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型学习空间中的教与学研究

書城自編碼: 38126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作者: 赵瑞军 陈向东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611484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HK$ 106.8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HK$ 69.6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HK$ 105.6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HK$ 66.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HK$ 43.2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HK$ 118.8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HK$ 81.6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8.1
《 黑客攻防技术宝典:Web实战篇(第2版) 》
+

HK$ 91.8
《 深入浅出密码学——常用加密技术原理与应用 》
+

HK$ 147.5
《 隐私计算 》
+

HK$ 199.8
《 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政策研究(2021—2022) 》
+

HK$ 260.7
《 商用密码应用与安全性评估 》
+

HK$ 85.3
《 白话网络安全 》
編輯推薦:
学习空间变了,教与学变了吗?本书在介绍学习空间概念及其应用策略的基础之上,以华东师范大学的新型学习空间为例,开展了系列实证研究。主要围绕新型学习空间应用策略,布局变化,教师教学行为变化,教师教学决策过程,应用效果评估,以及面向场所感的学习空间理论拓展等内容。
內容簡介:
以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新技术的新型学习空间不断涌现。随着新型学习空间的迅速推广,空间变革带来的教学变革日益成为研究新热点。空间变革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如何依据空间调整教学决策、学生在新型空间中的学习行为有何变化等,都是新型学习空间变革带来的新议题。面对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空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场所感理论,探讨场所感的技术促进策略,为新型学习空间重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空间的新特征与新趋势进行了阐述。
關於作者:
赵瑞军


生于1980年,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现就职于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学习环境,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

陈向东

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领域的循证实践、信息技术教学论、共享调节学习理论、新媒体阅读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中国智能教育技术发展报告2019-2020》《协作学习中的群体感知》《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以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
目錄
目录
第1章现状与未来:学习空间概述
11学习空间
111学习空间的概念
112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
113学习空间连续体
114学习空间隐喻
12新型学习空间及其发展
121促进新型学习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
122典型的新型学习空间案例
13虚拟学习空间及其发展
131虚拟学习的空间特征、功能与发展
132虚拟学习空间案例
第2章不同的体验:新型学习空间的策略转变
21思维可视化教与学策略
211思维可视化策略的概念
212思维可视化教与学策略设计
22面向学生参与的学习空间应用策略
221当前学习空间存在的问题
222学生参与理论
223促进学生参与的学习空间应用策略
第3章空间的重构:新型学习空间的布局
31学习空间中座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32案例研究
321研究问题
322研究对象
323研究方法
324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4章课堂的转型:面向新型学习空间的教与学
41新型学习空间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42新型学习空间中师生互动
43新型学习空间中师生的人际距离
44案例研究
441研究问题
442研究对象
443研究方法与工具
444数据分析
445总结与讨论
第5章适应与改变:新型学习空间中的教师决策
51空间要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52空间中教师的环境适应
53空间对教师教学决策的影响
54案例研究
541研究问题
542研究对象
543研究方法与工具
544个案分析
545总结与讨论
第6章愿景与实效:新型学习空间的效果评价
61学习空间的评估内容
62学习空间的评估模型
63案例研究
631研究问题
632研究对象
633研究方法与工具
634数据分析
635总结与讨论
第7章理论与拓展:场所感理论与新型学习空间研究
71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
72教育领域中的场所感
721国际研究现状
722国内研究现状
73学习空间中的场所感
731空间研究中的场所感
732作为场所的学习空间
733学习空间的时空转变
74学习空间中场所感的促进策略
741场所感的生成机理
742学习空间中场所感的技术增强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教室和校园的发展由来已久,其形态演变也相对固定。伴随着教育领域中的空间转向、
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学习科学对“学习”理解的不断深入,学习发生的场所——学习
空间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新型学习空间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之一,空间变革对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决策有什么样的影响?空间变革对学生学习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新
型学习空间应用效果如何评价?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新型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开发,本书主要围绕新型学习空间的实
践应用策略及效果展开讨论。学习空间变了,教与学变了吗?本书在介绍学习空间概念及其
应用策略的基础之上,以华东师范大学的新型学习空间为例,开展了系列实证研究。主要围
绕新型学习空间应用策略、布局变化、教师教学行为变化、教师教学决策过程、应用效果评
估,以及面向场所感的学习空间理论拓展等内容。
全书共7章,第1章概述了学习空间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并对典型的新型学习空间和虚
拟学习空间案例进行了介绍。第2章则主要讨论了新型学习空间的策略转变带来的不同体验,
重点介绍了思维可视化教与学策略和面向学生参与的应用策略。第3章主要以学生座位选择
为切入点,阐述了空间重构过程中新型学习空间的布局变化。第4章重点介绍了新型学习空
间中的课堂转型,详细阐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第5章论述了教师对新型学习空间的适
应与改变,重点研究了新型学习空间对教师教学决策行为的影响。第6章着重研究了新型学
习空间应用效果的评估,审视空间变革的愿景与实效。第7章尝试进行了学习空间研究的理
论拓展,重点阐述了面向场所感的学习空间及其促进策略。
研究的主要结论:新型学习空间中同样存在座位的黄金区域,其位置面对教师和白板(显
示区域)方向呈三角形展开;在新型学习空间中教师讲授比例降低,小组教学运用更多,师
生空间距离缩短;教师环境适应水平差异影响其对空间适用性的判断及教学决策,空间要素
交叉影响教师决策;新型学习空间中,教师积极应用新型学习空间变革,学生主观满意并未
带来实际行为参与的改变,空间结构布局比技术功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更大;场所感可以
为学习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支持,学习空间研究可以从场所依恋、场所认同和场所依赖三个维
度来促进学生的校园场所感,技术在信息收集、场所感营造、场所定位、信息呈现等方面可
以有效促进场所感。这些结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型学习空间中的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现状提
供了帮助,在改进空间运用、空间设计、技术融入和服务推广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书中内容虽经多次校对,但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
读者批评指正,也欢迎对学习空间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来信与我们进行深入交流(电子邮箱:
赵瑞军zhaoruijun1980@126.com,陈向东chen_xiangdong@163.com)。

