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HK$
86.9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HK$
57.2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HK$
86.9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HK$
97.9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HK$
4378.0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HK$
52.8

《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
》
售價:HK$
96.8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HK$
69.3
|
編輯推薦: |
1、注重科学思维,整体架构清晰完整;2、注重精讲多练,重点内容突出,每章内容后面均设有“练练看”及“想一想”等练习类与启发类题目;3、注重细节设计,增强应用性,适应不同学生,且在每章内容前均有本章内容提要及所需数学内容小提示;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扩大读者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眼界。
|
內容簡介: |
本版《大学物理(上下册)》为根据*“非物理类专业基础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选择教学内容,面向非物理类应用型本科学生编写的物理课程教材,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以下顺序编制:上册:1、力学-讨论机械运动;2、振动与波-讨论宏观领域的波动规律;3、热学-讨论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统计性规律和宏观表现;下册:1、电磁学-讨论电磁场的运动规律和电磁相互作用;2、波动光学-讨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3、量子物理学-讨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运动特征;4、相对论-讨论时空性质。
|
關於作者: |
专业方向 物理学 复杂介质(多自由度体系)物理学1988.09-1992.07 上海市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学习1992.07-今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工作1998.09-2001.06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
|
目錄:
|
第8章静电场(1)
8.1电场与电场强度(2)
8.1.1电荷(2)
8.1.2库仑定律(3)
8.1.3电场强度(4)
8.1.4电场强度叠加原理(5)
8.1.5电场强度的计算(6)
8.2电通量与高斯定理(12)
8.2.1电场线(12)
8.2.2电通量(13)
8.2.3高斯定理(14)
8.2.4高斯定理的应用(16)
8.3电场力的功与电势(18)
8.3.1静电场力的功(18)
8.3.2静电场的环流定理(19)
8.3.3电势能(19)
8.3.4电势与电势差(20)
8.3.5电势的计算(21)
8.4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24)
8.4.1等势面(24)
8.4.2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微分关系(26)
8.5静电场中的导体(27)
8.5.1导体的静电平衡(27)
8.5.2导体表面的电荷和电场(28)
8.5.3静电屏蔽(29)
8.6静电场中的电介质(31)
8.6.1电介质的极化机理(31)
8.6.2极化强度和极化电荷(32)
8.6.3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与电位移矢量D(34)
8.7电容和电容器(35)
8.7.1孤立导体的电容(35)
8.7.2电容器及其电容(36)
8.7.3几种常见的电容器及其电容(36)
8.7.4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38)
8.8电场的能量(39)
8.8.1带电体系的静电能(39)
8.8.2静电场的电场能量(40)
本章小结(41)
思考题(44)
练习题(45)
第9章稳恒磁场(51)
9.1磁场与磁感应强度(52)
9.1.1磁现象(52)
9.1.2磁感应强度(53)
9.2毕奥萨伐尔定律(55)
9.2.1毕奥萨伐尔定律(55)
9.2.2运动电荷的磁场(60)
9.3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61)
9.3.1磁通量(61)
9.3.2磁场的高斯定理(62)
9.3.3安培环路定理(63)
9.4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68)
9.4.1安培定律(68)
9.4.2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70)
9.4.3磁力的功(72)
9.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73)
9.5.1洛伦兹力(73)
9.5.2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74)
9.5.3霍尔效应(75)
9.6磁介质(77)
9.6.1磁介质及其分类(77)
9.6.2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机理(78)
9.6.3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与磁场强度(79)
9.6.4铁磁质(81)
本章小结(84)
思考题(86)
练习题(87)
第10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92)
10.1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93)
10.1.1电动势(93)
10.1.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95)
10.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97)
10.2.1动生电动势(97)
10.2.2感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场(99)
10.3自感和互感(101)
10.3.1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系数(101)
10.3.2互感电动势与互感系数(103)
10.4磁场的能量(105)
10.5位移电流与麦克斯韦方程组(107)
10.5.1位移电流(107)
10.5.2麦克斯韦方程组(109)
本章小结(111)
思考题(113)
练习题(114)
第11章波动光学基础(121)
11.1光的干涉(122)
11.1.1光源、可见光和光源发光机制(123)
11.1.2光的相干性(124)
11.1.3获得相干光的方法(124)
11.1.4光程与光程差(126)
11.1.5薄膜干涉(129)
11.2光的衍射(138)
11.2.1光的衍射现象(138)
11.2.2单缝夫琅禾费衍射(139)
11.2.3光栅衍射(142)
11.3光的偏振(146)
11.3.1自然光和偏振光(147)
11.3.2偏振光的起偏和检偏及马吕斯定律(149)
11.3.3反射光的偏振与布儒斯特定律(151)
本章小结(152)
思考题(156)
练习题(156)
第12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59)
12.1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与伽利略坐标变换式(160)
12.1.1绝对时空观(160)
12.1.2力学相对性原理(160)
12.1.3伽利略坐标变换式(161)
12.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与洛伦兹坐标变换式(162)
12.2.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163)
