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华道德楷模(古代卷)

書城自編碼: 381010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中小学阅读
作者: 白云涛 主编 , 杨建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6925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一部新的十八世纪晚期全球史(方尖碑书系)
《 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一部新的十八世纪晚期全球史(方尖碑书系) 》

售價:HK$ 141.6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中国绘画史(第三卷) 》

售價:HK$ 357.6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售價:HK$ 60.0
抗癌饮食指导
《 抗癌饮食指导 》

售價:HK$ 94.8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售價:HK$ 82.8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售價:HK$ 347.6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售價:HK$ 82.8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售價:HK$ 11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6.3
《 沟通的艺术(5册)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回话的艺术+跟任何人聊得来+别输在不会表达上+说话心理学 》
+

HK$ 118.8
《 假如历史是首诗——藏在古诗词里的盛唐史 》
+

HK$ 29.5
《 孙子兵法 众阅国学馆双色版本 初中生高中生国学经典小说书籍 经典历史人物智慧谋略故事名人传 中小学生经典课外阅读国学读物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大全 成人无障碍带注解国学大全 》
+

HK$ 29.5
《 古文观止 众阅国学馆双色版本 初中生高中生国学经典小说书籍 经典历史故事名人传 中小学生经典课外阅读国学读物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大全 成人无障碍带注解国学大全 》
+

HK$ 36.7
《 西游记 吴承恩 四大名著 7-9-10-12岁儿童文学畅销图书籍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寒暑假读物三四五六年级中小学生课外书 》
+

HK$ 153.6
《 跟着昕融唱诗词:全三册 流量童星诵唱领读 国学融媒体书 扫码跟唱 97首必背古诗词 唱诵背写考点一体 》
編輯推薦:
★主题正:从古代先贤、革命先辈、时代楷模中寻求榜样的力量,继承优良品质,赓续红色血脉,树起民族脊梁。
★意义深: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号召强:学习榜样的力量,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之中华
內容簡介:
该书于2014年由我社出版,其后还入选了农家书屋推荐书目,由于社会反响良好,现稍作修订重新再版。
该书是本套丛书的古代卷,记录起止时间为先秦至1840年,着眼于讲述中国古代人物的传统美德,分为威武不屈,忠贞报国、为政以德,廉洁奉公、正直勇敢,不畏艰难、鞠躬尽瘁,忠于职守,心系百姓,济世救民、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修身齐家,尊老爱幼等七大类,收入了50位道德楷模。每个人物都有生平简介,笔墨着重于其对应的忠贞报国、为政以德、尊老爱幼等事迹,并配置肖像、插图。本书旨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關於作者:
白云涛,历史学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原副馆长。现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先后撰写并发表历史学论文和各种短文数十篇,主持和独自撰写图书数十部。杨建,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海》杂志编辑部主任。美术学硕士。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湖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评论家协会视学委员会副秘书长。获田汉戏剧奖优秀编辑奖。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作三本。
目錄
目 录


| 威武不屈,忠贞报国 |
屈 原 以死殉国,初心不变 ……………………………………………003
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007
岳 飞 铁血丹心,精忠报国 ……………………………………………011
冼夫人 岭南圣母,民族精英 ……………………………………………011
文天祥 谱写千古正气之歌 ………………………………………………022
戚继光 保境安民的抗倭英雄 ……………………………………………027
秦良玉 沙场报国的忠贞女杰 ……………………………………………031
史可法 宁死不降,千古流芳 ……………………………………………038
| 为政以德,廉洁奉公 |
蔺相如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045
尹翁归 刚正清廉不语私的能吏 …………………………………………049
魏 徵 敢言直谏的千古良臣 ……………………………………………053
狄仁杰 刚正不阿,“唐室砥柱” ………………………………………058

包 拯铁面无私,清正廉洁……………………………………………062
范仲淹与民同忧乐的典范………………………………………………067
王安石政绩大举,民称其德……………………………………………072
海瑞既敢直言就不在乎生与死………………………………………077
陆陇其七品小官,从祀文庙……………………………………………072
| 正直勇敢,不畏艰难 |
孔 子为施德政而周游列国……………………………………………089
董 狐铮铮铁骨,秉笔直书……………………………………………094
司马迁恪尽职守,忍辱苟活写《史记》………………………………097
荀 灌 少女英雄,勇救襄阳……………………………………………102
淳于缇萦 上书救父,感动世人…………………………………………106
刘 蕡.舍命进谏,落第流芳……………………………………………109
道 同 严明执法,以身殉职……………………………………………112
| 鞠躬尽瘁,忠于职守 |
李 冰和都江堰一起载入史册…………………………………………117
苏 武视气节如生命的使节……………………………………………120
班 昭中华第一女历史学家……………………………………………124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8
第五伦倡廉抑贪,刚正不阿……………………………………………133
姚 崇 勤勉尽职的三朝贤相……………………………………………136
杨 震一身正气的“四知”太守………………………………………139
于成龙勤政爱民,廉吏第一……………………………………………143
| 心系百姓,济世救民 |
张仲景免费为民“坐堂”的医圣………………………………………149
华 佗游遍神州,济世救人……………………………………………153
董 奉“誉满杏林”的建安神医………………………………………158
孙思邈医济苍生的中华“药王”………………………………………162
蔡 伸一心为了百姓着想………………………………………………167
李时珍中华民族的“医圣”……………………………………………170
| 诚实守信,团结互助 |
赵 柔凡出言,信为先…………………………………………………179
李士谦乐善好施,泽被乡里……………………………………………181
崔 枢施恩不图报,义还珍珠…………………………………………184
苏.轼焚券还宅济穷贫…………………………………………………186
罗一峰拾金不昧,志洁还镯……………………………………………189
| 修身齐家,尊老爱幼 |
孟 母三次迁居,教子成才……………………………………………195
张 良 桥下拾履传敬老佳话……………………………………………200
孔 融 从小就懂得谦让…………………………………………………202
梁鸿 孟光夫妻和睦互敬的千古典范…………………………………205
后记………………………………………………………………………210
內容試閱
前 言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新时代的优良道德,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03年9月11日,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将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公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基础,是构建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榜样的民族,历来重视人的道德操守和道德建设,几千年来,涌现出了无数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号召力的道德楷模。为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特地组织编撰了这套《中华道德楷模》丛书。丛书共分三卷,即古代卷、近代卷、当代卷。
古代卷为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此一时期为中国古代社会,其道德所表现的实际上是传统美德。该卷遴选依据主要为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道德故事》、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道德楷模》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所涉及的古代人物。
近代卷为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一时期为革命与救国年代,属于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的过渡期。该卷以“爱国是道德的首要要求”为基本依据,遴选依据除上述三种图书外,重点依据2009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当代卷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21年,遴选依据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出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另一个是从2007年至2021年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评选的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道德的民族。正像《公民道德歌》所唱的那样:中国老百姓,炎黄好儿孙,重情重义重品行,立志先立人。爱国又守法,盛世享太平,明礼讲诚信,不负天下人,团结友善一家亲,勤俭自强万事兴。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中国好传统,大家来继承。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我们的遴选标准也有些微差别。但无论古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都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尽一点绵薄之力。
编 者   2014年12月