第1章现状与未来:学习空间概述
Spacesarethemselvesagentsforchange.Changedspaceswillchangepractice.
——DianaG.Oblinger
学习空间泛指学习发生的场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操场、体育馆、食堂和宿舍等
都是学习空间。如果把学习空间放在时间维度考察,古已有之,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出现,
从孔子杏坛讲学到古代庠序,从近代私塾到现代教室,与教育本身的发展一样,历经了几千
年的变化。但在工业化生产背景下,学习空间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学习空间囿于传统教室
的形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借势“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协作互动等教学理念的更新,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空间快速兴起,并迅速普及开来。本
章对学习空间、新型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典型的新型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案例进
行了阐述。
11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我们并不陌生,从我们最熟悉的教室和图书馆到走廊和宿舍,从物理空间到网
络平台,但作为学术概念出现,就有必要对其概念的范围与边界,以及其常见类型进行说明。
随着大家对学习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学习空间理解与建设也在发生着变化,打破传统的
各种新型学习空间开始涌现。新型学习空间既是学习理念转变的体现,更是对新学习理念的
践行。
111学习空间的概念
学习空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复杂,随着人们对“学习”和“空间”的理解的深入,
其也在不断变化。从广义上讲,学习发生的场所,即校园范围内的各个场所都属于学习空间,
但在强调终身学习的时代,城市里任何可以学习的地方都可以称为学习空间。从狭义上讲,
学习空间主要指正式教与学发生的场所,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但随着对非正式学习的关注,
学习空间的边界正逐渐模糊,学习空间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学习空间”这一术语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在“学习空间”之前,人们通常使
用“教学空间”来指代学习发生的场所,将有教学活动存在的场所均称作教学空间[2]。教
学空间在物质形态上的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空间的封闭或开放程度、空间调整组合的灵活
程度等方面[3],最典型的教学空间就是传统教室。传统教室是教育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
献,同时又是备受现代研究者诟病的发明。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传统教室长期形成的结
构布局已经远远跟不上教与学理念的更新,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传统教室具有位于前方的讲台、行列式(秧田式)桌椅布局、清晰的前后方向之分等特
征,主要用来开展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这一切是出于传统教育固有的预设,Chism和Bickford
列举了一些典型的预设[4]:①学习只发生在课堂;②学习只发生在固定时间;③学习
是个人行为;④无论什么时间、地点,课堂上总是发生类似的事情;⑤教室总有前后左右;
⑥学习需要封闭的空间,要排除一切干扰;⑦教室是有弹性的,可填充更多的椅子和桌子;
⑧学生们年轻不懂事(他们将破坏或盗窃昂贵的家具,他们需要坐在扶手椅上,使得他们
感觉像是学生,他们都年轻、灵活,并且没有残疾);⑨大房间里必须要有音响,目的是为
了听得清楚。
很显然,这些预设是服务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空间仅仅是开展正式教学
的地方,空间对学习的影响不大,形态也相对固定。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
求的重要转变、教与学要转向学生的学习,加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们对“学习”
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学习空间的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2011年,美国学习空间杂志(Journal
ofLearningSpaces)编委会给出定义,学习空间旨在支持、促进、激发或增强学习和教学,
包括正式、非正式和虚拟环境的学习空间[5]。正式的学习空间包括报告厅、实验室、传统
教室等;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包括学习共享空间、多媒体沙盒、住宅学习区、小型会议室等;
虚拟学习空间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社交媒体网站、在线虚拟环境等。
可见,学习空间杂志的这个定义更强调学习空间的功能或设计意图,说明学习空间是为
了支持、促进、激发学习和教学,充分肯定了空间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空间不仅仅
是提供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来促进学习,同时就学习空间进行了分类。过去,我们更
多关注正式的物理学习空间,未来,我们要更多关注虚拟的和非正式的学习空间。
112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
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Technology-enhancedLearningSpace)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支持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鼓励学生参与,最终达到学生的深度学习、泛在学习
