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运河画传

書城自編碼: 38205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人类故事
作者: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571324100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HK$ 117.6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HK$ 54.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HK$ 82.8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售價:HK$ 81.6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售價:HK$ 94.8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售價:HK$ 168.0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售價:HK$ 69.6
那一抹嫣红
《 那一抹嫣红 》

售價:HK$ 7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1.8
《 人类之前5亿年 》
+

HK$ 247.5
《 什么是云南 》
+

HK$ 86.3
《 人类的探索 》
編輯推薦:
本书是首部以大运河为题材的画传。作者精心选取了近300幅图画,从春秋战国到当代,贯穿运河的发展历史和运河社会的方方方面面。部分图片收藏于海内外文博科研和收藏机构,首次面世,极其珍贵。画传以生动的笔法、优美的图画为基本,以文字为线,以图画为珠,以线串画,图文并茂,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关于大运河的丰富视觉体验。本书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编。该院人才济济,是国内惟一一家全程参与了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国家级文物科研单位,曾牵头编制《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等文件,其对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和独到的研究。本书从立项到编纂再到审稿,始终得到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在其组织协调下,《大运河画传》编委会云集了全国运河研究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以确保本书的权威性。本书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两家出版单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精益求精,保证了本书的品味和出版质量。
內容簡介:
《大运河画传》分为“运河国家”“运河工程”“运河城乡”“运河文脉”“运河人物”“运河未来”六个章节,用一个个生动细微的故事串起这些历史遗迹全部的生命历程,将其涉及的中华文脉和生态文明,还有事件、人物、技术、精神一一呈现。
时间与空间的交织
从春秋时期的邗沟,到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再到明清复杂的漕运体系,运河之于古代中国,犹如动脉之于人的身体,她的畅通与否直接关乎王朝的盛衰。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也对运河沿线的社会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较量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中国人适应空间地理、利用自然山水,不断求知、探索和创造的成就。它依靠的是最普通的材料——土、石、铁、木,造就的却是最精巧复杂的工程体系。大运河就是中国人接受着自然馈赠,并同自然对话的智慧结晶。
都市与乡村的兴衰
大运河串联着城市与乡村,哺育了恢宏的都城和鲜活的市井。无论是帝国的首都,还是郊野的农家,都能在这张水运大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形形色色的城镇,或因运河而繁荣,或因运河而衰落,赋予着大运河更丰富多样的价值。
文学与艺术的牵手
大运河映照着世间万物、风土人情。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赵孟頫……无数文人墨客,用各自的笔触为后人创造关于运河的无尽想象。水墨、铜版、水彩,中外画家用不同的视角和手法,为我们投射出运河的每一道光影。
帝王与纤夫的共鸣
四通八达的运河,联系着四面八方的人,有如曹操那般挥斥方遒的王者,有如郭守敬、潘季驯那样足智多谋的河臣,亦或是民国时期砥砺前行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是生活在底层的运军、纤夫、河工,奉献和牺牲是他们的运河人生的主题。
本书被列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项规划项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立足人民政协人才荟萃优势、广泛凝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正能量的积极实践。
關於作者: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设置的专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委员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文化艺术文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就文化艺术文史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团结和联系文化艺术文史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主要开展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登录工作;承担文化遗产科学的基础研究、专项研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承担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维修及展示方案设计;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工作等。

刘曙光(执行主编):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1982年1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1986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秦汉史)。曾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目錄
绪言 何以大运河,何以中国
第一章 运河国家
从沟通江淮到统一天下
隋唐运河与炀帝功过
广通渠与唐代两京
汴渠与藩镇割据
“清明上河”与市舶之利
“裁弯取直”的运河与元代统治
南粮北运与明清国运
康乾南巡与水利治理
晚清凋敝与漕运终途
《建国方略》与民国工程
新中国与大运河的重生
第二章 运河工程
纵贯南北的运河规划
西山引水与三山五园
南旺枢纽与翻越“水脊”
清口枢纽与黄运淮治理
大运河的河与堤
大运河的桥
大运河的闸
大运河的船
大运河的仓窖
第三章 运河城乡
运河之都
运河之城
运河之镇
运河之乡
第四章 运河文脉
唐诗宋词中的大运河
苏轼与运河
四大名著与大运河
文人墨客的行旅与创作
大运河的档案
洋画师笔下的大运河
大运河上的非遗
大运河与京剧
大运河的码头文化
第五章 运河人物
曹操与华北运河
唐宋元的治运名臣
明清两代的河、漕总督们
运河丰碑郭守敬
潘季驯治河
潘复和汪胡桢的艰难尝试
运军的运河人生
纤夫与河工
第六章 运河未来
生态文明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文化公园
城市复兴光影
美好生活脉动
阅读参考
內容試閱
南旺枢纽与翻越“水脊”
南旺枢纽使大运河得以翻越水脊,运河之水 从此“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这一工程杰 作得以实现,依靠的主要是来自民间的智慧。

清朝末年,曾参与过治水的麟庆,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起名《鸿雪因缘图记》。其中有一幅画面中是这样的场景:画面下方涌来汩汩水流,正面对着的是一座庙宇。水流在庙宇前分为两支,一支向左,一支向右。一艘漕船驶过庙前,自右向左缓缓行进。
麟庆将这幅图起名为“分水观汶”,在画家的笔下,汶水的丝丝波纹犹如接到了指令一样,很有秩序地分为两股。不过,让运河之水在这里变得如此“听话”,其实是很费了一番周折的。