威武不屈,忠贞报国
屈原
以死殉国,初心不变
屈原(约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的一个贵族家庭,20多岁时,在楚怀王身边担任左徒高级文官职务,从此为自己祖国的兴亡奔走忙碌。他在国内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对外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因遭到佞官迫害,几上几下,几番被贬、被流放,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楚国城池被秦国攻破,屈原在湖南汨罗江沉江殉国。魂伴亡国,忠贞不屈。

鞠躬尽瘁,一心只为楚国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七雄并存时。随着时代的车轮向前行进,渐渐地,七国中的燕、赵、韩、魏等国因为内部改革的不顺利或者不彻底,国力日渐衰微。只有秦、楚、齐不断发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国之中的秦国,因为成功实行了商鞅变法,使得国家强盛,实力雄厚,已经成为其他六国的严重威胁。此时,秦国也早有野心想吞并其他六国,完成统一霸业。屈原所生活的楚国虽然疆域辽阔,主镇南方,人口多、军备强,但也不是强大秦国的敌手。屈原深深地热爱与眷恋着楚国的山河国土。屈原担任左徒时,深得楚怀王的赏识与信任。他年纪小、官位高,又出身富贵,按照常理,他满腹诗书、风流倜傥、养尊处优,完全可以过他的富足日子,潇潇洒洒、安安稳稳地度过他平静的一生。然而未到而立之年,他就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楚国的前途,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百姓的安危。他不像有些纵横家那样的朝三暮四,也不像某些阴谋家那样的朝秦暮楚。在他心里满怀着的是改变国家命运,不受外来势力侵犯,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远大政治抱负。所以,他积极主张与东方的齐国联起手来,共同抵御秦国。因此,在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他接受楚怀王的委派出使齐国,非常顺利地订立了齐楚联盟,其可暂时制约住秦国,为楚国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屈原紧紧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时机,在自己的国家内部,积极推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主张选拔贤才能人来治理国家,积极颁布推行各项政策与法令。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的这些政治主张很成熟且很有远见,尤其符合楚国百姓的利益,他的作为促进了楚国的强大和发展。楚国能有这样的人为其奔忙,又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但他的改革也必然会伤及楚国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嫉恨与敌对。
当时,楚怀王叫屈原草拟国家法令,他刚刚写好还没有来得及修改,上官大夫靳尚就硬抢着要看,但遭到了屈原的拒绝。他因此恼羞成怒,跑到楚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是大王您叫屈原草写宪令,全朝上下没有哪个不知道,可是,每公布一条法令,屈原总是自夸是他的功劳,还说:‘除了我,谁也写不出来。’他这么说,根本就是不把大王您放在眼里。”他不停地故意挑拨,不停地用谗言来诽谤屈原。目光短浅、耳软心活的楚怀王最终还是听信了靳尚的谗言,渐渐产生继而不断增加了对屈原的不满,加之还有从秦国派来的最臭名昭著的连横派人物张仪,连进谗言。要知道,他来楚国的目的,就是要在楚怀王面前进行恶毒的挑拨,就是要挑起楚国的内乱,让秦国能够乘机吞并楚国。张仪与楚国佞官沆瀣一气,通过有蓄谋的离间,让楚怀王更进一步疏远了屈原。屈原带领群臣正在进行中的国家改革,也因为楚怀王的不支持,被迫半途而废。屈原因此被贬,远离了楚王。
失去了屈原,楚怀王被张仪几番愚弄,不但没能得到一寸土地,还彻底失去了与齐国的联盟。楚国因此被卷入了各国之间相夺相并的连绵不断的战争硝烟之中。为奸臣所害,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管理宗族谱牒、管理祭祀和管理教育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屈原并没有因为自己被贬,就失去振兴祖国的信心。他再一次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这些青年贵族弟子的身上,十分尽心地培养他们,尤其注意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但是,这些青年贵族们日后的所作所为,或失节或失志,完全辜负了屈原的谆谆教诲,让他大失所望。纵观历史,几乎每一朝每一代都有智慧超群、刚正不阿的清官涌现,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用在当时都不可小觑。
可悲的是,大多数的清官却都遭到当时统治阶级和社会旧势力的残酷迫害,使他们本来可以也应该完成的丰功伟业毁于一旦。甚至于连他们本人,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屈原也不能幸免,他开始参政的时期,正是他的祖国不断受到侵犯威胁、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的时期,偏偏他又遇到了嫉贤妒能的当权大臣靳尚和令尹子兰;遇到了那个爱他不成反生嫉恨的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遇到了心怀叵测的阴谋家张仪;遇到了利令智昏、不明是非的楚怀王。面对众多的绊脚石、拦路虎,他奋力抵抗,已经拼得筋疲力尽,又怎么可能有机会,让他的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呢?
以身殉国,成为忠心爱国的典范
屈原振兴祖国的政治抱负,遭到了腐败的当局残酷打压,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遭到冷遇。楚国的情势也随着急转直下,怀着一颗忠心的屈原,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曾经这样劝说楚怀王:“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狠毒奸诈,千万相信不得。”然而昏庸的楚怀王怎么可能听得进他逆耳的忠言?此后,楚怀王由于不断听信奸佞谗言,结果丧师辱国,做了俘虏客死秦国,落得个凄凉悲惨的下场。
公元前278年的春天,秦国军队攻陷了楚国的京都,大肆烧杀抢掠,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楚国灭亡时,攻破郢都的秦国大将白起,分析了楚国灭亡的原因:“楚王自傲国大,不树国家正气,大臣们只会谄媚奉迎,嫉贤妒能,良臣惨遭迫害,百姓离心,城池失修,这就是楚国灭亡的原因啊。”屈原想到自己不能为拯救危亡的祖国出力,心里已经是无比痛苦,更是无法承受楚国灭亡这样沉重的打击。他无比悲愤地写下了绝命诗《怀沙》:“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在长沙附近的汨罗江沉江自尽,终年62岁。他要让自己的魂魄永远守护自己的亡国。屈原虽然始终郁郁不得志,却仍然顽强地与封建贵族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不管处境有多么艰辛,也从未放弃他的政治主张。他不顾惜自己,心里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强大,他做了他所能够做的一切努力,改革内政、选能荐贤、严明法纪,外联抗秦……

