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

書城自編碼: 38082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潘玮琳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9269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117.6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HK$ 81.6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9.6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HK$ 93.6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HK$ 81.6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HK$ 70.8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HK$ 9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8.8
《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 》
+

HK$ 97.5
《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
+

HK$ 921.3
《 胡耀邦1915—1989大字版(全三卷) 》
+

HK$ 45.0
《 初心一叶:党史中的人与事(增订版) 》
+

HK$ 72.5
《 “十个坚持”丛书:坚持统一战线 》
+

HK$ 78.3
《 甲骨文丛书·六论自发性:自主、 尊严, 以及有意义的工作和游戏 》
內容簡介:
世界中国学论坛系由国务院新闻办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2021年的第九届论坛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主题。本书收录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领域。同时也收录了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专家学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
關於作者:
潘玮琳,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9—2020年度)、大英博物馆罗宾逊研究学者、美国卡特中心访问学者、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上海纽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外中国学、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著有《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江浙锡箔的物质文化史》等。
目錄
总序 周武 1
导论 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与世界潘玮琳 1
开幕式致辞 7
大会演讲 11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奖者感言 47
分论坛演讲实录 55
第一分论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57
议题一: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 57
议题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72
议题三:和平发展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2
第二分论坛: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 93
议题一:中国与数字空间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93
议题二:新冠疫情背景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共同的未来和共同的责任 109
议题三:全球气候变化和碳中和转型展望 126
第三分论坛: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 141
议题一:新冠疫情后亚洲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41
议题二: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与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154
议题三:后新冠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挑战与对策 164
议题四: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发展 177
第四分论坛:多彩的文明·共同的命运 188
议题一:国际关系中的共同命运与各国路径 188
议题二:建构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与实践 201
议题三:文明的交流互鉴 214
议题四:文明的多样性 220
第五分论坛:共同未来与青年作为 230
后记 270
內容試閱
2021年10月18—19日,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国际关系等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意义。整个论坛包括全体大会和5个平行分论坛。5个平行分论坛分别就“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多彩的文明·共同的命运”和“共同未来与青年作为”等主题展开讨论。

本届论坛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国内重要学术机构参与分论坛协办。35家中外媒体,以报刊、视频报道、新闻联播节目、互联网平台聚合页面等形式,共刊发相关报道和专版14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等国家级媒体均在重要版面、新闻联播等重要节目中刊播论坛全体大会盛况。《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澎湃新闻等上海主要媒体分别用多个专版和重要时段播发论坛开幕新闻,摘登与会学者重要论述。《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等中央外宣媒体在境外社交平台账号及时推送论坛信息;第六声、《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等沪上英文媒体,以及彭博社、塔斯社、台湾东森新闻云等多家境外媒体采访本届论坛,进一步放大了论坛的国际影响。

本届论坛上还颁发了第六届中国学贡献奖。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鲁惟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学荣休教授周锡瑞、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共享殊荣,并发表视频感言。他们在感言中所表达的对中国研究“世界性”前景的期盼,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此外,《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典型案例(长三角地区)》《数字空间的秩序缺失与治理机制构建》《国际青年眼中的中国与世界》等一系列研究报告在分论坛上发布,向国际学界推介国内学术机构的最新前沿成果,进一步凸显论坛融通中外的功能。

第九届论坛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会代表高度瞩目中国共产党治理下中国的现状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大势,以及世界中国学在其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论坛发言聚焦以下三个主题,亮出了不少高屋建瓴的观点。

一、 聚焦中国共产党,深化世界中国学研究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思想与实践,是中国探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提高了人力发展指数,也一跃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引擎。当代中国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认识和解释这一变化,已经成为世界中国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探索这一课题,则离不开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在论坛主旨发言中呼吁,“让中国学研究跟上中国进步的脚步”,特别是通过解读中国共产党,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他建议中国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我革新”五个关键词切入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这一建议的内涵,无疑是主张世界中国学的研究应从中国概念和中国话语出发,也就是推动世界中国学向“中国回归”,而世界中国学向“中国回归”,或将为未来世界中国学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一个崭新的起点。