元代“裁弯取直”后,运河沿线最艰难的段落之一,是要穿越鲁西地区的丘陵。因为各种造山运动的影响,山东丘陵地带海拔为650~800米。在这片丘陵的最西端,大运河几乎是擦着丘陵而过,艰难北上。由于高程和水源的双重问题,如何翻越这处“水脊”,无论是工程还是航运,都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而元代的会通河恰恰在水脊的选择上出了偏差。郭守敬测算的大运河最高处是济宁城一带,他选择在城南设置天井闸作为水脊,然而实际上这里的地势在整段会通河中并不是最高的。与之相比,济宁以北的南旺还要高出五米左右。因此,如果从天井闸分水,势必会造成向北的运河仍然要往高处流,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会通河“常患浅涩”。由于这个失误,整个元代会通河每年运送的粮食只有十万石,效率很低。
明代永乐年间重开会通河,山东这一段的高程差再次成为工程难点。朱棣委派承担这项任务的人是工部尚书宋礼。宋礼调配了青州、兖州、济宁等地十几万民夫疏浚会通河,半年多就完成了工程。但是,最核心的水脊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天井闸并不是整个运河的最高点,从济宁向北方临清的一段水源接济不上,依旧困难重重。据说宋礼还担心治理不好运河会有杀头之罪,因此日不能食、夜不能寐。
依靠官方的头脑解决不了问题,便只能求诸民间智慧了。宋礼在山东四处寻
访能够破解难题之人,最终找到了一位名叫白英的“老人”。

白英家住汶上县城东北的白家店村。据闻此人从小聪明好学,博通古今,不仅会种庄稼,还精通水文地理。白英原本不是山东人,而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山东汶上。按照白英生于1363年计算,他应该是在少年时期,随着成千上万的乡亲们一起,远走他乡。
白英对自己的“新家”显然更为熟悉。他生活在汶水上,对当地的地势情况十分清楚。当宋礼前来请教之时,白英将自己多年来所学和观察得来的智慧和盘托出,提出了一整套方案。
首先是要反思元朝以来以天井闸作为水脊的设计。元代的会通河引汶河水作为主要水源,引水的方式是在济宁城东北方向修建堽城坝,将东来的汶河水挡住,向南流入洸河,洸河流到济宁的天井闸处,南北分水。白英告诉宋礼,要解决水源问题,必须更充分地利用汶水。他建议改造堽城坝,不让汶水再流入洸河,而是继续向西流。但也不让它汇入大清河入海,而是再修建一座水坝,把汶水往真正的水脊—南旺汇聚。这座水坝的地点是东平县的戴村,因此也称为戴村坝。
所有这一切的策略,基础是对于自然地理条件的清楚认知,是判断到整条运河的制高点并不在天井闸,而是在南旺。正是基于这个准确的判断,所有的“引汶济运”工程才得以开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和绝大部分中国东部的河流不同,汶水并不是自西向东流,而是自东向西流,它发源于山东旋崮山北麓沂源县境内,汇聚泰山山脉、蒙山支脉的诸多水流,自东向西汇入大清河,然后北上入海。改建后的堽城坝拦住
了汶水向南的去路,让其继续西进,最终遇到戴村坝,从戴村坝再向西南,流向 南旺。
这一道从戴村坝“拐弯”的河渠被称作南旺引水渠,因为是出自汶河之水, 又称作小汶河。

复杂的“南旺枢纽”,至此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不过,汶河之水抵达南旺 一带之后,才是工程的关键。
前文中曾提及,由于气候地理原因,华北冬天和夏天降水量迥异,汛期需要 防洪,冬春季则水源枯竭,需要在水源充足之时尽可能储水。于是,运河两岸利 用低洼地蓄积了若干湖泊,即“水柜”,比如蜀山湖、马踏湖、南旺湖等。在湖 泊出入口处设置斗门,汛期把斗门打开,把水放入水柜;旱季再把水柜里的储水 放出来,补充运河水源。
水源问题的最后一道关是如何调配南北水流。会通河以北的水资源远不如以 南充沛,因此必须让更多河水流向北方,以保证漕运能够顺利通向京城。按照白 英的设计,在小汶河进入会通河入口处的对岸修建一道300米长的石护坡,同时 设置一个鱼嘴形的分水尖,将三分之二的水引流向北,三分之一向南。民间流传 着一个说法,汶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便是这个分水尖的作用。
为了控制水量,保证运行,南旺枢纽一共设置了38座水闸,安排专人看守, 每一节都严格调控水量。南来的船只一点一点通过水闸“爬坡”,再一点一点 “下坡”。为了确保水源充足,白英还指导在运河东侧挖掘了300余个山泉,扼 控泉水,汇入运河。
整个南旺枢纽的修建共征用了30万人,用9年时间完成。建成之后,南旺枢纽在 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会通河这一段的运力问题,每年从东南运粮能够达到几百万石。
会通河的贯通让朱棣极为高兴,宋礼获得了极高的奖赏,白英却因为操劳过 度,进京复命时,在德州病故。永乐帝感念白英的功绩,封他为“功漕神”,乾隆皇帝后来封他为“永济神”。与皇帝的封功相比,白英在民间更是深受爱戴, 他和宋礼的故事被老百姓编成了各种版本的“白英老人”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贯穿国家南北的交通动脉,南旺枢纽就是这条动脉的 心脏。来自民间的智慧解决了这里的“心梗”问题,让全中国的血流畅通。
民国初年,荷兰水利专家方维因十分敬佩地说:“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 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彼古人之综其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 果者,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