为了楚国的国土、人民,屈原一生鞠躬尽瘁,死而无怨。中国人民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屈原,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节要吃粽子,要划龙舟,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上艾叶和菖蒲草。这个习惯至今已经沿袭两千年。据说,因为屈原是被奸臣所陷害的,艾叶和菖蒲可以避邪,插上这些东西不仅是对屈原的一种深切怀念,更是一种避邪驱恶的象征。划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往江里扔投粽子,是不要让鱼啃食屈原的尸骨。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者,人民想出了种种纪念方式。这表示了人们对于屈原高尚道德情操的认可,表示了人们对于这位爱国者的崇拜与热爱,表示了人们对于屈原民族气节的肯定。
爱国情怀,与祖国热土同在
屈原用他的一生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奋斗不息,同时还用他的不朽诗歌来颂扬他的祖国,颂扬楚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他在他的诗歌《国殇》里这样写道:“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可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满怀深情地歌颂祖国人民勇敢作战、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他的诗歌是战斗的号角,
是英雄的颂歌!为了楚国,战士们虽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魂魄是英雄的魂魄,他们的献身精神可以与天地同存。屈原用朴素的感情来歌颂士兵,歌颂战士,说明他的心始终与楚国人民紧密相连。《国殇》因此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名篇。
我们永远纪念屈原,因为他是爱国的榜样。



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公元前123年,他担任汉武帝的侍从武官,同年被任命为骠姚校尉。他第一次出击匈奴,全胜而归,被封为1600户冠军侯。公元前121年,他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公元前119年,他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与他舅舅卫青身份等同。公元前117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24岁。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年轻的霍去病,勇猛善战,战功赫赫。为了表彰霍去病,汉武帝刘彻给予自己心爱的大将特别的厚待,特命人在首都长安城最好的位置给霍去病精心建造高宅大院,级别与王府不相上下。这种特别的嘉奖,在历史上,历代帝王对臣下的奖赏之中都是很少有过的。
霍去病没有因此而得意,他十分坦诚地婉谢汉武帝,他说:“外来的匈奴侵略者还没有清除干净,国家的安全还没有得到保证,百姓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地安定下来,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只考虑我的家宅问题,只享受我自家的安乐呢?”
年纪尚轻,做了高官,却一刻不曾忘乎所以。霍去病不贪恋荣华富贵、不贪求享乐安逸。虽然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没有居功自傲,没有恃骄狂妄。霍去病具备如此高尚的品德,追根溯源,就不能不走进他短暂的24年人生轨迹,去了解他的成长与成功。一个人能够成为楷模,必然在于他的奋斗,在于他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刻苦练功,少年立志
霍去病生活在汉武帝刘彻对匈奴进行大规模讨伐战争的年代。他的亲生母亲是侯府的婢女,地位本来是很低下的,但就在他出生后的不久,他的亲姨被选进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封了夫人。霍去病因此成了与皇室有近亲关系的人,他的地位也就随之提高,为此,他的人生得以改写。
霍去病从幼年起就喜爱读兵书,喜好骑马射箭,无论冬寒夏暑,不管风霜雨雪,每天汗透衣衫,从不间断地苦练杀敌本领。每次看到舅舅卫青大将军带兵出征或是立功回朝的威武场面,他都深受影响与震动。从此他立下志愿,要投身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去建功立业,也要像舅舅一样为国家解除危难。正是因为这样,他人小志向大,刻苦习文练武,文武才能被汉武帝赏识并重用。18岁那一年,霍去病做了皇帝的侍从武官。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西汉初期,匈奴仍处在奴隶社会阶段,比起中原,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还很落后。但他们凭借着骑兵的强势,不断从蒙古草原向南进犯,不断侵扰汉朝边民的正常生活,肆意抓走边民充当他们的奴隶。他们还烧毁大量的房屋,抢走大批牲畜,简直无恶不作,多年以来一直是西汉王朝的最大祸患。为了平乱安邦,北逐匈奴,汉武帝对匈奴的侵犯进行了多达15次的反击战争。
这其中主要的三次战役,都是以年轻小将霍去病为主力获得胜利的。公元前123年,已经是皇帝侍从武官的霍去病,听到了塞外匈奴又来进犯的消息,主动请求,希望能随舅舅一起出征抗敌。汉武帝很支持他,特意选出八百精骑兵让他带领,授予他“骠姚校尉”官号。虽然这次战役整体打得并不顺利,但霍去病却是战功过人,因为他很灵巧地运用了放过头尾打中间的战术,趁敌人疏忽,他出其不意,用最快速度猛攻匈奴的大本营。面对这么多突如其来的汉骑精兵,敌人一下就吓蒙了,四散溃逃,不战自败。平生第一次,霍去病临阵杀敌,又是自主作战,共杀死敌人2028人,杀死匈奴的相国、当户等官员。霍去病运用谋略兵法,首战告捷,汉武帝十分高兴,以1600户封他为冠军侯。
谋略统兵,连战连捷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1万精兵,西出秦陇,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到匈奴境内与他们作战。霍去病无条件地接受了命令,带领他的军队日夜兼程,不辞辛苦,从陇西出塞,急行军,越过乌戾山,非常迅濮部。策马涉过狐奴河,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荡平了匈奴的5个部落。随后,霍去病根据实际战况,作了细致的分析以后,非常灵活地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长驱千里,乘胜出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皋兰山大战。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的汉军壮士们,来不及休整就与敌人相遇。主将霍去病身先士卒,并指挥部下奋起拼杀,与敌人展开了短兵肉搏。汉军将士个个英勇,以一当十,杀得敌人丢盔弃甲。这次战役,除掉了匈奴的卢胡王和折兰王,生擒浑邪王的儿子和相国等人,歼灭匈奴的主力8900多人。霍去病以他的睿智果敢,指挥他的精兵强将,获得了河西战役中第一次战斗的全面胜利。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精骑兵10万、步兵数十万,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精兵15万,分东西两路,仍以霍去病的一路为作战的主力,深入漠北地区,讨伐匈奴。霍去病攻击目标是狼居胥山的匈奴主力。他率领着他的精骑部队,不辞辛苦,长驱直入,往北深追匈奴近两千里,四处寻找敌军的主力,没想到狡猾的匈奴早已经闻风向西转移。情势有变化,他毅然果断地向狼居胥山的匈奴左贤王发起了猛攻,消灭敌军骑兵7万多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还有匈奴的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致使匈奴的左部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役打得干净漂亮,霍去病以自己的赫赫战功顺利进位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等同于他的舅舅卫青。那一年,他只有22岁。
从这些冗长残酷的战役中,西汉王朝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匈奴把单于王廷迁居到了蒙古沙漠以北,汉朝军队最远进军到了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并夺得河西走廊,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为西汉王朝统治西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果敢机智,接收降俘
战场上的霍去病有勇有谋,接收降俘,同样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过人的胆魄。
长期与汉王朝对抗,却连吃败仗,这促使匈奴高层内部矛盾重重,并不断激化,匈奴最高统治者伊稚斜单于认为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与休屠王实在无能,损兵折将有损国威,有伤士气,就想杀掉他们,以示惩戒。公元前121年秋,逼于无奈的浑、休二王决定投降汉朝。汉武帝委派他最为信任的霍去病前去接受匈奴二王的投降。匈奴向来阴险狡诈,情况极为复杂多变,处处潜伏着危机,整个受降的过程也许就是个圈套,随时都有被暗害的可能。把这样一个异常艰巨而又十分危险的任务交给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军官,风险可想而知。霍去病毅然接受,因为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果然,霍去病还尚未到达,休屠王已然反悔,浑邪王只得率兵杀了他,接管了他的军队。等霍去病到达,浑邪王下属也在趁机煽动反汉势力,企图引起骚乱。情势非常紧急,霍去病临危不慌,单枪匹马闯入浑邪王军帐,镇定从容地与浑邪王进行谈判;镇定从容地部署指挥浑邪王把想逃走的8000人全部杀掉。稳住局势之后,他派兵护送浑邪王先行长安去见汉皇,而他亲自押解4万匈奴的降俘慢慢返回长安。正是霍去病的机智勇敢,正是他的临危不惧,才使得这次的受降圆满成功。年少老成的霍去病,堪当大任。
一代英豪霍去病,智勇双全,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在他匆匆的一生中,为西汉王朝的安定、人民的安居,做出了他的贡献。同时,他又是个善于用兵的军事指挥家,他不断地从战争中学习,通读古代兵书却又并不拘泥于古代兵法,他曾数次孤军深入漠北数千里,他胆大心细又能随机应变,根据情况改变劣势,常常转败为胜,不论条件多么艰辛,均能克敌制胜。霍去病和卫青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将,两千年来深得人们的爱戴!