和个性化学习而构建的用于学习的场所,它既是用于学习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耦合,
又是包含了学习活动中各参与者心理作用的心理空间,还是由各种学习活动和事件构成的
社会空间[6]。
这一定义突出强调了技术对空间的影响,准确地说是应用于空间中的信息技术,在促进
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未来的学习空间是一个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
心理空间与社会空间高度复合叠加的空间形态。借助信息技术的加持,相比于传统的学习空
间,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具有设计人性化、布局灵活化、实时交互性、数据智慧化、边界模
糊化等典型特征[7]。
(1)设计人性化
技术增强的新型学习空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与传统教室相比,新型学习空间在设计之
初就开始关注人性化。新型学习空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注重需求导向,在
设计阶段就邀请使用者积极参与,需求更加真实,功能更加实用。新型学习空间中的桌椅更
加舒适,多块显示屏幕更加实用,信息技术运用更加便捷。人性化既是新型学习空间设计的
原则,也是追求的目标,以师生为中心,让技术为人服务,充分运用技术赋能空间。
(2)布局灵活化
布局灵活是技术增强的新型学习空间的最外显特征。与传统教室固定不变的秧田式排列
相比,小组合作式的布局让人耳目一新,其不仅布局变化,更重要的是空间的灵活性,增强
了空间的实用性。空间中的便捷桌椅可以让布局依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增强了教师创
新教学方法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空间利用率。
(3)实时交互性
新型学习空间的实时交互性突显了信息技术赋能空间的威力。在传统教室中,限于空间
的有限性,师生交互只能是问答式的言语交互,且不能做出即时、精准、全面的教学判断。
信息技术的嵌入丰富了新型学习空间的交互形式、交互效率和交互深度。基于即时交互终端
(平板电脑、手机等),教师不仅可以快速收集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
馈快速进行教学决策。例如,基于雨课堂的课堂交互形式更加多样,单选、多选、弹幕、投
稿、测验、投票、选人等丰富多样的交互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4)数据智慧化
课堂过程数据智慧化处理助力教师教学决策。课堂学习是一个过程,过程中所产生的数
据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进程。基于各种数据采集工具设备,一节课就是各种数据的集合,包括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在线测验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这些数
据就是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报告,是教师达到精准教学的依据。随着技术
的进步,这些数据会越来越精准,分析报告会越来越全面。
(5)边界模糊化
新型学习空间中正式与非正式边界越来越模糊。由于人们对“学习”理解的转变,非正
式学习在人们学习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支持非正式学习的非正式学习空间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走廊、大厅、转角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
这些在以往容易被忽视的过渡空间,现在却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之间
的边界趋向模糊,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学习空间连续体。
113学习空间连续体
从宏观意义上看,校园中各种类型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学生宿舍、走廊、
大厅、餐厅、林中湖畔、草坪等都是学习可能发生的地方,都属于学习空间的组成部分。因
此,校园是一个从教室到草坪,与学习经验紧密联系的学习空间连续体[8],如图1-1所
示。各种类型的教室是用于支持结构化的、正式教与学发生的场所,而大厅、草坪、走廊则
是支持非结构化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位于中间的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支持正式学习
又可以支持非正式学习。
图1-1校园学习空间连续体①图片来源:陈向东,许山杉,王青,等从课堂到草坪——校
园学习空间连续体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6。
学习空间连续体的框架,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学习空间、促进空间设计与改造、评价现
有空间等提供了帮助。学习空间连续体反映了新型学习空间的一体化、多样化和开放性等特
征。
(1)校园学习空间一体化
新型学习空间是校园各种场所集成的一体化空间,体现了对学习空间理解的全面性。校
园空间的一体化不仅是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物理学习场所的一体化,还包括校园文化的一体
化呈现,这些物理学习场所不仅为学习提供了支持,更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就是通
过各种不同类型空间进行表达的,是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信息技术创设了功能
强大的虚拟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是物理学习空间的拓展,是学校学习空间整体的组成部
分。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空间的功能和体验将越来越丰富。因此,新型学习空间是正
式与非正式、物理与虚拟学习空间的一体化。
(2)校园学习空间多样化
新型学习空间应该提供多样化空间,为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提供支持。与传统的以教为
主的教学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满足不同教学方式的学习空间。既要有培养