12.2.2洛伦兹变换(163)
12.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168)
12.3.1“同时性”的相对性(168)
12.3.2长度收缩:空间间隔的相对性(169)
12.3.3时间延缓:时间间隔的相对性(171)
12.4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172)
12.4.1相对论动量和质量(172)
12.4.2相对论动能和质能关系式(173)
12.4.3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式(174)
本章小结(176)
思考题(177)
练习题(178)
第13章量子物理基础(181)
13.1黑体辐射与普朗克量子假设(183)
13.1.1热辐射、黑体辐射及其实验规律(183)
13.1.2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184)
13.2光电效应(185)
13.2.1光电效应(185)
13.2.2爱因斯坦光电公式(186)
13.3康普顿散射(188)
13.3.1康普顿散射(188)
13.3.2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解释(188)
13.4玻尔氢原子理论与氢原子光谱(190)
13.4.1玻尔的氢原子理论(190)
13.4.2氢原子光谱系(192)
13.5波粒二象性(194)
13.5.1德布罗意假设(194)
13.5.2波粒二象性的应用(195)
13.5.3实物粒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196)
13.5.4玻恩对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197)
13.6不确定关系(198)
13.6.1电子的单缝衍射中的不确定关系(198)
13.6.2时间与能量的不确定关系(200)
13.7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201)
13.7.1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201)
13.7.2薛定谔方程(202)
13.7.3定态薛定谔方程(203)
13.7.4薛定谔方程的简单应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204)
13.8薛定谔方程的应用——氢原子(206)
13.8.1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206)
13.8.2氢原子中的电子的轨道运动特征(207)
13.9电子自旋(208)
13.9.1电子的轨道运动磁矩(209)
13.9.2施特恩格拉赫实验(210)
13.9.3电子自旋(211)
13.9.4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与四个量子数(212)
13.10原子的壳层结构(213)
13.10.1泡利不相容原理(214)
13.10.2能量最小原理(214)
本章小结(214)
思考题(215)
练习题(216)
参考文献(219)
|
內容試閱:
|
前言物理学早期称为自然哲学,它的英文单词physics来源于希腊文,原义为“自然”。人类的科学发展史表明,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中*重大的基本理论有以下5个。(1) 牛顿力学(经典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2)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3) 电磁学和光学: 研究电、磁、电磁感应、光以及电磁辐射等;(4) 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时间、空间和引力等;(5)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前三个理论常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是研究宏观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的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通常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核心。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被广泛应用到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世界观,以及对整个人类的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物理学是人类现代文明之源。物理学所创立的一整套研究方法和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物理学基础,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接受到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这些都起着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德·费曼说过:“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自然界的一些知识、定律、公式和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应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物理学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把握物理学的内容、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关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产生和发现的历史过程,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物质观、时空观和世界观。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需要,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而编写的。全书分为《大学物理》上册和下册,上册包括力学、振动、波与热学;下册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编写过程中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教学实际,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活化联系,力求理论完整,同时保持教材内容难度适宜。本版《大学物理》上、下册共十三章,其中第一章质点运动学、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和第十三章量子物理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占民老师编写;第八章静电场、第九章稳恒磁场及第十章电磁感应是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柴瑞鹏老师编写;第六章气体动理论、第七章热力学基础及第十二章狭义相对论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郝丹辉老师编写;第三章刚体力学和第五章机械波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张蕾老师编写;第四章简谐振动和第十一章波动光学基础由西安科技大学白冰老师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的大力支持,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特别是范莹编辑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谨致以深切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22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