冼夫人
岭南圣母,民族精英
冼夫人(512—602),又称“冼太夫人”“岭南圣母”。她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俚人领袖,历经梁、陈、隋三代,一生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俚民族融合,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坚决革除社会陋习,推动俚人社会文明进步,为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成长于南北朝混乱时期
冼夫人出生于高凉郡,即岭南地区。冼夫人是少数民族俚人。俚人在秦代又被称为“百越”或“南越”,也被贬称为“百越夷蛮”。
秦代时,俚人生活以捕猎农耕为主,或住深山茅屋,或居悬崖山洞。虽然俚人生活水平极为落后,但重信守诺,倔强好勇,不畏生死。秦始皇曾发兵50万攻伐,本拟一举征服,但“越人皆入丛薄中,莫肯为秦虏”,并伺机“夜攻秦人”。秦始皇所派50万汉人不能征服俚人,就地散居,于是在当地形成汉人、俚人之分。在众多的俚人部落之中,广东高凉地区的冼氏是俚人中的一个大部族,“世为南越首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冼氏家族势力更为强大,拥有“部落十余万家”。
就在冼氏家族处于鼎盛的时期,巾帼英雄冼夫人诞生了。公元512年,冼夫人出生于广东高凉郡(今广东茂名市境内)。当时,由于战乱不休,包括冼氏家族在内的岭南俚族,“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

岭南圣母,民族精英帅,恃在山险,不用王法”,也就是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冼夫人出生后取名为冼英,又名冼百合。她继承了俚族勇敢不屈的精神,自幼便追随父兄,经历过数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年龄稍长,更得异人传授武艺及韬略,不但能够挽弓执刀与敌人拼斗,而且深谙行军布阵之法。同时,冼英“善读春秋”,愿意接受儒家文化思想,与其他俚人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冼英早年丧父,哥哥冼挺继承父志,成为冼氏大宗族的首领,在俚人中享有很高声誉的冼英,辅助哥哥统帅俚族。
但是,由于冼英接受了更多的儒家文化,在如何统领俚族的问题上,冼英与哥哥冼挺发生了重大分歧。冼挺是“恃其富强,侵掠旁郡”,总是挑起纠纷,以致俚族与汉族之间、俚族各个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械斗。冼英“每劝亲族为善”,并对冼挺的好勇斗狠“多所劝谏”。冼挺固执己见,渐渐失去俚人的拥护。冼英“信义结于本乡”,“怨隙止息”,不但获得了原有的十余万家部落俚人的拥护,甚至连海南儋耳诸部落民族也望风归附,“归附者千余洞”。这样,冼英成为实际的俚族部落首领。
冼、冯联姻,俚汉融合
冼英成为俚族部落首领时大约15岁。此后,冼英一改以往俚汉互相攻伐的
对立局面,大力发展与汉人的友好交往,同时注意化解俚族部落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冼英的努力,消除汉族与俚族之间的隔阂,减弱了俚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为民族融合和团结友好,做出了初步贡献。
就在冼英不遗余力地消弭俚族内部矛盾、促进俚汉友好相处的时候,南朝梁所辖的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自己任高凉太守的儿子冯宝向冼英提亲。冯宝为高凉汉族官僚,冼英为俚族部落首领,两人能否结为姻亲,对俚汉两族关系影响至大。
冯宝新任高凉郡太守,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官宦世家,时年二十的冼英当然明白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欣然应允。于是,一个推进俚汉人民友好关系的政治婚姻结成了。
冼英嫁到冯家后,向俚族各部落订约,要求实行汉人的礼法,同时遵守朝廷各法,遇有涉及俚汉人民的诉讼,冼夫人总是和丈夫冯宝一起审决,凡有违反朝廷立法者,即使是俚族首领,也按法处理,绝不姑息。这样,冼夫人向俚族推行汉族“教化”的同时,又用汉人的封建统治法令来约束俚族各部落,大大削弱了各俚族部落首领的威势,加强了汉官对高凉地区的统治,使得高凉地区的局势日益稳定。
由于冼、冯联姻,俚汉关系大为改善,俚族各部落之间的侵略战争被制止,广大的岭南地区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局面,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人民开始安居乐业,汉族文化在南越快速传播,南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高凉地区的社会面貌得到初步改变。
自冼英20岁嫁进冯家,成为高凉太守夫人,俚汉人民就开始亲切地称呼她为“冼夫人”。
计取高州刺史李迁仕
南朝梁武帝晚年,江南发生了一场大变乱,这就是“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东魏的一个将帅,后来投降了梁朝,看到梁朝统治虚弱,就起了灭梁自立之心。公元548年8月,侯景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发动叛乱,不久攻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把梁武帝围困在小小的台城(宫城)之内。梁武帝焦急万分,命令各地发兵援救。高州刺史李迁仕久蓄异志,认为这正是割据称雄的好机会,于是伪称有病,迟迟不肯应命。
公元550年,李迁仕派人来到高凉,召高凉太守冯宝到他那里去,说有要事相商,其实是想威逼冯宝一同起兵。冼夫人对丈夫说:今刺史突然召你前往,必然是逼你同反,君若前往,不啻是羊入虎口,不妨稍加等待,以观其变。
果然,没过几天,李迁仕反叛,并派遣得力部将杜平虏率兵进驻赣石,企图在那里截击梁朝始兴(治所在广东韶关东)太守陈霸先率领的一支援救台城的队伍,与侯景呼应。冼夫人觉得这正是进攻高州消灭李迁仕的好机会,她对冯宝说:杜平虏是李迁仕手下的一员勇将,现在他带兵出去,进驻赣石,同陈霸先相持,一时回不来。李迁仕一个人在高州,力量单薄,我们可以用计消灭他。如果你带兵去,必然会发生激烈的战斗,倒不如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假装是赎前次见召未去之罪,同时告诉他,你现在很忙,想让我代表你前去。他听说我去,一定很高兴,放松戒备。我带领千余人,挑着东西,内藏武器,一路上说是到高州去请罪,等进了城,便一齐拿出武器,发动攻击,必定大获全胜。