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教室、实验室等正式学习空间,又要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过渡空间,还要有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发展的休闲区、咖啡
吧等非正式空间。因此,新型学习空间应满足不同形式的学习需要,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学
习空间。
(3)校园学习空间开放性
新型学习空间应公平开放地面向所有学生,充分发挥空间使用效益。与传统做法相区别,
提高新型学习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是首要任务。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家具的特
色学习空间不应成为被保护的对象,只用于在特色展示场景,而应提高管理措施,建立预约
使用制度,提高使用效率,真正发挥其功能。各种非正式学习空间也一样,不应人为设置限
制使用的规定,相反,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鼓励教师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
因此,新型学习空间在设计和使用时,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保证空间开放性,通过技术
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114学习空间隐喻
可以肯定的是,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是在教育理念从关注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技术
深度融合于教育之后而出现的新的研究热点。此处所述的学习空间概念,不是力求概念表述
上的精确概括,而是希望对学习空间有更好的理解,从某种角度讲,以下关于学习空间的隐
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它。
(1)学习空间可以促进学习和教学
显而易见,良好的空间设计、桌椅布局、便捷的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
教师的教学。相反,笨重的桌椅、呆板的布局、拥挤的空间、烦琐的技术步骤、不智能的软
件切换会影响和限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习空间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以师生为中心,
发现真实的空间需求,通过对相关物理特征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设计,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教学创新的发生。
(2)学习可以发生在任意场所
如前所述,社会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多样化人才需求需要多元培养方式,不同能
力的培养需要有多样化的学习空间支持。相应地,学习可能发生在任意场所,学校要从学习
空间连续体的框架出发,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为不同类型学习的发生创造可能。
(3)学习空间是技术泛化的空间
新型的学习空间是技术高度泛化的空间,信息技术是深度嵌入空间内部的。在当前及可
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完全不使用技术的学习空间。这既是信
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的体现,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空间研究的重点
则是要关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用技术改造空间,以促进学习空间中的教与学更好地
发生。
(4)学习空间是多重空间的复合
除了前面提到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正式空间”“非正式空间”,与学习空间相关
联的概念还有“教学空间”“交流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显然
这些不同空间概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学习关系密切,也都具有学习的属性,未来的学习
空间就是多重空间的交织与复合。在强调空间灵活性,关注空间利用率,拓展空间使用效益
的同时,必然使空间具有多重功能与属性。
(5)学习空间是动态发展过程
学习空间没有固定形态,而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同现在的学习空间与传统教室的
差别,未来的学习空间也必将持续改进。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会发展变化,推陈
出新的新技术不仅改变着空间,更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方式,对教与学的理解也会随之
变化,这些都决定着学习空间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更新的过程。
12新型学习空间及其发展
新型学习空间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非偶然,21世纪学生学习特征的变化、学习科学中
的空间转向,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共同促使各国政府与高校对学习空间加以关注,兴
起了学习空间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涌现出了许多典型的新型学习空间实践案例。这些实
践案例为学习空间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21促进新型学习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型学习空间之所以又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主要受到使用对象特征变化、
学习科学空间关照、信息技术快速催化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学习空间使用对象的学生特征的
变化受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学习科学对空间的关照得益于研究者对“学习”的理解深度
和广度,信息技术快速催化则昭示了技术对社会影响力在教育中的体现。
(1)21世纪学习者特征的变化