就此,数位大会演讲嘉宾也阐述了各自的理解和主张。俄罗斯前副总理谢尔盖·沙赫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自己的特殊道路,正在成功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一个世纪前成立的中国共产党,70多年来一直自信而有效地领导着这个大国的发展”。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则认为,“中国正在改变现代化的本质,为了在当代世界繁荣发展,开辟一条自己的道路。……中国最重要的创新是从文明的角度看待发展”。他甚至提出,从中国的实践出发,可以提出“和谐化”这一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的新概念。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强调,“用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基于中国自己的经验来研究中国,建立中国对自己的主流叙事,也建立中国对世界的主流叙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进一步认为,“世界中国学成为当下国际显学的原理,和世界历史的成因是一致的”。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理念,成为世界各国探究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实践和理论源泉,前所未有地丰富了世界中国学的研究内涵。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补充道,中国学“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但其意义和价值不限于中国”。倡导积极的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创造人类社会美好未来,是今日推动世界中国学的意义,因此,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成为世界中国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 聚焦大变局,解读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堪称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世界格局在不确定与不稳定中加速演变。中国作为全球首个遭到新冠疫情冲击的国家,率先控制住疫情,在2020年成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国家。尽管如此,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新冠疫情给中国国内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可谓“危”“机”并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秩序重构均至关重要。全球智库高度关注新冠疫情后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双循环”概念的内涵和影响,与会中外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驻阿拉木图市代表处负责人阿谢尔·阿边认为,“当前(2021年10月)中国是疫情后经济恢复最好的国家,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当然得益于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防疫措施,还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解释道,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作为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创新方面加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疫情后“中国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经济复苏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引擎地位也进一步凸显”。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实现更高起点的对外开放,“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向国际社会清晰表明中国在构建后疫情时代的共同未来中的责任担当”。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郝福满认为,今年恰逢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元年,“十四五”规划是新中国迈向2049年成立100周年制订的首个五年计划,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第一阶段,对中国和全世界均有重要意义。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有两个重要抓手,一是“双循环”,一是“共同富裕”。对此,中国可通过创新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更好地兼顾发展与平衡。在此基础上,他预测,中国“十四五”期间经济仍将强劲增长,为世界提供新发展机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提出,“循环”背后存在一整套规则,而规则的统一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应该通过内循环实现内部规则的统一化,然后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实现中国规则“走出去”,实现中国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刘遵义认为,中国“内循环”的做法对其他一些亚洲经济体将产生一定示范效应,也会迫使中国加大创新力度。

三、 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互信合作的多彩文明
当前世界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趋势并存,全球治理体系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层出不穷,成为与会学者讨论当代中国的重要前提与背景。不少中国学者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今日全球乱象所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理念,是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与会海外专家学者则从文明交流、区域合作、生态保护等多重视角对这一概念展开解读。

巴基斯坦穆斯林研究所所长萨赫巴扎达·艾哈迈德·阿里分析指出,探寻共同体建设的最佳方法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影响,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则指出,在非普世的世界里要实现国际关系和谐面临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又因为新冠疫情被凸显和放大了。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教授安文龙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个日益扁平化的世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寻求区域空间和文明之间更多的相互了解,我们才能建设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匈牙利国家发展部前部长陶马什·拉兹洛·费莱基也提出,接受文明的多样性是全球化履行其“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必要前提。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布萨尼·恩格卡维尼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国家建设开始,而国家建设从建设包容性的政府开始。……建立一个多边主义和国际治理体系支持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世界性的问题”。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辛正承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也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愿景。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中国将在全球治理网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捷克科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北思则评价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使全球的互动交流上到一个新台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减贫、扶贫和消除贫困的进程”。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中国有新的理论框架,为人文主义赋予新的维度,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巴基斯坦籍研究员明竺,则代表与会青年学者阐述了全球治理中的青年作为,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论述了构建命运共同体与跨文化外交的关系。她坦言,作为“中国崛起和中国全球化的见证者”,“利用新的方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模式”,“通过中国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了解中国、学习中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