冯宝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让冼夫人去办这件事。李迁仕听说冼夫人亲自来了,随从士兵又挑着担子,以为冯宝是想追随自己。冼夫人一行进入州城,来到刺史府门口,突然一声号令,那1000多名士兵扔下担子,抽出兵器,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一举大败李迁仕。冼夫人打败李迁仕以后,马上领兵前往赣石,配合陈霸先平定侯景的叛乱。
这一仗,冼夫人和陈霸先解救了梁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功行赏,册封冼夫人为“石龙郡太夫人”。冼夫人从此声名远播。
陈霸先剪除侯景之乱后,在战争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随即控制了梁朝的朝政。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史称南朝陈。梁、陈交替的时候,各地郡守乘机起兵,企图割据一方。在各地郡守和少
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的时候,岭南地区的俚族首领也蠢蠢欲动,但因为畏惧冯宝和冼夫人,所以没有立刻起兵。公元558年,冯宝不幸故去,各地俚族首领认为时机已到,纷纷起兵叛乱。一时之间,岭南烽火遍地,动荡不安。那时,陈朝刚刚建立,没有能力顾及岭南。于是,稳定岭南地区的重任,落到了冼夫人的身上。

冼夫人以俚族首领和高凉太守夫人的身份,就近联络俚族各首领,告诫他们不要起兵反叛。同时,冼夫人跑遍好几个州,劝告那些起兵的俚族首领,让他们停止攻伐。海口冼夫人纪念馆雕像很多俚族首领接受她的劝告,止息干戈。岭南地区安定下来后,冼夫人令儿子冯仆和其他俚族首领一起前往陈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朝见陈武帝陈霸先,表示岭南俚族归附陈朝。陈霸先得知岭南地区安定下来,非常高兴,对冼夫人诚致慰问之情。
冼夫人说服俚族首领归附陈朝以后,成为岭南俚族的共同首领,威望更高了。
这一次,冼夫人又以自己的爱国行动,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统一和安定。
助隋统一,稳定岭南
公元589年,隋灭陈。最初,岭南数郡不肯归附隋朝,冼夫人也不相信陈已亡国。为了维持地方安宁,俚族各部落共推77岁高龄的冼夫人出来领导,仍用陈朝封赠的仪仗及兵卫甲盾。冼夫人出巡,每每前呼后拥,大家都称她为“圣母”。
公元590年,隋朝大军到了岭南边境,随即遣使者前往岭南宣抚,希望冼夫人归顺隋朝。冼夫人知道陈朝确已亡国,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然后表示归顺隋朝。隋文帝感念冼夫人顾全局、识大义,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岭南人王仲宣联络俚族各部族首领叛乱,围袭隋朝派来的钦差大人韦洸,兵围广州,韦洸中流矢身亡。冼夫人派孙子冯暄率兵平叛,去解广州之围。王仲宣派部将陈佛智阻挡冯暄援兵。冯暄和陈佛智十分要好,不积极救援广州而故意逗留,贻误了军机。冼夫人知情后,大义灭亲,立即把冯暄逮捕下狱,改派孙子冯盎督军驰援广州,自己披挂上阵以为后应,“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冯盎力战,斩陈佛智,进军南海,大败王仲宣。
为进一步安定南疆,冼夫人又带着骑兵,亲自护卫隋朝官员巡抚岭南20余州。各地俚族首领见冼夫人亲来,“皆来谒见”,表示归附。从此,隋朝南疆一片安宁,朝廷政令直达海隅。
隋文帝对冼夫人大为赞赏,为表彰其功,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并赦免因平叛中违反军纪而被她下令逮捕下狱的孙子冯暄。
此时,冼夫人到达了她事业的顶峰,成为隋朝稳定岭南局势的顶梁柱。
公元602年,冼夫人辞世,隋朝谥她为“诚敬夫人”。
由于冼夫人为岭南和海南地区俚汉人民的稳定统一和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俚汉人民感念冼夫人的功绩,诚敬地尊称她为岭南圣母,在冼夫人生活和活动过的高州、茂名、海南等地区,建有许多冼夫人庙并树立雕像,流传着许多有关冼夫人的传说和故事,饱含俚汉人民对冼夫人的感恩、怀念和崇敬。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视
察冼庙时,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岳飞
铁血丹心,精忠报国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岳飞,为人沉默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幼年拜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1122年应招募成为“敢战士”,后被任命为分队长。1127年(靖康二年),因功迁为武翼郎。1129年授英州刺史。1133年升任神武后军统制。1135年升为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1141年,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闲职。他一生战功卓著,最终却被昏君宋高宗赵构和佞臣秦桧毒害,遇害时年仅39岁。
生于乱世,立志报效国家
公元12世纪前半叶,腐败没落的北宋统治阶级政权受到农民起义的猛烈冲击。同时,又受到北方金国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在内外双重忧患的痛击下,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重建大宋王朝,改年号为建炎,史称南宋。岳飞生在北宋,效力于南宋抗金。
少年岳飞喜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他点燃捡来的树枝,在火光下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了饥寒。当时,他的家乡不时遭受金国军队的侵扰,苦不堪言。看着侵略者烧杀抢掠,看着乡亲们受尽欺凌,岳飞痛恨金兵,发誓要杀退金兵,保卫家乡。从此,他虚心向有本事的人请教射箭要领,苦练武功,力大过人,练成一身骑射好功夫。
岳飞的青年时代,正是金朝统治者不断向南侵略扩张的时期,兵荒马乱。岳飞痛心自己的国土不断沦陷,憎恨气焰嚣张的金国侵略者。岳飞怀着杀敌保家的志向,19岁离开家乡,投入军营成为一名敢死队战士。他23岁(1126)时,在家乡加入了赵构招募的军队,做了一名下级军官。后随军队出发去解开封之围,在滑县南与金兵相遇,岳飞一人引领百余骑兵迎敌作战,敌人大败。他的勇猛在军队里一下子出了名。
拼死抗金,偏逢辱国的王臣
南宋赵构称帝后,主张妥协投降,对大臣李纲提出的抗金救国的主张拒不采纳,反倒听信黄潜善和汪伯彦的谗言,准备逃往东南。危急时刻,岳飞上书赵构说:“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结果宋高宗赵构并不接受奏章,同时,岳飞的上奏还触怒了黄、汪二奸臣,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论罪,将岳飞革职。
被革职后的岳飞,几经辗转,到了宗泽部下任职。宗泽是南宋抗金派的主要将领。他欣赏岳飞,夸奖他说:“你的勇智才艺,堪比古代良将,但好野战,非万全之计。”针对他的不足,宗泽亲自教授阵图,岳飞虚心学习,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很是赏识他,重用他。良将还需
配精兵,在宗泽部下,岳飞多次出击作战,以少胜多,立下不少战功。
1128年的春天,宗泽命令岳飞率兵与金兵几番交锋,岳飞都取得了胜利。因为宗泽和岳飞的努力,战争形势对南宋很有利。宗泽一连给宋高宗上书24次,请求他乘着大好的时机,出兵北上,恢复原有的国土。但宋高宗早已被金兵吓破了胆,一心只想投降求和。面对这样一个卖国的傀儡皇帝,宗泽深感失望,1128年,这位抗敌老将气愤而死。
1129年,金国军队大举进攻,直捣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和他的一群文武大臣闻风丧胆,南宋朝廷顿时一片混乱,他们惊慌逃命,四下溃散。岳飞痛心国土丧失、百姓流离失所。在形势极为艰难之际,岳飞没有退缩,自己带领部队进驻宜兴(今江苏宜兴)招兵买马,招贤纳士,休整补充、扩大队伍,成立了“岳家军”。对于岳家军,岳飞严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因为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深得百姓拥戴,威震四方。
岳飞带领岳家军,不失时机,勇猛进击来犯的金兵。他根据现有的兵力,细致分析实际形势,大胆地把部队分成几股,分头作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岳飞手下的将领张宪、岳云、牛皋和王贵连破郢州、随州、邓州、唐州等地区,且越战越勇。岳飞曾在牛头山设伏,击败金兵后队,收复了建康(今江苏南京),他的军队也在激战中不断壮大。
1134年4月,岳飞带领3万岳家军,渡过长江,攻克襄阳。转战十几次,这是南宋第一次收复湖北、河南等大片失地,岳家军威名大振,岳飞被提升为节度使。这一年,他31岁。
1136年秋冬,岳飞从襄阳、邓州出发,横扫河南、陕西等中原地区,进行了一次北伐征战。面对破碎的山河,岳飞再次立志,要“直捣黄龙府”,彻底打败金兵,收复失地。他加紧操练兵士,存粮备草,他以“敌未灭,何以家为”来教育将士,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准备进行更猛烈的拼杀。
1140年5月,金国将领金兀术率领骑兵,分成四路,进犯河南等地,肆无忌惮,横冲直撞。岳飞带领10万大军北上迎敌作战,金兀术感觉到实在不能小看岳家军势如破竹般的迅猛来势,感觉到不可能那么轻易就取胜,所以他痛下杀手,放出“拐子马”,妄想把岳飞和他的岳家军一举歼灭,
懂得兵家战法的岳飞,完全看穿了金兀术的诡计,使用钩镰枪,彻底制服金兵。在郾城和颍昌大胜金兀术的捷报让黄河南北的老百姓精神大振,纷纷起义响应,加入抗击金兵行列。7月,岳飞带领军队进军开封,正在准备攻占开封时,接到命令南回的12道金牌。

