任意一院均可提起法案,法案在两院均获多数通过后即可报告总统批准。若法案在一院中通过,而在另一院经修订后通过,则修正案须退回提起法案的前院,并经该院重议通过后可报告总统批准。若移交另一院的法案或退回重议的修正案遭否决或在90日内未获通过,应提起该案的议院要求,总统可召集两院联席会议,若该法案经联席会议通过或修订后通过,均可报总统批准。
某些情况下,议会立法权可以扩展至省。按宪法规定,经两省或以上同意并要求,议会可为该省立法。若联邦政府对某省份实行“紧急状态”,则该省立法权力转移至议会。紧急状态期间通过的法案,在紧急状态终止6个月后失去效力,但其间依据该法采取的措施仍旧有效。
议会另一项宪法职责是产生并监督联邦政府。联邦政府以总统名义行政,实际由总理领导内阁负责,总统按总理建议行使职权。总统由议会两院与省议会共同选举产生。总理获国民议会多数票当选。总理从议会两院中提名内阁成员(即联邦部长)及国务部长,但其中来自参议院的部长不得超过1/4。内阁并国务部长共同向议会两院负责。
议会通过各委员会展开日常工作。国民议会中最重要的是监督政府的常设委员会,对应政府各部而设立,其委员从议员中选举产生。各常设委员会有权审查对应的政府各部及其下属机构的财政支出、行政管理、委托立法、政策措施等相关问题,并要求其做出回复。在国民议会中提起的法案也均交由相关常设委员会审议。另有5个常设委员会无对应政府部门,分别是公共账目委员会、政府保险委员会以及负责综合保障的商务顾问委员会、秘书局财政委员会及议会大楼与图书馆委员会。国民议会还可为某项法案成立专责委员会或为执行某项动议成立特别委员会。参议院中同样设有各类常设委员会、专责委员会等。委员也由选举产生,但参议院中的政府部长、顾问自动成为相关委员会委员。此外,为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还设有跨两院的议会委员会。目前,共有5个议会委员会,分别负责国家选举委员会、人权委员会、妇女地位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以及选举改革等工作。
当然,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巴基斯坦议会体制运作中不平衡性突出,往往出现“赢家通吃”,缺乏“忠诚反对派”“忠诚的反对派”这一概念始于18世纪的英格兰,目的是让在野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必担心受到叛国罪的指控。等问题。西方民主制度依赖于议会、选举和政党三大支柱,而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的巴基斯坦议会制度在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上支撑力度不足,导致不平衡问题出现。
从议会选举结构上看,国民议会议席按各省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则平均分配,无疑是为了兼顾联邦的民主与平等。但联邦各省不平衡问题过分突出是巴基斯坦的一大国情。国民议会方面,旁遮普省独占183席,占总议席的多数;信德省居次,占75席;开伯尔—普什图省占43席;俾路支省占17席。而参议院方面,各省平分23席。可以发现,议会体制中不仅一省独大,而且各省之间的差距悬殊,参议院的制衡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巴基斯坦各省均由一个主体族群主导,也加剧了各省不平衡的固化和矛盾。
从政党政治上看,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始终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政党”。巴基斯坦国内各主要党派大多建立在某一省、某一族群的代表性上,从而出现两党独大的局面。如2018年新政府之前执政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的基本盘是旁遮普省和旁遮普人,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基本盘是信德省和信德人。当时的两党之所以能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党基本盘的优势。当然,过于依赖地域和族群优势盘的政党也很难成为能够从地方走向全国的全国性政党。
2018年7月,由巴基斯坦板球明星伊姆兰·汗伊姆兰·汗出生于富裕之家,在英国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政之前曾是一名全国闻名的板球手。1992年时,伊姆兰·汗带领巴基斯坦国家板球队获得板球世界杯冠军(也是该国唯一一次)。退役后,伊姆兰·汗一方面致力于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则组建正义运动党并走上了从政之路。于1992年创立的正义运动党异军突起,一举击败了穆盟和人民党两大政党成为执政党,成为该党有史以来的最大成就之一,也打破了巴基斯坦国内长期两党独大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巴基斯坦“草根”民主的胜利。
因正义运动党具有明显的“草根性”,其票仓主要是巴基斯坦的普通民众,且这些民众大多厌倦了穆盟(谢里夫派)和人民党两个“家族政党”交替执政的政治现状。因此,在20多年的时间,正义运动党从一个新成立的党派,历经4次全国国民议会选举,从连续惨败到一举夺得执政党资格。
第三节巴基斯坦的国家结构形式〖2〗一、国家的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也称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指根据一个国家内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采取的制度形式。国家结构的选择受制于经济、文化、传统、民族等一系列因素。一个国家到底采取哪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哪种形式有利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此,国家结构的形成,一般要求同各国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状况、地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国家结构依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特征有: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中央政权机关,各地方的自治单位或行政单位受中央统一领导;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国家整体在国际关系中是唯一的主体。
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分为联邦制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它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联邦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联邦同成员国间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各成员国按联邦宪法规定,设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自己辖区内行使职权。有的联邦制国家宪法还规定,成员国可以同外国直接发生关系。和邦联制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中国的周朝内的各个诸侯国主权高度独立,周王为名义上的共主,跟现在的邦联制相似。邦联制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形式,比联邦制松散,是主权国家的联盟,通常根据条约组建。等形式。
联邦也称“联盟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如美国、德国、印度等。联邦制的特点有:联邦和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都有各自的国家机关体系;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既是成员国的公民,又是联邦的公民;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权力划分是依据宪法,联邦的权力是来自各成员单位的授予;在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单位一般没有独立对外交往的权力。
邦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