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政治、技术与环境:鱼鳞大石塘形成史的考察(“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系列丛书)

書城自編碼: 38135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地理
作者: 王大学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10682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2.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帝国时代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2.9
《明清黄河故道流路变迁研究》
+

HK$ 112.7
《江淮关系与淮扬运河水文动态研究(10—16世纪)(“中国顶尖》
+

HK$ 84.2
《钱穆作品精选:古史地理论丛(精装)》
+

HK$ 50.2
《历史地理学十讲(长江人文馆)》
+

HK$ 78.2
《中国的运河(打开历史新角度,兴衰成败在运河!历史地理学泰斗史》
+

HK$ 108.2
《家园的记忆与表达——传统聚落景观图谱的理论与实践》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在充分利用历史地理学、河口海岸动力学与环境史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两浙海塘技术与海塘型制变化的过程及其驱动力,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海塘修筑与王朝统治、乾隆南巡等宏观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清代两浙鱼鳞大石塘的形成过程中政治运作、技术选择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复杂交织,展示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学在水利史、政治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關於作者:
王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攻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出版专著《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博士论文获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专著获第三届谭其骧”禹贡”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曾在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在日本学习院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进行过短期学术交流。
目錄
序章
第一章 鱼鳞大石塘之前的塘工
第二章 承上启下:康熙朝的海塘修筑
第三章 “吏治、海塘乃浙江第一要务”:雍正朝的塘工
第四章 “天赐神佑”:“潮归中门”的过程及其政治意义
第五章 力缮柴塘、补偏救弊:柴塘与引河的交替使用
第六章 鱼鳞大石塘改建的过程及其后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上海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丛书列为第一辑。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欣然合作,组成编委会,我受命主编。
本所之所以乐意合作,并且动员同仁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并具有紧迫性的工作,也是我们这个学科点自己的需要。通过这套书的编撰,可以写出学科的历史,汇聚已有成果,总结学术经验,公布经典性论著,展示学术前沿,供国内外学术界和公众全面了解,让大家知道这个学科点是怎样造就的,评价一下它究竟是否够得上顶级。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起点,是以谭其骧先生1950年由浙江大学移席复旦大学历史系为标志的。而谭先生与历史地理学科的渊源,还可追溯至1931年秋他与导师顾颉刚先生在燕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的课堂外有关两汉州制的学术争论。1955年2月,谭先生赴京主持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1957年,“杨图”编绘工作移师上海。1959年,复旦大学在历史系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经jiaoyubu批准,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99年组建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为jiaoyubu首批全国重点研究基地。
这一过程约长达70年,没有一个人全部经历。学科创始人谭先生已于1992年逝世,1957年起参加“杨图”编绘并曾担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0年的邹逸麟先生已于去年逝世,与邹先生同时参加“杨图”编绘的王文楚先生已退休多年。现有同仁中,周振鹤教授与我是经历时间最长的。我与他同时于1978年10月成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由谭先生指导。我于1982年入职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96年至2007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07年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由于自1980年起就担任谭先生的学术助手,又因整理谭先生的日记,撰写谭先生的传记,对谭先生的个人经历、学术贡献以及1978年前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70年的往事还留下不少空白,就是我亲历的事也未必能保持准确的记忆。
一年多来,同仁曾遍搜相关档案资料,在上海市档案馆和复旦大学档案馆发现了不少重要文件和原始资料,同时还向同仁广泛征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重要的事并未留下本应有的记录,或者未能归入档案,早已散失。
丛书的第一部分是学科学术史和学科论著总目。希望通过学术史的编撰,为这70年留下尽可能全面准确的记载。学科论著总目实际上是学术史中学术成果的具体化。要收全这70年来的论著同样有一定难度,因为在电子文档普遍使用和年度成果申报制度实施之前,有些个人论著从一开始就未被记录或列入索引,所以除了请同仁尽可能详细汇总外,还通过各种检索系统作了全面搜集。从谭先生开始,个人的论著中都包括一些非本学科或历史学科的论著,还有些是普及性的。考虑到一个学科点对学术的贡献和影响并不限于本学科,所以对前者全部收录;而一个学科点还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所以对具有学术性的普及论著也同样收录,非学术性的普及论著则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酌情选录。
在复旦大学其他院系,尤其是历史系,也有一些历史地理研究者,其中有的一直是我们的合作者,或者就是从这里调出的,他们的历史地理论著应视为本学科点的成果,自然应全部收录,但不收录他们离开复旦大学后的论著。本博士、硕士学科点所招收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与本单位导师合作研究的博士后在流动站期间完成的论著,均予收录。本学科点人员离开复旦大学后的论著不再收录。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所外聘的研究人员在应聘期间按合同规定完成的论著,按本中心人员标准收录。
丛书的第二部分是学术传记和相应的学术经典。考虑到学术经验需要长期积累,学术成果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所以在首批我们按年资选定了四位,即谭其骧先生、邹逸麟先生、周振鹤教授和我。本来我们还选了姚大力教授,但他一再坚辞,我们只能尊重他本人的意见,留在下一批。
我们确定“经典”的标准,是本人论著中最高水平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具体内容由本人选定。谭先生那本只能由我选,但我自信大致能符合谭先生的意愿。谭先生在1987年出版自选论文集《长水集》时,我曾协助编辑;他的《长水集续编》虽出版于他身后,但他生前我已在他指导下选定篇目,我大致了解谭先生对自己的论著的评价。
除谭先生的学术传记不得不由我撰写外,其他三本都由本人自撰。当时邹逸麟先生已重病在身,但为了学术传承,他以超人的毅力,不顾晚期癌症的痛苦与极度虚弱,在病床上完成了口述,将由他的学生段伟整理成文。
丛书的第三部分是青年教师或研究生的新著。之所以称为“学术前沿”,是因为它们在选题、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新意,反映了年轻一代的学术旨趣和学术水平。其中有的或许能成为作者与本学科的经典,有的会被自己或他人的同类著作所取代,这是所有被称为“前沿”的事物的必然结果。
由于没有先例可循,这三部分是否足以反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全貌和水平,我们没有把握,只能请学术界方家和广大读者鉴定。我们将在可能条件下,争取修订再版。这套书反映的是我们的过去,如果未来的同仁们能够保持并发展历史地理学科的现有水准,那么若干年后肯定能出版本书的续编和新版。我与大家共同期待。

葛剑雄
2021年6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