浴血奋战,难逃奸佞暗算
就在岳飞奋勇追击金兵、不断收复失地、形势逐步转好的时候,宋高宗和
秦桧还在向金国求和,得到的讲和条件是“必杀岳飞”。因为,屡次的失败让金
兀术恨死了岳飞,金兀术反复较量,暗想:战场上不可能杀掉这个南宋大将,那就让他们自己人去杀自己人吧。1141年4月,岳飞连同他的岳家军被12道金牌召回南宋首都临安,随即就被诱入了奸臣早已为他们设好的罗网。岳飞看到自己的幕僚,参谋和战将相继被迫离开了他,接着朝廷用明升暗降的卑劣手段架空了他,削夺了他的兵权。岳飞交出兵权那一刻,他就明白,秦桧不会放过他,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为求自保,他不做抗争,毅然辞官回家避难。尽管如此,休闲在家的岳飞还是被拘捕了。进到大理寺,岳飞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岳云,还有爱将张宪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不成人形,心里万分的悲愤。在受审时,面对强加给自己的谋反罪名,岳飞露出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字,表明自己从来“无所负国家”。但不管怎样据理力争,全是徒劳,秦桧一伙明显暴露出他们异常恶毒的目的,那就是要替敌人除掉他们所不能除掉的人。岳飞长叹一声:“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忠臣岳飞被捕,震撼了朝野内外,各界的爱国志士奔走相告,声援营救。爱国将领韩世忠自己身在险境,却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厉声质问秦桧为什么要逮捕岳飞,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气得韩世忠捶胸顿足,大吼:“‘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1142年1月29日,岳飞被毒杀在狱中,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即使找不到有关谋反的任何证据,最终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爱国良臣岳飞杀害。南宋的赵构和秦桧,酿成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冤案,他俩成了为人所不齿的千古罪人。
人民没有忘记岳飞这位民族英雄,至今还在传颂着他和他的岳家军的故事。而永远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身上则唾迹斑斑,遗臭万年。