21世纪,人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增长速度惊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
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些特征进一步影响着教与学的
发展,与传统学习者相比,新生代的学习表现出了以下特征[9]:①数字化。新生代的学
习者是天然的数字土著,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和各类电子游戏伴随他们成长,变成他
们的生活方式而存在,他们对社会和对学习的认知方式必然会随之改变。他们变得渴望技术、
依赖技术,这样的特征体现在教育中,大大加强了对技术增强型学习空间的需求。②移动
性。移动互联技术加速了人的移动性,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便捷设备延长了人的感官,
借助无线网络,学习、交流、协作可以随处开展,学习实现泛在化,催生了对非正式学习空
间的需求。③独立性。新生代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主动进行探
究性学习,这种具有内在动力的主动积极学习不但有趣,而且持久,加大对在线虚拟学习空
间、图书馆、咖啡吧等适合独立开展学习的空间的需求。④社会化。网络化时代使得各种
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组建方便,而且社会化软件完全可以支持在线交流、互动方面的功能,
促进协作,使得对某个主题的讨论不断深入,从而达到学习目的。新生代的社会化特征促进
了对支持社交的空间的需求。⑤参与式。网络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内容分享,像草根文
化一样,低技术门槛使得每一个人可以参与内容的创建与分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
程。实践中,学习空间也应遵循这一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做中学,培养
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空间应该支持学生参与的空间需求。
新生代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看待社会的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而要适
应学生的这些特征,学校就应根据这些特征提供对应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对空
间的需求。
(2)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
20世纪60~70年代,教育研究中开始出现一种新的转向。研究者指出,校园物理环境
的设计与建设是对大学使命的补充和加强,校园不仅要反映和支持一般的学习过程,还应该
反映居于其中的人的独特价值观和愿望[10];著名教育家Dewey也指出,学校要与我们的
社会生活保持有机联系,校园空间应该成为弘扬自由与个性的民主主义教育试验田[11]。
“空间转向”形成于20世纪后半叶,强调打破运用时间进行叙事的单一形式,运用空间概
念或空间思维去重新审视社会。所谓空间观念是指采用空间范畴认识和思考周围世界,使用
空间架构来描述和表达观点,使用空间途径解决社会问题[12]。研究者对空间的关照使得
教育研究还原真实场景,教与学的过程是由一幅幅空间场景构成的连续画面,而不是单纯的
符号。教育中的空间转向充分说明了空间对学习的影响与作用。①物理空间也是教材,传
达着无声的、非语言的信息[13],虽无声但有力量,通过校园空间表达着校园精神与校园
文化。②物理空间不能决定人们的行为,但会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影响作用取决于个体
如何对待和使用空间、空间的结构和规模限制或促进个体的体验[14]。③设计良好、环境
友好的空间,使人心情舒畅、体验美好,融入感强,从而促进学习投入的发生[15]。④非
物理性空间要素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包括空间布局(Layout)、人际距离
(Proxemics)、位置朝向(Position)、密度(Density)、秘密性(Privacy)、界线(Boundaries)
等[16]。
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既为学习空间研究提供了理论观点,同时又推进了改造学习空间
的实践探索。
(3)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已经使校园成为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17]。
①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从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技术改变着人
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方式。②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人人电脑的课堂
环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促进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③信息技术催生新的学习
样态,自主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将成为富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主流样态[18]。④信息
技术在空间的泛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习空间也
必然是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没有最好的状态,只有持续改进。
信息技术既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工具和途径,又是改革的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与空间的深
度融合直观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作用,丰富了资
源,增强了体验,促进了学习的发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22典型的新型学习空间案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