谱写千古正气之歌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20岁时,考取状元,在南宋朝廷为官。1278年底,在江西海丰北面的五坡岭,遭遇元军袭击被俘。1283年1月9日,被元军杀害。
仰慕忠臣烈士,报效祖国尽忠职守
文天祥平日爱读史书中的传记,尤其崇敬同乡前辈中那些有名的英雄人物。这中间,他尤其看重的有北宋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见义勇为的文人领袖欧阳修;有南宋初年,惨遭金兵剜心剖腹誓死不屈的忠臣硬汉杨邦乂;还有南宋初年,主张抗金保国,敢于上书诛伐杀害忠良的卖国贼秦桧的胡铨。这些先人用他们的生命在反对侵略、保家救国,也影响文天祥的志向。在县学宫中,他曾经站在这三个人的塑像前面发誓:如果自己死后不能排列在他们的行列里,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的文天祥,立志救民救国。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他的诺言!
1234年,蒙古国灭掉金朝。1252年,蒙古又灭了云南的大理国,因此更加狂妄嚣张,驱兵南下,向南宋腹地进军。
当时的南宋朝廷,腐败无能,根本无力抵御外来侵犯,却对国内横征暴敛,平民百姓怨声载道。出生和生长在南宋朝,又是这样国难深重、兵荒马乱的年代,文天祥很想有一番作为。在殿试时他写出了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独到见解和主张,他指出当时存在的种种社会弊病及危害,提出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整顿朝纲、选拔贤能、壮大发展军队、巩固海防等行之有效的各种建议。考官王应麟看过试卷后对文天祥极为赏识,他对宋理宗说:此试卷论述的事实像镜子一般地明晰透彻,这个人的忠心就像钢铁和磐石一样地坚定。这是个可以放心使用的好人才。而文天祥也在以后几十年的仕途中,忠心赤胆为国尽忠守职,他做到了坦言直谏,不畏生死,守正不阿。
1259年,文天祥被补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当年他恰恰遇到了把持朝政的宦官董宋臣向宋理宗进言迁都逃跑这件事。文天祥还没有来得及去上任,就立刻直言上书宋理宗,非常大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大敌当前,坚决反对逃跑,反对迁都,主张杀掉董宋臣来平定人心。同时,文天祥还提出种种可行的防御措施,尽管这些正确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但是这件事已表明了文天祥十分鲜明的坚定立场和他把救民救国视为己任的使命感。
投笔从戎,征战南北杀敌兵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自此建立。
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朝,气焰极其嚣张。
南宋首都临安危急万分,为救危城,朝廷诏告天下,要求各地“文经武纬之臣,忠肝义胆之士”大起义兵,来拯救被困的朝廷。各地接到诏书的文武官员,真正起兵的人少之又少。当时任赣州知府的文天祥立即响应,短期内就召集了军士万余人,并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做了军费,率军北上去临安卫护都城。曾有人这样劝他:“元兵长驱深入,足下以乌合之众,前去迎敌,这与驱群羊去斗猛虎有什么区别?”文天祥这样回答:“我怎么不知道强弱的悬殊,我们的国家养育了臣民三百多年,今朝有了急难,征及天下兵丁,竟没有一人一骑前往,我非常痛心,这次,我不自量力,决心以身殉国,我这样做,只是希望普天下的忠臣好汉们能随之响应,为国效力,人多势众,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可以保全。”
1275年4月,文天祥领兵到达吉州,遇到朝中投降派的极力阻挠。文天祥率救援部队抵达临安,恨不得立刻就上前方去杀敌,朝廷却派他去平江(今苏州)做知府。不几日,又接到朝廷的命令前往独松关救援。文天祥带领救援的军队还行进在半路上,临安的门户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占领。平江也随即失陷。文天祥只能率军又回到临安城。朝廷命官只能听从朝廷调遣,文天祥听命于斯身不由己。他以大局为重,服从,就是他唯一所能够做的了。
1276年,大举南进的元兵兵临城下,临安城遭到围困。朝廷命令文天祥到元军的兵营里和元朝的丞相伯颜谈判。走进元军的兵营,文天祥非常镇静,他首先声明,他不是来投降的,而是代表大宋朝来谈判的。他要求元军退兵以后,双方才能够平等地坐下来进行谈判。面对伯颜种种软硬兼施和威胁利诱,文天祥寸步不让,而且义正词严地痛斥元军罪恶的侵略行径。被激怒的伯颜下令扣留了文天祥,并马上押往大都(今北京)。船行半路,文天祥寻找机会,逃脱了元军魔掌。
1276年的7月,文天祥来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成立督府,征集四方贤士,得到了江西和福建人民的热烈响应,再次起兵。他报效国家、抗敌杀敌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
1277年,文天祥发动了对元侵占江西的反攻战役。他身先士卒、勇敢无畏,在战场上,他指挥有方、勇谋并用,很快就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会昌、兴国县、赣州所属各县等大片地区。文天祥的反攻得到了临、洪、袁、瑞各郡人民响应,受到了这些地区人民的拥戴与支持。这次战役的胜利大长了南宋人民的志气,沉重打击了元朝侵略者的气焰。
文天祥反攻的胜利,触怒了元世祖忽必烈,他迅速调派了大批精锐部队到江西来镇压。敌势太强,宋军难以抵抗,文天祥退兵广东。兵败不气馁,他仍然矢志不渝,准备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不想,1278年底,文天祥转移到海丰北面的五坡岭,遭元军袭击被俘。
·
以身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从被俘的时候起,就抱定必死的决心。他曾吞服冰片,也曾绝食,想一死殉国却没能如愿。
1279年南宋灭亡。汉奸张弘范劝文天祥说:“宋朝已灭,丞相你的忠孝也都已经做到了,假如你能用你的才能为元朝效力的话,也是可以做宰相的。”文天祥答:“国家灭亡不能去挽救,作为大臣死都不能脱罪,怎么还能再做变节投降的事。”同年4月,文天祥被押解到了燕京。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钦佩文天祥的气节,更是珍惜这个难得的人才,出于诚意,忽必烈以特别的礼遇相待,亲自出面劝降。不管他怎样诱惑,文天祥只回答:“我国灭亡,我只求速死。”这以后,不管是归顺了元朝的南宋降臣来劝,还是元朝的丞相来劝,文天祥都一样,态度坚决地予以回绝,大义凛然,不为所动。
在元朝的阴暗牢房里,文天祥度过了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三年多时间,他写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来表明他的心志,直到今天一直都被人们传诵的《正气歌》就是他在牢房里写成的。他用他所崇敬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表达坚强不屈的意志,歌颂先烈们的凛然正气,也用先烈们的气节来勉励自己。
1283年1月9日,全身上下戴满刑具的文天祥,泰然自若地走上了刑场。当初在劝降的元世祖忽必烈的面前,文天祥直立不跪,可是到了刑场上,文天祥向着


南方,那是南宋王朝的方向,虔诚地拜了两拜,然后从容就义。在他衣带上有他事先写好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用他47年短暂的一生,写出了辉煌的历史,还有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流传千古的壮烈诗篇。文天祥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忧国爱民的崇高精神,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戚继光
保境安民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1528—1588),祖籍山东登州。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1544年,任职登州卫(今山东省蓬莱市)指挥佥事。1555年,戚继光改迁浙江都司,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水军——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此后10余年,戚继光指挥戚家军,转战闽粤沿海各地,大小80余战,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代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然而,从明初以来就形成的倭患,严重威胁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所谓倭患,是中国历史上来自东南方向的外患,是由倭寇造成的。中国古代,把日本称为倭人。明初,日本南北朝对立,经过战争,南朝失败。在动乱中,大约有10万武士失去了俸禄,离开了主子,到处流浪,成为著名的“浪人”。这些浪人勾结其他日本武士和商人,骚扰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形成倭寇。中国境内的海寇、奸商,与倭寇勾结,里应外合,也是倭寇的组成部分。
明朝初年,政治清明,海防巩固,倭寇尚未形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败,海防废弛,以致倭寇越来越猖獗,侵扰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富饶的江浙沿海一带,几乎月月受到倭寇的袭扰,半壁河山,几无宁土。
1555年,27岁的戚继光调到浙江任参军,镇守宁波、绍兴、台州,驻台州。当时,倭患“惟浙江为最”,而浙江又以台州受倭患最重。据记载,几年前,数千倭寇分乘40多艘战船劫掠台州地区。倭寇残暴异常,杀人如麻,所过之处,血流成河。他们蹂躏妇女,抢掠财物,烧毁房屋,无恶不作。尤其是,那些残暴的倭寇把中国的婴儿捆绑在杆子上,用沸腾的热水浇烫,听着婴儿的惨叫,拍手取乐。见到孕妇,倭寇猜测其腹中的胎儿是男还是女,然后将孕妇的肚子剖开,谁猜错了罚谁喝酒。
此前,戚继光在山东海防任上,连败倭寇,迫使倭寇离开山东沿海。倭寇又转而侵扰浙江、福建地区。有鉴于此,明廷又将戚继光调到浙江,继续他的抗倭战争。戚继光调任浙江参军,决心剿灭凶残的倭寇。一入台州,戚继光就写下《韬铃深处》一诗。诗曰: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住在自家居处高枕无忧,我们要忧虑曾经是我们的友邻、现在前来侵犯的倭寇。朋友来了坐下喝酒,但不要忘了谈论用兵剿灭倭寇的大事。兵书中插满了书签,标示着剿灭倭寇的计策。阅读兵书时宝剑就摆在身边,准备随时起身迎战倭寇的侵扰。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我的愿望是早日扫清倭寇,还我大明沿海的风平浪静。
这首诗体现了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抵御外侮战争中所表露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品质。
组建戚家军,发明“鸳鸯阵”
当时,浙江地区的明军畏倭寇如虎。戚继光调任浙江参军不久,800名倭寇前来侵扰。戚继光调集4000名明军迎战。在龙山所地区,戚继光设伏,800名倭寇如期进入伏击圈。但当戚继光指挥人马准备歼敌之际,突然发现包围圈出现巨大豁口,倭寇顺利杀出包围圈。原来是贪生怕死的明军一见倭寇冲来就一哄而散。戚继光赶忙命令追击,追了数百米之后,突然发现最前面的追兵掉转头往后跑,仔细一看,原来是倭寇返身杀过来了。戚继光带着亲兵跑上附近高地,搭弓射箭,接连射中几个倭寇首领,同时下令明军不许退却。明军见倭寇受阻,返身追杀。但倭寇死命返身回杀,明军又大败而逃。戚继光和亲兵又搭弓射箭,阻住
·
倭寇。如此往返冲杀,戚继光和亲兵弓箭用尽,明军最后战败。
此战之后,戚继光决心训练一支精干的抗倭部队。他从义乌和永康地区招募了4000多名身强体健的青壮年农民和矿工,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作战训练,组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斗力极强的戚家军。为了加强战斗力,戚继光改进了武器,研制出能够克制锋利倭刀的“武士刀”。
在阵法上,戚继光发明了抗击倭寇专用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鸳鸯阵”。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倭寇接近可用腰刀搏击。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其他为狼筅手、长枪手、短兵手。这种以12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针对明军遇敌不战而逃的可耻行径,戚继光制定了严明的军法: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毙敌的赏赐也颇丰厚,每杀毙一名倭寇,即赏银40两。戚继光铁面无私,他自己的儿子就因为作战不力,而被斩首。如此重奖严罚,促使每个士兵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戚家军训练有素,熟悉鸳鸯阵法,身配克制“倭刀”的武士刀,再加上一往无前战斗至死的勇敢精神,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痛剿倭寇,流芳千古
1559年,戚家军训练成军,开始以鸳鸯阵法剿灭倭寇。由于鸳鸯阵威力奇大,戚家军拼死搏战,在对倭寇的战斗中,不但战之能胜,而且往往是以极小的代价取胜,一场战斗下来,戚家军少则损失几人,多则几十人。
同时,戚家军纪律严明,闻名天下。戚继光规定:戚家军出征,凡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戚继光以自己的4000多名戚家军为主力剿灭倭寇,以其他各部明军为辅助。对其他各部明军,戚继光也以上述严酷军法和严明纪律治军。在戚家军的影响下,其他各部明军战斗力大增,成为戚家军的有力内援。
从1559年到1561年,戚继光以浙江台州为中心,13战13捷,斩杀“真倭”
(日本强盗)3000多人,消灭“从倭”(与倭寇勾结的中国海寇和奸商)无以数计。在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努力下,浙江倭寇大体被慢慢消灭。
倭寇在江浙战败后,转入福建和广东。1562年春,倭寇大举进犯福建,寿宁、政和、宁德、长乐、福清、
北京八达岭的戚继光雕像龙岩、古田、兴化、仙游等地均遭倭寇之灾。当此危难之时,戚继光率戚家军从浙江进入福建,首战倭寇的根据地横屿岛。因战场沟壑甚多,戚继光命士兵每人持草一捆,填沟前进,大败顽敌,斩杀“真倭”和“从倭”2600个首级。戚继光率部乘胜进剿,一举攻克兴化(今莆田),斩杀倭寇1000多个首级。不久,戚继光又进行了平海卫之战,斩倭寇2200个首级。三战三捷,剿灭倭寇近万人。
1564年,倭寇残部在仙游一带为患,戚继光督率戚家军以破竹之势攻击。倭寇在山崖之上据守,戚家军攀山崖而战,倭寇除被斩杀外,多坠崖而死。至此,入侵福建的倭寇被荡平。倭寇在福建溃败后,又在广东与内奸、土匪勾结作乱,戚继光率军进军广东,剿灭在广东为非作歹的倭寇。
数年,戚继光不畏生死,督率戚家军反复与倭寇血战。戎马倥偬之际,戚继光在马上曾经吟诗一首:
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首诗,是戚继光平定倭寇的真实写照。
在戚继光和戚家军以及其他抗倭将领的努力下,经过近十年的艰苦战斗,至1565年,倭寇因惧歼而不敢再犯。至此,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
戚继光把一生的光阴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明朝国防的中流砥柱。戚继光不但为守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也留下了很多爱国诗篇,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